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太陽能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分體式太陽能集熱器。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而且資源量巨大。
太陽能集熱器普遍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現有的太陽能集熱器集熱管采用縱向設置,如中國專利公布的一種太陽能集熱器,申請號為201310275675.2。該太陽能集熱器,包括支架,支架上傾斜固定有安裝框,安裝框上端固定有聯箱,聯箱包括外殼體、保溫層和內膽,內膽中開設有空腔和若干與空腔相連通的安裝孔一和安裝孔二,外殼體和保溫層上還分別開設有若干與安裝孔一相連通的穿設孔一和穿設孔二,每個安裝孔一中均設置有熱交換套;安裝框內還設有若干根集熱管,集熱管包括內管體和外管體,內管體內設置有超導液,外管體上段分別設置在與其相對應的熱交換套內。這種結構的聯箱只有一側安裝集熱管,在太陽照射時只有幾根集熱管充分吸熱,吸熱面積小導致集熱效率低,在遇到大風天氣時,存在倒塌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分體式太陽能集熱器,水平設置的集熱管吸熱充分,保溫水箱垂直擺放在地面上,提高了集熱效率,提升了穩定性。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分體式太陽能集熱器,一種分體式太陽能集熱器,它包括保溫水箱、聯箱、若干集熱管、進水管、出水管、循環管、連接管和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水箱豎直擺放在地面上,保溫水箱上端與聯箱一端通過連接管連接,保溫水箱通過循環管與聯箱另一端連通,循環管上設有循環泵,固定在支撐板一端,保溫水箱上設有進水管和出水管,聯箱左右兩側布置有若干集熱管,集熱管一端插入到聯箱中。
冷水通過進水管進入保溫水箱,再通過循環管進入聯箱,集熱管吸收太陽光的熱量將熱量傳遞到聯箱,最終充分吸熱后進入保溫水箱,保溫水箱通過出水管向外界輸送熱水。
進一步的,所述的三角架兩側固定有支撐板,集熱管的外端插入到支撐板上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的三角架包括立柱、縱梁和橫梁,縱桿與立柱夾角45-50度。
進一步的,所述的循環管連接在保溫水箱下端,循環管固定在支撐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保溫水箱豎直設置在地面上,與地面垂直。
進一步的,所述的聯箱左右兩側的集熱管數量相同,聯箱左右兩側的重量相同,以聯箱為中心保持平衡,不會傾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分體式太陽能集熱器具有以下優點:
1.水平設置的集熱管相較與傳統縱向擺放的集熱管,它的集熱效率提高了,熱傳遞快。
2.保溫水箱垂直擺放于地面,保溫水箱充當一根支柱,使結構更加穩固。
3.循環管設置在保溫水箱下端,保溫水箱上端連接聯箱,分離開了冷水與熱水,降低了熱量損失。
附圖說明
圖1是分體式太陽能集熱器結構圖。
圖中,1、支撐板;2、縱梁;3、集熱管;4、橫梁;5、聯箱;6、連接管;7、出水管;8、保溫水箱;9、進水管;10、循環泵;11、循環管;12、立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
本發明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施:一種分體式太陽能集熱器,一種分體式太陽能集熱器,它包括保溫水箱8、聯箱5、若干集熱管3、進水管9、出水管7、循環管11、連接管6和三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水箱8豎直擺放在地面上,保溫水箱8上端與聯箱5一端通過連接管6連接,保溫水箱8通過循環管11與聯箱5另一端連通,循環管11上設有循環泵10,固定在支撐板1一端,保溫水箱8上設有進水管9和出水管7,聯箱5左右兩側布置有若干集熱管3,集熱管3一端插入到聯箱5中。
冷水通過進水管9進入保溫水箱8,再通過循環管11進入聯箱5,集熱管3吸收太陽光的熱量將熱量傳遞到聯箱5,最終充分吸熱后進入保溫水箱8,保溫水箱8通過出水管7向外界輸送熱水。
進一步的,所述的三角架兩側固定有支撐板1,集熱管3的外端插入到支撐板1上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的三角架包括立柱12、縱梁2和橫梁4,縱桿與立柱12夾角45-50度。
進一步的,所述的循環管11連接在保溫水箱8下端,循環管11固定在支撐板1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保溫水箱8豎直設置在地面上,與地面垂直。
進一步的,所述的聯箱5左右兩側的集熱管3數量相同,聯箱5左右兩側的重量相同,以聯箱5為中心保持平衡,不會傾斜。
集熱管311采用亞納米陶瓷鍍膜技術,吸收能力強,集熱管311的加長設計擁有更大的集熱面積,升溫更快。
支架采用不銹鋼,板材厚度在0.6mm-0.8mm之間,耐氣候性和抗腐蝕能力強。
水平設置聯箱57兩側的集熱管311相較與傳統縱向擺放的集熱管311,前者的設置相當于兩臺集熱器,而且共用一個保溫水箱84,節省材料且集熱效率高于傳統兩臺之和。
垂直設置于地面的保溫水箱8相當于集熱器的支柱,起到支撐作用,在大風天氣不易被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