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相變蓄能制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622933閱讀:52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相變蓄能制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熱取暖器,尤其是涉及一種利用天然環境熱源、使用材料相變功能的蓄能制熱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制熱取暖器,除了直接使用燃材燃燒生熱的原始方法外,大多使用特定的蓄熱材料(如熱水袋、電熱寶、電熱毯等),將電能、化學能等能源生成的熱量以一定的形式、以特定的條件貯存起來,并在特定的條件下加以釋放和利用,實現熱量供應與人們需要一致性的目的。這種制熱取暖方式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的優點,且蓄熱材料在儲存和釋放熱量時,材料自身只發生溫度上的變化,而不發生其他的任何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環保衛生。但公知的制熱取暖器也存在著以下缺陷⑴蓄熱材料在釋放能量時溫度發生連續變化,不能保持恒溫,無法達到控溫的目的。
⑵蓄熱密度較低,蓄熱材料與容納蓄熱材料的容器的體積龐大,應用價值不是很尚ο
(3)需要電能、化學能等現有能源的支持,需消耗一定的資源,物質依賴性強。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從而影響到公知制熱取暖器的使用功能、應用范圍及社會經濟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公知制熱取暖設備功能單一、適應性不強、依賴性大等缺陷,向公眾提供一種獨特的相變蓄能制熱裝置,該裝置除了能夠像公知的制熱取暖器一樣提供一定量的熱能之外,還具有蓄熱密度大、設備體積小、無需能源消耗、易于管理、操作靈便等優點,而且裝置在蓄熱放熱過程中溫度近似恒定,以此可以用來控制整個體系的溫度。
本發明技術方案所依據的有太陽能熱幅射、物體吸熱蓄能、物體相變制熱等原理。
(1)太陽能熱幅射原理——太陽能熱幅射與光幅射一樣,均是以電磁波形式出現; 太陽的熱能轉換成電磁波并傳播出去。當物質接受電磁波后,又轉換成熱的形式。在單位時間內從單位面積上放射出來的熱量稱為放射力(幅射力);在單位時間內,從單位面積上通過單位立體角放射出去的熱量,稱為放射強度。陽光放射到物體表面的能量中,一部分被表面反射,一部分被表面吸收,剩下的部分則透過該物體;對于固體和液體而言,能量透過的比率幾乎為零。能夠全部吸收入射能的物體,稱為黑體。
(2)物體吸收陽光熱量原理——物體吸收陽光幅射熱量的大小,與物體表面的面積、顏色有關。其中,物體表面的面積越大,物體吸收熱量的效能越高,物體表面的面積越小,物體吸收熱量的效能越小;物體表面的顏色越深,物體吸收熱量的效能越大,物體表面的顏色越淺,物體吸收熱量的效能越小;當物體顏色接近透明時,陽光幅射熱量幾乎穿透而過;當物體顏色接近鏡面時,陽光幅射熱量幾乎被反射殆盡;當反射的陽光聚集在某一區域時,該區域的幅射熱量高于其它接受陽光均勻幅射的區域。
⑶物質相變原理——物質由固態轉變為液態,或由液態轉變為氣態,或由固態直接轉變為氣態(升華)的物理狀態變化現象,稱為“相變”,如冰變成水、水化為汽。物質在相變過程中,要從外界環境中吸取熱量或釋放熱量,這種在相變過程中儲存或釋放的熱量,稱為“相變熱”。物質發生相變的溫度范圍很窄,物質的物理狀態發生變化時,自己的溫度在相變完成前幾乎維持不變。大量的相變熱轉移到環境中時,會產生一個寬的溫度平臺。
(4)蓄能材料類型——按蓄熱方式分類,蓄能材料一般可分為顯熱型、潛熱型和化學反應型三大類;其中的潛熱型蓄能材料,是指能夠利用在相變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來進行熱能儲存和溫度調節控制的物質材料。物體相變蓄能不僅具有容積蓄熱密度大,而且物體在相變蓄熱過程中,材料近似恒溫,以此可以用來控制物體和周邊環境的溫度。
(5)石蠟相變原理——石蠟是精制石油的副產品,主要由直鏈烷烴混合而成,可用通式CnH2n+2來表示。在室溫下是一種蠟狀物質,具有若干適于相變蓄能的優點較高的熔化潛熱、化學性質穩定、自成核特性,有較寬的熔化溫度范圍、相變較迅速,過冷可忽略、 無毒、無腐蝕性;另外,不同烷烴鏈長度的石蠟的熔點各自不同,其中,如C17Hsi的熔點是 21. 4°C, C18H38 的熔點是 28. 2°C, C30H62 的熔點是 65. 4°C, C40H82 的熔點是 81. 5°C。此外,石蠟還有資源豐富、價廉耐用等特點,日常生活中應用較為廣泛。
(6)芒硝相變原理——芒硝學名為“十水硫酸鈉”,分子表達為Na2SO4 · IOH2O,常溫下以結晶形式存在。該物質加熱到32°C時,結晶體開始少量熔解,再稍許加熱之后,就會全部熔解成液體。在此熔解過程中,芒硝吸收熱量,溫度仍維持在32°C。芒硝全部熔解后,若再加熱,液體溫度將繼續上升。當熔化的芒硝冷卻到32°C時,在一段時間內能維持這一溫度,同時慢慢析出結晶物質。人們通常把這一溫度(32°C)稱為芒硝的相變點。在相變點溫度下,物質能進行蓄熱或放熱。每一公斤芒硝升高1°C的蓄熱量,約為60千卡,是同等重量水的蓄熱量的60倍。
本發明根據上述原理,為實現目的、解決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1)將產品設置為蓄能、起重兩個模塊,其中,蓄能模塊用集聚外界熱能,著重將陽光幅射熱轉化為物質的相變熱,并以物質相變的形式儲存起來;起重模塊主要用以輔助蓄能模塊的物理伸展和位移,實現產品使用的便捷性和靈活性。
⑵在蓄能模塊中,使用石蠟相變材料與芒硝相變材料組成產品相變蓄能系統,其中,使用熔點為的短鏈石蠟(C18Hsb)作為主體相變材料,用以向外界天然環境吸取熱能和釋放熱能;使用蓄熱量較高、但與金屬材料相容性較差、熔點為32°C的芒硝 (Na2SO4 · IOH2O)作為蓄熱支撐材料,除了用以向外界環境吸取熱能之外,還著重向主體相變材料提供保持液態溫度所需的熱量,推遲石蠟熔液相變時間。
⑶使用輕質鋁合金材料為石蠟主體相變材料設計一圓形扁平集熱罩,且在集熱罩外表面上覆蓋上一層黑灰色吸熱涂料層,一方面用于快速吸取外界環境中尤其是陽光中的幅射熱能,另一方面通過導熱性能優良的鋁質材料加速罩內石蠟相變的導熱系數。
(4)在集熱罩頂面設置兩個流通孔,便于石蠟相變材料的裝入和卸出。
(5)在石蠟相變材料中熔入適量的聚乙烯材料,使石蠟相變材料中特定溫度下保持一定的形狀,形成定型相變材料,以減輕集熱罩的物理壓力。
(6)使用玻璃管瓶作為盛裝芒硝相變材料的聚熱容器,且在集熱罩內部設置容納玻璃聚熱容器的沉孔。
(7)為玻璃聚熱容器設置一簡便升托裝置和陽光反射聚熱裝置,以便芒硝相變材料能夠在外界環境中最大限度地伸展表面積,吸聚足夠熱能。
(8)設計一物理位移裝置,用于承載整個相變蓄能系統,使產品能夠便捷地在戶內外、室內外之間移動。
(9)在集熱器表面設置若干把手,作為用戶搬移產品時的把握所在。
通過以上一系列技術方案的實施,本發明產品除了具有與公知制熱取暖器一樣的優點之外,還可以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聚熱快——在冬天日照充足的情況下,1-2小時即可以使芒硝材料相變聚熱,2-3 小時即可使石蠟材料相變集熱;⑵蓄熱量大——蓄熱量為幅射同等容量鋼質水塔的40-60倍,產品在白天戶外儲存的熱能,足以整夜在室內釋放制暖使用,平衡室內晝夜溫差。
(3)定時制熱——通過酌情增減芒硝相變材料容量的方法,可以靈活地設定主體相變材料的相變釋熱時間,適合用戶制熱需要。
(4)安全可靠——產品相變材料在其物理狀態發生變化時,材料以及產品本身的溫度在相變完成前幾乎維持不變,從根本上杜絕燙傷、燒傷現象。
(5)使用便捷——產品具有強勁的頂抵能力,能夠輕松升托芒硝相變容器;產品底部設置萬向轉輪,能夠進行水平360度自由旋轉,沒有角度上的任何格禁;產品直線移動輕松靈活,能夠便捷推移到需要的地方。
(6)適應性廣——產品即裝即用,不但適應于機關、企業、學校、旅社、營房、酒店、 商場、倉庫、農場、家庭等日常取暖的需要,而且可以適應于高空、極地、海洋、戈壁、高原、山區、林場等特殊場合,適應性廣。
另外,本發明還有實施簡單,制造簡易的優點,所形成的產品美觀大方,結實耐用, 使用方便,市場空間廣闊,具有較高的經濟附加價值。
下面,結合一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產品組織結構示例圖。 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蓄能模塊零件示例圖。 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集熱器零件結構全剖圖。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聚熱反射罩零件結構全剖圖。 圖5,是本發明一實施例起重模塊零件示例圖。 圖6,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托盤零件零件結構全剖圖。 圖7,是本發明一實施例底座零件結構全剖圖。 圖8,是本發明一實施例零件裝配示例圖。 圖9,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產品外觀示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作為一項產品制造的技術方案,通過相應零件的有機結合,可使產品得到具體實施。本發明一實施例產品的組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中,本發明產品由蓄能、起重二個模塊組成,其中的蓄能模塊,由集熱器、定型相變材料、流通蓋、聚熱罩螺釘、聚熱反射罩、聚熱管、聚熱相變材料、管口緊固墊圈、管口蓋九種零件組成;其中的起重模塊,由轉輪螺栓、萬向轉輪、千斤頂螺釘、底座、旋柄千斤頂、托盤螺釘、托盤、滾動軸承、軸承端蓋、端蓋螺釘、軸承墊圈十一種零件組成。
在實施過程中,各個零件有各自獨特的形態結構,以實現各自不同的功能。蓄能模塊所屬各零件的形態結構如圖2所示。
圖2中,按照標號順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集熱器零件(1)、定型相變材料零件 (2)、流通蓋零件(3)、聚熱罩螺釘零件(4)、聚熱反射罩零件(5)、聚熱管零件(6)、聚熱相變材料零件(7)、管口緊固墊圈零件(8)、管口蓋零件(9);其中,聚熱管零件(6)、聚熱相變材料零件(7)、管口緊固墊圈零件(8)、管口蓋零件(9)的數量各自為6,聚熱罩螺釘零件(4)的數量為3,流通蓋零件(3)的數量為2,其它零件的數量各自為1。
在蓄能模塊中,形態結構較為特殊的有集熱器零件(1)與聚熱反射罩零件(5 )。集熱器零件(1)的形態結構具體如圖3所示。
圖3中,集熱器零件(1)結構包括把手(10)、集熱面(11)、聚熱管沉孔(12)、聚熱罩沉槽(13)、頂柱通孔(14)、嵌合裙圍(15)、流通孔(16)、內腔(17)、底面(18)、千斤頂底座槽(19)十個組成部分,其中,聚熱管沉孔(12)的數量為6,把手(10)的數量為4、流通孔 (16)的數量為2,其它組成部分的數量各自為1。
在產品使用過程中,集熱器零件(10)的主要作用用于盛裝容納定型相變材料(石蠟),且發揮著集熱、導熱、冷熱交換的功能,因此,在實施過程中,集熱器零件(10)由高強度鋁合金材料制造,表面涂覆灰黑色吸熱涂料,其零件最大高度值與最大外徑值之間的比例, 在1:3到1:4之間。
在實施例中,聚熱反射罩零件(5)的形態結構如圖4所示。
圖4中,聚熱反射罩零件(5)結構包括中心通孔(20)、頂座沉槽(21)、緊定裙圍 (22)、反射罩背面(23)、反射罩翻邊(24)、反射罩鏡面(25)、聚熱管通孔(26)、緊定螺孔 (27)八個組成部分,其中,聚熱管通孔(26)的數量為6,緊定螺孔(27)的數量為3,其它組成部分的數量各自為1。
在實施過程中,聚熱反射罩零件(5)同樣為輕質鋁合金材料制造,其最大高度值與最大直徑值之間的比例,在1:4到1:4. 6之間;其聚熱管通孔(26)直徑值與整個零件最大直徑值之間的比例,在1:13到1:16之間。
實施例中,起重模塊所屬各零件的形態結構如圖5所示。
圖5中,按照標號順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轉輪螺栓零件(28)、萬向轉輪零件 ( )、千斤頂螺釘零件(30)、底座零件(31)、旋柄千斤頂零件(32)、托盤螺釘零件(33)、托盤零件(34)、滾動軸承零件(35)、軸承端蓋零件(36)、端蓋螺釘零件(37)、軸承墊圈零件 (38);其中,轉輪螺栓零件(28)、萬向轉輪零件(29)、千斤頂螺釘零件(30)、端蓋螺釘零件 (37)的數量各自為6,托盤螺釘零件(33)的數量為4,其它零件的數量各自為1。
在蓄能模塊中,起著相變蓄能核心作用的是定型相變材料零件(2)和聚熱相變材料零件(7)。在實施例中,定型相變材料零件(2)由短鏈石蠟(C18H38)、白礦油、聚乙烯、石墨四種原料共同制作形成,四種原料的組合比例依次在60:18:21:1到80:3:15:2之間,四種原料所形成的定型相變材料,相變溫度在19°C到之間;聚熱相變材料零件(7)由芒硝 (Na2SO4 · 10H20)、水合碳酸鈉(Na2CO3 · 10H20)、硼砂、聚羧酸四種原料共同制作形成,四種原料的組合比例依次在60 37 2 1到92 3 3 2之間,其中,所形成的相變溫度在28°C到32°C 之間。
在起重模塊中,形態結構比較特殊的有托盤零件(34)與底座零件(31)。在實施例中,托盤零件(34)的形態結構如圖6所示。
圖6中,托盤零件(34)結構包括頂座螺孔(39)、下凸臺(40)、托盤外環底面(41)、 聚熱管孔(42 )、托盤斜面(43 )、托盤立面(44 )、管孔托凸(45 )、管孔下弧面(46 )八個組成部分,其中,聚熱管孔(42)的數量為6,頂座螺孔(39)的數量為4,其它組成部分的數量各自為 1。
在實施過程中,托盤零件(34)采用鋁合金材料制造,零件最大高度值與最大直徑值之間的比例,在1:17到1:20之間。
底座零件(31)的形態結構如圖7所示。
圖7中,底座零件(31)具體結構包括底座底面(47)、千斤頂緊定孔(48)、旋柄桿通孔(49)、旋柄軸承槽(50)、軸承蓋螺孔(51)、底座立面(52)、底座頂面(53)、集熱罩螺孔 (討)、內支架(55)、萬向輪螺栓孔(56)、萬向輪嵌合槽(57) i個組成部分,其中,內支架(55)的數量為12,千斤頂緊定孔(48)、軸承蓋螺孔(51)、集熱罩螺孔(54)、萬向輪螺栓孔(56)、萬向輪嵌合槽(57)五個組成部分的數量各自為6,其它組成部分的數量均各自為1。
在實施過程中,底座零件(31)既可使用鋁合金材料制造,也可使用合金結構鋼、優質碳素鋼制造,零件最大高度值與最大直徑值之間的比例,在1:6到1:8之間。
在實施過程中,當各個零件已經制造完畢之后,就可以以模塊為單位,對零件進行裝配組合,形成產品。本實施例產品各零件之間的裝配方位關系,如圖8所示。
圖8中,定型相變材料零件(2 )置于集熱器零件(1)的內腔中,聚熱反射罩零件(5) 通過聚熱罩螺釘零件(4)的配合,固定在集熱器零件(1)的頂面;流通蓋零件(3)對稱相向置于聚熱反射罩零件(5)的兩側;聚熱管零件(6)以配套設置管口緊固墊圈零件(8)、管口蓋零件(9)的方式,盛裝著聚熱相變材料零件(7)進行環形陣列,軸向貫穿通過聚熱反射罩零件(5),最終置于集熱器零件(1)的聚熱管沉孔之中;上述各個零件相互配合,共同形成蓄能模塊的整體。
同樣在圖8中,萬向轉輪零件(29 )通過轉輪螺栓零件(28 )的配合,置于底座零件 (31)的底面;旋柄千斤頂零件(32)通過千斤頂螺釘的配合,置于底座零件(31)的上面;托盤零件(34)通過托盤螺釘的配合,置于旋柄千斤頂零件(32 )的頂面,滾動軸承零件(35 )通過軸承墊圈零件(38)、軸承端蓋零件(36)、端蓋螺釘零件(37)的配合,嵌套著旋柄千斤頂零件(32)的旋柄桿,牢固置于底座零件(31)的立面;上述各個零件相互配合,共同形成起重模塊的整體。
還是在圖8中,集熱器零件(1)垂直置于底座零件(31)的頂面,兩零件之間軸心連接對齊;托盤零件(34)通過管口緊固墊圈零件(8)與聚熱管零件(6)連接在一起,使蓄能模塊與起重模塊緊密配合,共同形成產品的整體。
通過裝配形成的實施例產品,其外觀如圖9所示。
圖9中,表現了成型產品在放熱過程中的形態。在成型產品使用過程中,當外界溫度大于定型相變材料(2)的相變溫度時,產品自動處于吸熱狀態;當外界溫度小于定型相變材料(2)的相變溫度時,產品自動處于放熱狀態;當產品處于吸熱狀態時,用戶可以通過操作旋柄千斤頂零件(32 )升起托盤零件(34 ),使聚熱管零件(6 )與外界環境接觸的表面積處于最大化,且可將產品推移置于陽光下,以利于更快更好地聚集外界環境(尤其是陽光熱幅射)的熱量;當產品處于放熱狀態時,用戶可以通過操作旋柄千斤頂零件(32)降下托盤零件(34 ),使聚熱管零件(6 )整體沉入集熱器零件(1)聚熱管沉孔中,使之與外界環境接觸的表面積處于最小化狀態,用戶且可以將產品推移至室內,根據需要造成產品相變制熱的功能。
在實際開發過程中,產品各個零件的形狀、規格、方位等,均可以根據功能的需要而靈活變通,從而實現多種規格、多種型號的有機組合,形成多種實施方案,開拓出千姿百態廣品。
權利要求
1.一種相變蓄能制熱裝置,由蓄能、起重二個模塊組成,其特征是⑴所述的蓄能模塊,由集熱器、定型相變材料、流通蓋、聚熱罩螺釘、聚熱反射罩、聚熱管、聚熱相變材料、管口緊固墊圈、管口蓋九種零件組成;其中,聚熱管零件、聚熱相變材料零件、管口緊固墊圈零件、管口蓋零件的數量各自為6,聚熱罩螺釘零件的數量為3,流通蓋零件的數量為2,其它零件的數量各自為1 ;⑵所述的起重模塊,由轉輪螺栓、萬向轉輪、千斤頂螺釘、底座、旋柄千斤頂、托盤螺釘、托盤、滾動軸承、軸承端蓋、端蓋螺釘、軸承墊圈十一種零件組成;其中,轉輪螺栓、萬向轉輪、千斤頂螺釘、端蓋螺釘四種零件的數量各自為6,托盤螺釘零件的數量為4,其它零件的數量各自為1 ;⑶在成型產品中,定型相變材料零件置于集熱器零件內腔中,聚熱反射罩零件通過聚熱罩螺釘零件的配合,固定在集熱器零件的頂面;流通蓋零件對稱相向置于聚熱反射罩零件的兩側;聚熱管零件以配套設置管口緊固墊圈零件、管口蓋零件的方式,盛裝著聚熱相變材料零件進行環形陣列,軸向貫穿通過聚熱反射罩零件,最終置于集熱器零件的聚熱管沉孔之中;上述零件相互配合,共同形成蓄能模塊的整體;⑷在成型產品中,萬向轉輪零件通過轉輪螺栓零件的配合,置于底座零件的底面;旋柄千斤頂零件通過千斤頂螺釘的配合,置于底座零件的上面;托盤零件通過托盤螺釘的配合,置于千斤頂零件的頂面,滾動軸承零件通過軸承墊圈零件、軸承端蓋零件、端蓋螺釘零件的配合,嵌套著旋柄千斤頂零件的旋柄桿,牢固置于底座零件的立面;上述各個零件相互配合,共同形成起重模塊的整體;(5)在成型產品中,集熱器零件垂直置于底座零件的頂面,兩零件軸心對齊連接;托盤零件通過管口緊固墊圈零件與聚熱管零件連接在一起,使蓄能模塊與起重模塊緊密配合, 共同形成產品的整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變蓄能制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蓄能模塊中的集熱器零件,結構包括把手、集熱面、聚熱管沉孔、聚熱罩沉槽、頂柱通孔、嵌合裙圍、流通孔、內腔、底面、千斤頂底座槽十個組成部分,其中,聚熱管沉孔的數量為6,把手的數量為4、流通孔的數量為2,其它組成部分的數量各自為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相變蓄能制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蓄能模塊中的集熱器零件,由高強度鋁合金材料制造,外表面涂覆灰黑色吸熱涂料,其零件最大高度值與最大外徑值之間的比例,在1:3到1:4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變蓄能制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蓄能模塊中的聚熱反射罩零件,結構包括中心通孔、頂座沉槽、緊定裙圍、反射罩背面、反射罩翻邊、反射罩鏡面、聚熱管通孔、緊定螺孔八個組成部分,其中,聚熱管通孔的數量為6,緊定螺孔的數量為3,其它組成部分的數量各自為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相變蓄能制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蓄能模塊中的聚熱反射罩零件,為輕質鋁合金材料制造,其最大高度值與最大直徑值之間的比例,在1:4到1:4.6 之間;其聚熱管通孔直徑值與整個零件最大直徑值之間的比例,在1:13到1:16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變蓄能制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蓄能模塊中的定型相變材料零件,為石蠟、白礦油、聚乙烯、石墨四種原料共同制作形成,四種原料的組合比例依次在60:18:21:1到80:3:15:2之間,所形成的相變溫度在19°C到28°C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變蓄能制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蓄能模塊中的聚熱相變材料零件,為芒硝、水合碳酸鈉、硼砂、聚羧酸四種原料共同制作形成,四種原料的組合比例依次在60 37 2 1到92 3 3 2之間,所形成的相變溫度在28 V到32 °C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變蓄能制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起重模塊中的托盤零件, 采用鋁合金材料制造,其結構包括頂座螺孔、下凸臺、托盤外環底面、聚熱管孔、托盤斜面、 托盤立面、管孔托凸、管孔下弧面八個組成部分,整個零件最大高度值與最大直徑值之間的比例,在1:17到1:20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相變蓄能制熱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起重模塊中的底座零件, 既可使用鋁合金材料制造,也可使用合金結構鋼、優質碳素鋼制造,其結構包括底座底面、 千斤頂緊定孔、旋柄桿通孔、旋柄軸承槽、軸承蓋螺孔、底座立面、底座頂面、集熱罩螺孔、內支架、萬向輪螺栓孔、萬向輪嵌合槽十一個組成部分,整個零件最大高度值與最大直徑值之間的比例,在1:6到1:8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相變蓄能制熱裝置,其特征是在成型產品使用過程中,當外界溫度大于定型相變材料的相變溫度時,產品自動處于吸熱狀態;當外界溫度小于定型相變材料的相變溫度時,產品自動處于放熱狀態;當產品處于吸熱狀態時,用戶可以通過操作旋柄千斤頂零件升起托盤零件,使聚熱管零件與外界環境接觸的表面積處于最大化,且將產品推移置于陽光下;當產品處于放熱狀態時,用戶可以通過操作旋柄千斤頂零件降下托盤零件,使聚熱管零件整體沉入集熱器零件的聚熱管沉孔中,使之與外界環境接觸的表面積處于最小化狀態,用戶且可以將產品推動移至室內,根據需要造成產品相變制熱的功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制熱取暖器,尤其涉及一種利用天然環境熱源、使用材料相變功能的蓄能制熱裝置。本發明產品由蓄能、起重兩個模塊組成,包括集熱器、定型相變材料、流通蓋、聚熱反射罩、聚熱管、聚熱相變材料、萬向轉輪、底座、旋柄千斤頂、托盤等二十種零件,克服公知制熱取暖器不能恒溫、蓄熱密度低、消耗能源等缺陷,形成一種聚熱快、蓄熱量大、定時制熱、安全可靠、無需能源消耗的天然蓄能制熱裝置,不但適應于機關、企業、學校、營房、酒店、商場、家庭等日常取暖需要,而且適應于高空、極地、海洋、戈壁、高原、山區等特殊場合;另外,本發明還有實施簡單,制造簡易的優點,所形成產品美觀大方,結實耐用,具有較高的經濟附加價值和社會應用價值。
文檔編號F24D15/02GK102519079SQ20121000322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8日
發明者鐘明華 申請人:鐘明華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安县| 永宁县| 普兰县| 和平县| 通州市| 崇信县| 金门县| 瑞丽市| 晋州市| 屏南县| 永登县| 瓦房店市| 玉龙| 和林格尔县| 建宁县| 普兰店市| 固始县| 内丘县| 通许县| 德安县| 嘉义县| 东莞市| 宣汉县| 独山县| 永康市| 阿克| 兴仁县| 青岛市| 汤阴县| 鸡东县| 松江区| 林口县| 泗阳县| 怀柔区| 平果县| 故城县| 马公市| 左贡县| 阿拉善左旗| 安仁县| 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