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齒輪泵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方便安裝與拆卸從動軸的齒輪泵前板。
背景技術:
現有齒輪泵,其從動軸都是鑲(過盈配合)在前板上的,而鑲從動軸的孔為盲孔。由于從動軸與前板的從動軸孔之間是過盈配合,這種盲孔有兩點不足:一、由于是過盈配合,在將從動軸壓入前板的從動軸孔時,會有一部分空氣封閉在前板的從動軸孔內,如果齒輪泵是高溫工作,被封閉的空氣會膨脹,嚴重時會將從動軸往外頂。二、在齒輪泵需要維修時,由于從動軸是過盈配合,再加上是盲孔,所以從動軸不便于拆卸,甚至可以說是根本無法拆卸。所以,這種結構無論是泵的裝配,還是泵的拆卸,都有它的不足,會給工廠及用戶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方便安裝與拆卸從動軸的齒輪泵前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方便安裝與拆卸從動軸的齒輪泵前板,包括前板本體,所述前板本體上有主動軸孔與從動軸孔,所述從動軸孔與一個排氣孔相通,所述排氣孔中設有一個堵塞件,所述排氣孔的直徑小于所述從動軸孔的直徑,且所述排氣孔的中心軸線與從動軸孔的中心軸線重合。
所述堵塞件與排氣孔螺紋連接。
所述堵塞件的外側端與前板本體的同側端的表面持平或低于前板本體的同側端的表面。
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排氣孔,與從動軸孔相通,使得齒輪泵在安裝從動軸進入從動軸孔中是,不會在從動軸孔中密封形成有氣體,避免了齒輪泵是高溫工作,被封閉在從動軸孔的空氣會膨脹,嚴重時會將從動軸往外頂的問題,同時使得從動軸也方便拆卸。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方便安裝與拆卸的齒輪泵的前板主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方便安裝與拆卸的齒輪泵的前板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性特點和優勢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實施例。
參見圖1-2所示,一種方便安裝與拆卸從動軸的齒輪泵前板,包括前板本體,所述前板本體上有主動軸孔1與從動軸孔2,所述從動軸孔與一個排氣孔4相通,所述排氣孔中設有一個堵塞件5,所述排氣孔的直徑小于所述從動軸孔的直徑,且所述排氣孔的中心軸線與從動軸孔的中心軸線重合。
其中,所述堵塞件與排氣孔螺紋連接。
其中,所述堵塞件的外側端與前板本體的同側端的表面持平或低于前板本體的同側端的表面,這樣可以增加美觀性。
進一步的,所述堵塞件的外側端上設有多邊形盲孔,方便使用工具將所述堵塞件拆卸與安裝。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上的技術,使得齒輪泵在安裝從動軸進入從動軸孔中是,不會在從動軸孔中密封形成有氣體,從而解決了從動軸孔采用盲孔結構時,在安裝從動軸時會有一部分空氣封閉在前板的從動軸孔內,如果齒輪泵是高溫工作,被封閉的空氣會膨脹,嚴重時會將從動軸往外頂的技術缺陷。另外,也解決了泵的裝配和拆卸麻煩的問題,同時可以在排氣孔的外側位置上一個螺堵,如果有被輸送的介質從從動軸孔的地方漏出,螺堵剛好將其封住。同時這樣的更改也不會影響齒輪泵的正常工作。
通過改進,不但不會影響齒輪泵的使用,反而使齒輪泵的裝配和拆卸變得更加容易,同時,用戶也非常滿意。
這樣的更改,使齒輪泵的裝配和拆卸變得更加容易。用戶拆卸泵的后顧之憂得到解決,同時用戶也能放心使用,對本廠的產品更有信心。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