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膠體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立式膠體磨。
背景技術:
膠體磨由不銹鋼、半不銹鋼膠體磨組成,是通過高速相對連動的定齒與動齒之間。
現有公開技術申請號為:CN201520586538.5的一種新型立式膠體磨,攪拌風扇位于所述配液罐體內,所述配液罐體的底部設置有輸料管連通于所述膠體磨箱體,所述輸料管上設置有進料閥門;所述膠體磨箱體設置有連接位于箱體內部磨盤的磨盤轉軸,所述磨盤轉軸與連接至電機動力端的主動軸通過第一皮帶相連,在所述主動軸上套設有第一帶輪,所述第一皮帶套在所述第一帶輪上;所述攪拌風扇連接于風扇軸,所述風扇軸與所述主動軸通過第二皮帶相連,所述主動軸上套設有第二帶輪,所述第二皮帶套在所述第二帶輪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膠體磨,通過一個電機可同時或單獨帶動攪拌風扇和膠體磨箱體中的磨盤轉動?,F有的膠體磨體積大、密封性差、性能不穩定,耗能,且細化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立式膠體磨,解決了體積大、密封性差、性能不穩定,耗能,且細化效果不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立式膠體磨,其特征在于:其結構包括循環管、連接桿、出料斗、螺旋桿、旋轉接頭、輸送管道、電機座、底座、輸料管、電機、端蓋、組合密封蓋、殼體、機械密封蓋、手柄、進料斗、靜磨輪、靜磨輪座、動磨輪,所述底座上設有電機座、電機,所述電機座與電機固定連接,所述電機頂端設有端蓋,所述端蓋通過螺旋環與組合密封蓋活動連接,所述組合密封蓋上設有殼體,所述殼體內部設有靜磨輪、靜磨輪座、動磨輪,所述靜磨輪座與靜磨輪相連接,所述殼體右方輸送管道通過螺旋桿與旋轉接頭相連接,所述旋轉接頭上端設有循環管,所述循環管通過連接桿與旋轉接頭相連接,所述旋轉接頭的右方設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通過螺旋桿與旋轉接頭相連接,所述殼體的頂端設有機械密封蓋,所述機械密封蓋兩邊設有手柄,所述所述機械密封蓋上方設有進料斗,所述進料斗通過輸料管與所述述機械密封蓋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循環管設在輸送管道和出料斗的中間。。
進一步的,所述電機和殼體垂直連接。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體積小、外型美觀,密封性好、性能穩定,耗能低,且細化效果好。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立式膠體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殼體內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參考圖1、圖2,一種新型立式膠體磨,其結構包括循環管1、連接桿2、出料斗3、螺旋桿4、旋轉接頭5、輸送管道6、電機座7、底座8、輸料管9、電機10、端蓋11、組合密封蓋12、殼體13、機械密封蓋14、手柄15、進料斗16、靜磨輪17、靜磨輪座18、動磨輪19,所述底座8上設有電機座7、電機10,所述電機座7與電機10固定連接,所述電機10頂端設有端蓋11,所述端蓋11通過螺旋環與組合密封蓋12活動連接,所述組合密封蓋12上設有殼體13),所述殼體內部設有靜磨輪17、靜磨輪座18、動磨輪19),所述靜磨輪座18與靜磨輪17相連接,所述殼體13右方輸送管道6通過螺旋桿與旋轉接頭5相連接,所述旋轉接頭5上端設有循環管1,所述循環管1通過連接桿2與旋轉接頭5相連接,所述旋轉接頭5的右方設有出料斗3,所述出料斗3通過螺旋桿4與旋轉接頭5相連接,所述殼體13的頂端設有機械密封蓋14,所述機械密封蓋14兩邊設有手柄15,所述所述機械密封蓋14上方設有進料斗16,所述進料斗16通過輸料管9與所述述機械密封蓋14相連接。本實用新型體積小、外型美觀,密封性好、性能穩定,耗能低,且細化效果好。
由電動機通過皮帶傳動帶動轉齒與相配的定齒作相對的高速旋轉,其中一個高速旋轉,另一個靜止,被加工物料通過本身的重量或外部壓力加壓產生向下的螺旋沖擊力,透過定、轉齒之間的間隙時受到強大的剪切力、摩擦力、高頻振動、高速旋渦等物理作用,使物料被有效地乳化、分散、均質和粉碎,達到物料超細粉碎及乳化。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