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食品加工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糖精鈉生產的置換反應罐混合裝置。
背景技術:
1、目前反應罐是一種用于化學反應、物理化學過程和實驗室研究的設備。它通常由一定厚度的鋼板制成,具有高耐腐蝕性和高溫高壓承受能力。它廣泛應用于制藥、化工、食品加工和其他領域,以滿足不同過程的需求。根據不同的工藝要求,可以分為常壓反應罐、高壓反應罐、真空反應罐等類型。它可以容納高壓、高溫條件下的化學反應,并可在反應過程中進行加熱或冷卻操作,以調節反應速率和產物收率。被廣泛應用于制藥、聚合物工業、有機合成等領域,是化學工業中的利器。
2、在對糖精鈉生產的過程中,存在一項重要的工藝步驟,即,將重氮鹽溶液預冷,待溫度達到要求后通入二氧化硫,現在的通入二氧化硫的方式為直接將二氧化硫通入到反應罐內。
3、上述中的現有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將二氧化硫直接通入反應罐內,存在二氧化硫分布不均勻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為了達到將氣體通入反應罐內時,氣體分布的更加均勻的,提供了一種用于糖精鈉生產的置換反應罐混合裝置。
2、本申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3、一種用于糖精鈉生產的置換反應罐混合裝置,包括反應罐、架體和反應罐內的攪拌器上設置的氣體分布結構,架體與工作面固定連接,反應罐與架體固定連接,氣體分布結構包括進氣管和分支管,進氣管埋設在攪拌器的攪拌軸內,進氣管與攪拌軸固定連接,分支管設置若干,攪拌器的每個攪拌桿內均對應埋設一個分支管,每個分支管均與進氣管聯通設置;每個分支管上均開設若干第一通氣孔,每個攪拌桿上均對應若干第一通氣孔開設若干第二通氣孔,第一通氣孔與第二通氣孔連通設置,氣體通過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分布至反應罐內。
4、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攪拌軸內埋設進氣管,外部的氣體導入至進氣管內,又因在若干的攪拌桿內均埋設分支管,所以輸入至進氣管內的氣體均勻的傳送至分支管內,因為設置了第一通氣孔,所以進入到分支管內的氣體通過若干第一通氣孔排送至分支管外壁與攪拌桿內壁之間,又因設置了第二通氣孔,所以氣體又經過第二通氣孔排出至反應罐內,能夠達到通過外部進入到反應罐內的氣體分布的更加均勻的效果。
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之間設置有第一引導板,第一引導板設置若干,若干第一引導板均勻分布在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之間,每個第一引導板的兩端均分別與攪拌桿的內壁和分支管的外壁固定連接,若干第一引導板用于將每一個通過第一通氣孔排出的氣體均由與其對應的第二通氣孔排出至反應罐內。
6、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因每一個通氣孔均對應一個第二通氣孔,引導板將若干個第一通氣孔進行分隔,且又因引導板兩端分別與攪拌桿的內壁和分支管的外壁固定連接,即,將每個第一通氣孔以及與其對應的第二通氣孔劃分為一個通氣單元,達到了對氣體進行分流的效果。
7、進一步地,所述每個第一引導板均對應設置一個第二引導板,每個第二引導板均設置在攪拌桿的外壁上,每個第二引導板均與攪拌桿的外壁固定連接。
8、進一步地,所述每個第二引導板遠離攪拌桿外壁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弧形桿,弧形桿的一端與第二引導板固定連接,弧形桿的另一端正對第二通氣孔設置。
9、通過采用上述方案,第二引導板用于對通過第二通氣孔輸出的氣體進行二次分流,氣體通過第二通氣孔輸出后,會與反應罐內的溶液產生氣泡,氣泡會導致氣體與溶液之間混合的不夠均勻,因在第二引導板上設置了弧形桿,弧形桿能夠對通過第二通氣孔輸出的氣體與溶液產生的氣泡進行刺破,進而使得氣體與溶液混合的更加均勻。
10、進一步地,所述弧形桿遠離第二引導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刺破件,刺破件包括平端和尖端,平端與弧形桿固定連接,尖端正對第二通氣孔設置,刺破件用于將通過第二通氣孔輸送出的氣體與反應罐內的液體產生的氣泡刺破。
11、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刺破件的一端設置有尖端,相對于弧形桿,尖端與氣泡的受力面積更小,進而能夠更快的將氣泡刺破。
12、進一步地,所述架體上的每個支撐腿均設置有移動組件,移動組件與每個支腿均固定連接,每個支撐腿靠近工作面的一端均開設有凹槽,每個凹槽內均設置有一個支撐塊,支撐塊與凹槽滑動連接,支撐塊與凹槽之間還設置有固定桿,固定桿穿過凹槽側壁與支撐塊抵接,固定桿與凹槽側壁螺紋連接;當支撐塊向凹槽內滑動時移動組件與工作面抵接。
13、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支撐腿上設置一個移動組件,移動組件用于帶動反應罐沿工作面移動,因支撐塊與凹槽之間為滑動連接,當將支撐塊向遠離工作面的一端推動時,支撐腿整體長度縮短,此時移動組件與工作面抵接,進而使得反應罐整體能夠位移,固定桿用于對支撐塊與凹槽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進行鎖定,當支撐塊與凹槽之間的相對位置確定后,旋轉固定桿,固定桿穿過凹槽側壁與支撐塊固定連接,進而完成對支撐塊與凹槽內壁之間的位置關系進行鎖定。
14、進一步地,所述移動組件包括套環、連接桿和滾輪,套環套設在支撐腿上,套環與支撐腿固定連接,連接桿的一端與套環固定連接,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滾輪固定連接。
15、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桿與支撐腿之間設置有穩定桿,穩定桿的兩端分別與連接桿和支撐腿固定連接。
16、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因設置了連接桿和套環,滾輪能夠通過連接桿與套環固定連接,通過套環與支撐腿固定連接,又因在支撐腿與連接桿之間設置了穩定桿,支撐腿、連接桿和穩定桿之間形成三角形,因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所以使得移動組件與支撐腿之間連接的更加穩定。
17、綜上所述,本申請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18、1.通過設置了氣體分布結構,在攪拌軸內埋設進氣管,外部的氣體導入至進氣管內,又因在若干的攪拌桿內均埋設分支管,所以輸入至進氣管內的氣體均勻的傳送至分支管內,因為設置了第一通氣孔,所以進入到分支管內的氣體通過若干第一通氣孔排送至分支管外壁與攪拌桿內壁之間,又因設置了第二通氣孔,所以氣體又經過第二通氣孔排出至反應罐內,能夠達到通過外部進入到反應罐內的氣體分布的更加均勻的效果;
19、2.通過設置了第一引導板,因每一個通氣孔均對應一個第二通氣孔,引導板將若干個第一通氣孔進行分隔,且又因引導板兩端分別與攪拌桿的內壁和分支管的外壁固定連接,即,將每個第一通氣孔以及與其對應的第二通氣孔劃分為一個通氣單元,達到了對氣體進行分流的效果;
20、3.通過設置了弧形桿,弧形桿能夠對通過第二通氣孔輸出的氣體與溶液產生的氣泡進行刺破,進而使得氣體與溶液混合的更加均勻。
1.一種用于糖精鈉生產的置換反應罐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應罐(2)、架體(1)和反應罐(2)內的攪拌器(3)上設置的氣體分布結構(4),架體(1)與工作面固定連接,反應罐(2)與架體(1)固定連接,氣體分布結構(4)包括進氣管(41)和分支管(42),進氣管(41)埋設在攪拌器(3)的攪拌軸內,進氣管(41)與攪拌軸固定連接,分支管(42)設置若干,攪拌器(3)的每個攪拌桿內均對應埋設一個分支管(42),每個分支管(42)均與進氣管(41)聯通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糖精鈉生產的置換反應罐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氣孔(5)和第二通氣孔(6)之間設置有第一引導板(7),第一引導板(7)設置若干,若干第一引導板(7)均勻分布在第一通氣孔(5)和第二通氣孔(6)之間,每個第一引導板(7)的兩端均分別與攪拌桿的內壁和分支管(42)的外壁固定連接,若干第一引導板(7)用于將每一個通過第一通氣孔(5)排出的氣體均由與其對應的第二通氣孔(6)排出至反應罐(2)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糖精鈉生產的置換反應罐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第一引導板(7)均對應設置一個第二引導板(8),每個第二引導板(8)均設置在攪拌桿的外壁上,每個第二引導板(8)均與攪拌桿的外壁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糖精鈉生產的置換反應罐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第二引導板(8)遠離攪拌桿外壁的一端均固定連接有弧形桿(9),弧形桿(9)的一端與第二引導板(8)固定連接,弧形桿(9)的另一端正對第二通氣孔(6)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糖精鈉生產的置換反應罐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桿(9)遠離第二引導板(8)的一端固定連接有一個刺破件(10),刺破件(10)包括平端和尖端,平端與弧形桿(9)固定連接,尖端正對第二通氣孔(6)設置,刺破件(10)用于將通過第二通氣孔(6)輸送出的氣體與反應罐(2)內的液體產生的氣泡刺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糖精鈉生產的置換反應罐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體(1)上的每個支撐腿均設置有移動組件(20),移動組件(20)與每個支腿均固定連接,每個支撐腿靠近工作面的一端均開設有凹槽,每個凹槽內均設置有一個支撐塊(40),支撐塊(40)與凹槽滑動連接,支撐塊(40)與凹槽之間還設置有固定桿(50),固定桿(50)穿過凹槽側壁與支撐塊(40)抵接,固定桿(50)與凹槽側壁螺紋連接;當支撐塊(40)向凹槽內滑動時移動組件(20)與工作面抵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糖精鈉生產的置換反應罐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組件(20)包括套環(201)、連接桿(202)和滾輪(203),套環(201)套設在支撐腿上,套環(201)與支撐腿固定連接,連接桿(202)的一端與套環(201)固定連接,連接桿(202)的另一端與滾輪(203)固定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用于糖精鈉生產的置換反應罐混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202)與支撐腿之間設置有穩定桿(30),穩定桿(30)的兩端分別與連接桿(202)和支撐腿固定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