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廢鋼鐵加工回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渣罐隔板蒸養(yǎng)窯。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渣罐隔板的養(yǎng)護通常采用自然養(yǎng)護或砌塊蒸養(yǎng)窯養(yǎng)護的方式。采用自然養(yǎng)護的方式,存在占地面積較大,養(yǎng)護時間長,在寒冷地區(qū)冬季難以連續(xù)生產。砌塊蒸養(yǎng)窯結構簡單,蒸汽泄露嚴重,這不僅造成能源消耗大,蒸養(yǎng)效果難以保證,而且大量外排蒸汽會造成廠房鋼結構腐蝕,影響結構穩(wěn)定性。同時,渣罐隔板蒸養(yǎng)窯兩端安裝有移坯機,通常使用卷簾門作為窯門,但高溫高濕容易造成腐蝕,導致窯門脫落或者開啟不順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渣罐隔板蒸養(yǎng)窯,解決了渣罐隔板蒸養(yǎng)窯蒸汽大量泄露和窯門開啟不順的問題。
一種渣罐隔板蒸養(yǎng)窯,包括窯體1,模車軌道2,蒸汽輸入系統(tǒng),蒸汽輸出系統(tǒng),窯門3,測溫裝置4和冷凝水輸出系統(tǒng);模車軌道2按隧道式結構穿過窯體1底部;蒸汽輸入系統(tǒng)包括分氣缸5和蒸汽釋放管6。蒸汽輸入系統(tǒng)的分氣缸5位于窯體1一側外部,并與蒸汽釋放管6采用法蘭連接。蒸汽釋放管6從窯體1一側穿孔進入窯體1內部。在窯體1內部,蒸汽釋放管6位于模車軌道2內部任意一側,固定在窯體1內壁上并開蒸汽溢出孔。蒸汽輸出系統(tǒng)包括蒸汽輸出孔7、閥門8和排氣扇9,蒸汽輸出孔7位于窯體1的窯頭和窯尾上部,蒸汽排放軟管一頭通過蒸汽輸出孔7進入窯體1內部,一頭與閥門8連接,閥門8和排氣扇9采用另一根蒸汽排放軟管連接在一起。排氣扇9固定在廠房墻體上,將蒸汽有組織的排出窯體1和生產廠房;在窯體1的窯頭和窯尾各設置一個窯門3;冷凝水輸出系統(tǒng)包括窯內主排水溝13、輔排水溝14和集水池15,主排水溝13中心線與模車軌道2中心線重合,輔排水溝14與主排水溝13垂直,寬度為主排水溝13的二分之一,端部距離窯體1內壁50-100mm;輔排水溝14一端從窯體1側壁底部穿出,穿出后端部設置溢流堰16,置溢流堰16與集水池15連接,利用溢流堰16的作用,采用水封方式提高窯體1的氣密性。測溫裝置4設置在窯體1的前、中、后部,采用數(shù)字溫度顯示儀。
窯體1內從窯頭到窯尾分別設置6-10個蒸汽排放孔,蒸汽排放孔均勻布置。
窯門3采用輕型鋼框架結構,工作層為錨固在窯門3鋼架上的輕質磚。窯門3采用懸掛式結構,上方設置一個定滑輪組10。鋼絲繩一端連接在窯門3上端。通過定滑輪組10后,鋼絲繩的另一端與墜砣11連接。窯門3底部設置兩個壓緊輪裝置12,兩個壓緊輪裝置12距離地面的高度相同,用以密封窯門3與窯體1。利用壓緊輪裝置12實現(xiàn)窯門3在關閉時與窯體1的密閉,防止蒸汽泄漏。
窯體1的骨料材質為鋼渣、尾礦和高爐礦渣中的一種或多種。
窯門3通過雙曲折密封加貼纖維氈與窯體1連接。
墜砣11單組總重量為窯門3重量的0.6-0.9倍,優(yōu)選為0.85倍。
主排水溝13寬度為300±50mm;主排水溝13端部到窯門3距離為100-200mm。
溢流堰16與輔排水溝14寬度相同。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1、窯體具備更好的氣密性,可改善渣罐隔板的蒸養(yǎng)效果;
2、實現(xiàn)了蒸汽的有組織排放,減少生產廠房的腐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前視圖。其中,窯體1、模車軌道2、窯門3、分氣缸5、蒸汽釋放管6、定滑輪組10、墜砣11、壓緊輪裝置12、主排水溝13、輔排水溝14、集水池15、溢流堰16。
圖2為本發(fā)明的平面圖。其中,測溫裝置4、分氣缸5、輸出孔7、閥門8、排氣扇9、定滑輪組10、輔排水溝14、集水池15。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渣罐隔板蒸養(yǎng)窯,由窯體、模車軌道、蒸汽輸入系統(tǒng)、蒸汽輸出系統(tǒng)、窯門、測溫裝置和冷凝水輸出系統(tǒng)組成。窯體側壁采用以鋼渣為骨料的砌塊砌筑而成。窯體頂部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鋼筋混凝土中的骨料采用鋼渣為原料。模車軌道按隧道式結構穿過窯體,軌距為3900mm。蒸汽輸入系統(tǒng)由分氣缸和蒸汽釋放管組成,蒸汽壓力0.15MPa。蒸汽輸入系統(tǒng)的分氣缸位于窯體一側外部,并與蒸汽釋放管采用法蘭連接。蒸汽釋放管從窯體一側并在窯體中部穿孔進入窯體內部。在窯體內部,蒸汽釋放管位于模車軌道內部任意一側,固定在窯體內壁上并開蒸汽溢出孔。從窯頭到窯尾分別設置8個蒸汽排放孔,蒸汽溢出孔在窯內均勻布置。蒸汽溢出孔為孔徑3mm的通孔。分氣缸前段蒸氣管道上安裝有減壓閥,分氣缸上設有壓力表。
蒸汽輸出系統(tǒng)包括蒸汽輸出孔、閥門和排氣扇。蒸汽輸出孔位于窯體的窯頭和窯尾上部。蒸汽輸出孔預埋DN150的PVC軟管,PVC軟管一頭通過蒸汽輸出孔進入窯體內部,一頭與閥門連接。閥門和排氣扇采用另一根蒸汽排放軟管連接在一起。排氣扇固定在廠房墻體上,將蒸汽有組織的排出窯體和生產廠房。
在窯體的窯頭和窯尾各設置一個窯門,窯門采用輕型鋼框架結構,工作層為錨固在窯門鋼架上的輕質磚,總重100kg。窯門采用懸掛式結構,上方對稱設置兩個定滑輪。定滑輪組鋼絲繩一端連接在窯門上,另一端通過定滑輪后與墜砣桿及墜砣連接。墜砣桿材料包括墜砣桿本體、夾板、螺栓、螺母和墊圈,其中墜砣桿本體材質為Q345B,夾板材質為Q235A,螺栓、螺母材質為A2-70,墊圈12Cr18Ni9。墜砣桿采用焊接工藝制造,最大工作荷重14kN,破壞荷重42kN。墜砣材質為混凝土,單塊重20kg,用量4塊。
窯門和窯體之間采用雙曲折密封加貼纖維氈,在壓緊時可實現(xiàn)密封。窯門在窯頭和窯尾分別設置一個。窯門底部設置兩個把手,兩個把手距離地面的高度300mm。窯門兩側上下分別設置兩個壓緊輪裝置。
冷凝水輸出系統(tǒng)包括窯內主排水溝、窯內輔排水溝和排水管。主排水溝中心線位于模車軌道中心線重合,寬度為300mm。輔排水溝與主排水溝垂直,寬度為150mm。輔排水溝一端從窯體側壁底部穿出,穿出后端部設置溢流堰連接集水池,溢流堰與輔排水溝寬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