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循環噴淋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單體蒸餾塔循環噴淋系統。
背景技術:
錦綸6聚合廠單體(己內酰胺)回收系統中,設有一套2級(2級噴淋,第1級為蒸餾塔,第2級為噴淋塔)的單體蒸餾塔噴淋裝置。該單體蒸餾塔噴淋裝置是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利用工藝水對蒸餾塔進行噴淋,從而對蒸餾出的含有單體(己內酰胺)的水蒸汽進行冷卻,又因在工藝真空度里,單體氣的液化點高于水蒸汽的液化點,可在水蒸汽未液化的狀況下將單體氣液化,從而與水蒸汽分離。分離出的液態單體經過進一步精餾后回收使用(用作聚合廠生產原料),水蒸汽則進入到一個冷卻器中液化成工藝水(水中單體濃度要求不超過1%),并將其作為噴淋水繼續使用,而多余的部分則作為廢水排掉。
但該單體蒸餾塔噴淋裝置的第2級的噴淋塔是直接用脫鹽水(純水)進行噴淋,沒有利用液化的工藝水進行噴淋,這樣浪費了大量的純水資源,提高了生產成本,而且純水混入工藝水中,使工藝水中殘留單體被稀釋,水中單體濃度失去了真實性,生產操作人員就無法判斷出整套噴淋工藝是否運行正常。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單體蒸餾塔循環噴淋系統,節約了能源,減少了生產成本,又提高了工藝的真實性和生產操作的準確性。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單體蒸餾塔循環噴淋系統,包括一蒸餾塔、一第一噴淋管、一噴淋塔、一第二噴淋管、一冷卻器、一出水水封管、一排水主管、一第一支管、一排水閥、一第二支管、一進水閥、一水槽、一第一控制閥門、一第一離心泵、一第二控制閥門及一回水管,所述第一噴淋管設于所述蒸餾塔上部內,所述第二噴淋管設于所述噴淋塔上部內;
所述蒸餾塔上端的出氣口與所述噴淋塔下端的進氣口連接,所述噴淋塔上端的出氣口與所述冷卻器上端的進氣口連接,所述冷卻器下端與所述出水水封管相連,所述出水水封管通過所述排水主管分別與所述第一支管及所述第二支管連接,所述第一支管連接至地下廢水排放管路,所述第二支管連接至所述水槽的進水口,所述排水閥安置在所述第一支管上,所述進水閥安置在所述第二支管上,所述水槽、所述第一控制閥門、所述第一離心泵及所述第二控制閥依次連接,所述第二控制閥通過所述噴淋塔上端的進水口與所述第二噴淋管連接,所述噴淋塔下端的出水口通過所述回水管與所述蒸餾塔上端的進水口連接。
進一步地,還包括一流量計及一第一調節閥,所述流量計分別與所述第二控制閥門及所述第一調節閥連接,所述第一調節閥還連接至所述第一離心泵。
進一步地,還包括一第二調節閥,所述第二調節閥安置在所述回水管上。
進一步地,還包括一純水管及一純水閥,所述純水管通過管路分別與所述第二控制閥門及所述噴淋塔上端的進水口連接,且所述純水閥安置在所述純水管上。
進一步地,還包括一加熱器及一第二離心泵,所述加熱器的一端及所述第二離心泵的一端均連接至所述蒸餾塔底部,所述加熱器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離心泵的另一端連接。
進一步地,還包括一第三控制閥門及一回水閥,所述第三控制閥門分別與所述噴淋塔下端的出水口、所述回水管及所述出水水封管連接,所述回水閥分別與所述蒸餾塔上端的進水口、所述回水管及所述出水水封管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1、本實用新型摒棄了第2級的噴淋塔直接使用純水的操作工藝,而是充分利用被排掉的那部分工藝水來對第2級的噴淋塔進行噴淋,而第2級的噴淋塔內的工藝水又流入到第1級的蒸餾塔進行噴淋,從而使整套單體蒸餾塔進行工藝水循環噴淋,這樣減少了廢水的排出量,很好地解決了因排出的廢水含有有害的單體(己內酰胺)而對環境造成污染,不僅利于環保,節約了能源,減少了生產成本,又提高了工藝的真實性和生產操作的準確性;
2、經過2級循環噴淋,大大降低了工藝水單體濃度(可小于1%),減少了單體的流失,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工廠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單體蒸餾塔循環噴淋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說明:
1-蒸餾塔、2-第一噴淋管、3-噴淋塔、4-第二噴淋管、5-冷卻器、51-出水水封管、6-排水主管、61-第一支管、62-排水閥、63-第二支管、64-進水閥、7-水槽、8-第一控制閥門、9-第一離心泵、10-第二控制閥門、11-純水管、111-純水閥、12-回水管、121-第二調節閥、13-第三控制閥門、14-回水閥、15-流量計、16-第一調節閥、17-加熱器、18-第二離心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出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并不僅限于以下實施例。
一較佳實施例為:
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單體蒸餾塔循環噴淋系統,包括一蒸餾塔1、一第一噴淋管2、一噴淋塔3、一第二噴淋管4、一冷卻器5、一出水水封管51、一排水主管6、一第一支管61、一排水閥62、一第二支管63、一進水閥64、一水槽7、一第一控制閥門8、一第一離心泵9、一第二控制閥門10、一純水管11、一純水閥111、一回水管12、一第二調節閥121、一第三控制閥門13、一回水閥14、一流量計15、一第一調節閥16及一加熱器17及一第二離心泵18,所述第一噴淋管2設于所述蒸餾塔1上部內,所述第二噴淋管4設于所述噴淋塔3上部內;
所述加熱器17的一端及所述第二離心泵18的一端均連接至所述蒸餾塔1底部,所述加熱器17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離心泵18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蒸餾塔1上端的出氣口與所述噴淋塔3下端的進氣口連接,所述噴淋塔3上端的出氣口與所述冷卻器5上端的進氣口連接;所述冷卻器5下端與所述出水水封管51相連,所述出水水封管51通過所述排水主管6分別與所述第一支管61及所述第二支管63連接,所述第一支管61連接至地下廢水排放管路,所述第二支管63連接至所述水槽7的進水口,所述排水閥62安置在所述第一支管61上,所述進水閥64安置在所述第二支管63上,所述水槽7(如:直徑約150mm、高度約800mm的不銹鋼水槽)、所述第一控制閥門8、所述第一離心泵9(揚程不低于35m)、所述第一調節閥16、所述流量計15及所述第二控制閥10依次連接,所述流量計15是便于調節噴淋水量,并通過所述第一調節閥16來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閥10通過所述噴淋塔3上端的進水口與所述第二噴淋管4連接,所述噴淋塔3下端的出水口通過所述回水管12與所述蒸餾塔1上端的進水口連接,所述第二調節閥121安置在所述回水管12上,用于調節所述回水管12內回流的工藝水的水量大小,所述第三控制閥門13分別與所述噴淋塔3下端的出水口、所述回水管12及所述出水水封管51連接,所述回水閥14分別與所述蒸餾塔1上端的進水口、所述回水管12及所述出水水封管51連接;將所述第三控制閥門13和所述回水閥門14關閉,以切斷工藝水流向所述排水主管6;所述純水管11通過管路分別與所述第二控制閥門10及所述噴淋塔3上端的進水口連接,所述純水閥111安置在所述純水管11上,供所述噴淋塔3噴淋的工藝水可以直接由純水通過所述純水管11輸送到所述第二噴淋管4內,也可以由所述冷卻器5液化后的工藝廢水,最終通過所述第二控制閥門10輸送到所述第二噴淋管4內。其中有,所述排水主管6呈U型結構,該循環噴淋系統是抽真空的,而排水主管6是與大氣相通的,為防止將大氣倒吸進該循環噴淋系統中,就將排水主管6設計成U型,從而形成水封,這樣水會排出而大氣不會倒吸入,使得真空得以維持。
本實用新型的操作過程如下:
關掉所述純水閥111、所述第三控制閥門13及所述回水閥14,通過所述加熱器17將所述蒸餾塔1內的工藝水(含己內酰胺單體)進行加熱,由于水的沸點比單體的沸點低(如:在一定量的真空度下,水的沸點約為50°,單體的沸點約為138°),在設定的工藝真空下,可以先將水蒸發形成水蒸氣(含少量單體),輸送給所述噴淋塔3,接著再將含有單體(己內酰胺)的水蒸汽通過所述冷卻器5進行冷卻,由于單體的液化點高于水蒸汽的液化點,在2級噴淋過程中,可在水蒸汽未液化的狀況下將單體液化,從而將單體與水蒸汽分離,分離出的液態單體經過進一步精餾后回收使用(用作聚合廠生產原料),水蒸汽則通過所述冷卻器5液化成工藝水,該工藝水大部分進入到所述水槽7中,再依次經所述第一控制閥門8、所述第一離心泵9、所述第一調節閥16、所述流量計15及所述第二控制閥10進入所述第二噴淋管4,將其作為所述噴淋塔3的噴淋水,送入所述噴淋塔3中進行噴淋使用,而多余的部分則作為廢水排掉;所述噴淋塔3中的工藝水則經所述回水管12進入所述第一噴淋管2中,對所述蒸餾塔1進行噴淋;由于關閉了所述第三閥門13和所述回水閥14,所述噴淋塔3中的工藝水不會流入到所述排水主管6中,有效地防止了工藝水的流失。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
1、本實用新型摒棄了第2級的噴淋塔直接使用純水的操作工藝,而是充分利用被排掉的那部分工藝水來對第2級的噴淋塔進行噴淋,而第2級的噴淋塔內的工藝水又流入到第1級的蒸餾塔進行噴淋,從而使整套單體蒸餾塔進行工藝水循環噴淋,這樣減少了廢水的排出量,很好地解決了因排出的廢水含有有害的單體(己內酰胺)而對環境造成污染,不僅利于環保,節約了能源,減少了生產成本,又提高了工藝的真實性和生產操作的準確性;
2、經過2級循環噴淋,大大降低了工藝水單體濃度(可小于1%),減少了單體的流失,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工廠經濟效益。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我們所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只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的限定,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依照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飾以及變化,都應當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