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調
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及空調室外機
背景技術:
:空調室外機一般安裝于室外,為了方便空調室外機的安裝,通常,會在空調室外機的殼體下方設置支撐底座,并且,該支撐底座與殼體的底盤固定連接。為了方便支撐底座與供空調室外機安裝的安裝座固定連接,一般會將支撐底座的兩端設置成伸出底盤,也即支撐底座的長度大于底盤的寬度,支撐底座伸出底盤的端部通過螺栓與安裝座固定連接,從而,實現了空調室外機的固定安裝。然而,在空調室外機搬運過程中經常伴隨著不同程度的跌落,由于空調室外機自身重量較大,其容易對支撐底座產生很強的沖擊力,從而,使得支撐底座伸出底盤的端部容易受到沖擊,而發生彎折伸至損壞,進而影響空調室外機的安裝。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旨在避免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在空調室外機的運輸過程中被損壞。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其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兩端均設有滑槽,且所述滑槽貫通所述承接板的相應的端部設置;以及兩個固定塊,每一所述固定塊滑動安裝于對應的滑槽中,且可向外滑動而伸出所述滑槽設置,每一所述固定塊設有安裝結構,所述安裝結構用以與供空調室外機安裝的安裝座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固定塊和所述滑槽的槽壁對應設有相互配合的導向凸起和導向槽,所述固定塊和所述滑槽通過所述導向凸起和導向槽之間的配合,而實現滑動配合。優選地,所述滑槽自所述承接板的底面凹設,而具有朝向下的底壁、以及位于所述底壁兩側的側壁。優選地,所述導向凸起包括凸設于所述滑槽的底壁的導向柱,所述導向槽包括開設于所述固定塊的頂面的第一導向槽。優選地,所述導向槽貫穿所述固定塊的底面設置,所述導向柱穿過所述導向槽設置,且所述導向柱伸出所述固定塊的底面的一端,設有側向突出所述導向柱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固定塊與所述滑槽分離。優選地,所述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還包括限位組件,所述限位組件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塊的頂面并靠近其外端的第一限位板、位于所述固定塊的底面并靠近其內端的第二限位板、以及穿過所述固定塊的頂面和底面并將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連接的連桿,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頂面設有扣臺,所述滑槽的底壁對應設有扣孔,所述限位組件還包括復位件,在所述固定塊收容于所述滑槽中時,所述復位件抵頂所述第一限位板,以使所述扣臺與所述扣孔保持扣接狀態,在所述固定塊伸出所述滑槽時,所述第二限位板背對所述連桿的側端抵頂所述限位部。優選地,所述安裝結構為貫穿所述固定塊的頂面和底面的安裝孔,所述安裝孔鄰近所述固定塊的外端設置,所述第一限位板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第一限位板壓縮所述復位件時,與所述安裝孔對位。優選地,所述第二限位板遠離所述連桿的側端設有缺口,所述缺口與所述限位部適配。優選地,所述導向槽包括對應開設于所述滑槽的兩側壁的兩第二導向槽,所述固定塊具有與所述底壁相對設置的頂板、以及位于所述頂板兩側的側板,所述導向凸起包括對應凸設于所述兩側板的兩導向臂。優選地,所述側板貫穿設有開口,所述導向臂包括兩端分別與所述開口的兩相對側緣連接的連接部、以及側向突出所述連接部的止位部,所述止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固定塊與所述滑槽分離。優選地,所述滑槽的兩側壁均設有與所述第二導向槽連通的讓位槽,且所述讓位槽位于所述第二導向槽靠近所述承接板端部的一側,所述滑槽的兩側壁的內表面均凹設有連通所述讓位槽的讓位通道。優選地,所述兩側壁的底表面均凹陷而形成凹部,所述兩側板均設有側向突出的滑板,所述滑板滑動安裝于對應的凹部。優選地,所述承接板的上表面設有兩個焊接凸臺,且所述兩個焊接凸臺分別鄰近所述承接板的端部設置。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空調室外機,所述空調室外機包括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包括: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兩端均設有滑槽,且所述滑槽貫通所述承接板的相應的端部設置;以及兩個固定塊,每一所述固定塊滑動安裝于對應的滑槽中,且可向外滑動而伸出所述滑槽設置,每一所述固定塊設有安裝結構,所述安裝結構用以與供空調室外機安裝的安裝座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的兩固定塊對應滑動安裝于承接板兩端的滑槽中,以使得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在空調室外機運輸時,兩固定塊能夠收容于對應的滑槽中,進而避免了兩固定塊在空調室外機跌落時,受沖擊而出現彎折、或受沖擊抵頂承接板而使得成接板發生形變的問題發生,從而,保證了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在空調室外機運輸時不會被損壞。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支撐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支撐板的另一視圖;圖4為圖1中固定塊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1中固定塊的另一視圖;圖6為圖1中限位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1中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的固定塊處于伸出狀態的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空調室外機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00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23第二容置槽10承接板24過孔11滑槽25安裝孔20固定塊312通孔111底壁321缺口112側壁112a第二導向槽111a導向柱26頂板111b限位部27側板21第一導向槽271開口30限位組件28導向臂31第一限位板281連接部32第二限位板282止位部33連桿112b讓位槽311扣臺112c讓位通道111c扣孔112d凹部34復位件29滑板35壓板12焊接凸臺22第一容置槽200空調室外機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則該方向性指示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則該“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照{室外機一般安裝于室外,為了方便空調室外機的安裝,通常,會在空調室外機的殼體下方設置支撐底座,并且,該支撐底座與殼體的底盤固定連接。為了方便支撐底座與供空調室外機安裝的安裝座固定連接,一般會將支撐底座的兩端設置成伸出底盤,也即支撐底座的長度大于底盤的寬度,支撐底座伸出底盤的端部通過螺栓與安裝座固定連接,從而,實現了空調室外機的固定安裝。然而,在空調室外機搬運過程中經常伴隨著不同程度的跌落,由于空調室外機自身重量較大,其容易對支撐底座產生很強的沖擊力,從而,使得支撐底座伸出底盤的端部容易受到沖擊,而發生彎折伸至損壞,進而影響空調室外機的安裝。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對支撐底座的結構進行改進,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的一實施例。請參照圖1,該支撐底座100包括:承接板10,該承接板10的兩端均設有滑槽11,且滑槽11貫通承接板10的相應的端部設置;以及兩個固定塊20,每一固定塊20滑動安裝于對應的滑槽11中,且可向外滑動而伸出滑槽11設置,每一固定塊20均設有安裝結構,該安裝結構用以與供空調室外機200安裝的安裝座固定連接。需要說明的是,在包裝之前,會先將支撐底座100和空調室外機200固定連接,也即將支撐底座100與空調室外機200的底盤固定連接。在空調室外機200包裝時,會將支撐底座100的兩個固定塊20收容于滑槽11中,如此,一方面可以減少支撐底座100占用的包裝空間,有利于減少包裝盒的體積;另一方面,還能避免兩固定塊20在空調室外機200跌落時,受沖擊而被折彎、或者抵頂承接板10而導致承接板10發生變形的問題發生,從而,保證了支撐底座100在空調室外機200運輸時不會被損壞。在空調室外機200安裝時,將兩固定塊20向外滑動,以使每一固定塊20的端部伸出滑槽11設置,此時,兩固定塊20上安裝結構均顯露于承接板10外,兩固定塊20分別通過安裝結構與對應的安裝座固定連接,以完成對空調室外機200的固定安裝。需要說明的是,該安裝結構可以是螺孔、焊臺、卡扣、扣位等其他連接結構。具體的,請參照圖2,該滑槽11自承接板10的底面凹設形成,該滑槽11具有朝向下的底壁111、以及位于底壁111兩側的側壁112。需要說明的是,為了方便承接板10的成型,該承接板10優選采用鈑金件沖壓形成,該滑槽11由沖壓機沖壓鈑金件的一板面形成,如此,方便了承接板10的生產;并且,鈑金件在沖壓過程中,其被沖壓的部位強度因被拉伸而得到提高,進而,有利于提高該承接板10的整體強度。為了使固定塊20能夠更平穩的在滑槽11內滑動,該固定塊20和滑槽11的側壁112對應設有相互配合的導向凸起和導向槽,該固定塊20和滑槽11通過導向凸起和導向槽之間的配合,而實現滑動配合。可以理解的是,該導向凸起可設置于滑槽11的側壁112,相應地,該導向槽設置于固定塊20上;該導向凸起還可設置于固定塊20上,相應地,該滑槽11開設于滑槽11的槽壁上;當然,該導向凸起和導向槽可以同時存在于滑槽11的側壁112以及固定塊20上,只要保證固定塊20上的導線槽和滑槽11的側壁112上的導向凸起、以及固定塊20上的導向凸起與滑槽11的側壁112上的導向槽能夠對應配合即可。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請參照圖3和圖4,該導向凸起包括凸設于滑槽11的底壁111的導向柱111a,該導向槽包括開設于固定塊20的頂面的第一導向槽21。在固定塊20安裝至滑槽11中時,導向柱111a伸至第一導向槽21中,并且,導向柱111a在固定塊20滑動時,始終容置于第一導向槽21中,從而,確保固定塊20能夠順暢的在滑槽11中滑動。需要說明的是,導向柱111a的數量可以是一個或者多個,在本實施例中,滑槽11的底壁111上設置有沿兩側壁112靠近或者遠離的方向排列的兩個導向柱111a,相應地,固定塊20的頂面對應設有兩個第一導向槽21,兩導向柱111a分別安裝至對應的第一導向槽21中。應當說的是,兩導向柱111a在固定塊20滑動時,不僅能夠起導引作用,而且,還能對固定塊20于兩側壁112靠近或者遠離的方向進行限位。為了避免固定塊20在滑槽11中滑動時與滑槽11分離,請參照圖3,該導向柱111a遠離滑槽11的底壁111的端部設置有限位部111b。具體的,該第一導向槽21貫穿固定塊20的底面設置,該第一導向柱111a穿過第一導向槽21設置,該限位部111b設于第一導向柱111a伸出固定塊20的底面的端部。需要說明的是,該限位部111b自第一導向柱111a的側向凸出設置,以與固定塊20的底面抵接,如此,能夠有效地限制固定塊20與滑槽11分離,進而,避免了固定塊20自滑槽11中脫落。為了維持固定塊20收容于滑槽11內或者伸出滑槽11外的狀態,該支撐底座100還設置有限位組件30,以對固定塊20進行定位,如此,確保了固定塊20在收容于滑槽11內或者伸出滑槽11外時,其固定的更穩固。具體的,請參照圖1、圖6和圖7,該限位組件30包括位于固定塊20的頂面并靠近其外端設置的第一限位板31、位于固定塊20的底面并靠近其內端的第二限位板32、以及穿過固定塊20的頂面和底面并將第一限位板31和第二限位板32連接的連桿33。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限位板31與固定塊20的頂面抵接時,第二限位板32與固定塊20的底面呈間隔設置;同樣的,第二限位板32與固定塊20的底面抵接時,第一限位板31與固定塊20的頂面呈間隔設置。該第一限位板31的頂面設有扣臺311,該滑槽11的底壁111對應設置有扣孔111c,在固定塊20收容于滑槽11中時,扣臺311與扣孔111c扣接,而使得固定塊20固定于滑槽11中;在固定塊20伸出滑槽11時,該第二限位板32背對連桿33的側端抵頂限位柱,以使得固定塊20無法向內滑動。為了使扣臺311與扣孔111c在固定塊20收容于滑槽11中時,該限位組件30還設置有一復位件34,該復位件34可以是壓簧、彈片或者其他彈性件,在本實施例中,該復位件34優選為彈片,并且,該彈片設置于第一限位板31的底面與固定塊20的頂面之間。為了方便撥動第一限位板31,以使得扣臺311與扣位分離,該第一限位板31背對連桿33的側端設置有壓板35,該壓板35與第一限位板31呈夾角設置,該壓板35在扣臺311與扣孔111c扣接時,與滑槽11的底壁111之間形成有讓位空間,從而,方便了用戶撥動第一限位板31。為了避免第一限位板31和第二限位板32影響固定塊20在滑槽11中滑動,該固定塊20的頂面凹設有靠近其外端設置的第一容置槽22,該固定塊20的底面凹設有靠近其內端設置的第二容置槽23,且第二容置槽23與導向槽連通設置,該第一容置槽22和第二容置槽23通過一過孔24連通,連桿33穿過通孔312設置。連桿33的中段,也即連桿33位于過孔24中的部位,通過一轉軸與過孔24的內壁面連接。該復位件34安裝于第一容置槽22的底壁111與第一限位板31的底面之間。在固定塊20收容于滑槽11中時,復位件34抵頂第一限位板31,以使得第一限位板31上的扣臺311伸出固定塊20的頂面而與滑槽11的底壁111上的扣孔111c扣接,此時,第二限位板32容置于第二容置槽23中。在固定塊20伸出滑槽11時,第二限位板32與限位部111b的抵接,第一限位板31在連桿33繞轉軸轉動下,向靠近第一容置槽22的底壁111運動,也即第一限位板31壓縮復位件34,而容置于第一容置槽22中,進而,避免了第一限位板31伸出固定塊20的頂面,而影響固定塊20的正?;瑒?。為了使固定塊20在伸出滑槽11時,定位的更穩固,而將第一限位板31在固定塊20伸出滑槽11時,與固定塊20固定連接。即第二限位板32的一端通過第一限位板31與固定塊20固定連接而定位,第二限位板32的另一端與限位部111b抵頂,如此,使得固定塊20無法再滑入滑槽11內。具體的,該固定塊20上的安裝結構為貫穿固定塊20的頂面和底面的安裝孔25,該安裝孔25鄰近固定塊20的外端設置;第一限位板31設有通孔312,該通孔312在第一限位板31壓縮復位件34時與安裝孔25對位,并且,第一限位板31通過螺栓依次穿過通孔312、安裝孔25而與安裝座固定連接,進而使得第一限位板31與固定塊20固定連接,確保了連桿33無法繞轉軸轉動,保證了第二限位板32不會產生跳動,進而能夠更好的對固定塊20進行限位。進一步地,為了使第二限位板32更好的抵頂限位部111b,該第二限位板32遠離連桿33的側端設有缺口321,該缺口321與限位部111b適配。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中,該導向槽包括對應開設于滑槽11的兩側壁112的第二導向槽112a,該固定塊20具有與滑槽11的底壁111相對設置的頂板26、以及位于頂板26兩側的側板27,該導向凸起包括分別凸設于兩側板27的導向臂28。在固定塊20安裝于滑槽11中時,兩導向臂28自對應的第二導向槽112a伸出,以導引固定塊20在滑槽11中滑動,如此,使得固定塊20能夠更順暢的在滑槽11中滑動。具體的,該側板27貫穿設有開口271,該導向臂28包括兩端分別與開口271的兩相對側緣連接的連接部281、以及側向突出連接部281的止位部282,該止位部282與滑槽11的側壁112抵接,以限制固定塊20與滑槽11分離。如此,能夠避免固定塊20在滑槽11的兩側壁112靠近或者遠離的方向產生位移,而導致固定塊20無法正常的在滑槽11中滑動。為了方便固定塊20安裝于滑槽11中,請參照圖2至圖5,該滑槽11的兩側壁112均設置有與第二導向槽112a連通的讓位槽112b,并且,該讓位槽112b靠近承接板10端部設置,該滑槽11的兩側壁112還均凹設有連通讓位槽112b的讓位通道112c。在固定塊20自滑槽11的入口向內滑動時,兩導向臂28自對應的讓位通道112c滑入對應的讓位槽112b,此時,導向臂28的連接部281部分伸出讓位槽112b,導向臂28的止位部282完全伸出讓位槽112b;再外內滑動固定塊20,連接部281滑入于第二導向槽112a中,止位部282與滑槽11的側壁112抵接。為了使承接板10更平穩的支撐空調室外機200,請參照圖2,該滑槽11的兩側壁112均向背對另一側壁112的方向折彎,如此,增大了滑槽11的兩側壁112的支撐面積,進而,使得承接板10能夠更平穩的安裝于安裝座上。為了使固定塊20更平穩的在滑槽11中滑動,請參照圖2和圖4,滑槽11的兩側壁112的底表面均凹陷,而形成有凹部112d,固定塊20的兩側板27均設有側向延伸的滑板29,兩滑板29與對應的凹部112d滑動連接。兩滑板29與限位部111b或者兩導向臂28共同作用,以對安裝于滑槽11中的固定塊20進行限位,進而,使得固定塊20能夠更好的在滑槽11中滑動。為了方便空調室外機200與支撐底座100固定連接,請參照圖2,該承接板10的上表面設有兩個焊接凸臺12,并且,兩個焊接凸臺12分別鄰近承接板10的端部設置??照{室外機200固定安裝于承接板10的上方,即空調室外機200的底盤與焊接凸臺12通過焊接固定連接,焊接具有快速、連接穩固的特點。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空調室外機200,請參照圖8,該空調室外機包括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100,該空調室外機的支撐底座100的具體結構參照上述實施例,由于本空調室外機采用了上述所有實施例的全部技術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下,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技術領域:
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