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密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旋轉動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水泵的工作介質為水、油、酸堿液、乳化液等液體,當工作介質從水腔側沿轉軸進入軸承側時,會破壞軸承滾珠體的潤滑油膜,降低軸承承載能力,甚至導致軸承銹蝕,嚴重降低軸承使用壽命,所以必須要分隔軸承室內的潤滑油與工作介質。
一般情況下,水泵沿轉軸安裝兩道旋轉動密封來密封水腔側的工作介質,第一道密封與工作介質直接接觸,利用工作介質潤滑,而第二道密封則會長期處于干摩擦狀態, 嚴重降低其使用壽命。而且,水密封圈與軸承側的油密封均為獨立的零部件,需要單獨安裝,操作繁瑣,尤其是當轉軸軸徑較大時極大的增加了安裝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種密封性能好、結構簡單、體積小、拆裝方便、能實現油水密封的旋轉動密封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旋轉動密封裝置,其包括第一道水密封、第二道水密封、油密封、骨架Ⅰ、骨架Ⅱ、骨架Ⅲ,油密封為骨架油封,從轉軸的水腔側至軸承側依次設有第一道水密封、第二道水密封、油密封,油密封的開口是向著軸承側的,骨架Ⅰ、骨架Ⅱ、骨架Ⅲ整體固定后在內側形成兩個與第一道水密封和第二道水密封相匹配的密封溝槽并對第一道水密封和第二道水密封進行固定支撐,在骨架Ⅱ的靠軸承端內側設有與油密封相匹配的密封溝槽并對油密封進行固定支撐,在第一道水密封和第二道水密封之間設有供第二道水密封潤滑的油潤滑腔,所述第一道水密封、第二道水密封和油密封與轉軸均為過盈配合,所述骨架Ⅰ、骨架Ⅱ和骨架Ⅲ與轉軸均為間隙配合。
優選的,所述第一道水密封和第二道水密封均為 “倒F”型密封圈,所述第一道水密封和第二道水密封的的“倒F”型開口是向著水腔側。
為了防止骨架Ⅰ、骨架Ⅱ、骨架Ⅲ整體隨轉軸旋轉,還包括圓柱銷,所述圓柱銷設置在骨架Ⅱ外圓,圓柱銷將骨架Ⅱ與相匹配的端蓋固定在一起。
優選的,所述油潤滑腔的注油孔設置在第一道水密封和第二道水密封之間相匹配的骨架Ⅱ和骨架Ⅲ徑向處,骨架Ⅱ和骨架Ⅲ沿徑向設有貫穿的通孔與油潤滑腔相通。
優選的,所述注油孔設置在骨架Ⅱ和骨架Ⅲ的徑向正上方。
優選的,為了檢測油潤滑腔內的油位,還包括油位觀察孔,用于觀察油潤滑腔內的油位高度。
優選的,還包括油水報警器,所述油水報警器包括與潤滑腔相通的油杯和油杯下部的油水傳感器,當油杯內的油水比例超過設定值時,則發出報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由于了增加潤滑油腔,潤滑油腔內設置的油有效解決了第二道密封圈的干摩擦狀態,且由于骨架采用整體式結構,可以一次性完成水泵的油、水分隔密封,安裝簡單方便,特別是圓柱銷可以有效的防止整個密封裝置沿轉軸旋轉,油水報警裝置可以實時監測第一道水密封的泄露情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油水分隔密封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道及油水報警組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照附圖所示,包括第一道水密封7、第二道水密封6、油密封5、骨架Ⅰ1、骨架Ⅱ2、骨架Ⅲ8、O形橡膠圈3和圓柱銷4,骨架Ⅰ1、骨架Ⅱ2和骨架Ⅲ8組成的裝配面均安裝O形橡膠圈3實現靜密封,從轉軸17的水腔側14至軸承側16依次設有第一道水密封7、第二道水密封6、油密封5,油密封5為骨架油封,油密封5的開口是向著軸承側16的,骨架Ⅰ1、骨架Ⅱ2、骨架Ⅲ8整體固定后在內側形成兩個與第一道水密封7和第二道水密封6相匹配的密封溝槽并對第一道水密封7和第二道水密封6進行固定支撐,在骨架Ⅱ2的靠軸承側16的內側設有與油密封5相匹配的密封溝槽并對油密封5進行固定支撐,在第一道水密封7和第二道水密封6之間設有供第二道水密封6潤滑的油潤滑腔,油潤滑腔的注油孔9設置在第一道水密封7和第二道水密封6之間相匹配的骨架Ⅱ2和骨架Ⅲ8徑向處,骨架Ⅱ2和骨架Ⅲ8沿徑向設有貫穿的通孔與油潤滑腔相通,注油孔9設置在骨架Ⅱ2和骨架Ⅲ8的徑向正上方。為了檢測油潤滑腔內的油位,還包括油位觀察孔10,用于觀察油潤滑腔內的油位高度,所述第一道水密封7、第二道水密封6和油密封5與轉軸17均為過盈配合,所述骨架Ⅰ1、骨架Ⅱ2和骨架Ⅲ8與轉軸17均為間隙配合。
第一道水密封7和第二道水密封6均為 “倒F”型密封圈,第一道水密封7和第二道水密封6的的“倒F”型開口是向著水腔側14。為了防止骨架Ⅰ7、骨架Ⅱ6、骨架Ⅲ8整體隨轉軸17旋轉,在骨架Ⅱ2外圓上設置圓柱銷4,圓柱銷4將骨架Ⅱ2與相匹配的端蓋15固定在一起。在潤滑油腔底部的排油孔11連接與潤滑腔相通的油杯12和油杯下部的油水傳感器13,當油杯12內的油水比例超過設定值時,油水傳感器13則發出報警。
以上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一個優選示范例。本實用新型申請請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只限于所述實施方式。凡與本實施例等效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