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活塞壓縮機潤滑,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
背景技術:
1、現有往復壓縮機中關于活塞曲柄銷的潤滑方式通常是通過對十字塊銷的潤滑油進行分流,在保證十字塊銷可以達到穩定潤滑效果的基礎上,將多余油液引入到活塞曲柄銷的潤滑油槽中并對曲柄銷進行潤滑,此種潤滑方式存在的弊端在于活塞曲柄銷的潤滑油量為供油管進油量減去十字塊銷的潤滑油量,隨著十字頭滑道運行時間過長,磨損加大,接觸間隙從原始的0.2mm增加到0.4mm,十字頭消耗的油量成平方指數方式增加,這樣就可使曲柄銷供油量急劇減少,容易造成事故,因此為了保證活塞曲柄銷的潤滑油量充足,進而研發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是很符合實際需要的。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傳統對于活塞曲柄銷進行單油路在潤滑時,隨著十字頭滑道運行時間過長,磨損加大,十字頭消耗的油量增大,導致曲柄銷供油量急劇減少,容易造成事故的問題,進而提供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
2、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所述雙路供油結構包括十字頭滑軌、十字頭、連桿、十字頭銷、曲柄銷軸瓦、曲柄銷、曲柄臂、主軸頸、主軸瓦、十字頭供油管和主軸頸供油管,所述十字頭設置在十字頭滑軌中,且十字頭與十字頭滑軌滑動連接,十字頭銷插設在十字頭中,且十字頭銷與十字頭之間加工有十字頭銷油槽,十字頭滑軌中加工有走油槽,十字頭供油管插裝在十字頭滑軌上,且十字頭供油管的進油端通過管道與油箱連通設置,十字頭供油管的出油端與走油槽連通設置,走油槽的底部加工有多個走油孔,且走油槽通過多個走油孔與十字頭銷油槽的進油端連通設置,連桿的一端與十字頭鉸接,連桿的另一端套設在曲柄銷上,且連桿的另一端與曲柄銷鉸接,曲柄銷與連桿之間設有曲柄銷軸瓦,且曲柄銷軸瓦與曲柄銷之間形成潤滑油槽,連桿中加工有一號供油孔,一號供油孔的進油端與十字頭銷油槽連通設置,一號供油孔的出油端與潤滑油槽的進油端連通設置,曲柄臂的一端與曲柄銷固定連接成為一體,曲柄臂的另一端套設在主軸頸上,且曲柄臂與主軸頸固定連接成為一體,主軸軸瓦套設在主軸頸上,且主軸軸瓦與主軸頸之間形成主軸油槽,曲柄臂上加工有二號供油孔,二號供油孔的進油端延伸至主軸頸中并與主軸油槽的出油端連通設置,二號供油孔的出油端延伸至曲柄銷中并與潤滑油槽的進油端連通設置,主軸頸供油管插裝在主軸軸瓦上,且主軸頸供油管的進油端通過管道與油泵出口管道連通設置,主軸頸供油管的出油端與主軸油槽的進油端連通設置;
3、進一步地,所述二號供油孔為直孔結構;
4、進一步地,所述二號供油孔孔徑的取值范圍為18mm~26mm;
5、進一步地,所述二號供油孔與曲柄銷外圓壁的連通處加工有半徑為3mm~5mm的圓角;
6、進一步地,所述二號供油孔為曲孔結構;
7、進一步地,所述二號供油孔包括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所述二號供油孔包括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位于曲柄銷中且第一孔段位引至曲柄臂中,第二孔段位于曲柄臂中,第三孔段位于主軸頸中且第三孔段位引至曲柄臂中,第一孔段的一端與曲柄銷的外圓壁連通設置,第一孔段的另一端穿過曲柄銷的端壁并與第二孔段連通設置,第三孔段的一端主軸頸的外圓壁連通設置,第三孔段的另一端穿過主軸頸的端壁并與第二孔段連通設置,且第一孔段與第二孔段為鈍角相交,第二孔段與第三孔段為鈍角相交;
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孔段與第二孔段的連通處加工有半徑為3mm~5mm的圓角,第二孔段與第三孔段的連通處加工有r3~r5的圓角;
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孔段與曲柄銷外圓壁的連通處加工有半徑為3mm~5mm的圓角,第三孔段與主軸頸外圓壁的連通處加工有半徑為3mm~5mm的圓角;
1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徑、第二孔段的孔徑和第三孔段的孔徑三者相同,三者孔徑的取值范圍均為18mm~26mm;
11、本申請相對于現有技術所產生的有益效果:
12、本申請提出的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相比于傳統的活塞曲柄銷供油潤滑結構而言,增加了一條供油管路,由原來的單向供油潤滑優化為雙向供油潤滑,如此設置可以有效避免了因工作時間增加導致十字頭銷油槽容量增大,影響潤滑油槽內油量的攝入,導致活塞曲柄銷潤滑效果較差的情況發生,經實際應用驗證后,利用本申請優化后的供油結構對活塞曲柄銷進行供油后,曲柄頸供油效果明顯提升,運行壽命延長的同時故障率也大幅度降低,經靜態運行檢查驗證,壓縮機靜止狀態時,改進后的供油方式與改進前供油方式相比較,沿著曲柄頸軸瓦(大頭瓦8)周邊向外溢出潤滑油量,明顯增加,經動態低負載運行狀態試驗比較測試,改進后的供油方式與改進前供油方式相比較,沿著曲柄頸軸瓦(大頭瓦8)周邊向外溢出潤滑油量,成倍增加。
13、本申請結構結構簡單,改進成本低廉,實際應用性強,穩定性相對較高,在12個月的模擬驗證過程中未發生故障和安全隱患,適合于本領域推廣使用。
1.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雙路供油結構包括十字頭滑軌(2)、十字頭(3)、連桿(4)、十字頭銷(5)、曲柄銷軸瓦(8)、曲柄銷(9)、曲柄臂(10)、主軸頸(11)、主軸瓦(12)、十字頭供油管(14)和主軸頸供油管(15),所述十字頭(3)設置在十字頭滑軌(2)中,且十字頭(3)與十字頭滑軌(2)滑動連接,十字頭銷(5)插設在十字頭(3)中,且十字頭銷(5)與十字頭(3)之間加工有十字頭銷油槽(6),十字頭滑軌(2)中加工有走油槽(1),十字頭供油管(14)插裝在十字頭滑軌(2)上,且十字頭供油管(14)的進油端通過管道與油箱連通設置,十字頭供油管(14)的出油端與走油槽(1)連通設置,走油槽(1)的底部加工有多個走油孔,且走油槽(1)通過多個走油孔與十字頭銷油槽(6)的進油端連通設置,連桿(4)的一端與十字頭(3)鉸接,連桿(4)的另一端套設在曲柄銷(9)上,且連桿(4)的另一端與曲柄銷(9)鉸接,曲柄銷(9)與連桿(4)之間設有曲柄銷軸瓦(8),且曲柄銷軸瓦(8)與曲柄銷(9)之間形成潤滑油槽(16),連桿(4)中加工有一號供油孔(7),一號供油孔(7)的進油端與十字頭銷油槽(6)連通設置,一號供油孔(7)的出油端與潤滑油槽(16)的進油端連通設置,曲柄臂(10)的一端與曲柄銷(9)固定連接成為一體,曲柄臂(10)的另一端套設在主軸頸(11)上,且曲柄臂(10)與主軸頸(11)固定連接成為一體,主軸瓦(12)套設在主軸頸(11)上,且主軸瓦(12)與主軸頸(11)之間形成主軸油槽(17),曲柄臂(10)上加工有二號供油孔(13),二號供油孔(13)的進油端延伸至主軸頸(11)中并與主軸油槽(17)的出油端連通設置,二號供油孔(13)的出油端延伸至曲柄銷(9)中并與潤滑油槽(16)的進油端連通設置,主軸頸供油管(15)插裝在主軸瓦(12)上,且主軸頸供油管(15)的進油端通過管道與油泵出口管道連通設置,主軸頸供油管(15)的出油端與主軸油槽(17)的進油端連通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號供油孔(13)為直孔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號供油孔(13)孔徑的取值范圍為18mm~26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號供油孔(13)與曲柄銷(9)外圓壁的連通處加工有半徑為3mm~5mm的圓角,二號供油孔(13)與主軸頸(11)外圓壁的連通處加工有半徑為3mm~5mm的圓角。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號供油孔(13)為曲孔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號供油孔(13)包括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位于曲柄銷(9)中且第一孔段位引至曲柄臂(10)中,第二孔段位于曲柄臂(10)中,第三孔段位于主軸頸(11)中且第三孔段位引至曲柄臂(10)中,第一孔段的一端與曲柄銷(9)的外圓壁連通設置,第一孔段的另一端穿過曲柄銷(9)的端壁并與第二孔段連通設置,第三孔段的一端主軸頸(11)的外圓壁連通設置,第三孔段的另一端穿過主軸頸(11)的端壁并與第二孔段連通設置,且第一孔段與第二孔段為鈍角相交,第二孔段與第三孔段為鈍角相交。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與第二孔段的連通處加工有半徑為3mm~5mm的圓角,第二孔段與第三孔段的連通處加工有半徑為3mm~5mm的圓角。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與曲柄銷(9)外圓壁的連通處加工有半徑為3mm~5mm的圓角,第三孔段與主軸頸(11)外圓壁的連通處加工有半徑為3mm~5mm的圓角。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用于往復壓縮機中活塞曲柄銷的雙路供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徑、第二孔段的孔徑和第三孔段的孔徑三者相同,三者孔徑的取值范圍均為18mm~2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