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及雙退活塞液壓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及雙退活塞液壓裝置,包括:三位四通電磁閥、三位四通液動閥、兩位兩通電磁閥和兩位四通電磁閥,所述雙退活塞液壓閥組設置有進油口P1、進油口C1、回油口T1、第一主油缸接口A、第二主油缸接口B、限位缸接口C2和有桿腔接口C3,所述雙退活塞液壓裝置還包括變量主液壓泵、控制油液壓泵和儲油箱。通過上述方式,本實用新型指出的一種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及雙退活塞液壓裝置,體積小巧,利用的元件少,維護方便,實現了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往復運動控制和雙退功能,穩定性好,提高活塞檢查或更換的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及雙退活塞液壓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泵液壓閥組設計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及雙退活塞液壓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混凝土泵在使用過程中,砼活塞在砼缸中長時間的做往復運動,作為一種易損件,砼活塞在使用一段時間后一般需要進行檢查或更換,為了便于檢查和更換,需要設計一種簡單而方便的結構和控制系統。
[0003]現有傳統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手動操作,控制相應閥動作,實現砼活塞的單邊退出,然后停機熄火對該退出的活塞進行檢查和更換。檢查更換完后,需重新啟機并用同樣的方法將另一砼活塞退出進行檢查和更換。如此,更換一對活塞的時間長,工作效率低,操作程序復雜。為了實現砼活塞的雙退功能,一般需要另外增加控制閥組,管路復雜,不易布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及雙退活塞液壓裝置,控制兩組活塞的往復運動并實現雙退功能,管路簡單,檢查維修方便,提高作業效率。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包括:三位四通電磁閥、三位四通液動閥、兩位兩通電磁閥和兩位四通電磁閥,所述雙退活塞液壓閥組設置有進油口 P1、進油口 Cl、回油口 Tl、第一主油缸接口 A、第二主油缸接口 B、限位缸接口 C2和有桿腔接口 C3,所述進油口 Pl與三位四通液動閥的進液口相連導入壓力油,所述三位四通液動閥的排液口與回油口 Tl相連接回收壓力油,所述三位四通液動閥的換向口分別與第一主油缸接口 A和第二主油缸接口 B相連接,所述第一主油缸接口 A和第二主油缸接口 B分別與兩位兩通電磁閥的進液口相連,所述兩位兩通電磁閥的出液口與回油口 Tl相連接,所述進油口 Cl分別與三位四通電磁閥和兩位四通電磁閥的進液口相連接輸入驅動油,所述三位四通電磁閥的換向口分別與三位四通液動閥的控制口相連接,所述兩位四通電磁閥的換向口分別與限位缸接口 C2和有桿腔接口 C3相連接,所述進油口Cl與兩位四通電磁閥的進液口之間設置有第一單向閥,所述兩位四通電磁閥的換向口與有桿腔接口 C3之間設置有第四單向閥。
[0006]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油缸接口 A與兩位兩通電磁閥的進液口之間還設置有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二主油缸接口 B與兩位兩通電磁閥的進液口之間設置有第三單向閥。
[0007]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進油口 Pl和回油口 Tl之間設置有第一溢流閥相連接。
[0008]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進油口 Cl與回油口 Tl之間設置有第二溢流閥相連接。
[0009]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三位四通電磁閥的出液口與回油口 Tl相連接。
[0010]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雙退活塞液壓裝置,包括所述的雙退活塞液壓閥組。
[0011]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雙退活塞液壓裝置還包括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所述第一主油缸的無桿腔末端連接有第一限位缸,所述第二主油缸的無桿腔末端連接有第二限位缸。
[0012]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油缸的有桿腔上端一側軸向設置有第五單向閥,所述第一主油缸的無桿腔下端一側軸向設置有第六單向閥,所述第二主油缸的有桿腔上端一側軸向設置有第七單向閥,所述第二主油缸的無桿腔下端一側軸向設置有第八單向閥。
[0013]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的有桿腔上端相通后并與有桿腔接口 C3相連。
[0014]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雙退活塞液壓裝置還包括變量主液壓泵、控制油液壓泵和儲油箱,所述變量主液壓泵與進油口 Pl相連接,所述控制油液壓泵與進油口 Cl相連接,所述儲油箱與回油口 Tl相連接。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指出的一種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及雙退活塞液壓裝置,體積小巧,利用的元件少,維護方便,實現了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往復運動控制和雙退功能,穩定性好,提高活塞檢查或更換的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雙退活塞液壓閥組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雙退活塞液壓裝置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第一主油缸,2、第二主油缸,3、三位四通電磁閥,4、三位四通液動閥,5、兩位兩通電磁閥,6、兩位四通電磁閥,71、第一單向閥,72、第二單向閥,73、第三單向閥,74、第四單向閥,75、第五單向閥,76、第六單向閥,77、第七單向閥,78、第八單向閥,8、第一限位缸,9、第二限位缸,11、變量主液壓泵,12、控制油液壓泵,13、儲油箱,21、第一溢流閥,22、第二溢流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1]請參閱圖1至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
[0022]一種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如圖1所示,包括:三位四通電磁閥3、三位四通液動閥4、兩位兩通電磁閥5和兩位四通電磁閥6,所述雙退活塞液壓閥組設置有進油口 P1、進油口Cl、回油口 Tl、第一主油缸接口 A、第二主油缸接口 B、限位缸接口 C2和有桿腔接口 C3,所述進油口 Pl與三位四通液動閥4的進液口相連導入壓力油,所述三位四通液動閥4的排液口與回油口 Tl相連接回收壓力油,所述三位四通液動閥4的換向口分別與第一主油缸接口 A和第二主油缸接口 B相連接,所述第一主油缸接口 A和第二主油缸接口 B分別與兩位兩通電磁閥5的進液口相連,所述兩位兩通電磁閥5的出液口與回油口 Tl相連接,所述進油口Cl分別與三位四通電磁閥3和兩位四通電磁閥6的進液口相連接輸入驅動油,所述三位四通電磁閥3的換向口分別與三位四通液動閥4的控制口相連接,所述兩位四通電磁閥6的換向口分別與限位缸接口 C2和有桿腔接口 C3相連接,所述進油口 Cl與兩位四通電磁閥6的進液口之間設置有第一單向閥71,所述兩位四通電磁閥6的換向口與有桿腔接口 C3之間設置有第四單向閥74。
[0023]進一步的,所述第一主油缸接口 A與兩位兩通電磁閥5的進液口之間還設置有第二單向閥72,所述第二主油缸接口 B與兩位兩通電磁閥5的進液口之間設置有第三單向閥73。
[0024]進一步的,所述進油口 Pl和回油口 Tl之間設置有第一溢流閥21相連接。
[0025]進一步的,所述進油口 Cl與回油口 Tl之間設置有第二溢流閥22相連接。
[0026]進一步的,所述三位四通電磁閥3的出液口與回油口 Tl相連接。
[0027]圖2 —種雙退活塞液壓裝置,包括所述的雙退活塞液壓閥組。
[0028]進一步的,所述雙退活塞液壓裝置還包括第一主油缸I和第二主油缸2,所述第一主油缸I的無桿腔末端連接有第一限位缸8,所述第二主油缸2的無桿腔末端連接有第二限位缸9。
[002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主油缸I的有桿腔上端一側軸向設置有第五單向閥75,所述第一主油缸I的無桿腔下端一側軸向設置有第六單向閥76,所述第二主油缸2的有桿腔上端一側軸向設置有第七單向閥77,所述第二主油缸2的無桿腔下端一側軸向設置有第八單向閥78。
[003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主油缸I和第二主油缸2的有桿腔上端相通后并與有桿腔接口 C3相連。
[0031]進一步的,所述雙退活塞液壓裝置還包括變量主液壓泵11、控制油液壓泵22和儲油箱13,所述變量主液壓泵11與進油口 Pl相連接,所述控制油液壓泵22與進油口 Cl相連接,所述儲油箱13與回油口 Tl相連接。
[0032]雙退時,使兩位兩通電磁閥5和兩位四通電磁閥6得電,三位四通電磁閥3的兩個電磁鐵DT31和DT32斷電,控制油液壓泵22提供的控制油經兩位四通電磁閥6進入第一主油缸I和第二主油缸2的有桿腔,推動活塞往無桿腔端運動,第一主油缸I和第二主油缸2無桿腔的液壓油經第二單向閥72和第三單向閥73,并經過兩位兩通電磁閥5回儲油箱13,第一限位缸8和第二限位缸9內的液壓油經兩位四通電磁閥6回至儲油箱13,如此,可實現活塞的雙退功能。當恢復時,兩位兩通電磁閥5和兩位四通電磁閥6都斷電,三位四通電磁閥3中的DT31 (或者DT32)電磁鐵得電,控制油經兩位四通電磁閥6進入第一限位缸8和第二限位缸9,推動限位活塞恢復到位,同時變量主液壓泵11的作用下,進油口 Pl處的壓力油經三位四通液動閥4進入第二主油缸2的無桿腔(DT32得電時進入第一主油缸I的無桿腔),推動該油缸活塞往有桿腔運動,第二主油缸2有桿腔的液壓油通過第二單向閥2并經三位四通液動閥4回油箱,實現活塞的恢復功能,有利于第一主油缸I和第二主油缸2往復運動的控制。
[0033]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指出的一種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及雙退活塞液壓裝置,液壓閥組結構緊湊小巧,易于布置,工作穩定可靠,可簡單操作實現活塞雙退功能,使得檢查維修方便,大大提高作業效率。
[003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雙退活塞液壓閥組,用于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的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位四通電磁閥、三位四通液動閥、兩位兩通電磁閥和兩位四通電磁閥,所述雙退活塞液壓閥組設置有進油口 P1、進油口 Cl、回油口 Tl、第一主油缸接口 A、第二主油缸接口 B、限位缸接口 C2和有桿腔接口 C3,所述進油口 Pl與三位四通液動閥的進液口相連導入壓力油,所述三位四通液動閥的排液口與回油口 Tl相連接回收壓力油,所述三位四通液動閥的換向口分別與第一主油缸接口 A和第二主油缸接口 B相連接,所述第一主油缸接口 A和第二主油缸接口 B分別與兩位兩通電磁閥的進液口相連,所述兩位兩通電磁閥的出液口與回油口Tl相連接,所述進油口 Cl分別與三位四通電磁閥和兩位四通電磁閥的進液口相連接輸入驅動油,所述三位四通電磁閥的換向口分別與三位四通液動閥的控制口相連接,所述兩位四通電磁閥的換向口分別與限位缸接口 C2和有桿腔接口 C3相連接,所述進油口 Cl與兩位四通電磁閥的進液口之間設置有第一單向閥,所述兩位四通電磁閥的換向口與有桿腔接口C3之間設置有第四單向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油缸接口A與兩位兩通電磁閥的進液口之間還設置有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二主油缸接口 B與兩位兩通電磁閥的進液口之間設置有第三單向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口Pl和回油口 Tl之間設置有第一溢流閥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口Cl與回油口 Tl之間設置有第二溢流閥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退活塞液壓閥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四通電磁閥的出液口與回油口 Tl相連接。
6.一種雙退活塞液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飛任一所述的雙退活塞液壓閥組。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退活塞液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退活塞液壓裝置還包括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所述第一主油缸的無桿腔末端連接有第一限位缸,所述第二主油缸的無桿腔末端連接有第二限位缸。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退活塞液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油缸的有桿腔上端一側軸向設置有第五單向閥,所述第一主油缸的無桿腔下端一側軸向設置有第六單向閥,所述第二主油缸的有桿腔上端一側軸向設置有第七單向閥,所述第二主油缸的無桿腔下端一側軸向設置有第八單向閥。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退活塞液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油缸和第二主油缸的有桿腔上端相通后并與有桿腔接口 C3相連。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退活塞液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退活塞液壓裝置還包括變量主液壓泵、控制油液壓泵和儲油箱,所述變量主液壓泵與進油口 Pl相連接,所述控制油液壓泵與進油口 Cl相連接,所述儲油箱與回油口 Tl相連接。
【文檔編號】F15B11/16GK204127008SQ201420595200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5日
【發明者】龍雷, 董接蓮, 柏曄 申請人:恒天創豐重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