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電鍍領域,更具體的說是一種鑄鐵件電鍍鋅—鎳合金的復合鍍層結構。
背景技術:
鋅鎳合金具有良好的性能,其耐蝕性高于鍍鋅層7~10倍,并擁有良好的上漆性、可焊性、成形性以及低氫脆性。在汽車行業鋼鐵零部件和鋅合金壓鑄件電鍍中,鋅—鎳合金鍍層已經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隨著制造業對鍍層耐蝕性標準的提高,對鑄鐵件也提出了電鍍鋅—鎳合金的要求。鑄件表面含有較多的碳顆粒,水在碳顆粒表面電解析出的氫氣的過低電位,鑄鐵件在堿性鋅-鎳合金鍍槽中施鍍,鍍件表面只有氫氣析出,沒有鋅-鎳合金鍍層沉積。酸性鋅-鎳合金鍍層中一般不含配位劑,鋅和鎳比較容易沉積。然而堿性鋅-鎳合金鍍層的耐蝕性明顯高于酸性鋅-鎳合金鍍層。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鑄鐵件電鍍鋅—鎳合金的復合鍍層結構,堿性電鍍銅層具有鍍層厚度增長厚度慢的特點,避免了鑄鐵基體受到酸性電鍍液的腐蝕,提高鋅—鎳合金的復合鍍層的耐蝕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電鍍領域,更具體的說是一種鑄鐵件電鍍鋅—鎳合金的復合鍍層結構,包括鑄鐵基體、堿性電鍍銅層、酸性鋅-鎳合金鍍層、堿性鋅-鎳合金鍍層和封閉涂層,堿性電鍍銅層具有鍍層厚度增長厚度慢的特點,避免了鑄鐵基體受到酸性電鍍液的腐蝕,提高鋅—鎳合金的復合鍍層的耐蝕性。
鑄鐵基體與堿性電鍍銅層相接觸,并且堿性電鍍銅層位于鑄鐵基體的外側。堿性電鍍銅層與酸性鋅-鎳合金鍍層相接觸,并且酸性鋅-鎳合金鍍層位于堿性電鍍銅層的外側。酸性鋅-鎳合金鍍層與堿性鋅-鎳合金鍍層相接觸,并且堿性鋅-鎳合金鍍層位于酸性鋅-鎳合金鍍層的外側。堿性鋅-鎳合金鍍層與封閉涂層相接觸,并且封閉涂層位于堿性鋅-鎳合金鍍層的外側。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本實用新型一種鑄鐵件電鍍鋅—鎳合金的復合鍍層結構所述堿性電鍍銅層的厚度為1~2微米。
本實用新型一種鑄鐵件電鍍鋅—鎳合金的復合鍍層結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一種鑄鐵件電鍍鋅—鎳合金的復合鍍層結構,堿性電鍍銅層具有鍍層厚度增長厚度慢的特點,避免了鑄鐵基體受到酸性電鍍液的腐蝕,提高鋅—鎳合金的復合鍍層的耐蝕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法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鑄鐵件電鍍鋅—鎳合金的復合鍍層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鑄鐵基體1;堿性電鍍銅層2;酸性鋅-鎳合金鍍層3;堿性鋅-鎳合金鍍層4;封閉涂層5。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
下面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電鍍領域,更具體的說是一種鑄鐵件電鍍鋅—鎳合金的復合鍍層結構,包括鑄鐵基體、堿性電鍍銅層、酸性鋅-鎳合金鍍層、堿性鋅-鎳合金鍍層和封閉涂層,堿性電鍍銅層具有鍍層厚度增長厚度慢的特點,避免了鑄鐵基體受到酸性電鍍液的腐蝕,提高鋅—鎳合金的復合鍍層的耐蝕性。
鑄鐵基體1與堿性電鍍銅層2相接觸,并且堿性電鍍銅層2位于鑄鐵基體1的外側。堿性電鍍銅層2與酸性鋅-鎳合金鍍層3相接觸,并且酸性鋅-鎳合金鍍層3位于堿性電鍍銅層2的外側。酸性鋅-鎳合金鍍層3與堿性鋅-鎳合金鍍層4相接觸,并且堿性鋅-鎳合金鍍層4位于酸性鋅-鎳合金鍍層3的外側。堿性鋅-鎳合金鍍層4與封閉涂層5相接觸,并且封閉涂層5位于堿性鋅-鎳合金鍍層4的外側。鑄鐵基體1與酸性鋅-鎳合金鍍層3之間設置有堿性電鍍銅層2,避免了通過電鍍工藝制備酸性鋅-鎳合金鍍層3時,酸性電鍍液對鑄鐵基體1的腐蝕,同時堿性電鍍銅層2具有鍍層厚度增長厚度慢的特點,使堿性電鍍銅層2覆蓋在鑄鐵基體1的表面。
具體實施方式二:
下面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對實施方式一作進一步說明,所述堿性電鍍銅層2的厚度為1~2微米。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