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一種滴灌液體的裝置,尤其涉及到一種滴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滴漆烘干機,其中的滴漆裝置對待滴漆工件進行滴漆時,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純粹手工方式,這種方式,存在滴漆不均勻以及用工成本增加的問題,而且,還增加了操作工人的勞動強度;另一種雖然實現了自動化,但是只能按照一種固定的流程進行滴漆,只能應用在單一產品的場合,適用范圍太窄,無法實現一種滴漆裝置適用幾種不同規格的產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自動感知不同的應用場合、并可實現自動滴漆的滴漆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滴漆裝置,包括:貯料罐、以及通過滴漆管路和設置在滴漆管路上的滴漆控制閥與貯料罐相連的滴漆頭、至少兩套紅外感應裝置、用于擱置待滴漆工件的擱置模板、可使滴漆頭作上下、左右和前后聯動的三軸聯動機構、以及控制所述滴漆控制閥的啟閉和三軸聯動機構運動的控制器,所述的貯料罐位于滴漆頭的上方,所述的擱置模板上設置有與所述的紅外感應裝置相配合的識別孔。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在所述的一種滴漆裝置中,所述滴漆管路的上端與貯料罐的底部相連通,滴漆管路的下端和所述滴漆頭的頂部相連通。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在所述的一種滴漆裝置中,所述滴漆管路的上端通過法蘭與所述貯料罐的底部相連。
作為一種優選方案,在所述的一種滴漆裝置中,所述的滴漆控制閥為電磁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增加了紅外感應裝置以及與之相配合的擱置模板,使得控制器可以自動感知其應用場合(所要滴灌的是哪種產品),從而按照相對應的滴漆流程對該產品滴漆。這樣就大大拓寬了所述滴漆裝置的應用場合,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安裝有本實用新型滴漆裝置的滴漆烘干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至圖2中的附圖標記為:2、紅外感應裝置,3、三軸聯動機構,4、滴漆頭,5、貯料罐,6、滴漆管路,7、滴漆控制閥,8、法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和2,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滴漆裝置的具體實施方案。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滴漆裝置,包括:貯料罐5、以及通過滴漆管路6和設置在滴漆管路6上的滴漆控制閥7與所述的貯料罐5相連的滴漆頭4、至少兩套紅外感應裝置2、用于擱置待滴漆工件的擱置模板(屬于本領域的慣常技術,圖中未示出)、可使滴漆頭4作上下、左右和前后聯動的三軸聯動機構3、以及控制所述滴漆控制閥7的啟閉和三軸聯動機構3運動的控制器(屬于本領域的慣常技術,圖中未示出),所述的貯料罐5位于滴漆頭4的上方,所述的擱置模板上設置有與所述的紅外感應裝置2相配合的識別孔(通常設置成圓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滴漆管路6的上端通過法蘭8與貯料罐5的底部相連通,滴漆管路6的下端與所述滴漆頭4的頂部相連通;所述的控制器通常采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即PLC;所述的滴漆控制閥7采用電磁閥。
實際使用時,PLC可根據不同的產品規格,不同的模板(一種模板放一種規格產品)進行滴漆,每種模板設置一套滴漆程序,每套擱置模板的邊上打上不同數量的識別孔(比如說一種產品是1個孔,另一種產品是2個孔,以此類推),當產品全部放置在各個對應的擱置模板上后,產品首先自動進入預烘區預烘,直到進入冷卻區時,冷卻區上方的紅外光電感裝置感應到擱置模板邊上的識別小圓孔的數量后,PLC程序自動選定相關的滴漆程序,等產品進入滴漆區后,就可根據所設定的滴漆程序進行滴漆,在滴漆過程中,三軸聯動機構根據產品不同的直徑、高低,使滴漆頭4準確地將油漆均勻地滴于產品上方,不會因漆流到產品的外部而造成污染產品外殼;擱置模板上的產品滴完漆后自動進入固化烘道進行固化,直至產品成型出來,整個流程只需1-2人打操作即可,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而且,還提高了滴漆質量。
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所述的形狀、構造、特征及精神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