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復合銀鈦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合銀鈦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屬于環境保護中污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的水處理方法效率低、成本高、存在二次污染等問題,污水治理一直得不到好的解決。納米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很可能徹底解決這一難題。1972年開始發現TiO2氧化活性較高,化學穩定性好,對人體無毒害,成本低,無污染,應用范圍廣,因而最受重視,但是 TiO2的禁帶寬度較大(例如銳鈦礦TiO2的禁帶寬度Eg=3. 2 eV),僅能吸收紫外光區(波長小于387 nm)的光,對太陽能的利用效率較低。納米貴金屬作為納米材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化學催化、能源、電子和生物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利用納米Ag2O對TiO2納米粒子進行改性,如在其表面負載,就有可能通過影響TiO2導帶的電子行為而影響敏化光催化過程的效率。利用TiO2表面的貴金屬簇將激發態染料分子注入到TiO2導帶上的電子俘獲,然后在貴金屬簇的表面發生電子和吸附氧的反應,該過程促進了導帶電子和染料正離子自由基的分離并抑制電荷復合,從而提高染料的光催化效率。傳統的復合方法是以某種物質為基體,然后再在此基體上通過物理接觸負載上另一種物質,兩種物質結合不夠緊密,容易分離,不能充分發揮降解效率。水滑石類化合物(LDHs)是由層間陰離子及帶正電荷層板堆積而成的化合物。水滑石化學結構通式為[M2YxM3+X (OH)2F [(A- )χ/η·πιΗ20],其中M2+和M3+分別為位于主體層板上的二價和三價金屬陽離子,如Mg2 +、Ni2+、Zn2+、Mn2+、Cu2+、Co2+、Pd2+、Fe2+等二價陽離子和Al3+、Cr3+、Co3+、Fe3+等三價陽離子均可以形成水滑石;Αη_為層間陰離子,可以包括無機陰離子,有機陰離子,配合物陰離子、同多和雜多陰離子;xSM37(M2++M3+)的摩爾比值,大約是4:1到2:1 ;m為層間水分子的個數。其結構類似于水鎂石Mg(OH)2,由八面體共用棱邊而形成主體層板。位于層板上的二價金屬陽離子M2+可以在一定的比例范圍內被離子半價相近的三價金屬陽離子M3+同晶取代,使得層板帶正電荷,層間存在可以交換的的陰離子與層板上的正電荷平衡,使得LDHs的整體結構呈電中性。層間的陰離子可被交換,經過一系列改性,水滑石材料可以得到許多種性能各異的物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復合銀鈦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將氧化銀和氧化鈦制備成納米片層相互交錯在一起,利于吸附,既可以保持其納米效應又可以利于沉淀分離。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采用如下步驟先稱取一定質量的硝酸銀、四硝酸鈦和尿素配成溶液,使Ag+、Ti4+、尿素的摩爾比為2 :1 :10 4 :1 :10,溶液中Ag+、Ti4+離子總濃度為r6mol/L,然后將該溶液倒入水熱釜中,將水熱釜置于烘箱12(T130°C晶化24 36 h,冷卻至室溫,抽濾洗滌至中性,濾餅8(T90°C干燥8 12 h,得到銀鈦型類水滑石;最后將得到的銀鈦型類水滑石在45(T550°C下焙燒3 4h,制得層狀復合銀鈦催化劑。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I.催化劑本身結構為層狀,比表面積大、宏觀顆粒在微米到毫米間,但微觀為納米材料。2.催化劑形成納米層結構,具有納米效應,有利于發揮催化效應。3.層狀結構有利于形成較大的比表面積,可以促進吸附,進而讓催化效果更好。4.鈦和銀兩者之間相互摻雜,緊密結合,能有效發揮相互協同作用。 實施例I
稱取一定質量的硝酸銀、四硝酸鈦和尿素配成溶液,使Ag+、Ti4+、尿素的摩爾比為2 1 10,配置的Ag+、Ti4+離子總濃度為6mol/L,然后將配好的溶液倒入水熱釜中,將水熱釜置于烘箱130°C晶化36 h。冷卻至室溫,抽濾洗滌至中性,濾餅80°C干燥12 h,得到銀鈦水滑石;將得到的固體在550°C下焙燒3h,制得層狀的復合銀鈦催化劑。將得到的復合銀鈦催化劑O. 5g加入到500 mL濃度為40 mg/L的酸性紅廢水中,在500 金鹵燈照射下,反應25 min,脫色率為97. 6%,催化劑分離后可以重復利用。實施例2
稱取一定質量的硝酸銀、四硝酸鈦和尿素配成溶液,使Ag+、Ti4+、尿素的摩爾比為4 1 10,配置的Ag+、Ti4+離子總濃度為4mol/L,然后將配好的溶液分別倒入水熱釜中,將水熱釜置于烘箱120°C晶化24 h。冷卻至室溫,抽濾洗滌至中性,濾餅90°C干燥8 h,得到銀鈦水滑石;將得到的固體在450°C下焙燒4h,制得層狀的復合銀鈦催化劑。將得到的復合銀鈦催化劑O. 5g加入到500 mL濃度為40 mg/L的金橙7廢水中,在500 金鹵燈照射下,反應25 min,脫色率為98. 3%,催化劑分離后可以重復利用。實施例3
稱取一定質量的硝酸銀、四硝酸鈦和尿素配成溶液,使Ag+、Ti4+、尿素的摩爾比為3 1 10,配置的Ag+、Ti4+離子總濃度為5mol/L,然后將配好的溶液分別倒入水熱釜中,將水熱釜置于烘箱125°C晶化28 h。冷卻至室溫,抽濾洗滌至中性,濾餅85°C干燥10 h,得到銀鈦水滑石;將得到的固體在500°C下焙燒4h,制得層狀的復合銀鈦催化劑。將得到的復合銀鈦催化劑O. 5g加入到500 mL濃度為40 mg/L的玫瑰紅B廢水中,在500 金鹵燈照射下,反應25 min,脫色率為96. 9%,催化劑分離后可以重復利用。
權利要求
1. 一種復合銀鈦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如下步驟 1)稱取一定質量的硝酸銀、四硝酸鈦和尿素配成溶液,使Ag+、Ti4+、尿素的摩爾比為2I :10 4 :1 :10, 溶液中Ag+、Ti4+離子總濃度為4 6mol/L,然后將該溶液倒入水熱釜中,將水熱釜置于烘箱12(T130°C晶化2Γ36 h,冷卻至室溫,抽濾洗滌至中性,濾餅8(T90°C干燥8^12 h,得到銀鈦型類水滑石; 2)將得到的銀鈦型類水滑石在45(T550°C下焙燒3 4h,制得層狀復合銀鈦催化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污水處理領域中復合銀鈦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先稱取一定質量的硝酸銀、四硝酸鈦和尿素配成溶液,使Ag+、Ti4+、尿素的摩爾比為2110~4110,溶液中Ag+、Ti4+離子總濃度為4~6mol/L,然后將該溶液倒入水熱釜中,將水熱釜置于烘箱120~130℃晶化24~36h,冷卻至室溫,抽濾洗滌至中性,濾餅80~90℃干燥8~12h,得到銀鈦型類水滑石;最后將得到的銀鈦型類水滑石在450~550℃下焙燒3~4h,制得具有納米效應的、可以促進吸附的層狀復合銀鈦催化劑。
文檔編號B01J23/50GK102941087SQ20121041071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5日
發明者馬建鋒, 鄒靜, 李定龍, 楊彥 申請人:常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