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零部件的清洗技術,具體為一種與清洗設備配合使用的輔助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機器零部件依據其功能要求,需要設計加工成特定的形狀,如塊體的部件上要開設孔、孔腔等相應部位,這些部位加工后會積存污物或碎屑,在裝機前需要對零部件進行清洗作業。清洗設備通常利用清洗液浸泡、流動氣或液體沖吹等方式清洗。在實施清洗時首先要將零部件定位和夾緊,這通常由夾具完成,以確保清洗時零部件的固定以及位置和姿態的調整。現有技術中對零部件的定位主要是通過定位銷類的定位部件來實現,由于定位銷插置于零部件上的定位孔內實現定位,所以定位銷和定位孔的配合處便成了清洗死角,或對該相應部位作二次補充清洗,這樣嚴重影響的清洗效果和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零部件清洗輔助裝置,保證零部件定位的同時,減小清洗死角,提高清洗效果和清洗效率。
一種零部件清洗輔助裝置,包括對待清洗零部件實施定位的定位銷,所述的定位銷的上段為錐臺形導引段,導流槽自導引段的頂端向定位銷銷身位置處延伸狀布置。
上述技術方案中,定位銷對待清洗零部件實施定位,在保證待清洗零部件定位的同時,通過在定位銷上開設導流槽,便于清洗液浸泡、流動氣或液體向定位銷和定位孔的配合處沖吹,不僅省去對待清洗零部件二次清洗的麻煩,提高清洗效果和清洗效率,而且在原定位銷上就可以直接改進。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定位銷正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定位銷俯視圖;
圖4是本發明的定位銷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支撐臺正視圖;
圖6是本發明的支撐臺俯視圖;
圖7是本發明的支撐臺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至7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敘述。
一種零部件清洗輔助裝置,包括對待清洗零部件1實施定位的定位銷10,所述的定位銷10的上段為錐臺形導引段11,導流槽12自導引段11的頂端向定位銷10銷身位置處延伸狀布置。通過導流槽12的開設,一方面減小清洗死角,另一方面清洗液、流動氣或液體可以進入定位銷和定位孔的配合處。在實際操作中,將待清洗零部件1固定夾緊,清洗液浸泡后,用水槍或氣槍對著導流槽12的槽口沿著槽長方向對定位銷10和定位孔的配合處沖吹,將定位銷10和定位孔配合處的污物和碎屑沖出,這樣不僅省去了調整待清洗零部件1姿態后對定位銷孔進行再次清洗的麻煩,而且可以直接在原定位銷上加工出導流槽12。
零部件清洗輔助裝置還包括對待清洗零部件1實施托撐的支撐臺20,所述的支撐臺20為柱狀或塊狀,支撐臺20的上臺面22上開設凹槽21,凹槽21延伸到支撐臺20的側部立面上。通過在上臺面22上開設凹槽21,可以減小清洗死角,支撐臺20托撐住待清洗零部件1后,便于水槍或氣槍對著凹槽21槽口順著槽長方向將上臺面22與待清洗零部件1配合處的污物和碎屑沖出。
導流槽12的槽底面與銷身側部立面之間為弧形曲面13過渡,弧形曲面13不僅不會積聚污物和碎屑,而且容易清洗,方便液體或氣流導入、導出。
所述導流槽12至少有兩條且周向對稱布置在定位銷10上,水槍或氣槍沿著一條導流槽12沖吹,污物和碎屑便順著其它的導流槽12被沖出。
所述導流槽12有三種優選方案,即導流槽12為二條、三條和四條且周向對稱布置在定位銷10上。
需要說明的是,必須在保證定位銷10對待清洗零部件1可靠定位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開設多條周向對稱的導流槽12來減小清洗死角,提高清洗效果。
所述上臺面22至少開設一條凹槽21。三種方案的選擇可根據上臺面22的面積大小以及待支撐重量而定。
所述凹槽21有三種優選方案,即凹槽21為一條呈一字形布置、兩條呈十字形布置和三條呈米字形布置。
需要說明的是,必須在保證支撐臺20對待清洗零部件1可靠支撐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開設多條凹槽21和合理布置凹槽21來減小清洗死角,提高清洗效果。
本發明要點在于,在實現準確定位和可靠支撐的情況下,使待清洗零部件1的表面盡可能多地顯露,減少由于定位和支撐造成零部件1的一些部位被遮擋或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