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飲水裝置,具體提供一種復合濾芯和凈水機。
背景技術:
1、現有凈水機通常采用前置濾芯、反滲透濾芯以及后置濾芯中的兩種或者三種濾芯以實現凈水功能。
2、凈水機中的上述多個濾芯通常分開設置安裝,這樣一來濾芯不僅過多占用了機器內部空間,也導致凈水機整機尺寸較大且笨重,不利于凈水機小型化設計,用戶體驗不佳。
3、相應地,本領域需要一種新的復合濾芯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即,解決現有凈水機中濾芯占用機器過多空間的問題。
2、在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復合濾芯,包括外殼以及位于所述外殼內雙向流道管、前置過濾模塊和后置過濾模塊;
3、所述前置過濾模塊和所述后置過濾模塊沿所述外殼的軸向分布,所述外殼的端部上設有前置進水口、前置出水口、后置進水口以及后置出水口;
4、所述前置過濾模塊的進水側與所述前置進水口連通,所述前置過濾模塊的出水側與所述前置出水口連通,
5、所述雙向流道管的一端與所述后置過濾模塊的腔室連通,所述雙向流道管的另一端穿過所述前置過濾模塊與所述后置進水口和所述后置出水口連通。
6、在上述的復合濾芯的優選技術方案的情況下,所述雙向流道管包括第一中心管以及套設在所述第一中心管外側的第二中心管,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外壁與所述第二中心管內壁之間形成第一間隙流道,所述第一間隙流道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后置進水口和所述后置過濾模塊連通,所述第一中心管的腔室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后置過濾模塊的腔室和所述后置出水口連通。
7、在上述的復合濾芯的優選技術方案的情況下,所述前置過濾模塊包括前置過濾組件和第二端蓋,所述前置過濾組件被夾持固定在所述第一端蓋與所述后置過濾模塊之間。
8、在上述的復合濾芯的優選技術方案的情況下,所述前置過濾組件包括外層的pp棉芯以及內層的第一筒狀碳芯,第一筒狀碳芯套設在所述第二中心管的外側,所述pp棉芯的外側與所述外殼內壁之間形成有第二間隙流道,所述第二間隙流道與所述前置進水口連通,所述第一筒狀碳芯的內壁與所述第二中心管的外壁之間形成第三間隙流道,所述第三間隙流道與所述前置出水口連通。
9、在上述的復合濾芯的優選技術方案的情況下,所述后置過濾模塊包括殼體以及安裝在所述殼體內的后置過濾組件,所述后置過濾組件的外壁與所述殼體的內壁之間具有第四間隙流道,所述第四間隙流道與所述第一間隙流道連通,所述后置過濾組件的腔室與所述第一中心管的腔室連通。
10、在上述的復合濾芯的優選技術方案的情況下,所述殼體包括筒狀連接殼以及與所述筒狀連接殼的一端密封連接的第二端蓋,第四間隙流道位于所述后置過濾組件的外壁與所述筒狀連接殼的內壁之間。
11、在上述的復合濾芯的優選技術方案的情況下,所述后置過濾組件包括第二筒狀碳芯以及將所述第二筒狀碳芯夾持固定的第三端蓋和第四端蓋,所述第二筒狀碳芯的腔室與所述第一中心管的腔室連通,第四間隙流道位于所述第二筒狀碳芯的外壁與所述筒狀連接殼的內壁之間。
12、在上述的復合濾芯的優選技術方案的情況下,所述第一中心管和/或所述第二中心管為金屬管材。
13、在上述的復合濾芯的優選技術方案的情況下,所述第一中心管為不銹鋼管,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壁厚為0.3至0.5mm,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外直徑為5.0mm至7.0mm。
14、在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凈水機,該凈水機包括所述的復合濾芯。
15、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復合濾芯包括外殼和位于外殼內的第一端蓋、殼體、雙向流道管、前置過濾組件以及后置過濾組件;外殼的端部上設有前置進水口、前置出水口、后置進水口以及后置出水口;其中,前置過濾組件被夾持固定在第一端蓋與殼體的外側端之間,前置過濾組件的進水側與前置進水口連通,前置過濾組件的出水側與前置出水口連通,后置過濾組件位于殼體內,雙向流道管的一端與殼體的腔室連通,雙向流道管的另一端穿過前置過濾組件分別與后置進水口和后置出水口連通。通過這樣的設置,將前置過濾組件和后置過濾組件集成為一個整體濾芯,大大降低了前置濾芯和后置濾芯占用過多凈水機的空間,并且該復合過濾組件數量少,組裝簡單,成本低。
16、進一步地,殼體包括筒狀連接殼與筒狀連接殼一端密封連接的第二端蓋,雙向流道管包括第一中心管和套設在第一中心管外側的第二中心管,第一中心管的外壁與第二中心管內壁之間形成有第一間隙流道,筒狀連接殼的腔室和后置進水口均與第一間隙流道連通,筒狀連接殼的腔室和后置出水口均與第一中心管連通。通過這樣的設置,筒狀連接殼、第二端蓋以及雙向流道管安裝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提高復合濾芯組裝的便利性。
17、進一步地,第一中心管和/或第二中心管為金屬管材。通過這樣的設置,在保持結構強度的前提下,采用壁厚較薄的金屬管材能夠盡可能縮減金屬管材的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的徑向尺寸,以便實現復合濾芯小型化設計的目的。
18、進一步地,第四端蓋的邊緣與筒狀連接殼的內壁之間設有第五密封圈。通過這樣的設置,第四端蓋在夾持固定第二筒狀碳芯時,借助第五密封圈避免水流通過四端蓋的邊緣與筒狀連接殼的內壁之間向外滲出,極大增強了殼體的整體密封性。
19、此外,本實用新型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的凈水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復合濾芯,因而具備上述復合濾芯所具備的技術效果,相比于現有的凈水機,本實用新型的凈水機的整體占用空間小,提升了用戶體驗。
1.一種復合濾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1)以及位于所述外殼(1)內雙向流道管、前置過濾模塊和后置過濾模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濾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向流道管包括第一中心管(4)以及套設在所述第一中心管(4)外側的第二中心管(5),所述第一中心管(4)的外壁與所述第二中心管(5)內壁之間形成第一間隙流道(131),所述第一間隙流道(131)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后置進水口(13)和所述后置過濾模塊連通,所述第一中心管(4)的腔室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后置過濾模塊的腔室和所述后置出水口(14)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濾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過濾模塊包括前置過濾組件和第一端蓋(61),所述前置過濾組件被夾持固定在所述第一端蓋(61)與所述后置過濾模塊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濾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過濾組件包括外層的pp棉芯(22)以及內層的第一筒狀碳芯(21),第一筒狀碳芯(21)套設在所述第二中心管(5)的外側,所述pp棉芯(22)的外側與所述外殼(1)內壁之間形成有第二間隙流道(111),所述第二間隙流道(111)與所述前置進水口(11)連通,所述第一筒狀碳芯(21)的內壁與所述第二中心管(5)的外壁之間形成第三間隙流道(121),所述第三間隙流道(121)與所述前置出水口(12)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復合濾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過濾模塊包括殼體以及安裝在所述殼體內的后置過濾組件,所述后置過濾組件的外壁與所述殼體的內壁之間具有第四間隙流道(132),所述第四間隙流道與所述第一間隙流道(131)連通,所述后置過濾組件的腔室與所述第一中心管(4)的腔室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復合濾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筒狀連接殼(62)以及與所述筒狀連接殼(62)的一端密封連接的第二端蓋(63),第四間隙流道(132)位于所述后置過濾組件的外壁與所述筒狀連接殼(62)的內壁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復合濾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過濾組件包括第二筒狀碳芯(3)以及將所述第二筒狀碳芯(3)夾持固定的第三端蓋(31)和第四端蓋(32),所述第二筒狀碳芯(3)的腔室與所述第一中心管(4)的腔室連通,第四間隙流道(132)位于所述第二筒狀碳芯(3)的外壁與所述筒狀連接殼(62)的內壁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2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復合濾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管(4)和/或所述第二中心管(5)為金屬管材。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復合濾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管(4)為不銹鋼管,所述第一中心管(4)的壁厚為0.3mm至0.5mm,所述第一中心管(4)的外直徑為5.0mm至7.0mm。
10.一種凈水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復合濾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