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凈水器中濃水控制的方法及裝置,具體涉及一種通過改變反滲透凈水器中濃水排出的速度來調節濃水腔中的水壓的方法與裝置。
背景技術:
水從膜殼的進水口處流進膜殼后,需要保持濃水腔中的水有一定的壓力。如果濃水腔中的水壓太小,那么水分子穿透反滲透膜的量相對會較小,從而使得純凈水出管中的水量很少,難以滿足日常用水的需求。一般是通過調節濃水出管中濃水排出的速度,也就是:單位時間內濃水出管中濃水排出的量,來調節濃水腔中的水壓。
目前,調節濃水腔中的水壓,是采用:圓柱狀的連接頭將濃水出管和流水管連接起來,在連接頭的兩端設可活動的水嘴,且在連接頭的內部設阻隔板,然后在阻隔板的中間開貫通的節流孔。通過在制造連接頭時,制造出不同孔徑的節流孔,能改變濃水腔中的水壓。但這種圓柱狀的連接頭的體積大,結構復雜,制作難度和成本也較高,還需進行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將調節濃水腔中的水壓的連接頭進行改進,以滿足結構簡單,制作難度和成本低,以及滿足能對濃水腔中的水壓進行調節的要求。
針以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小型反滲透濃水控制裝置,膜殼的一端設有濃水出管和純凈水出管,濃水出管和純凈水出管都通過彎頭與旋緊接頭連接,旋緊接頭包括壓緊旋鈕和流水管,壓緊旋鈕套在流水管上,與濃水出管連接的旋緊接頭中的流水管內設有調流裝置。
進一步地,壓緊旋鈕包括旋鈕殼和壓緊套,壓緊套為圓管狀,且壓緊套設在旋鈕殼的內側;所述壓緊旋鈕套在流水管上是指:壓緊旋鈕內側的壓緊套套在流水管上。
進一步地,旋鈕殼的一端與壓緊套的一端連接成一個整體,旋鈕殼的另一端與壓緊套的另一端之間設有殼套間隙。
進一步地,調流裝置為調流器,調流器是由調流端頭和調流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調流器上開有貫通調流器的調流孔。
進一步地,調流裝置包括調流器和調流管,調流器是由調流端頭和調流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調流管安裝在調流器中。
進一步地,調流端頭的外徑大于調流體的外徑,調流體的外徑大于或等于流水管的內徑。
一種小型反滲透濃水控制方法,將膜殼中的濃水腔與濃水出管連通,將膜殼中的產水管與純凈水出管連通,在濃水腔與產水管之間設反滲透膜,濃水出管和純凈水出管都通過彎頭與旋緊接頭連接,旋緊接頭包括壓緊旋鈕和流水管,在與濃水出管連接的旋緊接頭中的流水管內設調流裝置,來減小濃水出管中濃水排出的速度,從而增加濃水腔中的水壓,讓濃水腔中的水分子能順暢的穿過反滲透膜,從而順暢的滲透到產水管中。
進一步地,壓緊旋鈕包括旋鈕殼和壓緊套,將壓緊套套在流水管上,并在旋鈕殼與壓緊套之間設殼套間隙;彎頭包括端頭和彎管,將端頭安裝在殼套間隙處,使端頭的內側與壓緊套相互貼緊。
進一步地,調流裝置為調流器,調流器上開有貫通調流器的調流孔;將調流器安裝在流水管中,通過改變調流孔的口徑的大小就能調節濃水排出的速度,從而控制濃水腔中的水壓。
進一步地,調流裝置包括調流器和調流管,調流管通過過盈配合安裝在調流器中;將調流器安裝在流水管中,使得從濃水出管中流出的濃水經過彎頭后流進調流管中;改變調流管內口徑的大小就能調節濃水排出的速度,從而控制濃水腔中的水壓。
本發明的優點是:
1.在旋鈕殼的內側設壓緊套,且在旋鈕殼與壓緊套之間設殼套間隙,將彎頭安裝在殼套間隙處能使壓緊套將流水管裹緊,同時流水管也會將調流器裹緊,調流管通過過盈配合安裝在調流器中;使得濃水出管中的濃水只能通過彎頭和調流管流出,調節調流管內口徑的大小就能調節濃水出管中濃水排出的速度,從而增加濃水腔中的水壓,使濃水腔中的水分子能順暢的穿過反滲透膜,從而順暢的滲透到產水管中。
2.本發明采用將調流管通過過盈配合安裝在調流器中組成調流裝置,并用壓緊旋鈕將流水管和調流器裹緊,既能簡化原來的連接頭的結構,降低生產的難度和成本,提高生產的效率,又能簡化將濃水出管與流水管進行安裝的操作步驟,還能降低更換調流裝置的成本。
3.本發明采用將調流管通過過盈配合安裝在調流器中組成調流裝置,并用壓緊旋鈕將流水管和調流器裹緊,能大幅度增加濃水出管與流水管之間密封性能,能承受大于10公斤的水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一中濃水出管端的旋緊接頭與彎頭的安裝示意圖;
圖3為圖2中調流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圖2中壓緊旋鈕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一中純凈水出管端的旋緊接頭與彎頭的安裝示意圖;
圖6為圖1中膜殼的局部剖視圖;
圖7為實施例二中的調流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中:1膜殼、11殼體、12殼蓋、121進水口、13反滲透膜、14濃水腔、15產水管、16濃水出管、17純凈水出管、2旋緊接頭、21壓緊旋鈕、211旋鈕殼、212壓緊套、213殼套間隙、22流水管、3調流裝置、31調流器、311調流端頭、312調流體、313調流孔、32調流管、4彎頭、41端頭、42彎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做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和圖6所示,膜殼的殼體內設有濃水腔、反滲透膜和產水管,且在殼體的一端設有濃水出管和純凈水出管。膜殼中的濃水腔與濃水出管連通,膜殼中的產水管與純凈水出管連通,在濃水腔與產水管之間設反滲透膜。膜殼的一端設有殼蓋,殼蓋上開有進水口,水源從進水口處進入膜殼的殼體內。一部分水會從濃水腔中進入濃水出管后再排出,另一部分會以水分子的形態穿過反滲透膜進入產水管,再從產水管中進入純凈水出管后再流向飲水機。
要使濃水腔中的水分子能順暢的穿過反滲透膜,從而順暢的滲透到產水管中,就需要讓濃水腔中的水壓比較高才行。如果不在濃水出管端的流水管內設調流裝置,而是讓濃水出管直接與流水管連通,則會由于濃水腔中的水能順暢、快速的流出,而導致濃水腔中的水壓太低,水分子穿過反滲透膜進入產水管的量太少,所產生的純凈水難以滿足日常所需的量。
如圖1、圖2、圖5和圖6所示,彎頭包括端頭和彎管,濃水出管和純凈水出管都通過彎頭與旋緊接頭連接,但濃水水出管端的旋緊接頭中設有調流器,而純凈水出管端的旋緊接頭中沒有設調流器。這是為了讓純凈水出管和產水管中的水壓都很低,從而增加濃水腔與產水管中的水壓差,從而讓濃水腔中的水分子能順暢的穿過反滲透膜,從而順暢的滲透到產水管中。
如圖2和圖4所示,旋緊接頭包括壓緊旋鈕和流水管,壓緊旋鈕套在流水管上,濃水出管和與濃水出管連接的旋緊接頭中的流水管內設有調流裝置。壓緊旋鈕包括旋鈕殼和壓緊套,壓緊套為圓管狀,且壓緊套設在旋鈕殼的內側。如圖1和圖5所示,旋鈕殼的一端與壓緊套的一端連接成一個整體;如圖2和圖4所示,旋鈕殼的另一端與壓緊套的另一端之間設有殼套間隙。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調流裝置包括調流器和調流管,調流器是由調流端頭和調流體組成的一個整體,調流器上開有貫通調流器的安裝孔,調流管穿過所述安裝孔,從而將調流管安裝在調流器中。其中,調流端頭的外徑大于調流體的外徑,調流體的外徑大于或等于流水管的內徑,這樣既能將調流器固定在流水管中,又能防止調流端頭縮到流水管中。
如圖1至圖4以及圖6所示,濃水腔中的水依次經過濃水出管、彎頭流進流水管時,必須流經調流裝置中的調流管,因此,改變調流管的內口徑的大小,就能調節濃水排出的速度。這里濃水排出的速度不是指濃水在調流管中流動的速度,而是指單位時間內從調流管中流出的濃水的量。可見,濃水排出的速度在濃水腔、濃水出管、調流管中都是一樣的。
將調流管的內口徑縮小,就能將濃水排出的速度減小,從而能增加濃水腔中的水壓,加速水分子穿過反滲透膜到達產水管中,從而增加單位時間內流進飲水機的水量。反之,將調流管的內口徑增大,會減少單位時間內流進飲水機的水量。
本實施例中,調流管安裝在調流器內組成調流裝置,調流裝置安裝在流水管中,流水管安裝在壓緊旋鈕的壓緊套中,彎頭的一個端頭安裝在濃水出管中,彎頭的另一個端頭安裝在殼套間隙中。當要調節濃水腔中的水壓時,只需更換內徑不同的調流管就可以了。
實施例二
如圖7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的調流裝置僅由調流器構成,只是將實施例一中的調流管去除了,且將實施例一中的調流器的安裝孔縮小了,讓安裝孔縮小成為調流孔,與調流管的內徑一樣,起到減小濃水排出的速度的作用。當要調節濃水腔中的水壓時,只需更換調流孔的孔徑不同的調流器就可以了。
很顯然,在不脫離本發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作出的若干改進或修飾都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