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移動式涂料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涂料作為外觀色彩修飾材料被廣泛使用;涂料在生產時或者使用前,通常都要使用涂料攪拌裝置對涂料進行攪拌、混配、調和、均質等。
現有的涂料攪拌裝置,通常都包括用于裝涂料的攪拌桶和用于攪拌涂料的攪拌器;根據攪拌器與攪拌桶的連接方式,可以分為攪拌器固定內置在攪拌桶內的固定式和攪拌器可升降與攪拌桶分離的分離式;現有技術中,分離式涂料攪拌裝置通常設有用于放置攪拌桶的底座和用于安裝攪拌器的升降機構,攪拌前,通常需要人工將攪拌桶從地面上搬抬至底座上,攪拌后,仍然需要人工將攪拌桶從底座上搬抬至地面上,尤其是底座底部設有移動輪時,攪拌桶需要搬抬的高度更高,勞動強度更大,因而十分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移動簡便、省時省力的移動式涂料攪拌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移動式涂料攪拌裝置,其包括底板和攪拌桶,所述底板上設有主控器和升降油缸,底板兩側分別設有一立柱,兩個立柱之間滑動設有橫梁連接,橫梁由升降油缸驅動升降,橫梁上設有攪拌器,所述底板底部和攪拌桶底部均設有若干個移動輪,所述底板與地面之間設有軌道板,軌道板一端與底板一端連接,軌道板另一端抵靠在地面上,所述兩個立柱上分別鉸接有一推拉油缸,兩個推拉油缸與攪拌桶之間分別通過第一連接組件可拆卸連接,所述攪拌桶與推拉油缸連接時,攪拌桶由推拉油缸帶動通過軌道板移動至攪拌器下方的底板上;所述推拉油缸和升降油缸分別與主控器連接。
所述軌道板一端與底板一端通過第二連接組件可拆卸連接。該設計使其在需要使用軌道板時,可以快速便捷的安裝軌道板,實現底板與地面之間連通,而在不需要使用軌道板時,可以快速便捷的拆卸軌道板,以便軌道板的單獨保管。
所述第二連接組件由插槽和插舌構成。該設計結構簡單,連接快速便捷。
所述第一連接組件由掛鉤和掛環構成。該設計結構簡單,連接快速便捷。
所述軌道板一端與底板一端通過鉸接件可翻轉連接,軌道板另一端可向上翻轉疊置在底板上,軌道板另一端可向下翻轉抵靠在地面上。
所述軌道板上表面設有供攪拌桶移動輪行駛的軌道。該設計可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大大提高了推拉油缸帶動攪拌桶移動的穩定性。
所述底板底部和攪拌桶底部均設有用于控制移動輪轉動的制動器。該設計使其能夠控制移動輪轉動,有效提高底板和攪拌桶停放的穩定性。
所述攪拌器包括攪拌電機和攪拌軸,所述攪拌軸上端與攪拌電機輸出軸連接,攪拌軸下端沿周向均勻分布有若干個攪拌葉片。
所述底板上設有用于定位攪拌桶放置位置的定位擋圈。該設計提高了攪拌桶放置位置的準確性,與傳統采用傳感器定位相比,可以減少設備投入,降低成本,降低能耗,使其結構更簡單,攜帶更方便。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移動輪的設計,使其在移動底板和攪拌桶時能夠更加省時省力,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軌道板的設計,使其可以通過將軌道板另一端抵靠在地面上,以形成供攪拌桶移動行駛的斜面,從而便于推動攪拌桶在底板與地面之間輕松往返移動,與傳統需要人工搬抬攪拌桶相比,可以更加省時省力;推拉油缸的設計,使其可以帶動攪拌桶通過軌道板移動至攪拌器下方的底板上,從而無需人工推動攪拌桶在軌道板上移動,使其移動更加簡便、省時省力;主控器的設計,不僅可以控制升降機構驅動攪拌器下端下降伸至攪拌桶內,而且可以控制攪拌器對攪拌桶內涂料進行攪拌,同時還可以控制推拉油缸帶動攪拌桶通過軌道板移動至攪拌器下方的底板上,從而實現了涂料攪拌作業的自動化。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移動簡便、省時省力。
附圖說明
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移動式涂料攪拌裝置的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移動式涂料攪拌裝置的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或者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移動式涂料攪拌裝置,包括底板1和攪拌桶2,所述底板1上設有主控器4和升降油缸53,底板1兩側分別設有一立柱51,兩個立柱51之間滑動設有橫梁52連接,橫梁52由升降油缸53驅動升降,橫梁52上設有攪拌器7,所述底板1底部和攪拌桶2底部均設有若干個移動輪31,所述底板1與地面之間設有軌道板8,軌道板8一端與底板1一端連接,軌道板8另一端抵靠在地面上,所述兩個立柱51上分別鉸接有一推拉油缸54,兩個推拉油缸54與攪拌桶2之間分別通過第一連接組件61可拆卸連接,所述攪拌桶2與推拉油缸54連接時,攪拌桶2由推拉油缸54帶動通過軌道板8移動至攪拌器7下方的底板1上;所述推拉油缸54和升降油缸53分別與主控器4連接。
所述軌道板8上表面設有供攪拌桶2移動輪31行駛的軌道81。該設計可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大大提高了推拉油缸54帶動攪拌桶2移動的穩定性。
所述底板1底部和攪拌桶2底部均設有用于控制移動輪31轉動的制動器32。該設計使其能夠控制移動輪31轉動,有效提高底板1和攪拌桶2停放的穩定性。
所述攪拌器7包括攪拌電機71和攪拌軸72,所述攪拌軸72上端與攪拌電機71輸出軸連接,攪拌軸72下端沿周向均勻分布有若干個攪拌葉片73。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所述軌道板8一端與底板1一端通過第二連接組件62可拆卸連接。該設計使其在需要使用軌道板8時,可以快速便捷的安裝軌道板8,實現底板1與地面之間連通,而在不需要使用軌道板8時,可以快速便捷的拆卸軌道板8,以便軌道板8的單獨保管。
所述第二連接組件62由插槽和插舌構成。該設計結構簡單,連接快速便捷。
所述第一連接組件61由掛鉤和掛環構成。該設計結構簡單,連接快速便捷。
所述底板1上設有用于定位攪拌桶2放置位置的定位擋圈9。該設計提高了攪拌桶放置位置的準確性,與傳統采用傳感器定位相比,可以減少設備投入,降低成本,降低能耗,使其結構更簡單,攜帶更方便。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所述軌道板8一端與底板1一端通過鉸接件63可翻轉連接,軌道板8另一端可向上翻轉疊置在底板1上,軌道板8另一端可向下翻轉抵靠在地面上。
作為優選,所述鉸接件63為合頁。
所述第一連接組件61由掛鉤和掛環構成。該設計結構簡單,連接快速便捷。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上技術方案,移動輪31的設計,使其在移動底板1和攪拌桶2時能夠更加省時省力,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軌道板8的設計,使其可以通過將軌道板8另一端抵靠在地面上,以形成供攪拌桶2移動行駛的斜面,從而便于推動攪拌桶2在底板1與地面之間輕松往返移動,與傳統需要人工搬抬攪拌桶2相比,可以更加省時省力;推拉油缸54的設計,使其可以帶動攪拌桶2通過軌道板8移動至攪拌器7下方的底板1上,從而無需人工推動攪拌桶2在軌道板8上移動,使其移動更加簡便、省時省力;主控器4的設計,不僅可以控制升降機構驅動攪拌器7下端下降伸至攪拌桶2內,而且可以控制攪拌器7對攪拌桶2內涂料進行攪拌,同時還可以控制推拉油缸54帶動攪拌桶2通過軌道板8移動至攪拌器7下方的底板1上,從而實現了涂料攪拌作業的自動化。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移動簡便、省時省力。
以上描述不應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有任何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