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子式濕噴機二次加壓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凝土噴射設備構件,屬于噴砼施工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濕噴機二次加壓機構。
二背景技術:
在礦山巷道、鐵路和公路隧道、水利涵洞、各地下工程、高層建筑基坑、軍事工程等工程施工中,廣泛采用噴錨支護這一國際先進的支護方法,混凝土(砼)噴射機是該作業的主要設備。混凝土噴射通常分為干噴、潮噴與濕噴三種。目前國內噴砼施工中為避免干噴機和潮噴機存在粉塵大、回彈多、質量差、噪聲大、工人施工環境惡劣等問題,逐步開始采用濕噴機噴砼作業,濕噴機噴砼作業將成為噴砼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來講,我國濕噴機技術的發展和國外相比還有待提高,性能不夠先進,規模尚 待擴大。尤其是在濕噴機噴射過程中壓力不足,混凝土噴射過程中易堵管等問題。因此本課題組立足國情根據行業發展趨勢,結合現場施工需求及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發明了轉子式濕噴機的二次加壓機構很好地解決了混凝土噴射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將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噴砼行業發展發揮出重要作用。
三、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一種轉子式濕噴機二次加壓機構,包括外套(9)、進氣口
(8)、密封圈(7)、內套(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套(6)和外套(9)之間采用密封圈(7)的密封環結構,內套(6)中間槽為進氣口(8),其采用環形梯形結構,風由進氣口⑶進入,內套(6)孔為錐形結構,與進氣口相通的輸出小孔沿輸出方向開斜孔,并與軸向有5° 15°夾角。外套(9)采用金屬材料,兩端各有一個環形槽。外套(9)和內套(6)輸出端采用相配合的梯形結構。本實用新型采用二次加壓機構,二次加壓機構外套采用金屬材料,兩邊開有兩個環形槽,用于和出料口與物料輸送機構連接。內套和外套采用密封環結構,防止空氣泄壓和混凝土進入。內套采用合金鋼,增強了耐磨強度,中間槽采用環形梯形結構,有利于風壓的循環輸出,輸出小孔根據輸出方向開斜孔,并與軸向有5°夾角,主要使混凝土在風壓的作用下能螺旋輸出,減小混凝土和輸送管的摩擦,提高輸送效率。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巧妙,很好地解決施工中的存在的混凝土在輸送壓力低,混凝土噴射不穩定、混合不均勻、效率低等問題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附圖有圖I是本實用新型整機總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二次加壓裝置圖。本實用新型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如下[0011]I、出料口 2、二次加壓進氣管3、快速管卡4、二次加壓機構5、物料輸送機構6、內套7、密封圈8、進氣口 9、外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記載的內容為準。本實施例結構如圖示,其中包括外套(9)、進氣口(8)、密封圈(7)、內套(6);內套(6)和外套(9)之間采用密封圈(7)的密封環結構,防止壓縮空氣泄壓和混凝土進入,內套
(6)中間槽為進氣口(8),其采用環形梯形結構,風由進氣口⑶進入,內套(6)孔為錐形結構,與進氣口相通的輸出小孔沿輸出方向開斜孔,并與軸向有5°夾角,使混凝土在風壓的作用下能螺旋輸出,減小混凝土和輸送管的摩擦,提高輸送效率。外套(9)采用金屬材料,兩端各有一個環形槽,可采用快速管卡⑶和出料口(I)、物料輸送機構(5)連接。內套(6) 采用合金鋼外套(9)和內套(6)輸出端采用梯形結構,有利于內套(6)的拆裝更換。本實施例裝在濕噴機的出料口(I)處,通過快速管卡(3)與出料口(I)和物料輸送機構(5)連接。風由二次加壓進氣管(2)進入二次加壓機構(4)的進氣口(8),通過二次加壓機構(4)把物料吹入物料輸送機構(5)。
權利要求1.一種轉子式濕噴機二次加壓機構,包括外套(9)、進氣口(8)、密封圈(7)、內套(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套(6)和外套(9)之間采用密封圈(7)的密封環結構,內套(6)中間槽為進氣口(8),其采用環形梯形結構,風由進氣口(8)進入,內套(6)孔為錐形結構,與進氣口相通的輸出小孔沿輸出方向開斜孔,并與軸向有5° 15°夾角。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二次加壓機構,其特征在于外套(9)采用金屬材料,兩端各有一個環形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二次加壓機構,其特征在于外套(9)和內套(6)輸出端采用相互配合的梯形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子式濕噴機二次加壓機構,特別是指一種改進氣壓輸料裝置。采用對現有的濕噴機二次加壓輸料裝置進行改進,二次加壓機構包括兩端帶有環形槽的外套,內口錐形結構、輸出端環形梯形結構、輸出方向45°并與軸向有5°夾角斜孔結構的內套,內、外套之間的O型密封圈,連接進氣管的進氣孔。本實用新型有效地防止噴射過程中堵管現象的發生,使混凝土螺旋輸送,減少混凝土與輸送管內壁的摩擦阻力,解決了濕噴機在使用過程中壓力不足噴射距離短,壓力不穩引起的噴射不均勻,添加劑與混凝土混合不均勻噴射質量差等問題,使添加劑與混凝土混合充分,輸送平穩,噴射距離更長。
文檔編號E02D15/00GK202611717SQ201220196158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4日
發明者王樹棟, 賈糧棉, 楊亮, 李石勇, 賈瑾瑜, 馬月輝 申請人:石家莊瑞鐵工程設備有限公司, 王樹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