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液壓上下震擊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井下修井輔助工具液壓上下震擊器,適用于油田修井打撈過程中震擊解卡。
背景技術:
目前油田修井打撈采用液壓上擊器或液壓下擊器兩種,其結構都由震擊桿、震擊筒、阻尼機構組成,其缺點在于工具下井后只能實現單一的上擊或下擊功能,不能根據需要變換上、下擊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壓上下震擊器,它結構簡單,可以在井內重復多次震擊不失效,且隨著鉆具上提和下放速度增大而震擊力增大。
本發明液壓上下震擊器(如圖1)由上接頭1、下接頭2、上壓力筒3、下壓力筒4、阻尼活塞筒5、連接筒6、上拉桿7、下拉桿8、阻尼活塞9、滑塊10組成,上接頭1、上拉桿7、阻尼活塞9、下拉桿8、滑塊10依次相連,上壓力筒3、阻尼活塞筒5、下壓力筒4、連接筒6、下接頭2依次相連。上拉桿7、下拉桿8外徑相同,拉桿內部空心為過流通道,形狀為圓柱形且表面光潔,與上下壓力筒端部通過密封圈10密封配合。阻尼活塞9與阻尼活塞筒5呈間隙配合,連在上拉桿7、下拉桿8中間,其外徑大于拉桿外徑,內部為空心的過流通道。阻尼活塞筒5的內徑小于上壓力筒3、下壓力筒4的內徑。下拉桿8下端連接滑塊10并伸入連接筒6內部,滑塊10為方形并與連接筒6內部的方形間隙配合,滑塊10可以在連接筒6內部上下滑動,并把拉桿旋轉扭矩傳遞到連接筒6上。使用時,上壓力筒3、下壓力筒4內部充滿液壓油,上擊時滑塊10上端面打擊下壓力筒4的下端面,下擊時上接頭I下端面打擊上壓力筒3上端面。當上提拉桿,阻尼活塞9上行,壓縮上壓力筒3內的液壓油,液壓油在高壓下從阻尼活塞9與阻尼活塞筒5之間間隙慢慢泄露,當阻尼活塞9完全進入上壓力筒3時,液壓油壓力突然釋放,阻尼活塞9帶動滑塊10加速上行,滑塊10上端面打擊下壓力筒4下端面產生上擊力。同樣,下放拉桿,阻尼活塞9帶動上接頭I下行,上接頭I下端面打擊上壓力筒3上端面產生下擊力。反復上提、下放拉桿,就會產生多次上擊力、下擊力。上擊、下擊的接觸面加工有震擊臺階面。
:
圖1:液壓上下震擊器結構示意圖1、上接頭2、下接頭3、上壓力筒4、下壓力筒5、阻尼活塞筒6、連接筒7、上拉桿 8、下拉桿9、阻尼活塞10、滑塊11、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
使用時把液壓上下震擊器串連在管柱竄內,其上部連接50-100米鉆鋌,其下端連接修井工具。當修井工具打撈住井下落物或修井工具被卡住時,上提、下放管柱竄帶動拉桿上下移動,產生上下震擊力,利于打撈或解卡。裝置優點:1、壓力筒內液壓油的潤滑可以確保液壓上下震擊器靈活好用。2、解卡打撈時,上提、下放速度越快,在阻尼作用時間段內,震擊器蓄積能量越大,震擊時震擊力越大。3、震擊重復性強,多次震擊磨損少。
權利要求
1.液壓上下震擊器由上接頭(I)、上壓力筒(3)、下壓力筒(4)、阻尼活塞筒(5)、連接筒(6)、上拉桿(7)、下拉桿(8)、阻尼活塞(9)、滑塊(10)組成,其特征是上接頭(I)、上拉桿(7)、阻尼活塞(9)、下拉桿(8)、滑塊(10)依次相連,上壓力筒(3)、阻尼活塞筒(5)、下壓力筒(4)、連接筒(6)、下接頭(2)依次相連,阻尼活塞(9)與阻尼活塞筒(5)呈間隙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上下震擊器,其特征是阻尼活塞(9)與阻尼活塞筒(5)呈間隙配合,連在上拉桿(7)、下拉桿(8)中間,其外徑大于拉桿外徑,內部為空心的過流通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上下震擊器,其特征是上拉桿(7)、下拉桿(8)外徑相同,它們內部空心為過流通道,形狀為圓柱形且表面光潔,與上下壓力筒端部通過密封圈(10)密封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上下震擊器,其特征是阻尼活塞筒(5)的內徑小于上壓力筒(3)、下壓力筒(4)的內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上下震擊器,其特征是下拉桿(8)下端連接滑塊(10)并伸入連接筒(6)內部,滑塊(10)為方形并與連接筒(6)內部的方形間隙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上下震擊器,其特征是上壓力筒(3)、下壓力筒(4)內部充滿液壓油,上擊時滑塊(10)上端面打擊下壓力筒(4)的下端面,下擊時上接頭(I)下端面打擊上壓力筒(3)上端面,上擊、下擊的接觸面加工有震擊臺階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新型液壓上下震擊器是一種井下修井輔助工具,它是由上接頭1、下接頭2、上壓力筒3、下壓力筒4、阻尼活塞筒5、連接筒6、上拉桿7、下拉桿8、阻尼活塞9、滑塊10組成,使用時,上壓力筒3、下壓力筒4內部充滿液壓油,反復上提、下放拉桿,上擊時滑塊10上端面打擊下壓力筒4的下端面,下擊時上接頭1下端面打擊上壓力筒3上端面,會產生多次上擊力、下擊力。適用于油田修井打撈過程中震擊解卡。其優點1、壓力筒內液壓油的潤滑可以確保液壓上下震擊器靈活好用;2、解卡打撈時,上提、下放速度越快,在阻尼作用時間段內,震擊器蓄積能量越大,震擊時震擊力越大;3、震擊重復性強,多次震擊磨損少。
文檔編號E21B31/113GK103206183SQ201210008268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2日
發明者崔朝軒 申請人:崔朝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