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凝器,屬于制冷設備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化工生產中一般采用管殼式固定板冷凝器,該冷凝器包括一體式封閉的塔體,所述塔體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上封頭和下封頭,所述上封頭和所述下封頭之間通過若干根密封的列管連通,列管通過固定隔板固定,該種冷凝器結構簡單、使用成本較低,因此在化工生產中被廣泛使用,但是該種冷凝器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還存在有不足之處,例如:由于列管前后存在一定的端溫度差,散熱效果差,密封性差,易導致冷凝器受應力拉伸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具有散熱效果好,密封性能好、安全可靠的冷凝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冷凝器,包括筒體,所述的筒體上方一側設有冷卻水進口,筒體的下方一側設有冷卻水出口,所述的筒體的內部兩側對稱卡接有壓緊板,在壓緊板與筒體之間橫向設有折流板,所述的壓緊板的底端設有分液裝置,所述的分液裝置包括箱體,所述的箱體的頂端與筒體和壓緊板之間形成的腔體相連通,箱體的底端與溢流管相連通,該分液裝置的底端連接有一溢流管,所述的溢流管的底端設有液封裝置。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設置:所述的箱體的一側設有不凝氣體出口,且該不凝氣體出口貫穿筒體。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設置:所述的箱體與溢流管的連接處設有分液擋板。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設置:所述的箱體與溢流管之間通過支撐組件固定在筒體內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溢流管底部設置了液封裝置,密封效果好,以保證冷凝液能夠順利排出熱交換器;排液是冷凝設備正常運轉的關鍵,積液會淹沒部分板束,減少熱交換器的有效傳熱面積,因此在箱體與溢流管之間設有分液擋板,且與箱體成60°,并留有一定分離空間,能將液體和氣體隔離開,液體通過溢流管回落至塔盤,而不凝氣體則從出口排出。因此,具有散熱效果好,密封性能好、安全可靠等諸多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筒體與壓緊板板之間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筒體1、冷卻水進口2、冷卻水出口3、壓緊板4、折流板5、分液裝置6、箱體61、分液擋板62、不凝氣體出口63、溢流管7、液封裝置8、支撐組件9。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一種冷凝器,包括筒體1,所述的筒體1上方一側設有冷卻水進口2,筒體1的下方一側設有冷卻水出口3,所述的筒體1的內部兩側對稱卡接有壓緊板4,在壓緊板4與筒體1之間橫向設有折流板5,所述的壓緊板4的底端設有分液裝置6,所述的分液裝置6包括箱體61,所述的箱體61的頂端與筒體1和壓緊板4之間形成的腔體相連通,箱體61的底端與溢流管7相連通,該分液裝置6的底端連接有一溢流管7,所述的溢流管7的底端設有液封裝置8。
所述的箱體61的一側設有不凝氣體出口63,且該不凝氣體出口63貫穿筒體1。
所述的箱體61與溢流管7的連接處設有分液擋板62。
所述的箱體1與溢流管7之間通過支撐組件9固定在筒體1內部。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烴類氣體從進氣口進入筒體1與壓緊板4之間的空腔內,冷卻水從冷卻水入口2進入板束,流經多次后從冷卻水出口3排出,與烴類氣體形成交錯流,帶走烴類氣體所釋放的潛熱和顯熱。烴類氣體散熱后形成冷凝液,冷凝液在箱體61中受重力作用,通過分液擋板62與不凝氣體分離后流入溢流管7,回流至塔盤。
在溢流管7底部設置了液封裝置8,密封效果好,以保證冷凝液能夠順利排出熱交換器;排液是冷凝設備正常運轉的關鍵,積液會淹沒部分板束,減少熱交換器的有效傳熱面積,因此在箱體61與溢流管7之間設有分液擋板62,且與箱體61成60°,并留有一定分離空間,能將液體和氣體隔離開,液體通過溢流管7回落至塔盤,而不凝氣體則從出口排出。因此,具有散熱效果好,密封性能好、安全可靠等諸多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