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溶劑的分離裝置,具體來說,是一種密度與水不同的溶劑混合物的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在顏料的生產過程中,無一例外的要使用到一些有機溶劑,在顏料生產完畢后,這些溶劑和生產中使用的水一起被蒸餾出來,由于有機溶劑可重復使用,且有機溶劑和水之間由于密度不同,會產生明顯的分層,為了節約資源,需要將混合物中的水和溶劑予以分離。傳統的分離方法是利用一個下部設置閥門的分離桶,以氯化苯為例,利用其與水密度不同而產生分層的特點將下層的氯化苯進行收集,由于是源源不斷的投料,則氯化苯與水的液面相對穩定,則下層的氯化苯便被源源不斷的分離出來從而重復被利用。然而在生產過程中會不免的產生一些雜質,這些雜質會隨著氯化苯溶液一起被收集,從而使分離得到的氯化苯溶液的質量偏低,需要后續再進行過濾處理,且由于投料時的重力作用,有一部分的水會隨著氯化苯一起被收集到,溶劑的純度受到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置一種分離效果好、出料質量高的溶劑分離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手段實現:一種溶劑分離裝置,包括集水桶、物料桶、分離桶,所述的分離桶頂部設置進料口,在桶壁上設置出水口及出劑口,所述的出水口連接集水桶的進水口,所述的出劑口連接物料桶的進劑口,在集水桶的桶壁下部設置排水口,在物料桶的桶壁下部設置物料回收口。
在所述的分離桶內設置進料管,所述的進料管一端與進料口連接,另一端向內伸入分離桶內,所述的進料管長度為分離桶高度的2/3-3/4。
所述的集水桶、物料桶及分離桶底部設置廢料出口,所述廢料出口通過廢料管連接過濾處理裝置,在廢料管上設置閥門。
所述的出劑口設置在桶高的1/3處,所述的出水口設置在桶高的3/4處。
所述的集水桶、物料桶、分離桶大小相同,高度均為2.5m,直徑均為1.5m。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通過3個桶各司其職的對溶劑進行分離,其效率高,分離效果好,且出劑口設置在分離桶的下部,避免了雜質對溶劑的污染,且設置廢料出口保證了桶內的清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1-分離桶、2-集水桶、3-物料桶、4-出水口、5-出劑口、6-進水口、7-進劑口、8-排水口、9-物料回收口、10-進料口、11-廢料出口、12-進料管、13-廢料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述: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溶液的分離裝置,具體來說,是一種對密度不同的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物進行分離的分離裝置,其包括集水桶2,物料桶3及分離桶1,有機溶劑與水的混合物倒入分離桶1內,由于其密度不同而發生分層,分層的水及有機溶劑分別被導入到集水桶2及物料桶3中,完成分離。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分離桶1的頂部設置有進料口10,在分離桶的側壁上設置排出水的出水口4及排出有機溶劑的出劑口5,具體來說,所述的出水口4設置在桶高度的3/4處,而出劑口5設置在桶高度的1/3處,這樣可以保證出水口內不會流出有機溶劑,同時出劑口中不會流出沉淀的固體雜質;且由于分離桶1是持續進行分離工作的,這樣分離桶1內的液面保持穩定,分離情況十分穩定。所述的出水口4與集水桶的進水口6通過管道連接,出劑口5與物料桶的進劑口7通過管道連接,在管道上設置有閥門。
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分離桶的進料口上設置有進料管12,具體來說,進料管12的一端設置在進料口10處,另一端向內伸入分離桶1內,進料管12的長度約為桶高度的2/3-3/4,這樣能保證進料管的出口處位于有機溶劑層內,令混合物中的水能盡快上升,從而杜絕了分離出的有機溶劑中混雜水的情況。
更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進料管伸入分離桶的一端的末端上,設置一個彎頭,所述彎頭方向向上,這樣進料管中的混合物的運動方向是向上的,混合物中的水上升速率更快,分離效果更徹底。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進料管也可以傾斜設置,傾斜角為30°-45°,傾斜設置可令混合物先與桶壁接觸,緩沖一部分動力,能夠更快的分層,所述的進料管可以用直管,也可以用上述的帶彎頭的進料管。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集水桶2,物料桶3及分離桶1的底部均設置有廢料出口11,廢料出口彼此通過廢料管13連接在一起,廢料管13的出口連接過濾處理裝置,經過過濾得到的混合物可再投入分離桶內進行分離處理,這樣一來保證了裝置整體的正常運行。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集水桶的桶壁下部設置排水口8,在物料桶的桶壁下部設置物 料回收口9,分別用于排出廢水及收集供循環使用的有機溶劑。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集水桶、物料桶、分離桶大小相同,高度均為2.5m,直徑均為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