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制冷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氟泵制冷系統。
背景技術:
1、氟泵變頻機房空調能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在過度季節和冬季節能效果明顯,參考圖1-圖3,現有的氟泵空調系統,氟泵與壓縮機制冷系統共用蒸發器、冷凝器及冷媒管道系統,壓縮機及氟泵均設有旁通閥,壓縮機制冷模式時,開啟氟泵旁通閥并關閉氟泵;氟泵制冷模式時,開啟壓縮機旁通閥并關閉壓縮機;混合供冷模式時,關閉壓縮機及氟泵旁通閥并開啟壓縮機及氟泵。
2、該種制冷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壓縮機單獨制冷時,由于考慮氟泵可靠性,其內冷媒充注較多,導致壓縮機單獨運行時壓力過高,能效低;氟泵單獨運行時,揚程較高、導致系統能效下降;壓泵混合模式運行時,由于壓縮機和氟泵排氣溫度差,導致壓縮機可靠性降低,節能效果不明顯。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氟泵制冷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氟泵空調系統工作過程中,壓縮機和氟泵的工作性能和狀態存在區別,運行過程中存在壓縮機和氟泵工作能效低,可靠性差,節能效果不明顯等問題。
2、為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3、在一個方面,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氟泵制冷系統,其包括:
4、循環主路,其上設置有壓縮機、儲液罐以及氟泵,所述儲液罐設置在所述壓縮機的輸出端和所述氟泵的輸入端之間;
5、循環支路,其至少包括連接在所述循環主路上的第一循環支路、第二循環支路、第三循環支路以及第四循環支路,所述第一循環支路和所述第二循環支路相互并聯設置在所述壓縮機的輸出端和所述儲液罐的輸入端之間,所述第三循環支路和所述第四循環支路相互并聯設置在所述氟泵的輸出端和所述壓縮機的輸入端之間;所述第一循環支路上設置有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循環支路上設置有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三循環支路上設置有第一蒸發器,所述第四循環支路上設置有第二蒸發器;
6、第一轉接回路,其一端通過第一電磁閥與所述第二循環支路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電磁閥與所述第三循環支路連接;
7、第二轉接回路,其一端通過第三電磁閥與所述第一循環支路連接,另一端通過第四電磁閥與所述第四循環支路連接。
8、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磁閥設置在所述第一冷凝器遠離所述壓縮機的輸出口的一側,所述第二電磁閥設置在所述第二冷凝器靠近所述壓縮機的輸出口的一側;所述第三電磁閥設置在所述第一蒸發器靠近所述壓縮機的輸入口的一側;所述第四電磁閥設置在所述第二蒸發器遠離所述壓縮機的輸入口的一側。
9、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循環主路上設置有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位于所述壓縮機的輸出端,所述第一單向閥用于將制冷劑從所述壓縮機的輸出端向外單向輸送。
10、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循環主路上設置有低壓傳感器,所述低壓傳感器位于所述壓縮機的輸入端,所述低壓傳感器用于對所述壓縮機進行低壓保護;
11、所述循環主路上還設置有排氣壓力傳感器,所述排氣壓力傳感器連接在所述第一單向閥的輸出端,所述排氣壓力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壓縮機的排氣壓力。
12、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一旁通支路,所述第一旁通支路與所述壓縮機并聯,所述第一旁通支路的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一單向閥和所述排氣壓力傳感器之間,另一端連接在所述低壓傳感器的輸入端,所述第一旁通支路上設置有第二單向閥。
13、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二旁通支路,所述第二旁通支路與所述氟泵并聯,所述第二旁通支路上設置有第三單向閥。
14、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三循環支路上設置有第一電子膨脹閥,所述第一電子膨脹閥設置在所述第一蒸發器和所述氟泵之間;
15、所述第四循環支路上設置有第二電子膨脹閥,所述第二電子膨脹閥設置在所述第二蒸發器惡化所述氟泵之間。
16、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蒸發器以及所述第二蒸發器的旁側分別設置有風機件,所述風機件用于驅動氣流流經對應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蒸發器或所述第二蒸發器以實現換熱。
17、本申請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控制器和溫度感應器,所述溫度感應器用于檢測外界環境溫度,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溫度感應器、所述壓縮機、所述氟泵、所述第一電磁閥、所述第二電磁閥、所述第三電磁閥以及所述第四電磁閥連接。
18、在另一方面,本申請還提出了一種氟泵制冷系統,其包括:
19、循環主路,其上設置有壓縮機、儲液罐以及氟泵,所述儲液罐設置在所述壓縮機的輸出端和所述氟泵的輸入端之間;
20、冷凝循環組件,其連接在所述壓縮機和所述儲液罐之間,所述冷凝循環組件包括相互并聯設置的至少兩個冷凝支路,各所述冷凝支路上均設置有一個冷凝器;
21、蒸發循環組件,其連接在所述氟泵和所述壓縮機之間,所述蒸發循環組件包括相互并聯設置的至少兩個蒸發支路,各所述蒸發支路上均設置有一個蒸發器;
22、其中,所述壓縮機和所述氟泵中至少其一與所述冷凝支路和所述蒸發支路連通,以運行壓縮機模式、氟泵模式或壓泵混合模式。
2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24、本申請所涉及的氟泵制冷系統,其包括相互并聯設置的至少兩個冷凝器和并聯設置的至少兩個蒸發器,壓縮機單獨運行模式和氟泵單獨運行模式下,下各個冷凝器、蒸發器可以全部參與換熱,也可以部分參與換熱,根據實際的制冷需求,調整參與換熱的冷凝器、蒸發器的數量,增大制冷范圍;
25、壓泵模式下,氟泵與壓縮機針對各自的運行模式各自獨立運行,氟泵高頻運行,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壓縮機低速運行,進行冷量補充,有利于提升系統能效與壓縮機可靠性。
26、結合附圖閱讀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后,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1.一種氟泵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氟泵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氟泵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氟泵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氟泵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氟泵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氟泵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氟泵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氟泵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
10.一種氟泵制冷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