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稀土電解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稀土電解金屬用電解槽。
背景技術:
在目前的稀土電解工藝中,對電解材料的要求十分嚴格,通常是采用石墨材料制成的石墨槽的電解爐,電解爐的設計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電解反應、產量、質量等問題,所以在稀土電解行業中,電解爐的規格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目前的電解槽側壁頂部安放有剛玉墊圈,其內圈尺寸小于電解槽側壁的尺寸,從而使電解爐口變小,不方便電解爐內的坩堝出爐;在電解生產過程中經常有爐渣產生,在工人攪爐的過程中,爐渣容易掉入坩堝中污染金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稀土電解金屬用電解槽,其能擴大爐口面積,而且在工人攪爐的過程中,爐渣不容易掉入坩堝中,盡可能減少了爐渣對坩堝內金屬的污染。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稀土電解金屬用電解槽,包括槽體;所述槽體的內壁頂端設有高度低于槽體頂端高度的階梯狀結構,槽體的槽底設有坩堝安置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槽體的內壁與所述坩堝安置部之間設有斜坡部,所述斜坡部的高度從槽體內壁向坩堝安置部的方向逐漸降低。
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稀土電解金屬用電解槽有以下優點:
1、槽體的內壁頂端設有階梯狀結構,剛玉墊圈的內圈上設有向下凸出的卡接部,剛玉墊圈安放在槽體側壁頂端,其卡接部內嵌到階梯狀結構上,使剛玉墊圈的內圈與槽體的內壁齊平,從而擴大了爐口面積,不僅在生產過程中方便攪爐和坩堝的出爐,同時也可避免位于槽體內的陽極與剛玉墊圈的內圈發生直接碰撞,延長了剛玉墊圈的使用壽命,節約生產成本;
2、槽體內設有斜坡部,在工人攪爐的過程中,爐渣可以集流到坩堝與斜坡部之間,不至于掉入坩堝中,盡可能減少了爐渣對坩堝內金屬的污染。
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舊電解槽的使用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稀土電解金屬用電解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稀土電解金屬用電解槽的使用示意圖。
圖中,1、槽體;11、階梯狀結構;12、斜坡部;13、坩堝安置部;2、坩堝;3、陰極棒;4、電解質;5、剛玉墊圈;6、舊電解槽。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目前,舊電解槽6采用其內壁頂端和外壁頂端均等高的結構,其側壁頂端安放有剛玉墊圈5。剛玉墊圈5的內圈設有向下方突出的卡接部,卡接部卡在舊電解槽6的內壁上。舊電解槽6內裝有電解質4,其槽底為水平結構,并放有坩堝2。舊電解槽6內靠近其側壁的部分還設有陽極(圖中未標出),陽極的一部分伸入電解質4內。在坩堝2的正上方掛有陰極棒3,陰極棒3的一部分伸入電解質4內。工作時,使電解出來的稀土金屬沿陰極棒3下滴至坩堝2,然后在規定的周期內提取稀土金屬,完成電解工作。
然而,安放在舊電解槽6側壁頂部的剛玉墊圈5的內圈尺寸要小于舊電解槽6的槽口尺寸,從而讓爐口尺寸變小,而且剛玉墊圈5的內圈懸空,放置地不牢靠;陽極容易與剛玉墊圈5的內圈發生碰撞,減少了剛玉墊圈5的使用壽命,使生產成本增高。由于槽底為水平結構,在工人攪爐的過程中,爐渣容易掉入坩堝2中污染金屬。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2至3所示,一種稀土電解金屬用電解槽,包括槽體1。槽體1的內壁頂端設有高度低于槽體1頂端高度的階梯狀結構11。槽體1的槽底中部設有坩堝安置部13,用于放置坩堝2。
槽體1的內壁與坩堝安置部13之間設有斜坡部12。斜坡部12的高度從槽體1內壁向坩堝安置部13的方向逐漸降低。
使用時,槽體1內裝有電解質4。在坩堝安置部13放置坩堝2,坩堝2的正上方掛有陰極棒3,陰極棒3的一部分伸入電解質4內。槽體1內靠近其側壁的部分還設有陽極(圖中未標出),陽極的一部分伸入電解質4內。將剛玉墊圈5放置在槽體1的側壁頂端,剛玉墊圈5內圈上的卡接部內嵌到階梯狀結構11上,使剛玉墊圈5的內圈與槽體1的內壁齊平,從而擴大了爐口面積,不僅在生產過程中方便攪爐和坩堝2的出爐,同時也可避免位于槽體1內的陽極與剛玉墊圈5的內圈發生直接碰撞,延長了剛玉墊圈5的使用壽命,節約生產成本。
在工人攪爐的過程中,爐渣可以集流到坩堝2與斜坡部12之間,不至于掉入坩堝2中,盡可能減少了爐渣對坩堝2內金屬的污染。
以上結合最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實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