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攪拌槳與傳動軸的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攪拌槳與傳動軸的連接結構,包括有傳動軸、攪拌槳、密封套,密封套套設在傳動軸上,攪拌槳套設在密封套外,密封套與攪拌槳聯動配合,傳動軸上設有限位凸臺,傳動軸的輸出端還套設有用于將攪拌槳壓緊在限位凸臺上的壓帽,密封套與壓帽之間形成密封腔,所述的密封腔內設有密封圈。但是,壓帽與密封套之間單純依靠密封圈密封,其結構過于簡單,在攪拌時粉塵仍然會從密封套與壓帽之間進入密封腔,從而沿密封套、傳動軸向傳動軸輸入端運動,影響傳動軸的工作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攪拌槳與傳動軸的連接結構,使得密封套與壓帽之間的密封性更好,從而能有效地防止粉塵進入,保證傳動軸工作性能穩定。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攪拌槳與傳動軸的連接結構,包括有傳動軸、攪拌槳、密封套,密封套套設在傳動軸上,攪拌槳套設在密封套外,密封套與攪拌槳聯動配合,傳動軸上設有限位凸臺,傳動軸的輸出端還套設有用于將攪拌槳壓緊在限位凸臺上的壓帽,密封套與壓帽之間形成密封腔,所述的密封腔內設有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套上還設有進氣通道,進氣通道一端連接有進氣管,另一端與密封腔導通。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時,由進氣管通入氣體,氣體經進氣通道進入密封腔內,從而增大密封腔的壓力,可以防止粉塵進入密封腔內,進而保證傳動軸的工作性能穩定。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的攪拌槳與限位凸臺之間設有檢測腔,所述的檢測腔上連接有檢測輸入管、檢測輸出管。
采用上述進一步設置,如果使用時,仍然有部分粉塵從密封腔進入后,會沿密封套的內側、外側落入檢測腔內,只需要由檢測輸入管通入氣體,然后,氣體可以將落入檢測腔的粉塵從檢測輸出管吹出即可測得密封腔內的密封結構的失效,使用更加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再進一步設置:所述的壓帽包括有分體設置的帽體、壓座,帽體與傳動軸的輸出端螺紋配合,壓座壓設在攪拌槳與帽體之間,壓座與密封套之間形成所述的密封腔,攪拌槳向限位凸臺一側延伸有環形凸臺,密封套位于環形凸臺的內側,環形凸臺與限位凸臺抵觸形成所述的檢測腔。
采用上述再進一步設置,這種壓帽設置方式,安裝、拆卸方便,結構簡單;這種密封腔、檢測腔設置方式,結構簡單,不需要額外開設凹槽即可形成密封腔、檢測腔。
本實用新型的再更進一步設置:所述的進氣管、檢測輸入管上均設有減壓閥以及用于控制其通、斷的電磁閥。
采用上述再更進一步設置,減壓閥可以根據需要分別控制密封腔、檢測腔內的氣體壓力;電磁閥可以根據需要分別控制進氣管、檢測輸入管的通、斷,使用更加安全、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再更進一步設置:所述的密封套的外側壁與攪拌槳之間設有密封環。
采用上述再更進一步設置,可以防止粉塵從密封套的外側壁與攪拌槳之間進入,密封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左視圖;
圖3為圖1中I部分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一種攪拌槳與傳動軸的連接結構,包括有傳動軸1、攪拌槳2、密封套3,密封套3套設在傳動軸1上,攪拌槳2套設在密封套3外,所述的密封套3的外側壁與攪拌槳2之間設有密封環4,密封套3與攪拌槳2經螺栓固定連接,傳動軸1上設有限位凸臺11,傳動軸1的輸出端還套設有用于將攪拌槳2壓緊在限位凸臺11上的壓帽7,密封套3與壓帽7之間形成密封腔5,所述的密封腔5內設有密封圈20,所述的密封套3上還設有進氣通道31,進氣通道31一端連接有進氣管6,另一端與密封腔5導通。使用時,由進氣管6通入氣體,氣體經進氣通道31進入密封腔5內,從而增大密封腔5的壓力,可以防止粉塵進入密封腔5內,進而保證傳動軸1的工作性能穩定。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攪拌槳2與限位凸臺11之間設有檢測腔8,所述的檢測腔8上連接有檢測輸入管9、檢測輸出管10。如果使用時,仍然有部分粉塵從密封腔5進入后,會沿密封套3的內側、外側落入檢測腔8內,只需要由檢測輸入管9通入氣體,然后,氣體可以將落入檢測腔8的粉塵從檢測輸出管10吹出即可測得密封腔5內的密封結構的失效,使用更加方便。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壓帽7包括有分體設置的帽體71、壓座72,帽體71與傳動軸1的輸出端螺紋配合,壓座72壓設在攪拌槳2與帽體71之間,壓座72與密封套3之間形成所述的密封腔5,攪拌槳2向限位凸臺11一側延伸有環形凸臺21,密封套3位于環形凸臺21的內側,環形凸臺21與限位凸臺11抵觸形成所述的檢測腔8。這種壓帽7設置方式,安裝、拆卸方便,結構簡單;這種密封腔5、檢測腔8設置方式,結構簡單,不需要額外開設凹槽即可形成密封腔5、檢測腔8。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的進氣管6、檢測輸入管9上均設有減壓閥30以及用于控制其通、斷的電磁閥40,其中,減壓閥30可以根據需要分別控制密封腔5、檢測腔8內的氣體壓力;電磁閥40可以根據需要分別控制進氣管6、檢測輸入管9的通、斷,使用更加安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