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焙茶籠,具體為一種多層炭焙茶籠。
背景技術:
1、焙茶又稱制茶,即用溫火烘茶,焙茶是為了再次清除茶葉中的水分,以便更好地保藏貯存,在焙茶過程中將蒸青綠茶經烘焙而成,口感獨特,火香濃郁,而且具有去油膩的效果。
2、而例如公開號cn215123957u的一種多層炭焙茶籠,通過設置的多個層架形成多層結構,在培茶過程中不僅能增大一次焙茶量,焙茶效率高,還解決傳統單層結構堆放茶葉過厚問題,對茶葉的加熱能夠進行受熱均勻,保證茶葉質量,另外整體結構簡單給焙茶操作帶來便利,易于上手。
3、而以上裝置在使用時,由于整個培茶籠是放置在蓋滿草木灰的燃碳上進行培烤,越處于培茶籠下方的區域溫度則越高,在整體進行烘烤的過程中,熱量并沒有進行均勻的擴散,只能從培茶籠由下至上進行擴散,同時放置的茶葉同樣會阻隔熱量的擴散,導致整個培茶籠內部的溫度不能保持均勻,在將茶葉通過層托進行放置時,采取側面進行放置,這樣在放置時容易出現層托與上一層的層架進行接觸,導致放置的茶葉被推散掉落在培茶籠內部。
技術實現思路
1、(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2、針對的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層炭焙茶籠,具備可以對茶葉進行放置時,保持一個整體放置的過程,不會導致茶葉被碰落的情況出現,同時在整個培茶過程中可以對培茶籠內部進行熱量均勻擴散,節省時間。
3、(二)技術方案
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層炭焙茶籠,包括筒座,所述筒座內部設置有放置倉,所述放置倉上對稱陣列設置有取放組件,所述放置倉一端設置有分流組件;
5、所述取放組件包括貫穿設置在放置倉上的底板,設置在底板上的第一驅桿,轉動設置在第一驅桿另一端的分隔板,設置在分隔板遠離第一驅桿一側的限位導軌,活動設置在限位導軌上的第二驅桿,且第二驅桿與相鄰的分隔板之間轉動連接。
6、優選的,所述筒座上貫穿開設有滑動槽,所述放置倉上陣列開設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內部設置有固定桿,且固定桿與分隔板之間轉動連接。
7、優選的,所述放置倉一端設置有導流板,且導流板與分流組件之間固定連接,所述放置倉上陣列開設有氣流孔。
8、優選的,所述分流組件包括設置在導流板遠離放置倉一側的固定環,陣列設置在固定環遠離導流板一側的開合板,活動設置在開合板一側的轉動桿,活動設置在轉動桿另一端的轉動環,設置在轉動環外側的轉動把手,且轉動把手與滑動槽之間滑動連接。
9、優選的,所述轉動環一側陣列設置有卡合桿,所述筒座內部設置有配合板,所述配合板上陣列開設有卡合槽,且卡合桿與卡合槽之間卡合連接。
10、優選的,所述筒座內部設置有通風板,所述筒座遠離配合板一側鉸接設置有封蓋板。
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新型實用通過取放組件與放置倉之間的配合,在茶葉通過層托進行放置培烤時,可以自下而上進行層層放置,避免了茶葉在放置時因觸碰而導致散落的情況出現,同時在放置過程中取放組件可以自主進行支撐;
13、2、同時轉動分流組件可以將熱量進行分流,其中一部分的熱量將通過放置倉上的氣流孔進入放置倉內部對處于放置倉上方的茶葉進行烘焙加熱。
1.一種多層炭焙茶籠,包括筒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座(1)內部設置有放置倉(2),所述放置倉(2)上對稱陣列設置有取放組件(3),所述放置倉(2)一端設置有分流組件(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層炭焙茶籠,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座(1)上貫穿開設有滑動槽(11),所述放置倉(2)上陣列開設有配合槽(21),所述配合槽(21)內部設置有固定桿(22),且固定桿(22)與分隔板(33)之間轉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層炭焙茶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倉(2)一端設置有導流板(23),且導流板(23)與分流組件(4)之間固定連接,所述放置倉(2)上陣列開設有氣流孔(24)。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層炭焙茶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組件(4)包括設置在導流板(23)遠離放置倉(2)一側的固定環(41),陣列設置在固定環(41)遠離導流板(23)一側的開合板(42),活動設置在開合板(42)一側的轉動桿(43),活動設置在轉動桿(43)另一端的轉動環(44),設置在轉動環(44)外側的轉動把手(45),且轉動把手(45)與滑動槽(11)之間滑動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多層炭焙茶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環(44)一側陣列設置有卡合桿(46),所述筒座(1)內部設置有配合板(5),所述配合板(5)上陣列開設有卡合槽(51),且卡合桿(46)與卡合槽(51)之間卡合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層炭焙茶籠,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座(1)內部設置有通風板(6),所述筒座(1)遠離配合板(5)一側鉸接設置有封蓋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