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及其污水處理方法

文檔序號:4820412閱讀:46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及其污水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及其污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初沉池具有除去廢水中懸浮性污染物的作用。廢水經初沉池初沉處理后,約可去除懸浮物的50%、B0D的20%,按去除單位質量BOD或懸浮物計算,初沉池是經濟上最為節省的凈化步驟,對于生活污水和懸浮物較高的工業污水均可采用初沉池進行預處理。初沉池的主要作用如下。1、去除懸浮物,減輕后續處理設施的負荷。2、有些廢水處理工藝系統將部分二沉池污泥回流至初沉池,發揮二沉池污泥的生物絮凝作用,以吸附更多細小顆粒懸浮物,提高初沉池的去除效率。現有的對初沉池的改造不但工程復雜,而且其在實際應用中就其處理工效的發揮及節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主要體現在
1、傳統的初沉池不具備生化處理的功用,例如不具備脫氮除磷的功能。2、為了保證有較好的生化處理效果,構筑物的占地面積通常都較大,土建費用高,若需要實現脫氮除磷的功能需要新增設新的池體。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及其污水處理方法,可對原有大量污水處理廠中存在的初沉池進行再次改造利用,改造成本低;結構設置合理,可以根據水質情況進行多種工況的控制,且具備脫氮除磷的功能;處理效果穩定,易于實施。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包括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所述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包括主要由池壁圍擋池底形成的池區,所述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還包括用于使所述池區中的活性污泥在厭氧或缺氧環境下保持懸浮狀態的攪拌推流裝置和用于使所述池區形成好氧環境的曝氣裝置;
所述池區包括至少四組反應區,任一組所述反應區呈扇形,所述反應區設置為兩兩彼此相鄰;
所述攪拌推流裝置和所述曝氣裝置分別接入所述至少四組反應區中。優選的,所述反應區設置為等分對稱布置的四組反應區,包括第一反應區第二反應區、第三反應區以及第四反應區,所述第一反應區和所述第四反應區的位置設置相對,所述第二反應區和所述第三反應區的位置設置相對。優選的,所述攪拌推流裝置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反應區和所述第四反應區的兩相對設置的所述池區的底部或所述第二反應區和所述第三反應區的兩相對設置的所述池區的底部。優選的,所述曝氣裝置包括配氣管、鼓風機以及多組微孔曝氣盤,所述配氣管的兩端分別接連所述鼓風機和所述多組微孔曝氣盤;
所述多組微孔曝氣盤分別平鋪設置在所述反應區中的所述池底上,所述多組微孔曝氣盤交錯布置。優選的,所述配氣管包括配氣主管道和多組配氣支管道,所述配氣主管道與所述鼓風機設置連通,所述多組配氣支管道與所述配氣主管道設置連通并依次接入在所述多組微孔曝氣盤上;
所述配氣主管道和所述配氣支管道之間設置用于控制曝氣量的第一空氣調節閥;所述多組配氣支管道之間設置用于控制曝氣量的第二空氣截止閥。優選的,所述第一空氣調節閥設置為電動閥,所述第二空氣截止閥設置為手動閥。優選的,所述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還包括進水和排泥裝置以及在線檢測裝置,所述進水和排泥裝置接入所述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的所述池區中,所述在線檢測裝置安裝在所述池區內;
所述進水和排泥裝置包括分別接入所述池區的進水管道、污泥回流管道以及排泥管道。優選的,所述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其直徑為20m,水深設置為細;
所述池區的所述池底設置為水平。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的污水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 進水經由沉砂池進入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1的至少四組反應區中;B:根據進水的水質情況對所述至少四組反應區進行多種工況控制,所述多種工況控制包括好氧、缺氧以及厭氧工況在所述反應區中的交替變換。所述步驟B包括
在進水營養物質中較多,可生化性強時,通過配氣管上的第一空氣調節閥開啟的大小或關閉,控制所述反應區中的溶解氧含量;其中,任一組所述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停曝,其余所述反應區中的微孔曝氣盤進行曝氣,所述攪拌推流裝置停止。在進水可生化性差時,通過配氣管上的第一空氣調節閥開啟的大小或關閉,控制一定比例的厭氧工況;其中,任一組所述反應區中的微孔曝氣盤進行曝氣,所述攪拌推流裝置停止,其余所述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停曝。所述步驟B還包括
所述相對或相鄰設置的任兩組反應區中的所述微孔曝氣盤進行曝氣,所述攪拌推流裝置停止,其余所述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停曝。本發明實施例的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及其污水處理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在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中設置多組反應區,并在相應的反應區中分別接入攪拌推流裝置和曝氣裝置,通過在池內多組反應區中構建厭氧,缺氧和好氧工況的交替及微生物的代謝,使污水得到初步處理;該改良結構和處理方法可對原有大量污水處理廠中存在的初沉池進行再次改造利用,改造成本低,且具備脫氮除磷的功能;結構設置合理,可以根據水質情況進行多種工況的控制,處理效果穩定,易于實施。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的如圖2所示C-C方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的如圖1所示D-D方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的工況控制第一實施例的運行示意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的工況控制第二實施例的運行示意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的工況控制第三實施例的運行示意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的工況控制第四實施例的運行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包括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1,所述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1包括主要由池壁112和池底114共同圍擋形成的池區11,所述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還包括用于使所述池區11中的活性污泥在厭氧或缺氧環境下保持懸浮狀態的攪拌推流裝置2和用于使所述池區11形成好氧環境的曝氣裝置3;
所述池區11包括至少四組反應區,所述反應區呈扇形,所述反應區設置為兩兩彼此相
鄰;
所述攪拌推流裝置2和所述曝氣裝置3分別接入在所述至少四組反應區中。結合參見圖1、圖2所示,分別為本發明一種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的如圖示方向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其中,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1是圓柱狀的中空容置結構,其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直徑設置為20m,其具有由池壁112和池底114共同圍擋形成的池區11,水深設置為細,通過在池區11中設置各項工序對進水進行處理。本實施例中,池區11的池底114設置為水平,其作用是便于在該水平面上鋪設曝氣裝置3的各構件,以使各反應區能夠均勻的實施曝氣工序;同時,平整的水平面也利于曝氣裝置3的安裝。
池區11的截面呈圓形,設置為等分對稱布置的四組反應區,包括第一反應區A、第二反應區B、第三反應區C以及第四反應區D。本實施例中,反應區以通過池區11中心的兩相互垂直(水平和豎直)的分割線進行平均劃分,其中,第一反應區A位于如圖所示的左上部分區域,第二反應區B位于如圖所示的右上部分區域,第三反應區C位于如圖所示的左下部分區域,第四反應區D位于如圖所示的右下部分區域。根據多組反應區的分布可知,每組反應區均呈扇形,兩兩彼此相鄰,且大小設置相同,四組反應區的接合的整體構成圓柱形池區;本實施例中,第一反應區A和第四反應區D的位置設置相對,第二反應區B和第三反應區C的位置設置相對。設置多組反應區的作用是,在具體實施時,可根據進水水質的不同分區對不同反應區進行多工況的處理流程。也就是說,避免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1的池區11中在同一時刻僅能提供單一工況,使處理效率低下的弊端。攪拌推流裝置2是用于使所述池區11中的活性污泥在厭氧或缺氧環境下保持懸浮狀態的裝置。本實施例中,攪拌推流裝置2設置為兩臺,且對稱布置。具體實施時,攪拌推流裝置2可以設置在第一反應區A和第四反應區D的兩相對設置的池區11的底部,也可以設置在第二反應區B和第三反應區C的兩相對設置的池區11的底部。本實施例中,攪拌推流裝置2設置在第一反應區A和第四反應區D的兩相對設置的池區11的底部,在其運轉工作中,其葉片可以旋轉帶動反應區中的物質處于懸浮狀態。一般來說,當某一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2運轉時,該反應區通常為厭氧或缺氧工況,而處于該反應區中的曝氣裝置停曝。具體實施時,當攪拌推流裝置2運轉時,可以對其所在的反應區進行攪拌推流工況。曝氣裝置3是用于使所述池區11形成好氧環境的裝置,其包括配氣管31、鼓風機(圖未示)以及多組微孔曝氣盤33,配氣管31的兩端分別接連所述鼓風機(圖未示)和多組微孔曝氣盤33 ;
多組微孔曝氣盤33分別平鋪設置在反應區中的池底114上,且多組微孔曝氣盤33交錯布置。鼓風機(圖未示)是池區11的供氧源,其連接配氣管31,配氣管31通過其網狀的布局結構將空氣輸送至與其相連的多組微孔曝氣盤33,多組微孔曝氣盤33對相應的反應區進行曝氣作業。配氣管31包括配氣主管道311和多組配氣支管道312,配氣主管道311與鼓風機(圖未示)設置連通,多組配氣支管道312與配氣主管道311設置連通并依次接入在多組微孔曝氣盤33上。配氣管31設置在池區11的頂部、中部以及底部,呈立體網狀分布,與上述鼓風機(圖未示)相連的為配氣主管道311,其設置在第二反應區B和第四反應區D相鄰區域的池區11的上方。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在配氣主管道311上設置空氣計量器(圖未示),用于控制曝氣裝置的總曝氣量。配氣支管道312設置為兩組,與配氣主管道311接連后分別折彎置入反應區中并最終連接在微孔曝氣盤33上。本實施例中,其中一組配氣支管道312連接配氣主管道311后分別置入第一反應區A和第二反應區B中,如圖所示的上半部分。其中,每組中的任一根配氣支管道312排布在兩反應區池區11底部的中部區域,亦即每組呈扇形的反應區的中間位置。本實施例中,該組的兩根配氣支管道312相互垂直設置,其作用是使由配氣支管道312輸運的空氣能夠均勻的由微孔曝氣盤33排出,使每組反應區均能實現充分反應。本實施例的另一組配氣支管道312接連上述配氣主管道311后分別置入第三反應區C和第四反應區D中,如圖所示的下半部分。其中,該組中的兩根配氣支管道312排布在兩反應區池區11底部的中部區域,亦即每組呈扇形的反應區的中間位置。結構與上述配氣支管道312的結構對稱。本實施例中,微孔曝氣盤33由多根與池區11底部鋪設的配氣支管道312相垂直的多根曝氣管(未圖示)組成,多根曝氣管均勻排布且相互平行設置,每根曝氣管上均勻設置曝氣頭(未圖示),由配氣支管道312輸運的空氣進入與其垂直鋪設的多根曝氣管中,再由其上的曝氣頭排出。值得說明的是,每根曝氣管的長度并不相同,每組反應區中的曝氣管在靠近池區中心點的區域設置較短,而后逐步增長,排布至靠近池壁112區域后逐步縮短。這樣排布的作用是保證每組微孔曝氣盤33僅安裝在其所在區域的反應區中,不至于在其工作過程中影響相鄰區域反應區的工況。配氣主管道311和配氣支管道312之間設置用于控制曝氣量的第一空氣調節閥313,多組配氣支管道312之間設置用于控制曝氣量的第二空氣截止閥。其中,設置空氣調節閥的作用是通過控制調節閥的開啟的大小或關閉對上述四組反應區中曝氣工況進行控制;使同一時段,在不同的反應區中進行多種工況。優選的,所述第一空氣調節閥313設置為電動閥,所述第二空氣截止閥設置為手動閥。第一空氣調節閥313安裝在配氣主管道311和配氣支管道312之間,其設置為兩個,可以控制配氣主管道311與兩組配氣支管道312間的導通和關閉,第二空氣截止閥安裝在多組配氣支管道312之間,其設置為四個,可以控制配氣支管道312間的導通和關閉。通過上述第一空氣調節閥313和/或第二空氣截止閥的開啟的大小或關閉,可以實現任一反應區曝氣裝置的開啟的大小或關閉。例如,在鼓風機(圖未示)鼓風輸入空氣進入配氣主管道311的情況下,若如圖所示的第一空氣調節閥313和第二空氣截止閥同時關閉,則第四反應區D進行曝氣工況,其它反應區的配氣支管道312處于未導通的狀態。可以理解的是,曝氣裝置可以在同一時間對上述任一個反應區甚至兩個以上反應區同步進行曝氣作業。具體實施時,可以根據污水的水質情況對四組反應區進行曝氣工況的控制,只要操作相應的第一空氣調節閥313開啟的大小或關閉即可。以下舉例說明本發明的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的多種工況控制方式。第一種工況控制方式中相鄰設置的兩組反應區通過微孔曝氣盤33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其余所述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2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如圖3所示的兩種方式,第一反應區A和第二反應區B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第三反應區C和第四反應區D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或者是第三反應區C和第四反應區D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第一反應區A和第二反應區B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第二種工況控制方式中相對設置的兩組反應區通過微孔曝氣盤33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其余所述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2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如圖4所示的兩種方式,第一反應區A和第四反應區D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第二反應區B和第三反應區C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或者是第二反應區B和第三反應區C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第一反應區A和第四反應區D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第三種工況控制方式中任一組所述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2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其余反應區中的微孔曝氣盤33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如圖5所示的四種方式,第一反應區A或第二反應區B或第三反應區C或第四反應區D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其余反應區中的微孔曝氣盤33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第四種工況控制方式中任一組反應區中的微孔曝氣盤33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其余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2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如圖6所示的四種方式,第一反應區A或第二反應區B或第三反應區C或第四反應區D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其余反應區中的微孔曝氣盤33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上述四種工況控制方式均可以根據進水的水質情況進行構建,并可通過第一空氣調節閥(313)開啟的大小或關閉實現;通過構建厭氧,缺氧和好氧三種工況在池內11的交替、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使污水中B0D5、C0D、TN和TP得到初步去除,亦即在初沉池中實現脫氮除磷的功能。優選的,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還包括進水和排泥裝置以及在線檢測裝置,進水和排泥裝置接入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1的池區11中,在線檢測裝置安裝在池區11的底部;
進水和排泥裝置包括分別接入池區11的進水管道41、污泥回流管道42以及排泥管道43。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的污水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 污水經由沉砂池進入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1的至少四組反應區中;B:根據污水的水質情況對所述至少四組反應區進行多種工況控制,所述污水的水質情況包括生化性指標;所述多種工況包括好氧、缺氧以及厭氧工況的交替變換。所述步驟B包括
在進水營養物質中較多,可生化性強時,通過配氣管31上的第一空氣調節閥313開啟的大小或關閉,控制所述反應區中的溶解氧含量;其中,任一組所述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2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其余所述反應區中的微孔曝氣盤33進行曝氣,所述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
具體實施時,如圖5所示的四種方式,第一反應區A或第二反應區B或第三反應區C或第四反應區D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其余反應區中的微孔曝氣盤33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在進水可生化性差時,通過配氣管31上的第一空氣調節閥313開啟的大小或關閉,控制一定比例的厭氧工況;其中,任一組所述反應區中的微孔曝氣盤33進行曝氣,所述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其余所述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2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具體實施時,如圖6所示的四種方式,第一反應區A或第二反應區B或第三反應區C或第四反應區D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其余反應區中的微孔曝氣盤33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
優選的,所述步驟B還包括
所述相對或相鄰設置的任兩組反應區中的所述微孔曝氣盤33進行曝氣,所述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其余所述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2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具體實施時,如圖3所示的兩種方式,第一反應區A和第二反應區B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第三反應區C和第四反應區D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或者是第三反應區C和第四反應區D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第一反應區A和第二反應區B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如圖4所示的兩種方式,第一反應區A和第四反應區D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第二反應區B和第三反應區C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或者是第二反應區B和第三反應區C進行曝氣,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第一反應區A和第四反應區D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本發明中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的污水處理方法的實施方式與上述生物交替池結構的實施方式相同,此處不再贅述。本發明一種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及其污水處理方法,通過在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中設置多組反應區,并在相應的反應區中分別接入攪拌推流裝置和曝氣裝置,通過在池內多組反應區中構建厭氧,缺氧和好氧工況的交替及微生物的代謝,使污水得到初步處理;該改良結構和處理方法可對原有大量污水處理廠中存在的初沉池進行再次改造利用,改造成本低;結構設置合理,可以根據水質情況進行多種工況的控制,且具備脫氮除磷的功能;處理效果穩定,易于實施。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一種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明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I),所述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1)包括主要由池壁(112)圍擋池底(114)形成的池區(II),所述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還包括用于使所述池區(11)中的活性污泥在厭氧或缺氧環境下保持懸浮狀態的攪拌推流裝置(2)和用于使所述池區(11)形成好氧環境的曝氣裝置(3);所述池區(11)包括至少四組反應區,任一組所述反應區呈扇形,所述反應區設置為兩兩彼此相鄰;所述攪拌推流裝置(2)和所述曝氣裝置(3)分別接入所述至少四組反應區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區設置為等分對稱布置的四組反應區,其包括第一反應區(A)、第二反應區(B)、第三反應區(C)以及第四反應區(D),所述第一反應區(A)和所述第四反應區(D)的位置設置相對,所述第二反應區(B)和所述第三反應區(C)的位置設置相對。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推流裝置(2)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反應區(A)和所述第四反應區(D)的兩相對設置的所述池區(11)的底部或所述第二反應區(B)和所述第三反應區(C)的兩相對設置的所述池區(11)的底部。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裝置(3)包括配氣管(31)、鼓風機以及多組微孔曝氣盤(33),所述配氣管(31)的兩端分別接連所述鼓風機和所述多組微孔曝氣盤(33);所述多組微孔曝氣盤(33)分別平鋪設置在所述反應區中的所述池底(114)上,所述多組微孔曝氣盤(33)交錯布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氣管(31)包括配氣主管道(311)和多組配氣支管道(312),所述配氣主管道(311)與所述鼓風機設置連通,所述多組配氣支管道(312)與所述配氣主管道(311)設置連通并依次連接在所述多組微孔曝氣盤(33)上;所述配氣主管道(311)和所述配氣支管道(312)之間設置用于控制曝氣量的第一空氣調節閥(313);所述多組配氣支管道(312)之間設置用于控制曝氣量的第二空氣截止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氣調節閥(313)設置為電動閥,所述第二空氣截止閥設置為手動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還包括進水和排泥裝置以及在線檢測裝置,所述進水和排泥裝置接入所述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1)的所述池區(11)中,所述在線檢測裝置安裝在所述池區(11)內;所述進水和排泥裝置包括分別接入所述池區(11)的進水管道(41)、污泥回流管道(42)以及排泥管道(43)。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其直徑為20m,水深設置為細;所述池區(11)的所述池底(114)設置為水平。
9.一種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 進水經由沉砂池進入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1的至少四組反應區中;B:根據進水的水質情況對所述至少四組反應區進行多種工況控制,所述多種工況控制包括好氧、缺氧以及厭氧工況在所述反應區中的交替變換。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包括在進水營養物質中較多,可生化性強時,通過配氣管(31)上的第一空氣調節閥(313)開啟的大小或關閉,控制所述反應區中的溶解氧含量;其中,任一組所述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2)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其余所述反應區中的微孔曝氣盤(33)進行曝氣,所述攪拌推流裝置(2 )停止;在進水可生化性差時,通過配氣管(31)上的第一空氣調節閥(313)開啟的大小或關閉,控制一定比例的厭氧工況;其中,任一組所述反應區中的微孔曝氣盤(33)進行曝氣,所述攪拌推流裝置(2)停止,其余所述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2)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停曝;所述步驟B還包括所述相對或相鄰設置的任兩組反應區中的所述微孔曝氣盤(33)進行曝氣,所述攪拌推流裝置(2 )停止,其余所述反應區中的攪拌推流裝置(2 )進行攪拌,微孔曝氣盤(33 )停曝。
全文摘要
本發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由初沉池改造的生物交替池結構,包括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圓形輻流式初沉池本體包括主要由池壁圍擋池底形成的池區,還包括用于使池區中的活性污泥在厭氧或缺氧環境下保持懸浮狀態的攪拌推流裝置和用于使池區形成好氧環境的曝氣裝置;所述池區包括至少四組反應區,任一組所述反應區呈扇形,所述反應區設置為兩兩彼此相鄰;所述攪拌推流裝置和所述曝氣裝置分別接入所述至少四組反應區中。本發明實施例還公開了一種初沉池的污水處理方法,可對原有大量污水處理廠中存在的初沉池進行再次改造利用,改造成本低;結構設置合理,可以根據水質情況進行多種工況的控制,且具備脫氮除磷的功能;處理效果穩定,易于實施。
文檔編號C02F3/30GK102557256SQ201210005230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劉章富, 呂英俊, 吳平勝, 席世義, 張健君, 張卿, 李文科, 楊昌紅, 楊淑芳, 鄒高龍, 郝曉龍, 閆智濤, 黃曉丹, 龔水青 申請人:深圳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泽县| 格尔木市| 休宁县| 枣阳市| 嘉黎县| 普兰店市| 临沂市| 平阳县| 嘉定区| 葫芦岛市| 东乡族自治县| 昌乐县| 汽车| 佛山市| 依兰县| 卓尼县| 九江市| 东乌| 宜阳县| 疏勒县| 缙云县| 湟中县| 滦南县| 河南省| 榆中县| 辽阳市| 桃江县| 宜君县| 卓资县| 正阳县| 安宁市| 台南市| 大石桥市| 临朐县| 平遥县| 顺昌县| 桃江县| 兖州市| 会泽县| 九龙县| 大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