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自動檢測,特別地,涉及一種搓瓶回轉裝置,以及采用所述搓瓶回轉裝置的電子檢漏設備。
背景技術:
1、在制藥領域,對密封性的要求極為嚴格,當藥品生產完成之后,需要對藥瓶進行密封性檢測,目前精度最高、最可靠的檢測方式是采用電子檢漏機進行密封性檢測,而電子檢漏機在工作時,要求藥瓶邊旋轉邊檢測,確保藥瓶全身都被檢測到。
2、然而,傳統的電子檢漏機主要通過絞龍帶動藥瓶在托板上移動,依靠托板摩擦力來驅使藥瓶旋轉,例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17837548u提供的一種強制電子檢漏機藥瓶旋瓶結構,該方式只能適用于瓶型誤差較小的圓形玻璃瓶,針對塑料安瓿瓶、扁瓶子或者瓶型不規范的模制瓶會存在藥瓶無法充分旋轉的現象,導致出現漏檢的可能性,而且由于藥瓶是被動旋轉的,當藥瓶的直徑較大時,旋轉一周時需要平移的距離過長,導致單個檢測工位的跨度很大,成本高且容易出現故障,難以保證檢測精度。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首要提供一種搓瓶回轉裝置,以解決現在電子檢漏機無法帶動不同容器在限定位置進行充分旋轉的技術問題。
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子檢漏設備,采用上述搓瓶回轉裝置。
3、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搓瓶回轉裝置,包括回轉軌道、旋轉底座、壓緊機構、回轉驅動機構和搓瓶驅動機構,所述回轉軌道首尾相連構成閉環結構,所述旋轉底座和所述壓緊機構均沿所述回轉軌道等距排布有多個,多個旋轉底座用于依次接收待檢測容器,所述壓緊機構與所述旋轉底座一一對應設置并用于將所述待檢測容器壓緊于所述旋轉底座上,所述回轉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回轉軌道回轉運動,進而帶動所述旋轉底座沿閉環結構循環移動,所述搓瓶驅動機構用于抵接至少一個所述旋轉底座并驅動相應的旋轉底座旋轉,進而帶動相應的待檢測容器自轉。
4、優選地,所述回轉軌道的回轉面沿豎直方向設置或者相對豎直方向呈銳角設置,并且所述旋轉底座的軸向沿水平方向設置或者相對水平方向呈銳角設置。
5、優選地,所述回轉軌道上設有軸承,所述旋轉底座包括穿設于所述軸承上的轉軸、分設于所述軸承的相對兩端并分別與所述轉軸周向固定的底座和傳動輪,所述底座用于抵接待檢測容器,所述搓瓶驅動機構用于抵接所述傳動輪并驅動所述傳動輪旋轉,進而帶動所述底座和所述底座上的待檢測容器自轉。
6、優選地,所述搓瓶驅動機構包括搓瓶電機、與所述搓瓶電機連接的搓瓶帶輪和繞設于所述搓瓶帶輪上的搓瓶皮帶,所述搓瓶皮帶用于同時抵接多個旋轉底座上的傳動輪。
7、優選地,所述壓緊機構包括穿設于所述回轉軌道上的壓桿、設于所述壓桿的第一端并與所述壓桿可轉動連接的壓頭、設于所述壓桿的第二端并用于驅使所述壓頭沿朝向所述旋轉底座的方向移動的彈性組件,以及與所述壓桿連接的第一滾輪;
8、所述搓瓶回轉裝置還包括沿所述回轉軌道設置并用于供所述第一滾輪導向移動的滾輪軌道,所述滾輪軌道對應所述旋轉底座的取料位置設有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滾輪沿朝向所述旋轉底座的方向移動的第一斜面,所述滾輪軌道對應所述旋轉底座的出料位置設有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滾輪沿遠離所述旋轉底座的方向移動的第二斜面。
9、優選地,所述壓緊機構還包括安裝座和第二滾輪,所述安裝座固定安裝于所述回轉軌道上并設有收容槽和導向槽,所述彈性組件彈壓于所述收容槽內,所述第二滾輪安裝于所述壓桿上并相對所述第一滾輪間隔設置,所述第二滾輪抵接所述導向槽并用于沿所述導向槽導向移動。
10、優選地,所述搓瓶回轉裝置還包括支架,所述回轉驅動機構包括可轉動地穿設于所述支架上的驅動軸、設于所述支架的一側并與所述驅動軸連接的回轉驅動電機、設于所述支架的另一側并沿所述驅動軸的軸向分別與所述驅動軸連接的第一驅動輪和第二驅動輪,以及繞設于所述第一驅動輪上的第一撓性傳動件和繞設于所述第二驅動輪上的第二撓性傳動件;
11、所述回轉軌道跨設于所述第一撓性傳動件和所述第二撓性傳動件上,所述旋轉底座對應所述第一驅動輪的支撐位置設于所述回轉軌道上,所述壓緊機構對應所述第二驅動輪的支撐位置設于所述回轉軌道上。
12、優選地,所述驅動軸沿水平方向設置,所述驅動電機相對所述支架的水平間距大于所述回轉軌道相對所述支架的水平間距。
13、優選地,所述驅動軸并排且間隔設有兩根,所述驅動電機、所述第一驅動輪和所述第二驅動輪分別相對所述驅動軸一一對應設置,所述第一撓性傳動件依次繞設于兩個第一驅動輪上,所述第二撓性傳動件依次繞設于兩個第二驅動輪上。
14、作為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子檢漏設備,包括上述搓瓶回轉裝置。
15、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搓瓶回轉裝置通過回轉軌道帶動多個旋轉底座和多個壓緊機構同步沿閉環結構循環移動,能夠在待檢測容器的上料位置與下料位置之間循環移動,使旋轉底座和壓緊機構能夠配合夾緊待檢測容器并帶動待檢測容器從其上料位置移動至下料位置,在移動過程中方便配合檢測裝置實現自動檢漏作業,并在待檢測容器完成檢測且轉移出旋轉底座之后,空載狀態的旋轉底座和壓緊機構能夠沿閉環路徑返回至待檢測容器的上料位置接收下一批次的待檢測容器,實現往復循環輸送作業。更為重要的是,在回轉軌道上設有用于驅動旋轉底座主動旋轉的搓瓶驅動機構,能夠帶動待檢測容器主動旋轉,從而在指定區域內實現全方位的自動檢漏作業,有效解決了傳統檢測工位跨度過大的問題,并且能夠穩定驅動不同外形、不同規格的待檢測容器自轉,有效避免待檢測容器無法充分旋轉而出現漏檢的問題,適用性強,可提高檢測效率和檢測精度。
17、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1.一種搓瓶回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轉軌道(21)、旋轉底座(22)、壓緊機構(23)、回轉驅動機構(24)和搓瓶驅動機構(25),所述回轉軌道(21)首尾相連構成閉環結構,所述旋轉底座(22)和所述壓緊機構(23)均沿所述回轉軌道(21)等距排布有多個,多個旋轉底座(22)用于依次接收待檢測容器(2000),所述壓緊機構(23)與所述旋轉底座(22)一一對應設置并用于將所述待檢測容器(2000)壓緊于所述旋轉底座(22)上,所述回轉驅動機構(24)用于驅動所述回轉軌道(21)回轉運動,進而帶動所述旋轉底座(22)沿閉環結構循環移動,所述搓瓶驅動機構(25)用于抵接至少一個所述旋轉底座(22)并驅動相應的旋轉底座(22)旋轉,進而帶動相應的待檢測容器(2000)自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搓瓶回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軌道(21)的回轉面沿豎直方向設置或者相對豎直方向呈銳角設置,并且所述旋轉底座(22)的軸向沿水平方向設置或者相對水平方向呈銳角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搓瓶回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軌道(21)上設有軸承(211),所述旋轉底座(22)包括穿設于所述軸承(211)上的轉軸(221)、分設于所述軸承(211)的相對兩端并分別與所述轉軸(221)周向固定的底座(222)和傳動輪(223),所述底座(222)用于抵接待檢測容器(2000),所述搓瓶驅動機構(25)用于抵接所述傳動輪(223)并驅動所述傳動輪(223)旋轉,進而帶動所述底座(222)和所述底座(222)上的待檢測容器(2000)自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搓瓶回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搓瓶驅動機構(25)包括搓瓶電機、與所述搓瓶電機連接的搓瓶帶輪(251)和繞設于所述搓瓶帶輪(251)上的搓瓶皮帶(252),所述搓瓶皮帶(252)用于同時抵接多個旋轉底座(22)上的傳動輪(22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搓瓶回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機構(23)包括穿設于所述回轉軌道(21)上的壓桿(231)、設于所述壓桿(231)的第一端并與所述壓桿(231)可轉動連接的壓頭(232)、設于所述壓桿(231)的第二端并用于驅使所述壓頭(232)沿朝向所述旋轉底座(22)的方向移動的彈性組件(233),以及與所述壓桿(231)連接的第一滾輪(234);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搓瓶回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機構(23)還包括安裝座(235)和第二滾輪(236),所述安裝座(235)固定安裝于所述回轉軌道(21)上并設有收容槽(2351)和導向槽(2352),所述彈性組件(233)彈壓于所述收容槽(2351)內,所述第二滾輪(236)安裝于所述壓桿(231)上并相對所述第一滾輪(234)間隔設置,所述第二滾輪(236)抵接所述導向槽(2352)并用于沿所述導向槽(2352)導向移動。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搓瓶回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搓瓶回轉裝置還包括支架(26),所述回轉驅動機構(24)包括可轉動地穿設于所述支架(26)上的驅動軸(241)、設于所述支架(26)的一側并與所述驅動軸(241)連接的回轉驅動電機(242)、設于所述支架(26)的另一側并沿所述驅動軸(241)的軸向分別與所述驅動軸(241)連接的第一驅動輪(243)和第二驅動輪(244),以及繞設于所述第一驅動輪(243)上的第一撓性傳動件(245)和繞設于所述第二驅動輪(244)上的第二撓性傳動件(246);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搓瓶回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軸(241)沿水平方向設置,所述驅動電機(242)相對所述支架(26)的水平間距大于所述回轉軌道(21)相對所述支架(26)的水平間距。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搓瓶回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軸(241)并排且間隔設有兩根,所述驅動電機(242)、所述第一驅動輪(243)和所述第二驅動輪(244)分別相對所述驅動軸(241)一一對應設置,所述第一撓性傳動件(245)依次繞設于兩個第一驅動輪(243)上,所述第二撓性傳動件(246)依次繞設于兩個第二驅動輪(244)上。
10.一種電子檢漏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搓瓶回轉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