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飼料攪拌設備領域,具體是一種新型飼料攪拌機。
背景技術:
目前,一些中小型養殖場的飼料攪拌存在嚴重不足,現在中小型養殖場的飼料攪拌還是采用人工鐵鏟攪拌,然而養殖的飼料我們會添加不同的添加劑和數量較少的預混料、藥物等,人工鐵鏟攪拌攪拌不均勻,已經不能滿足養殖的需求,而且有可能因為攪拌不均勻造成中毒等現象。
現有的一些攪拌機,價格貴、攪拌不均勻,而且飼料混合攪拌完成后,出料比較麻煩,效率不夠快。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攪拌更加充分、價格更加便宜的一種新型飼料攪拌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飼料攪拌機,包括有底座、攪拌缸,所述底座內包含有電動機、調速器、電動機延伸軸,所述攪拌缸內包含有攪拌葉、轉動軸、軸承、支架、軸承A、雙軸承、固定套、齒輪A、齒輪B、出料門,所述攪拌缸設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底面中心位置設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頂部電動機延伸軸上設有調速器,所述攪拌缸底部中心設有軸承,所述電動機延伸軸穿過軸承延伸進攪拌缸內,所述固定套分為固定套A與固定套B,所述攪拌缸內的電動機延伸軸上安裝有固定套A,所述攪拌葉分為攪拌葉A與攪拌葉B,所述攪拌葉A與固定套A相連接,所述電動機延伸軸頂端靠下的位置安裝有雙軸承,所述電動機延伸軸的頂端安裝有齒輪A,所述攪拌缸頂端為進料口,所述攪拌缸頂端設有支架,所述支架中心靠右的位置設有軸承A,所述轉動軸頂端穿過軸承A,且下端穿過雙軸承,所述轉動軸上安裝有固定套B,所述固定套B上安裝有攪拌葉B,所述轉動軸上安裝有齒輪B,所述齒輪B與齒輪A咬合連接,所述出料門安裝于攪拌缸底端側壁內,且與攪拌缸側壁完全吻合。
進一步講,所述底座與攪拌缸為同心、同徑柱體結構。
進一步講,所述攪拌葉A與攪拌葉B均為L型形體結構。
進一步講,所述固定套A、固定套B與電動機延伸軸、轉動軸均為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講,所述攪拌葉A、攪拌葉B與固定套A、固定套B均為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講,所述雙軸承為兩個一體的軸承焊接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攪拌缸內設有上下兩組相互交錯的L型攪拌葉,兩組L型攪拌葉同時轉動攪拌,使飼料更加均勻,攪拌時間縮短,效率更加快。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頂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出料口設置位置結構示意圖。
圖1中,1、底座 2、攪拌缸 3、電動機 4、調速器 5、電動機延伸軸 6、攪拌葉A 7、攪拌葉B 8、轉動軸 9、軸承 10、支架 11、軸承A 12、雙軸承 13、固定套 14、齒輪A 15、齒輪B 16、出料門 17、固定套A 18、固定套B。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飼料攪拌機,包括有底座1、攪拌缸2,所述底座1內包含有電動機3、調速器4、電動機延伸軸5,所述攪拌缸2內包含有攪拌葉、轉動軸8、軸承9、支架10、軸承A11、雙軸承12、固定套13、齒輪A14、齒輪B15、出料門16,所述攪拌缸2設置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底面中心位置設有電動機3,所述電動機3頂部電動機延伸軸5上設有調速器4,所述攪拌缸2底部中心設有軸承9,所述電動機延伸軸5穿過軸承9延伸進攪拌缸2內,所述固定套13分為固定套A17與固定套B18,所述攪拌缸2內的電動機延伸軸5上安裝有固定套A17,所述攪拌葉分為攪拌葉A6與攪拌葉B7,所述攪拌葉A6與固定套A17相連接,所述電動機延伸軸5頂端靠下的位置安裝有雙軸承12,所述電動機延伸軸5的頂端安裝有齒輪A14,所述攪拌缸2頂端為進料口,所述攪拌缸2頂端設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中心靠右的位置設有軸承A11,所述轉動軸8頂端穿過軸承A11,且下端穿過雙軸承12,所述轉動軸8上安裝有固定套B18,所述固定套B18上安裝有攪拌葉B7,所述轉動軸8上安裝有齒輪B15,所述齒輪B15與齒輪A14咬合連接,所述出料門16安裝于攪拌缸2底端側壁內,且與攪拌缸2側壁完全吻合。
進一步講,所述底座1與攪拌缸2為同心、同徑柱體結構。
進一步講,所述攪拌葉A6與攪拌葉B7均為L型形體結構。
進一步講,所述固定套A17、固定套B18與電動機延伸軸5、轉動軸8均為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講,所述攪拌葉A6、攪拌葉B7與固定套A17、固定套B18均為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講,所述雙軸承12為兩個一體的軸承焊接在一起。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啟動電動機帶動轉動軸轉動試運轉,查看裝置是否能夠正常工作,在攪拌缸頂端進料口添加需要攪拌的飼料和混合料、藥物等,進行混合攪拌,經過一段時間攪拌,攪拌完成后打開出料門進行出料,出料的同時裝置不需要關閉,攪拌葉會自動轉動排出飼料,最后進行清水清洗,在清洗的時候攪拌葉轉動,使清洗更加快速,清洗完成后關閉裝置,放置規定位置進行晾曬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