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制冷設備,尤其涉及一種將冷凝器與風機集成的制冷設備。
背景技術:
1、現有的嵌入式冰箱在嵌入櫥柜內后,出于美觀的需要,冰箱兩側和后側的空間都變的很小,如果冰箱應用常規的側板散熱或者后側散熱的方式,會導致冰箱散熱效果很差,冰箱能耗上升。為此,現有技術在壓機倉內放置冷凝器進行底部散熱,但現有的壓機倉內微通道以及風筒和風機的整體結構,使得成本太高,競爭力不高。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低成本散熱結構。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冷設備,通過固定于壓縮機底板的固定支架將風機和冷凝器支撐并固定,使壓機倉內的安裝具有可靠性,且成本較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壓機倉內散熱方式成本高的問題。
2、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之一,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制冷設備,包括:
3、壓縮機底板;
4、冷凝散熱組件,包括風機、冷凝器和固定連接所述風機和冷凝器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與所述壓縮機底板固定的支撐件和與所述風機固定連接的側支架,所述支撐件開設有用以固定所述冷凝器的卡接口。
5、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件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卡接口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且開口向上。
6、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背離所述第二固定板一側的第一安裝板、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背離所述第一固定板一側的第二安裝板,所述支撐件通過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固定于所述壓縮機底板。
7、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壓縮機底板設置有讓位孔;
8、所述第一安裝板遠離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設置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伸入所述讓位孔后抵接于所述壓縮機底板的底面,所述第二安裝板開設有第一安裝孔,并通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固定于所述壓縮機底板。
9、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抵接部自所述第一安裝板遠離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向下彎折后繼續向背離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方向延伸形成。
10、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第一防護套,所述第一防護套的結構與所述抵接部相配合,設置于所述抵接部與所述壓縮機底板之間。
11、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板設置有讓位孔位置處向上抬起,以適應所述抵接部的高度。
12、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第二防護套,套設于所述第二安裝板遠離所述第二固定板一端,并將所述第二安裝板遠離所述第二固定板一端與所述壓縮機底板間隔。
13、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安裝板遠離所述第二固定板一端向上彎折,使所述第二安裝板呈l型;
14、所述壓縮機底板側邊設置有向上彎折的翻邊,所述翻邊對應所述第一安裝孔設置有第二安裝孔,所述固定支架與所述壓縮機底板通過所述第二安裝板的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翻邊的第二安裝孔固定。
15、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防護套背離所述第二固定板一側對應所述第一安裝孔位置處設置有通孔,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一側對應所述第一安裝孔位置處設置有缺口,所述第二防護套自上而下套設于所述第二安裝板遠離所述第二固定板一端。
16、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防撞件,所述防撞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風機的固定部、卡接所述冷凝管的卡接部、連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卡接部的間隔部。
17、作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風機與所述冷凝管之間的距離≥10mm。
18、本發明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19、本發明提供的制冷設備中,通過固定支架將冷凝器和風機支撐并固定,且固定支架固定于壓縮機底板上,簡化了壓機倉內冷凝器和風機的固定結構,適應性較廣,固定結構的成本也較低。
1.一種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包括平行設置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卡接口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且開口向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背離所述第二固定板一側的第一安裝板、設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背離所述第一固定板一側的第二安裝板,所述支撐件通過第一安裝板和第二安裝板固定于所述壓縮機底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縮機底板設置有讓位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自所述第一安裝板遠離所述第一固定板一端向下彎折后繼續向背離所述第二固定板的方向延伸形成。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防護套,所述第一防護套的結構與所述抵接部相配合,設置于所述抵接部與所述壓縮機底板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設置有讓位孔位置處向上抬起,以適應所述抵接部的高度。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防護套,套設于所述第二安裝板遠離所述第二固定板一端,并將所述第二安裝板遠離所述第二固定板一端與所述壓縮機底板間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裝板遠離所述第二固定板一端向上彎折,使所述第二安裝板呈l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護套背離所述第二固定板一側對應所述第一安裝孔位置處設置有通孔,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一側對應所述第一安裝孔位置處設置有缺口,所述第二防護套自上而下套設于所述第二安裝板遠離所述第二固定板一端。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防撞件,所述防撞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風機的固定部、卡接所述冷凝管的卡接部、連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卡接部的間隔部。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機與所述冷凝管之間的距離≥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