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及裝置,包括以下步驟:A、將繅絲廢水首先經過格柵井,然后進入厭氧池,厭氧池中投入有木糠炭;B、厭氧池出水進入好氧接觸氧化池,好氧接觸氧化池中投有入木糠炭;C、好氧接觸氧化池出水進入沉淀池;自然沉淀的含木糠炭的活性污泥直接排出或回流至前面的厭氧池或/和好氧接觸氧化池,沉淀池的上清液提升至厭氧過濾器處理;D、厭氧過濾器出水進入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E、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出水進入清水池供繅絲車間循環使用或直接排放。本發明具有運行費用低、循環回用率高、水質好且操作管理簡便等優點,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減輕繅絲廢水對環境的污染,促進桑蠶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專利說明】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及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及裝置,適用于低濃度的有機廢水的中水處理。
【背景技術】
[0002]繅絲企業是用水大戶,每生產I噸白廠絲耗水量約為1200噸。其中繅絲用水約1050噸,副產品加工用水約50噸,鍋爐耗水、鍋爐水膜除塵及生活用水約100噸。對于繅絲廢水,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或稍作處理后直接排放,或根本未作處理而直接將污水排入河道,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而且給環境造成直接污染,不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僅有少數繅絲企業因缺水或者迫于環境壓力上馬了繅絲廢水循環處理回用設施,現有技術是:發明專利CN95112282和發明專利CN97106119。
[0003]廢水中往往存在著一定量的“可吸附但不可生物降解(或者難于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因此即使是在生物活性炭法中,活性炭吸附能力也會隨著使用時間增加而降低。活性炭使用一定時間后,需要進行再生處理,再生后的活性炭比新鮮炭的吸附能力下降。再生多次后,因為其吸附能力逐步降低,必須更換新活性炭以保證處理效果。上述兩個專利采用了生物活性炭塔并且使用生物再生法,因而活性炭的使用壽命必然受到廢水中“可吸附但不可生物降解(或者難于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的影響,如何在廢水進入生物活性炭塔之前降低其“可吸附但不可生物降解(或者難于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的含量,成為延長活性炭使用壽命,并提聞出水水質的關鍵。上述兩個專利并未解決這個關鍵問題。
[0004]上述兩個專利存在著運行費用高的弊端,由于在高壓狀態下運行,往高壓水里供氧,傳質困難、必須極大的推動力才能進行,導致動力效率低下、運行費用高昂。據發明專利CN95112282記載其噸水處理成本為0.5元左右;據山東泰安百川水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資料介紹:設電價為0.6元/KW.h,凈`化水耗電成本為0.32元/噸。
[0005]上述兩個專利還存在著氣溫高時繅絲水循環回用率低的弊端。以自動繅為例,繅絲水溫許可范圍是28~36°C,目前多數企業控制繅絲水溫不超過35°C。因為煮繭及索緒工段需要不停的加熱,當夏季氣溫高散熱條件差時,循環水溫度越來越高(可達45°C ),通常只有排走一部分循環水(一般為30%左右)并摻入冷水(自來水、河水或井水等)將循環水的溫度維系在35°C以下,因此循環回用率低。
[0006]上述兩個專利還存在著循環水總氮總磷含量較高,水質較差。因為其工藝只有前端的調節池具有厭氧(缺氧)狀態,后續處理步驟皆為好氧(富氧)狀態,因此在單個處理循環中,“壓力接觸氧化塔”硝化反應所產生的硝態氮無法在厭氧(缺氧)的條件下反硝化脫氮,導致供回車間的循環水總氮含量較高。無專門的除磷工藝,循環水總磷含量高,水質較差。
[0007]上述兩個專利還存在著工作周期短、反沖洗頻率高的弊端。因為其工藝中,調節池只能去除15~25%的C0D,且調節池基本無沉淀作用,大部分懸浮物及75~85%的COD被水泵從調節池抽到后續的“壓力接觸氧化塔”再到“生物濾塔”再到“生物活性炭”。在“壓力接觸氧化塔”中,降解COD產生的增殖的污泥及從調節池抽入的懸浮物極易堵塞“生物濾塔”及“活性炭塔”的濾層,造成工作周期短,反沖洗頻率高(一般每天需要反沖洗一次)、操作管理比較麻煩的缺點。
【發明內容】
[0008]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運行費用低、循環回用率高、水質好且操作管理簡便的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及裝置,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減輕繅絲廢水對環境的污染,促進桑蠶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0009]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繅絲廢水首先經過格柵井,然后進入厭氧池,厭氧池中投入有木糠炭;
B、厭氧池出水進入好氧接觸氧化池,好氧接觸氧化池中投入有木糠炭;
C、好氧接觸氧化池出水進入沉淀池;自然沉淀的含木糠炭的活性污泥直接排出或回流至前面的厭氧池或/和好氧接觸氧化池,沉淀池的上清液提升至厭氧過濾器處理;
D、厭氧過濾器出水進入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
E、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出水或進入清水池供繅絲車間循環使用或直接排放。
[0010]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厭氧池的溶解氧控制< 0.5mg/L,好氧接觸氧化池的溶解氧控制在I~5.5mg/L,厭氧過濾器的溶解氧控制< 0.5mg/L,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的溶解氧> 3mg/Lo·[0011]所述的厭氧池中繅絲廢水停留時間為I~4h,好氧接觸氧化池中繅絲廢水的停留時間為2~6h,沉淀池中繅絲廢水停留時間為I~3h,厭氧過濾器中繅絲廢水停留時間為I~2h,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中繅絲廢水停留時間為0.5~1.5h。
[0012]所述木糠炭的制備方法為:采用濕法除塵或干法除塵收集以木糠為燃料的鍋爐產生的鍋爐煙氣粉塵,獲得木糠炭。
[0013]所述木糠炭的制備中,收集鍋爐煙氣粉塵后,再采用水洗的方式除去鍋爐煙氣粉塵中未炭化的木糠及燃燒成灰燼的物質,獲得木糠炭。
[0014]厭氧池和好氧接觸氧化池中木糠炭投入量為:1m3繅絲廢水投入0.05~5kg木糠炭。
[0015]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方案是:一種繅絲廢水深度處理裝置,包括依次連通的格柵井、厭氧池、好氧接觸氧化池、沉淀池、厭氧過濾器、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和清水池,所述的沉淀池底部通過污泥泵與污泥處置排出系統或厭氧池或/和好氧接觸氧化池連通,所述的沉淀池通過提升水泵與厭氧過濾器連通,所述的好氧接觸氧化池和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內設置有通過鼓風機供氧的曝氣布氣管。
[0016]所述的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包括塔身及從上至下依次設置在塔身內的布水槽、一次過濾層、二次過濾層、承托層和出水收集管,所述的一次過濾層底部安裝曝氣布氣管,曝氣布氣管上開有曝氣孔或安裝曝氣頭,所述的承托層中布置有反沖洗用的與鼓風機連通的空氣管道,所述的一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為顆粒活性炭或柱狀活性炭,所述的二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為石英砂或/和河砂或/和能夠除磷的原料,所述的能夠除磷的原料為石灰石、沸石或鋼渣,所述的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一次過濾層高度為I~2.5米,過濾材料的粒徑為I~5mm, 二次過濾層的高度為0.3~1.5米,過濾材料的粒徑為0.5~4.5mm。[0017]所述的厭氧過濾器包括殼體及從上至下依次設置在殼體內的集水槽、濾頭和濾料,所述的殼體底部設置進水口,頂部設置出水口,所述的濾料為比水輕的輕質顆粒濾料。
[0018]所述的厭氧過濾器的濾料為聚苯乙烯小球,濾料粒徑為1.5~6mm,所述的厭氧過濾器的濾料粒徑大于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一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的粒徑,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一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的粒徑大于二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的粒徑。
[0019]本發明將廉價的木糠炭投入到污水處理系統的生化池中將會產生兩個作用,一、是吸附作用。木糠炭可吸附大量有機物,其中包括“可吸附但不可生物降解(或者難于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因此比一般的生物處理法具有更高的去除效率和更優良的出水水質。當后續深度處理采用了生物活性炭法時,無疑會延長昂貴的活性炭的使用壽命。二、良好的生物載體。由于木糠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真密度略大于水,且在曝氣的作用下能懸浮于水中,因此是良好的微生物載體。木糠炭投加于生化池中,微生物可附著其上生長,因此可比一般的生物處理法具有更大的生物量且易于沉淀分離,可以提高生化系統的處理效能。 [0020]廢水經過兩次厭氧-好氧的交替,充分利用了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不但處理電耗降低,由于反硝化脫氮作用,回用水總氮的含量顯然低于【背景技術】中所述的兩個專利的水平。由于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的二次過濾層的化學除磷作用,回用水的總磷含量顯然低于【背景技術】中所述的兩個專利的水平。
[0021]與冷卻塔的銜接使得本工藝能夠調配出適宜的水溫來滿足繅絲工藝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夏季氣溫高時繅絲水的循環回用率。
[0022]廢水中大部分的COD在接觸氧化池中降解,降解COD產生的增殖的污泥及廢水中的大部分懸浮物都在沉淀池中沉淀下來,不進入后續的處理單元;且后續處理單元中的厭氧過濾器的濾料、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的一次過濾層及二次過濾層的粒徑呈逐級減小布置,使得系統具有更大的納污量、延長過濾的工作周期,反沖洗頻率低(一般每周反沖洗一次即可),操作管理簡便。
[002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之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及裝置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的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本發明之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工藝流程圖。
[0025]圖2:本發明之繅絲廢水深度處理裝置結構示意圖。
[0026]圖3:本發明之厭氧過濾器結構示意圖。
[0027]圖4:本發明之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結構示意圖。
[0028]圖中:1_格柵井,2-厭氧池,3-好氧接觸氧化池,4-沉淀池,5-鼓風機,6_提升水泵,7-厭氧過濾器,8-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9-閥門I,10-冷卻塔,11-清水池,12-回用清水泵,13-閥門II,14-繅絲車間,15-污泥泵,16-污泥處置排出系統。
[0029]71-集水槽,72-濾頭,73-濾料。
[0030]81-布水槽,82- 一次過濾層,83-曝氣布氣管,84-曝氣頭,85- 二次過濾層,86-承托層,87-空氣管道,88-出水收集管。
[0031]M表示木糠炭,A表示布水區,B表示濾料區,C表示蓄水區。
[0032]圖中箭頭表示水或污泥的流動方向。【具體實施方式】
[0033]實施例一:一種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繅絲廢水首先經過格柵井I除去漂浮物,然后進入厭氧池2,厭氧池中投入有木糠炭,木糠炭可連續投加或間歇投加,木糠炭投入量為:1m3繅絲廢水投入0.05~5kg木糠炭,廢水進入厭氧池2除去硝態氮及在厭氧菌的作用下降解部分C0D。
[0034]B、厭氧池出水進入好氧接觸氧化池3,好氧接觸氧化池中投有入木糠炭,木糠炭可連續投加或間歇投加,木糠炭投入量為:1m3繅絲廢水投入0.05~5kg木糠炭,廢水進入好氧接觸氧化池3由好氧微生物在好氧狀態下對有機物進行降解;在厭氧池及好氧接觸氧化池中投入木糠炭,其作用是吸附及生物載體。
[0035]C、好氧接觸氧化池出水進入沉淀池4 ;自然沉淀的含木糠炭的活性污泥直接通過污泥處置排出系統排出或由污泥泵15回流至前面的厭氧池或/和好氧接觸氧化池繼續參與處理,沉淀池的上清液由提升水泵6提升至厭氧過濾器7進一步厭氧(缺氧)處理,在此可以去除部分C0D、通過反硝化脫氮降低水中的總氮并通過過濾作用除去懸浮物。
[0036]D、厭氧過濾器出水自流進入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8,在此處吸附廢水中的色、味等有機物質,在微生物及活性炭的作用下,且吸附用的活性炭邊吸附邊降解邊再生,吸附后的廢水往下經過二次過濾層進一步去除懸浮物及總磷。
[0037]E、當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出水溫度< 35°C時或低于繅絲工藝要求時,直接進入清水池,然后進入繅絲車間循環使用;當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出水溫度> 35°C時或高于繅絲工藝要求時,可全部或部分進入冷卻塔使水溫降低至繅絲工藝所需的適宜溫度,再進入清水池,然后進入繅絲車間循環使用。
[0038]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變換,所述的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出水也可以直接排放,此時不需要考慮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出水溫`度的高低,直接將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出水排放。
[0039]本實施例中,厭氧池的溶解氧控制< 0.5mg/L,好氧接觸氧化池的溶解氧一般在I~5.5mg/L,厭氧過濾器的溶解氧一般< 0.5mg/L,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的溶解氧> 3mg/L0本發明中廢水經過兩次厭氧-好氧的交替,充分利用了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不但處理電耗降低,由于反硝化脫氮作用,回用水總氮的含量顯然低于【背景技術】中所述的兩個專利的水平。由于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的二次過濾層的化學除磷作用,回用水的總磷含量顯然低于【背景技術】中所述的兩個專利的水平。
[0040]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厭氧池中繅絲廢水停留時間為I~4h,好氧接觸氧化池中繅絲廢水的停留時間為2~6h,沉淀池中繅絲廢水停留時間為I~3h,厭氧過濾器中繅絲廢水停留時間為I~2h,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中繅絲廢水停留時間為0.5~1.5h。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變換,廢水的停留時間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廢水濃度高則停留時間長,反之則短。
[0041]本實施例中,所述木糠炭的制備方法為:采用濕法除塵或干法除塵收集以木糠為燃料的鍋爐產生的鍋爐煙氣粉塵,即鍋爐煙氣粉塵經濕法除塵器洗滌后,鍋爐煙氣粉塵則隨著除塵灰水進入沉淀池沉淀,沉淀下來的沉渣撈起后自然晾干,自然晾干后的沉渣采用水洗清洗,獲得木糠炭;水洗的具體步驟為:將自然晾干后的沉渣放入清水中清洗,去除漂浮在最上層的物質和水后,余下的物質自然晾干后獲得木糠炭。清洗的作用一是去除尚未炭化的木糠,因為尚未炭化的木糠不具備多孔結構,吸附能力差且漂浮于污水處理池的表面,作用不大;二是去除粉塵中易溶于水的物質(燃燒成灰燼的物質),獲得干凈的木糠炭,并且避免被處理水因投加木糠炭而被溶入過多的雜質,影響回用水質。木糠炭是多孔隙的顆粒炭,其碘值可達130~360mg/g。
[0042]干法除塵的所獲得的鍋爐煙氣粉塵,其水洗的步驟與濕法除塵相同。
[0043]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變換,當處理后的水不需要回用而是直接排放進,則木糠炭可以免去清洗步驟。厭氧池和好氧接觸氧化池中木糠炭投入量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需要吸附的“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越多,或者廢水的濃度越高需要越多的生物量則投加量越大,反之則少。
[0044]實施例二:一種繅絲廢水深度處理裝置,包括依次連通的格柵井1、厭氧池2、好氧接觸氧化池3、沉淀池4、厭氧過濾器7、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8和清水池11,所述的沉淀池4底部通過污泥泵15與污泥處置排出系統16或厭氧池或/和好氧接觸氧化池連通,所述的沉淀池4通過提升水泵6與厭氧過濾器7連通,所述的好氧接觸氧化池和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內設置有通過鼓風機5供氧的曝氣布氣管。
[0045]所述的厭氧過濾器7包括殼體及從上至下依次設置在殼體內的集水槽71、濾頭72和濾料73,所述的殼體底部設置進水口,頂部設置出水口,所述的濾料為比水輕的輕質顆粒濾料。本實施例中濾料為聚苯乙烯小球,濾料粒徑為1.5~6mm,
廢水從厭氧過濾器7的底部進入布水區,上流經過濾料區,濾料區裝填比水輕的輕質顆粒濾料73,濾料73上部設有 濾頭72以阻止濾料流失。濾料不僅起到過濾作用,而且是微生物的載體,附著在濾料上生長的微生物不僅可以降解水中的C0D,還可以對好氧接觸氧化池3中產生的硝態氮進行反硝化脫氮。經過濾頭73的水通過蓄水區由集水槽71收集,排到多功能活性炭塔8。廢水經過厭氧過濾器7后,可降低水中的懸浮物、COD及總氮。
[0046]所述的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8包括塔身及從上至下依次設置在塔身內的布水槽81、一次過濾層82、二次過濾層85、承托層86和出水收集管88,所述的一次過濾層底部安裝曝氣布氣管83,曝氣布氣管上開有曝氣孔或安裝曝氣頭84,所述的承托層中布置有反沖洗用的與鼓風機5連通的空氣管道87,所述的一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為顆粒活性炭或柱狀活性炭,所述的二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為石英砂或/和河砂或/和能夠除磷的原料,所述的能夠除磷的原料為石灰石、沸石或鋼渣。所述的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一次過濾層高度為I~
2.5米,過濾材料的粒徑為I~5mm, 二次過濾層的高度為0.3~1.5米,過濾材料的粒徑為
0.5~4.5mm。所述的厭氧過濾器的濾料粒徑大于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一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的粒徑,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一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的粒徑大于二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的粒徑。
[0047]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的上部分是活性炭層,中間部分是具有除磷作用的二次過濾層,下部分是承托層區。集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活性炭再生、除磷及過濾于一體。活性炭層下部有布氣管道,通過鼓風機供氧給附著于活性炭生長的微生物。二次過濾層采用石灰石、沸石、鋼渣等能夠除磷的原料制成,當不考慮除磷時,也可以采用石英砂或者河砂。
[0048]廢水從布水槽81均勻溢出,往下通過活性炭層(一次過濾層82),活性炭選擇顆粒活性炭或者是柱狀活性炭,活性炭層的底部有曝氣布氣管83,布氣管可以穿孔曝氣或者安裝裝曝氣頭84,廢水在活性炭層中被吸附殘余的色、味等有機物質,且由于活性炭與活性炭表面附著生長的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得活性炭層可以邊吸附邊降解邊再生,布氣管及曝氣頭的供氣使得水中的溶解氧>3mg/L,保證微生物對氧的需求。經過吸附后的廢水往下經過二次過濾層85進一步去除懸浮物(包含活性炭表面脫落的生物膜),并且廢水中的磷與二次過濾層的濾料發生化學反應且在物理吸附、過濾等作用下從水中除去,最后經過出水收集管88,凈化水排出多功能活性炭塔。
[0049]鋪裝時活性炭粒徑及二次過濾層粒徑選擇的原則:
①二次過濾層的粒徑小于活性炭的粒徑。活性炭的粒徑大,二次過濾層的粒徑小,可以使得整個濾床具有更大的納污量、延長過濾周期。
[0050]②其次水力反沖洗時,活性炭與二次過濾層的濾料能夠自然分層,活性炭在上層,二次過濾層的濾料在下層。
[0051]厭氧過濾器7的濾料73、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8的一次過濾層82及二次過濾層85的粒徑呈逐級減小布置。
[0052]作為本實施例的一種變換,該繅絲廢水深度處理裝置還可以在清水池與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之間設置有冷卻塔,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出水口通過其上安裝有閥門I的管道I與冷卻塔連通,冷卻塔與清水池連通;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出水口還通過其上安裝有閥門II的管道II與清水池連通。當水溫高時,從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8的出水通過閥門I 9導入冷卻塔10進行降溫處理后再進入清水池11,此時閥門II 13處于關閉狀態(或者是部分關閉的狀態,這樣可以調控進入冷卻塔的水量,從而調控回用水的溫度);當水溫低時,出水則直接通過閥門II 13進入清水池11,此時閥門I 9處于關閉狀態;最后由回用清水泵12將處理后的水打回繅絲車間14循環回用。經過繅絲的廢水再排入格柵井1,周而復始,構成用水及凈化的循環。
[0053]厭氧池2、好氧接觸氧化池3、沉淀池4及清水池11可以合建,隔墻共用,可節省工程投資。
[0054]厭氧池2、好氧接觸氧化池3、沉淀池4及清水池11的頂部做鋼結構棚架遮擋陽光(或者以其他方式遮擋陽光),防止藻類滋生影響循環水質量。
[0055]實驗例:一個規模為20組的繅絲企業,每日繅絲循環用水量為2100噸,按本發明之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及裝置建設循環回用工程,運行容量為41KW,每天運行17小時,設電價為0.6元/KW.h,噸水運行電費僅為:0.18元。處理前及處理后的水質情況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將繅絲廢水首先經過格柵井,然后進入厭氧池,厭氧池中投入有木糠炭; B、厭氧池出水進入好氧接觸氧化池,好氧接觸氧化池中投入有木糠炭; C、好氧接觸氧化池出水進入沉淀池;自然沉淀的含木糠炭的活性污泥直接排出或回流至前面的厭氧池或/和好氧接觸氧化池,沉淀池的上清液提升至厭氧過濾器處理; D、厭氧過濾器出水進入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 E、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出水或進入清水池供繅絲車間循環使用或直接排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厭氧池的溶解氧控制< 0.5mg/L,好氧接觸氧化池的溶解氧控制在I~5.5mg/L,厭氧過濾器的溶解氧控制;^ 0.5mg/L,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的溶解氧> 3mg/Lo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厭氧池中繅絲廢水停留時間為I~4h,好氧接觸氧化池中繅絲廢水的停留時間為2~6h,沉淀池中繅絲廢水停留時間為I~3h,厭氧過濾器中繅絲廢水停留時間為I~2h,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中繅絲廢水停留時間為0.5~1.5h。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糠炭的制備方法為:采用濕法除塵或干法除塵收集以木糠為燃料的鍋爐產生的鍋爐煙氣粉塵,獲得木糠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糠炭的制備中,收集鍋爐煙氣粉塵后,再采用水洗的方式除去鍋爐煙氣粉塵中未炭化的木糠及燃燒成灰燼的物質,獲得木糠炭。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繅絲廢水深度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厭氧池和好氧接觸氧化池中木糠炭投入量為:1m3繅絲廢水投入0.05~5kg木糠炭。
7.一種繅絲廢水深度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通的格柵井(I)、厭氧池(2)、好氧接觸氧化池(3)、沉淀池(4)、厭氧過濾器(7)、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8)和清水池(11),所述的沉淀池(4)底部通過污泥泵(15)與污泥處置排出系統(16)或厭氧池或/和好氧接觸氧化池連通,所述的沉淀池(4 )通過提升水泵(6 )與厭氧過濾器(7 )連通,所述的好氧接觸氧化池和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內設置有通過鼓風機(5)供氧的曝氣布氣管。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繅絲廢水深度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8)包括塔身及從上至下依次設置在塔身內的布水槽(81)、一次過濾層(82)、二次過濾層(85)、承托層(86)和出水收集管(88),所述的一次過濾層底部安裝曝氣布氣管(83),曝氣布氣管上開有曝氣孔或安裝曝氣頭(84),所述的承托層中布置有反沖洗用的與鼓風機(5)連通的空氣管道(87),所述的一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為顆粒活性炭或柱狀活性炭,所述的二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為石英砂或/和河砂或/和能夠除磷的原料,所述的能夠除磷的原料為石灰石、沸石或鋼渣,所述的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一次過濾層高度為I~2.5米,過濾材料的粒徑為I~5mm, 二次過濾層的高度為0.3~1.5米,過濾材料的粒徑為0.5 ~4.5mm。
9.根據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繅絲廢水深度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厭氧過濾器(7)包括殼體及從上至下依次設置在殼體內的集水槽(71)、濾頭(72)和濾料(73),所述的殼體底部設置進水口,頂部設置出水口,所述的濾料為比水輕的輕質顆粒濾料。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繅絲廢水深度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厭氧過濾器的濾料(73)為聚苯乙烯小球,濾料粒徑為1.5~6_,所述的厭氧過濾器的濾料粒徑大于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一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的粒徑,多功能生物活性炭塔一次過濾層的過濾材料的粒徑大于二次過 濾層的過濾材料的粒徑。
【文檔編號】C02F9/14GK103588363SQ201310618056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7日
【發明者】鄧海濤 申請人:廣西春暉環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