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空調器、空調器的冷卻系統及控制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232363閱讀:972來源:國知局
空調器、空調器的冷卻系統及控制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空調系統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空調器、空調器的冷卻系統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空調器中,尤其是具有大功率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的空調器中,變頻器和電機在使用中隨工作時間的累積、工作負荷的增加而產生大量熱量,需要有效的冷卻來保證變頻器和電機的可靠運行。傳統的冷卻方式是冷媒冷卻,從冷凝器取高壓液態冷媒,經節流裝置降溫降壓后,引入電機機腔內部和變頻器功率模塊冷板,吸收熱量蒸發后的冷媒進入蒸發器(單熱泵機組)或閃發器(單冷機組),形成獨立于主制冷系統的冷卻系統。但是對于既制冷、制熱雙工況或蓄冰、制冷雙工況使用的機組來說,在制冷與制熱工況或制冷與蓄冰工況之間切換時,冷凝器與蒸發器之間或冷凝器與閃發器之間的壓差變化較大,導致工況切換前后的冷卻供液量變化較大,繼而導致電機或變頻器的冷卻量供應過剩或不足,容易引起電機或變頻器過冷或過熱,影響空調器的可靠運行。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傳統的冷媒冷卻在工況切換前后的適應性差,工況切換前后冷卻系統冷卻量供應過剩或不足,容易引起電機或變頻器過冷或過熱的問題,提供一種空調器、空調器的冷卻系統及控制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空調器的冷卻系統,包括依次相連并構成回路的冷凝器、閃發器、蒸發器、壓縮機,所述閃發器通過管路與所述壓縮機連通,其中,還包括冷卻流路、取液流路、閃發回氣流路以及蒸發回氣流路;

所述冷卻流路,通過所述取液流路與所述冷凝器連通,通過所述閃發回氣流路與所述閃發器連通,通過所述蒸發回氣流路與所述蒸發器連通,用于冷卻空調器中待冷卻部件;

所述取液流路設有節流裝置;

所述閃發回氣流路設有閃發電磁閥;

所述蒸發回氣流路設有蒸發電磁閥。

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冷卻流路包括若干冷卻支路,所述取液流路包括與所述冷卻支路對應數量的取液支路,所述節流裝置包括與所述取液支路對應數量的節流元件,所述節流元件分別設置于每個所述取液支路上。

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閃發回氣流路包括與所述冷卻支路對應數量的閃發回氣支路,每個所述閃發回氣支路上分別設有閃發電磁閥;

所述蒸發回氣流路包括與所述冷卻支路對應數量的蒸發回氣支路,每個所述蒸發回氣支路上分別設有蒸發電磁閥。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空調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冷卻系統。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上述冷卻系統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開啟所述閃發電磁閥、關閉所述蒸發電磁閥;

獲取所述待冷卻部件的第一溫度;

判斷所述第一溫度是否高于第一預設溫度;

當所述第一溫度高于所述第一預設溫度時,調大所述節流裝置的開度;

獲取所述待冷卻部件的第二溫度;

判斷所述第二溫度是否高于第二預設溫度,以及所述節流裝置的開度是否最大;

當所述第二溫度高于所述第二預設溫度且所述節流裝置的開度最大時,關閉所述閃發電磁閥、開啟所述蒸發電磁閥;

其中,所述第二預設溫度高于所述第一預設溫度。

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在關閉所述閃發電磁閥,開啟所述蒸發電磁閥步驟之后,還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所述待冷卻部件的第三溫度;

判斷所述第三溫度是否低于第三預設溫度;

當所述第三溫度低于所述第三預設溫度時,調小所述節流裝置的開度;

獲取所述待冷卻部件的第四溫度;

判斷所述第四溫度是否低于第四預設溫度,以及所述節流裝置的開度是否最小;

當所述第四溫度低于所述第四預設溫度且所述節流裝置的開度最小時,開啟所述閃發電磁閥開啟,關閉所述蒸發電磁閥;

其中,所述第三預設溫度低于所述第一預設溫度,所述第四預設溫度低于所述第三預設溫度。

本發明還提供了另一種上述冷卻系統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空調器的當前工況;

當所述空調器處于制冷工況時,開啟所述閃發電磁閥,關閉所述蒸發電磁閥;

當所述空調器處于制熱工況或蓄冰工況時,關閉所述閃發電磁閥關閉,開啟所述蒸發電磁閥。

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在空調器處于制冷工況,開啟所述閃發電磁閥,關閉所述蒸發電磁閥步驟后,還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所述待冷卻部件的實時溫度,根據所述實時溫度調節所述節流裝置的開度。

在其中的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空調器處于制熱工況或蓄冰工況,關閉所述閃發電磁閥,開啟所述蒸發電磁閥步驟后,還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所述待冷卻部件的實時溫度,根據所述實時溫度調節所述節流裝置的開度。

上述空調器的冷卻系統,用于冷卻空調器中待冷卻部件的冷卻流路,除了與冷凝器連通,還分別與閃發器以及蒸發器連通,從而調節冷卻流路兩端的壓差,能夠避免工況切換前后冷卻流路兩端壓差變化過大導致的冷卻量供應過剩或不足的問題,提高對待冷卻部件冷卻能力的可靠性以及穩定性,同時也能夠避免冷卻量供應過剩造成空調器制冷量的損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傳統空調器冷卻方式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傳統空調器冷卻方式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空調器的冷卻系統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冷卻系統控制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空調器、空調器的冷卻系統及控制方法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請參閱圖1以及圖2所示,傳統的空調器冷卻方式是從冷凝器10取高壓液態冷媒,經節流裝置71,72降溫降壓后,引入待冷卻部件,如電機51機腔內部和變頻器52功率模塊冷板中,吸收熱量蒸發后的冷媒進入蒸發器30或閃發器20。在節流裝置選型確定的情況下,冷卻用冷媒供液量,取決于冷凝器10與閃發器20或冷凝器10與蒸發器的壓差,壓差越大,供液量越大,冷卻能力越強。然而在空調器工況切換時,冷凝器10與閃發器20或冷凝器10與蒸發器的壓差變化較大,從而造成了工況切換前后冷卻用冷媒供液量變化較大,導致冷卻用冷量過剩或不足,容易導致待冷卻部件過冷或過熱,影響空調器的可靠運行。此外,當冷卻用冷媒供液量較大時,一方面會造成制冷量的浪費,另一方面還可能使待冷卻部件表面形成凝露,損壞待冷卻部件。

根據流體力學原理及相關研究經驗,流過節流裝置的流體質量流量按下式計算:

其中,cd為流量系數,a為節流裝置流通面積,δp為節流裝置前后壓差;ρ1為節流裝置前流體密度。

根據上述流量公式,忽略冷媒在冷卻流路中的流動損失,在節流裝置選型(幾何結構確定的情況下,cd,a只與節流裝置的幾何結構有關,是確定值。當冷卻流路兩端連通的是冷凝器10和閃發器20時,δp為冷凝壓力pc與閃發壓力ps之差;當冷卻流路兩端連通的是冷凝器10和蒸發器30時,δp為冷凝壓力pc與蒸發壓力pe之差。在相同的設計工況下,冷凝器10出口狀態是相同的,即ρ1是確定的。因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冷卻流路接蒸發器30比接閃發器20時的壓差δp值大,冷卻流路的冷媒流量大。

相比于制冷工況,制熱工況或蓄冰工況下冷凝器10與蒸發器30壓差大,冷制冷環效率較差,為了保證空調器較大的輸出能力,空調器的電機51功率、變頻器52功率模塊的開關頻率大,這使得電機51和變頻器52發熱量都很大。對于同時具有制熱工況和制冷工況或同時具有蓄冰工況和制冷工況的空調器來說,為了保證對電機51或變頻器52冷卻的可靠性,冷卻系統必須按照制熱工況或蓄冰工況的電機51和/或變頻器52的最大發熱量設計節流裝置。

對于傳統的冷卻系統,待冷卻部件單一地連接到蒸發器30或閃發器20,節流裝置的調節范圍只限定于制熱工況或蓄冰工況下的運行范圍,而對于制冷工況,電機51、變頻器52的小負荷運行范圍偏離制熱工況或蓄冰工況較遠,此時電機51和變頻器52的發熱量小很多,而此時冷卻能力卻過剩,造成系統的冷量損耗,而且變頻器52功率模塊過冷時,容易在功率元器件表面形成凝露,對其安全工作是一個重大隱患。如果按制冷工況設計節流裝置,則無法滿足制熱工況或蓄冰工況的冷卻需要,電機51和變頻器52會過熱,影響其使用壽命。

請參閱圖3所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空調器的冷卻系統包括冷凝器110、閃發器120、蒸發器130、壓縮機140、冷卻流路(圖中未示出)、取液流路160、閃發回氣流路180以及蒸發回氣流路190,其中箭頭方向表示冷卻系統中冷媒的流動方向。冷凝器110、閃發器120、蒸發器130、壓縮機140依次相連并構成回路,閃發器120還與壓縮機140連通用于向壓縮機140補氣。

冷卻流路通過取液流路160與冷凝器110連通,通過閃發回氣流路180與閃發器120連通,通過蒸發回氣流路190與蒸發器130連通。其中,取液流路160設有節流裝置,閃發回氣流路180設有閃發電磁閥181,蒸發回氣流路190設有蒸發電磁閥191。冷卻流路用于冷卻空調器中的待冷卻部件。

用于冷卻待冷卻部件的冷卻流路,除了與冷凝器110連通,還分別與閃發器120以及蒸發器130連通,通過開啟、關閉閃發電磁閥181、蒸發電磁閥191,能夠調節冷卻流路與閃發器120或蒸發器130連通,從而調節冷卻流路兩端的壓差,使工況切換前后的冷媒供應量合理,能夠避免工況切換前后冷卻流路兩端壓差變化過大導致的冷卻量供應過剩或不足的問題,提高冷卻系統冷卻能力的可靠性、穩定性,同時也能夠避免冷卻量供應過剩造成空調器制冷量的損耗,提高冷卻系統的經濟性。

可選地,當空調器從待冷卻部件發熱量大的工況切換到發熱量小的工況時,開啟閃發電磁閥181,使冷卻流路與閃發器120連通;關閉蒸發電磁閥191,使冷卻流路與蒸發器130斷開。從而使冷卻流路兩端的壓差減小,降低冷卻流路的冷媒供液量,避免冷卻量過剩以及制冷量的損耗,同時也能夠避免在待冷卻部件上形成凝露損壞待冷卻部件。

進一步地,當空調器從待冷卻部件發熱量小的工況切換到發熱量大的工況時,關閉閃發電磁閥181,使冷卻流路與閃發器120斷開;開啟蒸發電磁閥191,使冷卻流路與蒸發器130連通。從而使冷卻流路兩端的壓差增大,提高冷卻流路的冷媒供液量,從而提升冷卻流路的冷卻能力,避免冷媒供應不足待冷卻部件過熱。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冷卻流路包括若干冷卻支路,取液流路160包括與冷卻支路對應數量的取液支路,節流裝置包括與取液支路對應數量的節流元件,節流元件分別設置于每個取液支路上。可選地,冷卻流路的數量根據待冷卻部件的數量確定。

例如,空調器中待冷卻部件有電機151和變頻器152。冷卻流路包括第一冷卻支路和第二冷卻支路,第一冷卻支路用于冷卻電機151,第二冷卻支路用于冷卻變頻器152。取液流路160包括第一取液支路161和第二取液支路162,第一取液支路161用于連通冷凝器110與第一冷卻支路,第二取液支路162用于連通冷凝器110與第二冷支路。節流裝置包括第一節流元件171和第二節流元件172,第一節流元件171設置于第一取液支路161上,第二節流裝置元件于第二取液支路162上。通過分別控制第一節流元件171以及第二節流元件172,能夠控制對應的第一冷卻支路以及第二冷卻支路中冷媒流量,從而能夠控制對應的待冷卻部件的冷卻效果。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閃發回氣流路180包括與冷卻支路對應數量的閃發回氣支路,每個閃發回氣支路上分別設有閃發電磁閥181;蒸發回氣流路190包括與冷卻支路對應數量的蒸發回氣支路,每個蒸發回氣支路上分別設有蒸發電磁閥191。

例如,閃發回氣流路180包括第一閃發回氣支路和第二閃發回氣支路,第一閃發回氣支路和第二閃發回氣支路上分別設有第一閃發電磁閥、第二閃發電磁閥。蒸發回氣流路190包括第一蒸發回氣支路和第二蒸發回氣支路,第一蒸發回氣支路和第二蒸發回氣支路上分別設有第一蒸發電磁閥和第二蒸發電磁閥。

通過設置與冷卻支路對應數量的閃發回氣支路以及蒸發回氣支路,能夠對每個待冷卻部件的冷卻進行單獨控制,提高對每個待冷卻部件的冷卻調控能力,精確控制每個待冷卻部件的溫度。

本發明提供的一實施例的空調器,包括上述冷卻系統和待冷卻部件,其中,待冷卻部件可以共同通過冷卻流路進行冷卻,也可以通過將冷卻流路設置為若干冷卻支路,待冷卻部件的各個部分分別通過各冷卻支路進行冷卻。

請參閱圖4所示,本發明還提供一實施例的上述冷卻系統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010,開啟閃發電磁閥181、關閉蒸發電磁閥191;

s020,獲取待冷卻部件的第一溫度;

s030,判斷第一溫度是否高于第一預設溫度;

s040,當第一溫度高于第一預設溫度時,調大節流裝置的開度;

可選地,當第一溫度不高于第一預設溫度時,可以再次執行步驟s020;

s050,獲取待冷卻部件的第二溫度;

s060,判斷第二溫度是否高于第二預設溫度,以及節流裝置的開度是否最大;

s070,當第二溫度高于第二預設溫度且節流裝置的開度最大時,關閉閃發電磁閥181、開啟蒸發電磁閥191;

可選地,當第二溫度不高于第二預設溫度時,可以再次執行步驟s050;

其中,第二預設溫度高于第一預設溫度。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上述控制方法在步驟s070之后,還包括以下步驟:

s080,獲取待冷卻部件的第三溫度;

s090,判斷第三溫度是否低于第三預設溫度;

s100,當第三溫度低于第三預設溫度時,調小節流裝置的開度;

可選地,當第三溫度不低于第三預設溫度時,可以再次執行步驟s080;

s110,獲取待冷卻部件的第四溫度;

s120,判斷第四溫度是否低于第四預設溫度,以及節流裝置的開度是否最小;

s130,當第四溫度低于第四預設溫度且節流裝置的開度最小時,開啟閃發電磁閥181開啟,關閉蒸發電磁閥191;

可選地,可選地,當第四溫度不低于第四預設溫度時,可以再次執行步驟s110;

其中,第三預設溫度低于第一預設溫度,第四預設溫度低于第三預設溫度。

上述冷卻系統的控制方法,根據待冷卻部件的溫度調節節流裝置、閃發電磁閥181以及蒸發電磁閥191,從而調節冷卻流路兩端的壓差,使冷媒供應量合理,尤其能夠避免工況切換前后冷卻流路兩端壓差變化過大導致的冷卻量供應過剩或不足的問題,提高冷卻系統冷卻能力的可靠性、穩定性,同時也能夠避免冷卻量供應過剩造成空調器制冷量的損耗,提高冷卻系統的經濟性。

可選地,針對電機151和變頻器152,分別具有不同的第一預設溫度、第二預設溫度、第三預設溫度和第四預設溫度。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第三預設溫度低于第一預設溫度3℃~9℃。可選地,待冷卻部件為電機151時,第一預設溫度為45±3℃,第二預設溫度為60±3℃;第四預設溫度為30±3℃。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第三預設溫度低于第一預設溫度3℃~9℃。可選地,待冷卻部件為變頻器152時,第一預設溫度為38±3℃,第二預設溫度為50±3℃;第四預設溫度為25±3℃。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空調系統的待冷卻部件同時包括電機151和變頻器152。冷卻流路包括第一冷卻支路和第二冷卻支路,第一冷卻支路用于冷卻電機151,第二冷卻支路用于冷卻變頻器152。取液流路160包括第一取液支路161和第二取液支路162,第一取液支路161用于連通冷凝器110與第一冷卻支路,第二取液支路162用于連通冷凝器110與第二冷支路。節流裝置包括第一節流元件171和第二節流元件172,第一節流元件171設置于第一取液支路161上,第二節流裝置元件于第二取液支路162上。通過上述方法控制節流裝置時,即為分別控制與每個待冷卻部件對應的第一節流元件171、第二節流元件172。通過上述方法控制閃發電磁閥181、蒸發電磁閥191時,可同時調節每個待冷卻部件對應的冷卻支路,同時調節每個待冷卻部件的冷卻效果。

以電機151溫度和變頻器152溫度的控制目標值分別為45℃和38℃為例對本發明的控制方法進行詳細說明如下:

空調器啟動時,電機151和變頻器152的發熱量較小,開啟閃發電磁閥181、關閉蒸發電磁閥191。

隨著空調器機組加載,電機151和變頻器152發熱量加大,分別獲取電機151和變頻器152的第一溫度。

分別判斷電機151和變頻器152的第一溫度是否高于各自對應的第一預設溫度。其中,電機151的第一預設溫度為48℃,變頻器152的第一預設溫度為41℃。當電機151或變頻器152的第一溫度高于對應的第一預設溫度時,調大對應的節流裝置。

即,當電機151的第一溫度高于48℃時,調大與電機151對應的第一節流元件171的開度,使與電機151對應的第一冷卻支路的冷媒流量加大,提高了對電機151的冷卻能力;當變頻器152的第一溫度高于41℃時,調大與變頻器152對應的第二節流元件172的開度,使與變頻器152對應的第二冷卻支路的冷媒流量加大,提高了對變頻器152的冷卻能力。

隨著空調器機組加載,電機151和變頻器152發熱量可能繼續加大,或空調機組切換至制熱工況或蓄冰工況時,電機151和變頻器152發熱量將以較高的程度增大。

分別獲取電機151和變頻器152的第二溫度。

分別判斷電機151和變頻器152的第二溫度是否高于各自對應的第二預設溫度,以及分別判斷第一節流元件171、第二節流元件172的開度是否最大。其中,電機151的第二預設溫度為60℃,變頻器152的第二預設溫度為50℃。

當電機151的第二溫度高于60℃且第一節流元件171開度最大時,關閉閃發電磁閥181、開啟蒸發電磁閥191;或,當變頻器152的第二溫度高于50℃且第二節流元件172開度最大時,關閉閃發電磁閥181、開啟蒸發電磁閥191。從而提高冷卻流路的壓差,避免電機151或變頻器152過熱。

空調器機組運行于制熱工況、蓄冰工況等滿負荷工況時,通過上述控制方法,閃發電磁閥181處于關閉狀態,蒸發電磁閥191處于開啟狀態。當空調器機組卸載到較小負荷時,電機151、變頻器152的發熱量將減小。

分別獲取電機151、變頻器152的第三溫度。

分別判斷電機151和變頻器152的第三溫度是否低于各自對應的第三預設溫度。其中,電機151的第三預設溫度為42℃,變頻器152的第三預設溫度為35℃。當電機151或變頻器152的第三溫度低于各自對應的第三預設溫度時,調小對應的節流裝置。

即,當電機151的第三溫度低于42℃時,調小與電機151對應的第一節流元件171的開度,使與電機151對應的第一冷卻支路的冷媒流量減小,降低了對電機151的冷卻能力;當變頻器152的第三溫度低于35℃時,調小大與變頻器152對應的第二節流元件172的開度,使與變頻器152對應的第二冷卻支路的冷媒流量減小,降低了對變頻器152的冷卻能力。

隨著空調器機組的卸載,電機151和變頻器152發熱量可能繼續減小,或空調機組切換至制冷工況時,電機151和變頻器152發熱量將以較高的程度減小。

分別獲取電機151和變頻器152的第四溫度。

分別判斷電機151和變頻器152的第四溫度是否低于各自對應的第四預設溫度,以及分別判斷第一節流元件171、第二節流元件172的開度是否最小。其中,電機151的第四預設溫度為30℃,變頻器152的第四預設溫度為25℃。

當電機151的第四溫度低于30℃且第一節流元件171開度最小時,開啟閃發電磁閥181、關閉蒸發電磁閥191;或,當變頻器152的第四溫度低于25℃且第二節流元件172開度最小時,開啟閃發電磁閥181、關閉蒸發電磁閥191。從而降低冷卻流路的壓差,避免電機151或變頻器152過冷,即避免空調器制冷量損耗或電機151、變頻器152產生凝露。

進一步地,當閃發回氣流路180包括與冷卻支路對應數量的閃發回氣支路,蒸發回氣流路190包括與冷卻支路對應數量的蒸發回氣支路時。即閃發回氣流路180包括分別與電機151、變頻器152對應的第一閃發回氣支路和第二閃發回氣支路,第一閃發回氣支路和第二閃發回氣支路上分別設有第一閃發電磁閥、第二閃發電磁閥。蒸發回氣流路190包括第一蒸發回氣支路和第二蒸發回氣支路,第一蒸發回氣支路和第二蒸發回氣支路上分別設有第一蒸發電磁閥和第二蒸發電磁閥。通過上述方法控制閃發電磁閥、蒸發電磁閥191時,基于同樣的控制原理,分別控制第一閃發電磁閥、第二閃發電磁閥、第一蒸發電磁閥、第二蒸發電磁閥,實現對第一冷卻支路、第二冷卻支路的單獨控制,分別調節每個待冷卻部件—電機151、變頻器152的冷卻效果。

本發明還提供另一實施例的上述冷卻系統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空調器的當前工況;

當空調器處于制冷工況時,開啟閃發電磁閥,關閉蒸發電磁閥191;

當空調器處于制熱工況或蓄冰工況時,關閉閃發電磁閥關閉,開啟蒸發電磁閥191。

對于制冷工況,待冷卻部件的負荷較小,發熱量較小,因此開啟閃發電磁閥,關閉蒸發電磁閥191,從而使冷卻流路的冷媒流量較少,避免待冷卻部件過冷,即避免空調器制冷量損耗或待冷卻部件產生凝露。

對于制熱工況或蓄冰工況,待冷卻部件的負荷較大,發熱量較多,因此關閉閃發電磁閥,開啟蒸發電磁閥191,從而使冷卻流路的冷媒流量較大,避免待冷卻部件過熱,確保冷卻系統的可靠性以及穩定性。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在空調器處于制冷工況,開啟所述閃發電磁閥,關閉所述蒸發電磁閥191步驟后,還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待冷卻部件的實時溫度,根據實時溫度調節節流裝的開度。進一步確保制冷工況各種負荷情況下,冷卻系統的可靠性和經濟性。

作為一種可選實施方式,在空調器處于制熱工況或蓄冰工況,關閉閃發電磁閥,開啟蒸發電磁閥191步驟后,還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待冷卻部件的實時溫度,根據實時溫度調節節流裝置的開度。進一步確保制熱工況、蓄冷工況各種負荷情況下,冷卻系統的可靠性和經濟性。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相反,當元件被稱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時,不存在中間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在本發明描述中,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唐海县| 涿州市| 宝应县| 普洱| 兰坪| 宜阳县| 渑池县| 竹北市| 湛江市| 磴口县| 湟中县| 余干县| 务川| 万年县| 公安县| 尼勒克县| 扶沟县| 信宜市| 恩平市| 安顺市| 伊宁市| 塘沽区| 天祝| 土默特右旗| 辉县市| 红安县| 商水县| 获嘉县| 长海县| 高雄市| 红河县| 张家界市| 保康县| 安化县| 独山县| 茂名市| 漾濞| 睢宁县| 深泽县| 黔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