本實用新型涉及輪胎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農用車胎模具。
背景技術:
農用車是指適合于進行田間作業的用車,其車胎需要滿足耐磨性好,耐扎性好,防滑性好,使用壽命長等優點,現有技術的農用車胎還需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農用車胎模具,制造出來的農用車胎在泥濘地里工作時具有較好的抓著性、自潔性和通過性,更加防側滑、耐磨且耐扎。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農用車胎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均包括內側的胎冠部和外側的胎肩部,所述胎冠部的周向環面上等間隔交替設有鋼片和第一凸塊,所述鋼片為三段式結構,所述第一凸塊延伸到胎肩部,所述胎肩部上位于相鄰兩個第一凸塊的中間設有第二凸塊,所述第二凸塊上設有向外側延伸的第三凸塊。
所述胎冠部和胎肩部通過弧形面過渡連接。
相鄰兩個第一凸塊之間設有兩個鋼片。
所述鋼片的每一段的截面均為長方形,相鄰兩段之間的夾角為鈍角且通過圓弧過渡。
所述第一凸塊在胎冠部上的部分為多段連續的傾斜體組成。
所述第一凸塊在胎肩部上的部分為由內到外寬度逐漸縮小的水平體。
所述第二凸塊和第三凸塊均為水平橫向設置且寬度均由內向外逐漸縮小,第三凸塊的寬度小于第二凸塊的寬度,第三凸塊的內側端位于第二凸塊上,第三凸塊的外側端超出第二凸塊且位于胎肩部上。
所述上模和下模上的鋼片、第一凸塊、第二凸塊和第三凸塊均為對稱且沿著周向環面錯開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農用車胎模具制造出來的農用車胎在泥濘地里工作時具有較好的抓著性、自潔性和通過性,更加防側滑、耐磨且耐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上模和下模合攏后的花紋的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A向的剖視圖;
圖4為圖2中B-B向的剖視圖。
圖中:上模1、下模2、胎冠部3、胎肩部4、弧形面5、鋼片6、第一凸塊7、第二凸塊8、第三凸塊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如圖1~圖4所示,一種農用車胎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均包括內側的胎冠部3和外側的胎肩部4,所述胎冠部3的周向環面上等間隔交替設有鋼片6和第一凸塊7,所述鋼片6為三段式結構,鋼片6高度為4mm,厚度為1.2mm,鋼片6的每一段的截面均為長方形,相鄰兩段之間的夾角為鈍角且通過圓弧過渡。相鄰兩個第一凸塊7之間設有兩個鋼片6,鋼片6對應輪胎上的細小的溝槽,能夠加強輪胎的摩擦力,提高抓著性。
所述第一凸塊7延伸到胎肩部4,所述胎冠部3和胎肩部4通過弧形面5過渡連接,即第一凸塊7貫穿弧形面5,所述第一凸塊7在胎冠部3上的部分為多段連續的傾斜體組成,所述第一凸塊7在胎肩部4上的部分為由內到外寬度逐漸縮小的水平體,第一凸塊7的設計便于在泥濘地里進行排泥,使得輪胎具有自潔功能,防側滑性能更好。
所述胎肩部4上位于相鄰兩個第一凸塊7的中間設有第二凸塊8,所述第二凸塊8上設有向外側延伸的第三凸塊9,所述第二凸塊8和第三凸塊9均為水平橫向設置且寬度均由內向外逐漸縮小,第三凸塊9的寬度小于第二凸塊8的寬度,第三凸塊9的內側端位于第二凸塊8上,第三凸塊9的外側端超出第二凸塊8且位于胎肩部4上,第二凸塊8和第三凸塊9的設置能提高輪胎的通過性。
所述上模1和下模2上的鋼片6、第一凸塊7、第二凸塊8和第三凸塊9均為對稱且沿著周向環面錯開設置,使得制造出來的輪胎的抓地性能更好,同時更耐磨損和耐扎。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