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柱式膜,尤其涉及一種柱式膜切絲治具。
背景技術:
1、現有的柱式膜裝絲切絲工序,主要包括:膜絲集束、裝絲入殼、綁帶固定兩端、切絲堵漏。柱式膜組件,一般采用6束膜絲進行澆注。通過布水架將膜絲分為6束膜絲并集束后,放入膜殼,然后切絲并在兩端涂硅膠堵膜絲內孔堵漏。進行傳統手工切絲,由于人工操作,無法把切割面切得平整,切出來總是起參差不齊,導致后工序涂硅膠堵膜絲內孔效果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切絲參差不齊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柱式膜切絲治具。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3、設計一種柱式膜切絲治具,包括切絲治具本體、布水架、膜管,所述布水架的布水架筋條將布水架以及布水架上的定位圈之間的空間等分為六個扇形空間,且六個扇形空間內分別固設有側面開設有若干用于固定超濾膜絲的通孔的卡片,所述布水架的左端面安裝切絲治具本體,所述切絲治具本體的外壁一體成型設有六個分別與布水架筋條對應的筋條,所述切絲治具本體的右端通過中心定位結構、卡接結構和旋轉定位結構連接布水架。
4、優選的,所述中心定位結構包括中心定位柱和布水架上的定位圈,所述切絲治具本體的右端面一體成型設有與其同軸的中心定位柱,且中心定位柱插入定位圈內。
5、優選的,所述中心定位柱的右端開設有便于插入定位圈的外倒角。
6、優選的,所述卡接結構包括卡接槽,所述切絲治具本體的外壁上開設有環形的卡接槽,且卡接槽與布水架上的定位圈相配合,所述筋條的右端面凸出位于卡接槽左槽底的右側,且定位圈的外壁滑動連接筋條。
7、優選的,所述筋條的寬度從左到右逐漸變小。
8、優選的,所述旋轉定位結構包括定位凸鈕和定位孔,所述筋條的右端面上一體成型設有定位凸鈕,所述布水架筋條的左端面開設有若干與定位凸鈕對應的定位孔,且定位孔內插接定位凸鈕。
9、優選的,所述定位凸鈕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定位凸鈕分別設置于關于切絲治具本體軸對稱的兩個筋條上,所述定位孔的數量為六個,且六個定位孔分別位于六個布水架筋條上。
10、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柱式膜切絲治具,有益效果在于:該柱式膜切絲治具在使用時將切刀的刀口緊貼相鄰兩個筋條的左端面并使得切刀與兩個筋條的左端面成一定夾角,由外向內切斷超濾膜絲,切刀的切絲平面為兩個筋條的左端面,使得超濾膜絲的切斷點在同一平面上,切得平整,且無需控制切刀保持切端軌跡,切得更加快速方便。
1.一種柱式膜切絲治具,包括切絲治具本體(1)、布水架(5)、膜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架(5)的布水架筋條(7)將布水架(5)以及布水架(5)上的定位圈(9)之間的空間等分為六個扇形空間,且六個扇形空間內分別固設有側面開設有若干用于固定超濾膜絲(2)的通孔的卡片,所述布水架(5)的左端面安裝切絲治具本體(1),所述切絲治具本體(1)的外壁一體成型設有六個分別與布水架筋條(7)對應的筋條(6),所述切絲治具本體(1)的右端通過中心定位結構、卡接結構和旋轉定位結構連接布水架(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柱式膜切絲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定位結構包括中心定位柱(10)和布水架(5)上的定位圈(9),所述切絲治具本體(1)的右端面一體成型設有與其同軸的中心定位柱(10),且中心定位柱(10)插入定位圈(9)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柱式膜切絲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定位柱(10)的右端開設有便于插入定位圈(9)的外倒角(1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柱式膜切絲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結構包括卡接槽(12),所述切絲治具本體(1)的外壁上開設有環形的卡接槽(12),且卡接槽(12)與布水架(5)上的定位圈(9)相配合,所述筋條(6)的右端面凸出位于卡接槽(12)左槽底的右側,且定位圈(9)的外壁滑動連接筋條(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柱式膜切絲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條(6)的寬度從左到右逐漸變小。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柱式膜切絲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定位結構包括定位凸鈕(11)和定位孔(8),所述筋條(6)的右端面上一體成型設有定位凸鈕(11),所述布水架筋條(7)的左端面開設有若干與定位凸鈕(11)對應的定位孔(8),且定位孔(8)內插接定位凸鈕(1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柱式膜切絲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鈕(11)的數量為兩個,且兩個定位凸鈕(11)分別設置于關于切絲治具本體(1)軸對稱的兩個筋條(6)上,所述定位孔(8)的數量為六個,且六個定位孔(8)分別位于六個布水架筋條(7)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