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流體換熱領域,具體是一種大通量纏繞式換熱器。
背景技術:
目前熱換器的使用十分廣泛,熱換器在化工、石油、動力、食品及其它許多工業生產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目前熱換器的種類很多,各種熱換器所使用的范圍也不同,目前使用的熱換器,換熱管比較短,單位體積的換熱面積比較小,另外換熱設備本身體積比較大,安全性能不高,密封性不好,熱量交換不充分,極大降低了換熱效率,一般的纏繞式換熱器,因為管芯纏繞密度較高,殼程通量都不是很大,如果碰到管程通量不需要很大,但是殼程通量需要很大的工況,就難以實現了。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通量纏繞式換熱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大通量纏繞式換熱器,包括換熱管體和管芯,管芯設置在換熱管體的內部,所述換熱管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熱料進管,換熱管體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熱料出管;所述熱料進管的一端固定設置熱料密封連接座,熱料密封連接座的表面設有螺紋孔,四個螺紋孔均勻分布在熱料密封連接座的表面,相鄰螺紋孔的中心線夾角為90度;所述熱料出管上設有熱料密封圈;所述換熱管體的一側設有冷料進管和冷料出管,冷料出管在冷料進管的正上方;所述冷料進管和冷料出管的一端固定設置冷料密封連接座,冷料密封連接座上設有冷料密封圈;所述管芯由換熱管和換熱管座構成,換熱管的末端垂直連接在換熱管座,換熱管與換熱管座連接處形成換熱管口,換熱管貫穿于換熱管座,換熱管座的表面與換熱管口的端口處于同一切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熱料進管和熱料出管大小相同,熱料密封連接座和熱料密封圈的中間為通孔,熱料進管和熱料出管的直徑與通孔的直徑相同。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冷料進管和冷料出管大小相同,冷料密封連接座和冷料密封圈的中間為通孔,冷料進管和冷料出管的直徑與通孔的直徑相同。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換熱管為螺旋狀,換熱管之間緊密纏繞。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大通量纏繞式換熱器,通過減少每一層換熱管的數量、增大換熱管的纏繞層數、增大換熱管纏繞的螺旋升角和增大管間距來提高換熱器工藝的質量,設置的纏繞式的換熱管,換熱管相互之間緊密纏繞,在換熱管體內均勻布并保持合理的管間距和層間距,這樣的設計不僅僅使換熱管的長度加長了,有足夠的流程使物料在其中流通和熱交換,同時保持流體在殼程內的壓力平衡,平均了熱能分布,大大地提高了換熱效率與傳熱能力,減少熱量的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用新型的管芯的結構示意視圖。
圖中:1-換熱管體、2-管芯、21-換熱管、22-換熱管座、221-換熱管口、3-熱料進管、4-熱料密封連接座、5-冷料進管、6-冷料密封連接座、7-冷料密封圈、8-冷料出管、9-熱料出管、10-熱料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大通量纏繞式換熱器,包括換熱管體1和管芯2,管芯2設置在換熱管體1的內部,管芯2實施熱量交換,換熱管體1的一端固定連接有熱料進管3,熱料進管3為熱的物料進口,換熱管體1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熱料出管9,熱料出管9為交換后的熱的物料出口;熱料進管3的一端固定設置熱料密封連接座4,熱料密封連接座4的表面設有螺紋孔41,熱料密封連接座4通過螺栓熱料密封連接座4將熱料進管3和熱料出管9和外部固定連接,四個螺紋孔41均勻分布在熱料密封連接座4的表面,相鄰螺紋孔41的中心線夾角為90度,保證熱料密封連接座4與外部連接受力均勻;熱料出管9上設有熱料密封圈10,熱料進管3和熱料出管9大小相同,熱料密封連接座4和熱料密封圈10的中間為通孔,熱料進管3和熱料出管9的直徑與通孔的直徑相同,保證物料進出流量相同穩定進行,熱料密封圈10能更好的保證密封性;換熱管體1的一側設有冷料進管5和冷料出管8,冷料出管8在冷料進管5的正上方,冷料進管5是冷的物料進口,冷料出管8上冷熱交換后冷的物料出口;冷料進管5和冷料出管8的一端固定設置冷料密封連接座6,冷料密封連接座6上設有冷料密封圈7,冷料進管5和冷料出管8大小相同,冷料密封連接座6和冷料密封圈7的中間為通孔,冷料進管5和冷料出管8的直徑與通孔的直徑相同,保證保證物料進出流量相同穩定進行,冷料密封圈7能更好的保證密封性;管芯2由換熱管21和換熱管座22構成,換熱管21為螺旋狀,換熱管21之間緊密纏繞,纏繞式的換熱管,換熱管相互之間緊密纏繞,在換熱管體內均勻布并保持合理的管間距和層間距,換熱管21的末端垂直連接在換熱管座22,換熱管21與換熱管座22連接處形成換熱管口221,換熱管21貫穿于換熱管座22,換熱管座22的表面與換熱管口221的端口處于同一切面,這樣的設計不僅僅使換熱管21的長度加長了,有足夠的流程使物料在其中流通和熱交換,同時保持流體在殼程內的壓力平衡,平均了熱能分布。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