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發熱地板領域,具體為一種輕薄高強度可迅速傳熱的發熱瓷磚。
背景技術:
發熱瓷磚是傳統的瓷磚通過應用某種技術能夠自己發出熱量,用于地面供暖。
現有的發熱瓷磚存在以下問題:(1)少數采用輕薄瓷磚,傳熱效果好,但極易損壞,使用壽命太短;(2)大多數采用厚重瓷磚(一般為10-15mm),這種發熱瓷磚雖然強度好,不易損壞,但是由于其自身厚度影響導致熱量傳播的速度較慢,這種發熱瓷磚一般需要運行2-3個小時才能感受到熱量;(3)防水、防火性能差,不安全,容易出現安全事故;(4)電線散亂,容易發生電線短路;(5)傳統發熱瓷磚的發熱體采用了油性碳纖維,油性介質里面必須包含油性溶劑;使用的油性溶劑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是國際社會規定的強致癌物質,其在使用過程中對人的健康存在隱患,特別是對皮膚,眼睛,呼吸道影響最為明顯;其次熔點低,在使用過程中易引起火災,在發達國家禁止這種工藝應用在民用領域;另外這些大分子鏈的結構導致碳原子之間難以形成穩定的長鏈條,目前主要做法是加入重金屬來解決,但在使用過程中重金屬會被氧化,急速增加電阻值系數,會出現“熱衰減”現象,使用壽命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輕薄高強度可迅速傳熱的發熱瓷磚,結構簡單、整體性好、安裝方便、質量輕薄的同時具有較高的強度,提高了熱效率,有利于熱量的散發,節能環保,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能,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健康、舒適。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瓷磚面板2、發熱體1和保溫層4,所述瓷磚面板2的厚度為4~8mm;所述瓷磚面板2與發熱體1之間以及發熱體與保溫層4之間設置有粘結層3;所述保溫層4的上表面設置有加固膠5;所述發熱體1為水性碳纖維絲;所述發熱體1左右兩端平行設置有導電片6;所述導電片6的末端連接有電線8;所述加固膠是由如下質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聚氨酯膠38~42份;滑石粉18~22份、水玻璃4~6份、有機硅防水劑4~6份、環氧樹脂4~6份、納米碳化硅24~26份。
進一步的,所述加固膠是由如下質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聚氨酯膠40份;滑石粉20份、水玻璃5份、有機硅防水劑5份、環氧樹脂5份、納米碳化硅25份。
進一步的,所述加固膠5的厚度為0.5~1.5mm。
進一步的,所述粘結層3為耐高溫、導熱性強的聚氨酯膠。
進一步的,所述導電片6為導電薄膜或金屬薄片。
進一步的,所述發熱體1的上端設置有遠紅外線加熱板。
進一步的,所述水性碳纖維絲為織物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保溫層4內設置有線槽7;所述電線8設置在線槽7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采用了輕薄的瓷磚面板,厚度僅為4~8mm,提高了熱效率,有利于熱量的散發,更加節能。
2、粘結層采用了耐高溫、導熱性強的聚氨酯膠,使各個層面相互之間粘接更加穩定牢固,同時具有良好的耐高溫及導熱性能,提高了發熱瓷磚的安全系數。
3、保溫層的上表面設置有加固膠,加固膠的厚度輕薄,卻有超強的硬度,增加了瓷磚的整體強度,彌補了傳統瓷磚輕薄已破裂的缺陷,使瓷磚的整體強度得到了提高,同時能夠更好的維持熱量以及其熱能進行反射,提高了熱量的利用率。
4、加固膠各成分來源廣泛,搭配合理,相互作用,使加固膠更加堅硬,可以防火、防水、導熱性好,提高了安全性能。
5、設置有遠紅外電熱板,將一部分熱能轉換成對人體有益的遠紅外線,通過遠紅外輻射傳播促進熱能傳遞,提高了熱傳播效率。
6、本實用新型中的導電片為導電薄膜或金屬薄片,輕薄且導電性能高。
7、發熱體采用水性碳纖維絲,利用用水作為介質,因此不存在致癌物質,也沒有火災的危險。水性介質的分子構造能使碳原子保持一定的間隔和分布,不用添加任何金屬粉末也能保持穩定的電阻系數,使發熱更加穩定,同時提高了發熱體的使用壽命。
8、水性碳纖維絲采用織物結構,使發熱更加均勻,穩定。
9、保溫層內設置有線槽,電線設置在線槽內,可以將散亂的電線進行有效歸納,防止短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述文字標注表示為:1、發熱體;2、瓷磚面板;3、粘結層;4、保溫層;5、加固膠;6、導電片;7、線槽;8、電線。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為:它包括瓷磚面板2、發熱體1和保溫層4,所述瓷磚面板2的厚度為4mm;所述瓷磚面板2與發熱體1之間以及發熱體與保溫層4之間設置有粘結層3;所述保溫層4的上表面設置有加固膠5;所述發熱體1為水性碳纖維絲;所述發熱體1左右兩端平行設置有導電片6;所述導電片6的末端連接有電線8;所述加固膠是由如下質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聚氨酯膠38份;滑石粉18份、水玻璃4份、有機硅防水劑4份、環氧樹脂4份、納米碳化硅24份。
優選的,所述加固膠5的厚度為0.5mm。
優選的,所述粘結層3為耐高溫、導熱性強的聚氨酯膠。
優選的,所述導電片6為導電薄膜或金屬薄片。
優選的,所述發熱體1的上端設置有遠紅外線加熱板。
優選的,所述水性碳纖維絲為織物結構。
優選的,所述保溫層4內設置有線槽7;所述電線8設置在線槽7內。
實施例2: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為:它包括瓷磚面板2、發熱體1和保溫層4,所述瓷磚面板2的厚度為6mm;所述瓷磚面板2與發熱體1之間以及發熱體與保溫層4之間設置有粘結層3;所述保溫層4的上表面設置有加固膠5;所述發熱體1為水性碳纖維絲;所述發熱體1左右兩端平行設置有導電片6;所述導電片6的末端連接有電線8;所述加固膠是由如下質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聚氨酯膠40份;滑石粉20份、水玻璃5份、有機硅防水劑5份、環氧樹脂5份、納米碳化硅25份。
優選的,所述加固膠5的厚度為1mm。
優選的,所述粘結層3為耐高溫、導熱性強的聚氨酯膠。
優選的,所述導電片6為導電薄膜或金屬薄片。
優選的,所述發熱體1的上端設置有遠紅外線加熱板。
優選的,所述水性碳纖維絲為織物結構。
優選的,所述保溫層4內設置有線槽7;所述電線8設置在線槽7內。
實施例3: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為:它包括瓷磚面板2、發熱體1和保溫層4,所述瓷磚面板2的厚度為8mm;所述瓷磚面板2與發熱體1之間以及發熱體與保溫層4之間設置有粘結層3;所述保溫層4的上表面設置有加固膠5;所述發熱體1為水性碳纖維絲;所述發熱體1左右兩端平行設置有導電片6;所述導電片6的末端連接有電線8;所述加固膠是由如下質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聚氨酯膠42份;滑石粉22份、水玻璃6份、有機硅防水劑6份、環氧樹脂6份、納米碳化硅26份。
優選的,所述加固膠5的厚度為1.5mm。
優選的,所述粘結層3為耐高溫、導熱性強的聚氨酯膠。
優選的,所述導電片6為導電薄膜或金屬薄片。
優選的,所述發熱體1的上端設置有遠紅外線加熱板。
優選的,所述水性碳纖維絲為織物結構。
優選的,所述保溫層4內設置有線槽7;所述電線8設置在線槽7內。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勢:
1、本實用新型采用了輕薄的瓷磚面板,厚度僅為4~8mm,提高了熱效率,有利于熱量的散發,更加節能。
2、粘結層采用了耐高溫、導熱性強的聚氨酯膠,使各個層面相互之間粘接更加穩定牢固,同時具有良好的耐高溫及導熱性能,提高了發熱瓷磚的安全系數。
3、保溫層的上表面設置有加固膠,加固膠的厚度輕薄,卻有超強的硬度,增加了瓷磚的整體強度,彌補了傳統瓷磚輕薄已破裂的缺陷,使瓷磚的整體強度得到了提高,同時能夠更好的維持熱量以及其熱能進行反射,提高了熱量的利用率。
4、加固膠各成分來源廣泛,搭配合理,相互作用,使加固膠更加堅硬,可以防火、防水、導熱性好,提高了安全性能。
5、設置有遠紅外電熱板,將一部分熱能轉換成對人體有益的遠紅外線,通過遠紅外輻射傳播促進熱能傳遞,提高了熱傳播效率。
6、本實用新型中的導電片為導電薄膜或金屬薄片,輕薄且導電性能高。
7、發熱體采用水性碳纖維絲,利用用水作為介質,因此不存在致癌物質,也沒有火災的危險。水性介質的分子構造能使碳原子保持一定的間隔和分布,不用添加任何金屬粉末也能保持穩定的電阻系數,使發熱更加穩定,同時提高了發熱體的使用壽命。
10、水性碳纖維絲采用織物結構,使發熱更加均勻,穩定。
8、保溫層內設置有線槽,電線設置在線槽內,可以將散亂的電線進行有效歸納,防止短路。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輕薄高強度可迅速傳熱的發熱瓷磚,結構簡單、整體性好、安裝方便、質量輕薄的同時具有較高的強度,提高了熱效率,有利于熱量的散發,節能環保,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能,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健康、舒適。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由于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潤飾或變化,也可以將上述技術特征以適當的方式進行組合;這些改進潤飾、變化或組合,或未經改進將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