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工業廢油漆渣制備稀釋劑的尾氣冷凝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環保再生利用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工業廢油漆渣制備稀釋劑的尾氣冷凝裝置。
背景技術:
工業廢渣特別是印制行業的廢渣的生產企業一般將這些廢渣埋于泥土里或進行焚燒,這兩種方法一方面浪費了資源,另一方面污染了土壤和大氣,對環境帶來了不可恢復的災難。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工業廢油漆渣制備稀釋劑的尾氣冷凝裝置,該用于工業廢油漆渣制備稀釋劑的尾氣冷凝裝置將多家印刷企業根本不能在利用及無法處理涉及環境污染的工業廢渣變廢為寶,進行廢舊資源的合理利用,且節省能源,整個生產過程中對周圍的環境、生態和空氣無污染、無噪音和無污排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工業廢油漆渣制備稀釋劑的尾氣冷凝裝置,所述尾氣冷凝裝置包括尾氣排出管、冷凝盤管、液體流出管、液體接收罐、廢氣排出管和冷凍房,所述冷凝盤管設置在所述冷凍房內,所述液體流出管和廢氣排出管分別連接所述冷凝盤管,所述液體接收罐和廢氣排出管分別通往冷凍房外,所述液體接收罐底部設置有閥門。作為優選,所述尾氣排出管為兩條。作為優選,所述冷凍房由保溫材料層、隔音材料層和防潮層組成,所述保溫材料層為厚IOcm的聚氨脂噴涂發泡材料,所述防潮層為氰凝S52-1聚氨酯氰凝材料。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因為采用冷凍房,而冷凝房材料采用保溫材料層、隔音材料層和防潮層組成,且凍房內設置有制冷系統、控溫裝置和液體接收罐,因此整個尾氣冷凝裝置一方面節能,另一方面防潮和無噪音。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左視圖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冷凍房材料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3所示的用于工業廢油漆渣制備稀釋劑的尾氣冷凝裝置,該尾氣冷凝裝置包括尾氣排出管1、冷凝盤管4、液體流出管5、液體接收罐6、廢氣排出管3和冷凍房2,冷凝盤管4設置在冷凍房2內,液體流出管5和廢氣排出管3分別連接冷凝盤管4,液體接收罐6和廢氣排出管3分別通往冷凍房2外,液體接收罐6底部設置有閥門。尾氣排出管I為兩條。冷凍房溫度控制在零下10度。冷凍房2由保溫材料層3、隔音材料層5和防潮層4組成,保溫材料層3為厚IOcm的聚氨脂噴涂發泡材料,防潮層4為氰凝S52-1聚氨酯氰凝材料。生產時,從尾氣排出管I來的尾氣進入冷凍房進行冷凝,冷凝后的液體進入液體接收罐6,待液體接收罐6裝滿后取出。尾氣冷凝液也可以作為稀釋劑使用。上述實施方式僅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說明而非限制,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還應包括那些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轉換、轉化、變化或替代,以及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工業廢油漆渣制備稀釋劑的尾氣冷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氣冷凝裝置包括尾氣排出管、冷凝盤管、液體流出管、液體接收罐、廢氣排出管和冷凍房,所述冷凝盤管設置在所述冷凍房內,所述液體流出管和廢氣排出管分別連接所述冷凝盤管,所述液體接收罐和廢氣排出管分別通往冷凍房外,所述液體接收罐底部設置有閥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業廢油漆渣制備稀釋劑的尾氣冷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氣排出管為兩條。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工業廢油漆渣制備稀釋劑的尾氣冷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凍房由保溫材料層、隔音材料層和防潮層組成,所述保溫材料層為厚IOcm的聚氨脂噴涂發泡材料,所述防潮層為氰凝S52-1聚氨酯氰凝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工業廢油漆渣制備稀釋劑的尾氣冷凝裝置,涉及一種環保再生利用裝置,所述尾氣冷凝裝置包括尾氣排出管、冷凝盤管、液體流出管、液體接收罐、廢氣排出管和冷凍房,所述冷凝盤管設置在所述冷凍房內,所述液體流出管和廢氣排出管分別連接所述冷凝盤管,所述液體接收罐和廢氣排出管分別通往冷凍房外,所述液體接收罐底部設置有閥門。與現有的相比,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用于工業廢油漆渣制備稀釋劑的尾氣冷凝裝置將多家印刷企業根本不能再利用廢品變廢為寶,進行廢舊資源的合理利用,且節省能源,整個生產過程中對周圍的環境、生態和空氣無污染、無噪音和無污排放。
文檔編號B01D5/00GK203154859SQ20122056559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1日
發明者李順強 申請人:都江堰市鴻強建輔材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