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糧食儲備用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熱風循環節能型糧食烘干機。
背景技術:
隨著糧種的改進、單產的提高和國家對糧食烘干設備的投資增加,建設大、中、小型糧食烘干設施的越來越多。
現有的糧食烘干機多采用熱風爐將空氣加熱,熱空氣作為干燥介質,烘干處理后通過引風系統將廢氣排出,但排出的廢氣熱量未得到利用,能耗大。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熱風循環節能型糧食烘干機,采用熱風循環,熱能利用率高,減少能耗。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熱風循環節能型糧食烘干機,包括烘干機主體、進風管、回風管、熱風爐,所述烘干機主體上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其內部分為烘干倉和緩蘇倉,所述進風管包括多根縱向排列的豎管和一根與豎管連通的橫管,其豎管連通烘干倉,其橫管連通熱風爐出風口,所述回風管上設有排潮風機,所述排潮風機下部設有排潮口,所述回風管通過一根橫管連通熱風爐進風口,所述回風管通過多根縱向排列的豎管連通烘干倉。
優選的,所述進風管的豎管根數大于回風管的豎管根數。
優選的,所述烘干倉內設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連接電機。
優選的,所述排潮口內設有導流槽。
有益效果
(一)該糧食烘干機,糧食烘干機以熱空氣作為干燥介質,采用熱風循環,熱能利用率高,減少能耗;
(二)該糧食烘干機,烘干倉內設有攪拌軸,烘干過程中,谷物受熱降水均勻、充分、烘后品質好。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一種熱風循環節能型糧食烘干機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烘干倉結構示意圖;
圖中:1、烘干倉,2、進料口,3、出料口,4、進風管,5、回風管,6、排潮風機,7、排潮口,8、緩蘇倉,9、傳動裝置,10、熱風爐,101、攪拌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熱風循環節能型糧食烘干機,包括烘干機主體、進風管4、回風管5、熱風爐10,所述烘干機主體上設有進料口2和出料口3,其內部分為烘干倉1和緩蘇倉8,所述進風管4包括多根縱向排列的豎管和一根與豎管連通的橫管,其豎管連通烘干倉1,其橫管連通熱風爐10出風口,所述回風管5上設有排潮風機6,所述排潮風機6下部設有排潮口7,所述回風管5通過一根橫管連通熱風爐10進風口,所述回風管5通過多根縱向排列的豎管連通烘干倉1,烘干倉1排出空氣排潮后重新導回熱風爐10進行加熱,加熱后空氣通過進風管4進入烘干倉1。
所述進風管4的豎管根數為回風管5的豎管根數2倍,使進風大于回風,保證加熱充分。
所述烘干倉1內設有攪拌軸101,所述攪拌軸101連接電機。
所述排潮口7內設有導流槽,利于排潮。
該糧食烘干機啟動后,待處理糧食從進料口2進入烘干倉1,同時進風管4將熱風爐10加熱的熱空氣導入烘干倉1,熱空氣將糧食烘干,回風管5將潮濕的空氣導出烘干倉1,回風管5上設有排潮風機6,排潮風機6將回風干燥處理,處理后的回風送入熱風爐10二次加熱,熱量重新利用,潮氣通過排潮口7排出。烘干后的糧食通過傳動裝置9傳送至緩蘇倉8,然后至出料口3,緩蘇倉8對烘干的糧食進行降溫緩蘇。
回風管5內回風帶有大量的熱量和潮氣,排潮處理回風重新送入熱風爐10二次加熱,提高了熱量的利用率,節約了能耗。烘干倉1內設有攪拌軸101,糧食烘干過程中,電機帶動攪拌軸101轉動,攪拌軸101使烘干倉1內溫度、濕度均勻,提高糧食烘干均勻度。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熱風循環節能型糧食烘干機,包括烘干機主體、進風管4、回風管5、熱風爐10,所述烘干機主體上設有進料口2和出料口3,其內部分為烘干倉1和緩蘇倉8,所述進風管4包括多根縱向排列的豎管和一根與豎管連通的橫管,其豎管連通烘干倉1,其橫管連通熱風爐10出風口,所述回風管5上設有排潮風機6,所述排潮風機6下部設有排潮口7,所述回風管5通過一根橫管連通熱風爐10進風口,所述回風管5通過多根縱向排列的豎管連通烘干倉1,烘干倉1排出空氣排潮后重新導回熱風爐10進行加熱,加熱后空氣通過進風管4進入烘干倉1。
所述排潮口7內設有導流槽,利于排潮。
該糧食烘干機啟動后,待處理糧食從進料口2進入烘干倉1,同時進風管4將熱風爐10加熱的熱空氣導入烘干倉1,熱空氣將糧食烘干,回風管5將潮濕的空氣導出烘干倉1,回風管5上設有排潮風機6,排潮風機6將回風干燥處理,處理后的回風送入熱風爐10二次加熱,熱量重新利用,潮氣通過排潮口7排出,排潮口7內設有導流槽有利于排潮。烘干后的糧食通過傳動裝置9傳送至緩蘇倉8,然后至出料口3,緩蘇倉8對烘干的糧食進行降溫緩蘇。
回風管5內回風帶有大量的熱量和潮氣,排潮處理回風重新送入熱風爐10二次加熱,提高了熱量的利用率,節約了能耗。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