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環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大型水環真空泵,屬于水環真空泵【技術領域】。包括泵體(3),偏心安裝在泵體(3)內的葉輪(4),前泵蓋(6)、后泵蓋(1)和泵軸(7),前泵蓋(6)與泵體(3)之間固定有前分配板(8),后泵蓋(1)與泵體(3)之間固定有后分配板(9),葉輪(4)包括輪轂(402)和多個均布在輪轂(402)上的葉片(401),葉片(401)中部設有一個徑向的支撐筋(405),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401)在距端部側面100~200mm處周圈設有第一加固筋(403),葉片(401)在第一加固筋(403)與支撐筋(405)之間還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加固筋(404)。本實用新型加固筋分布合理,有效提高葉片(401)的抗彎強度,延長葉輪(4)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大型水環真空泵
【技術領域】
[0001]大型水環真空泵,屬于水環真空泵【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吸氣量在2000m
3/min以上的大型真空泵。
【背景技術】
[0002]水環真空泵,屬于葉片式流體機械,適用于化工、煤礦、冶金、造紙、輕工等領域,主要用來進行真空濃縮、真空脫水、真空干燥、真空抽瓦斯氣體、真空制氧、真空輸送,隨著產量的逐漸增大,對真空泵吸氣量的要求也越來越大,目前的水環真空泵吸氣量較低,無法滿足生產需要,如果將多臺真空泵串聯共同工作,電機功率會非常大。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提高葉片抗彎強度,使用壽命長的大型水環真空泵。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大型水環真空泵,包括泵體,偏心安裝在泵體內的葉輪,前泵蓋、后泵蓋和泵軸,前泵蓋與泵體之間固定有前分配板,后泵蓋與泵體之間固定有后分配板,泵軸與葉輪同心固定并穿出前泵蓋,前泵蓋與后泵蓋上均設有吸氣口和排氣口,葉輪包括輪轂和多個均布在輪轂上的葉片,葉片中部設有一個徑向的支撐筋,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在距端部側面100?200mm處周圈設有第一加固筋,葉片在第一加固筋與支撐筋之間還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加固筋。加固筋分布合理,葉片中部有支撐筋連接,葉片端部開放,所以葉片端部較容易彎折,在葉片端部設置了第一加固筋,第一加固筋距葉片端部側面100?200mm,防止第一加固筋影響分配板的工作;由于葉片長度較大,所以在第一加固筋與支撐筋之間設置第二加固筋,有效增強了葉片的抗彎強度,提高葉輪使用周期和使用壽命。
[0005]真空泵長6000 ?6200mm,寬 4200 ?4300mm,高 4100 ?4200mm,吸氣量為 2400 ?2600m 3 /min。提供一種吸氣量能夠達到2400?2600m 1 /min的水環真空泵,滿足產能的
要求,尺寸合理,占用空間小。
[0006]所述葉輪的外圓直徑為2900?3100mm,泵體外圓直徑為3600?3700mm,葉輪與泵體的軸心距為220?240mm。合理設計偏心距,提高葉片的工作效率。
[0007]所述第一加固筋距葉片端部側面160mm。保證葉片抗彎強度,同時防止干涉分配板的工作。
[0008]所述第一加固筋的寬度大于第二加固筋的寬度。第一加固筋受力大于第二加固筋,在保證葉片抗彎強度的同時,便于焊接第二加固筋,并且降低生產成本。
[0009]所述第一加固筋寬度為160mm,第二加固筋的寬度為140mm。根據葉輪尺寸合理設計加固筋的寬度,保證葉片抗彎強度的同時,盡量降低生產成本,方便焊接,避免焊接造成葉片外端部變形。
[0010]所述吸氣口和排氣口的內徑相同,為750?850mm。[0011]所述吸氣口包括設置在前泵蓋頂部的前泵蓋上吸氣口、前泵蓋側面的前泵蓋水平吸氣口和后泵蓋頂部的后泵蓋上吸氣口、后泵蓋側面的后泵蓋水平吸氣口 ;所述排氣口包括設置在前泵蓋頂部的前泵蓋上排氣口、前泵蓋側面的前泵蓋水平排氣口和后泵蓋頂部的后泵蓋上排氣口、后泵蓋側面的后泵蓋水平排氣口。
[0012]所述前泵蓋與后泵蓋對稱設置,前泵蓋上排氣口與前泵蓋上吸氣口的中心距為2000?2050mm,前泵蓋上排氣口與后泵蓋上排氣口的中心距為4575?4625mm。
[0013]優選的,所述泵軸長6130mm,真空泵全長6156.5mm,寬4280mm,高4175mm,葉輪直徑為2960mm,葉輪與泵體的軸心距為231mm,真空泵的吸氣量為2500m tin。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大型水環真空泵所具有的有是:
[0015]1、加固筋分布合理,葉片中部有支撐筋連接,葉片端部開放,所以葉片端部較容易彎折,所以在葉片端部設置了第一加固筋,第一加固筋距葉片端部側面100?200mm,防止第一加固筋影響分配板的工作;由于葉片長度較大,所以在第一加固筋與支撐筋之間設置第二加固筋,有效增強了葉片的抗彎強度,提高葉輪使用周期和使用壽命。
[0016]2、運行穩定、吸氣量大,選擇合適的尺寸,提供一種吸氣量能夠達到2400?2600m /min的水環真空泵,滿足產能的要求;尺寸合理,占用空間小,運行穩定,本實用新型的一臺水環真空泵可以達到多臺小型真空泵的工作量,節約電能。
[0017]3、第一加固筋的寬度大于第二加固筋的寬度,第一加固筋受力大于第二加固筋,在保證葉片抗彎強度的同時,便于焊接第二加固筋,并且降低生產成本。
[0018]4、合理設計吸氣口與排氣口的位置和尺寸,使真空泵的結構緊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大型水環真空泵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前泵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是本實用新型水環真空泵的俯視圖示意圖。
[0022]圖4是圖1中A-A處的剖視圖示意圖。
[0023]其中:1、后泵蓋 2、后泵蓋上排氣口 3、泵體 4、葉輪 401、葉片 402、輪轂403、第一加固筋404、第二加固筋405、支撐筋5、前泵蓋上排氣口 6、前泵蓋7、泵軸 8、前分配板 9、后分配板 10、前泵蓋上吸氣口 11、后泵蓋上吸氣口 12、后泵蓋水平排氣口 13、后泵蓋水平吸氣口 14、前泵蓋水平排氣口 15、前泵蓋水平吸氣口16、支撐腳。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圖f 4是本實用新型大型水環真空泵的最佳實施例,下面結合附圖f 4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5]參照附圖1:大型水環真空泵,包括兩端開口的圓筒形泵體3,偏心安裝在泵體3內的葉輪4,固定在泵體3兩端的前泵蓋6和后泵蓋1,以及泵軸7,前泵蓋6與泵體3之間固定有前分配板8,后泵蓋I與泵體3之間固定有后分配板9,泵軸7與葉輪4同心固定,泵軸7與前泵蓋6、后泵蓋I之間分別設有軸承,泵軸7前端穿出前泵蓋6,后端通過密封蓋密封,真空泵全長6156.5mm,寬4280mm,高4175mm,葉輪4外圓直徑為2960mm,泵體3的外圓直徑為3630mm,葉輪4與泵體3的軸心距為231mm,根據這種尺寸制作的水環真空泵的吸氣量可以達到 2500m 3 /min。
[0026]參照圖2?3:前泵蓋6頂部設有一個前泵蓋上排氣口 5和一個前泵蓋上吸氣口10,前泵蓋6側面設有一個前泵蓋水平排氣口 14和一個前泵蓋水平吸氣口 15,后泵蓋I與前泵蓋6對稱,頂部設有一個后泵蓋上排氣口 2和一個后泵蓋上吸氣口 11,側面設有一個后泵蓋水平排氣口 12和一個后泵蓋水平吸氣口 13,前泵蓋上排氣口 5與前泵蓋上吸氣口 10的中心距、后泵蓋上排氣口 2與后泵蓋上吸氣口 11的中心距均為2020mm,前泵蓋上排氣口5與后泵蓋上排氣口 2的中心距、前泵蓋上吸氣口 10與后泵蓋上吸氣口 11的中心距為均為4593mm,前泵蓋6與后泵蓋I上的各吸氣口和排氣口的內徑相等,為800mm。
[0027]前泵蓋6在下方兩側設有支撐腳16,兩個支撐腳16最大間距為3950mm,后泵蓋I與前泵蓋6對稱的也設有支撐腳16,真空泵通過支撐腳16支撐在地面上,前泵蓋6和后泵蓋I由于直徑非常大,所以在圓形的底部加工一個水平缺口,能夠防止前泵蓋6和后泵蓋I圓形底部接觸地面,減小支撐腳16的高度,減小水環真空泵的整體高度,減小占用空間。
[0028]參照圖1、4,葉輪4包括輪轂402和多個均布在輪轂402上的葉片401,葉片401中部設一個有徑向的支撐筋405,支撐筋405內圈連接在輪轂402中部,輪轂402為中間大,兩頭小的梭形。葉片401兩端部周圈設有第一加固筋403,葉片401在第一加固筋403與支撐筋405之間還設有第二加固筋404,葉片401端部開放,所以葉片401端部較容易彎折,所以在葉片401端部設置了第一加固筋403,通過計算和實驗,第一加固筋403距葉片401端部側面160mm,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葉片401的抗彎強度,由于葉片401長度較大,所以在第一加固筋403與支撐筋405之間設置了第二加固筋404,有效增強了葉片401的抗彎強度,提高葉輪使用周期和使用壽命。第一加固筋403的寬度大于第二加固筋404的寬度,第一加固筋403寬度為160mm,第二加固筋404的寬度為140mm。第一加固筋403承受的力明顯要大于第二加固筋404,所以將第一加固筋403加寬,進一步保證葉片401的抗彎強度。而受力小的第二加固筋404寬度小,在保證葉片401強度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減小葉輪重量,同時還便于焊接第二加固筋404。
[0029]在焊接第一加固筋403與第二加固筋404時,首先在葉片401周圈開設凹槽,第一加固筋403與第二加固筋404分別由兩個半圓或多段弧形部分組成,將第一加固筋403與第二加固筋404分段焊接在葉片401的凹槽內,并將第一加固筋403與第二加固筋404連接為一個整體的環形圈。
[0030]工作原理與工作過程如下:葉輪4在泵體3內以適量的水或油作為工作液。當葉輪4順時針方向旋轉時,水被葉片401拋向四周,由于離心力的作用,水形成了一個決定于泵腔形狀的近似于等厚度的封閉圓環。水環的下部分內表面恰好與輪轂402相切,水環的上部內表面剛好與葉片401頂端接觸。此時輪轂402與水環之間形成一個月牙形空間,而這一空間又被葉輪4分成和葉片401數目相等的若干個小腔。如果以葉輪4的下部0°為起點,那么葉輪4在旋轉前180°時小腔的容積由小變大,且與端面上的前泵蓋上吸氣口 10和后泵蓋上吸氣口 11相通,此時氣體被吸入,當吸氣終了時小腔則與吸氣口隔絕;當葉輪4繼續旋轉時,小腔由大變小,使氣體被壓縮。前泵蓋水平吸氣口 15、前泵蓋水平排氣口 14、后泵蓋水平排氣口 12和后泵蓋水平吸氣口 13均處于常閉狀態。
[0031]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以下結構:真空泵長可以選擇6000?6200mm,寬可以選擇4200?4300mm,高可以選擇4100?4200mm ;前泵蓋上排氣口 5與前泵蓋上吸氣口 10的中心距可以選擇2000?2050mm,前泵蓋上排氣口 5與后泵蓋上排氣口 2的中心距可以選擇4575?4625mm;前泵蓋6與后泵蓋I上的各吸氣口和排氣口的內徑可以選擇750?850_。
[0032]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大型水環真空泵,包括泵體(3),偏心安裝在泵體(3)內的葉輪(4),前泵蓋(6)、后泵蓋(I)和泵軸(7),前泵蓋(6)與泵體(3)之間固定有前分配板(8),后泵蓋(I)與泵體(3)之間固定有后分配板(9),泵軸(7)與葉輪(4)同心固定并穿出前泵蓋(6),前泵蓋(6)與后泵蓋(I)上均設有吸氣口和排氣口,葉輪(4)包括輪轂(402 )和多個均布在輪轂(402 )上的葉片(401),葉片(401)中部設有一個徑向的支撐筋(405),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401)在距端部側面100?200mm處周圈設有第一加固筋(403),葉片(401)在第一加固筋(403)與支撐筋(405 )之間還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加固筋(404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環真空泵,其特征在于:真空泵長6000 ?6200mm,寬 4200 ?4300mm,高 4100 ?4200mm,吸氣量為 2400 ?2600m3 /min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環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4)的外圓直徑為2900?3100mm,泵體(3)外圓直徑為3600?3700mm,葉輪(4)與泵體(3)的軸心距為220?240mmo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環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筋(403)距葉片(401)端部側面160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環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筋(403)的寬度大于第二加固筋(404)的寬度。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大型水環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筋(403)寬度為160mm,第二加固筋(404)的寬度為140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環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氣口和排氣口的內徑相同,為750?850mm。
8.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大型水環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氣口包括設置在前泵蓋(6)頂部的前泵蓋上吸氣口(10)、前泵蓋(6)側面的前泵蓋水平吸氣口(15)和后泵蓋(I)頂部的后泵蓋上吸氣口(11)、后泵蓋(I)側面的后泵蓋水平吸氣口(13);所述排氣口包括設置在前泵蓋(6 )頂部的前泵蓋上排氣口( 5 )、前泵蓋(6 )側面的前泵蓋水平排氣口(14)和后泵蓋(I)頂部的后泵蓋上排氣口(2)、后泵蓋(I)側面的后泵蓋水平排氣口(12)。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大型水環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泵蓋(6)與后泵蓋(I)對稱設置,前泵蓋上排氣口(5)與前泵蓋上吸氣口( 10)的中心距為2000?2050mm,前泵蓋上排氣口(5)與后泵蓋上排氣口(2)的中心距為4575?4625mm。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水環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軸(7)長6130mm,真空泵全長6156.5mm,寬4280mm,高4175mm,葉輪(4)直徑為2960mm,葉輪(4)與泵體(3)的軸心距為231mm,真空泵的吸氣量為2500m 3 /min。
【文檔編號】F04C7/00GK203516091SQ201320565535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12日
【發明者】陳川升 申請人:山東博水泵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