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流體閥的故障安全防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專利大體上涉及流體閥,更特別地,涉及用于流體閥的故障安全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過程控制系統使用各種現場設備以控制和/或監測過程參數。現場設備,比如氣控開關閥,應用控制流體使流動控制構件相對于孔口在允許流體流過閥的打開位置和限制或防止流體流過閥的閉合位置之間移動。然而,這種氣控開關閥缺少對流過閥的流體的精確控制。為了精確地控制通過閥的流體流動,閥通常應用電子控制器或致動器來相對于孔口而致動或移動流動控制構件。然而,在故障狀態期間(例如,當電子控制器的電源發生故障時),電子控制器典型地在其最后的控制位置處發生故障(即,保留在該位置處)。因此,應用電子控制器或致動器的閥通常在閥的上游具有故障安全防護系統,其在故障狀態期間起作用以防止流體流過閥。然而,這種故障安全防護系統增加了復雜性、成本并且占用了額外的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用于流體閥的裝置,其包括:第一活塞;相對于所述第一活塞可移動地耦接的第二活塞;和限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之間以容納控制流體的流體室,當控制流體被提供在所述流體室中時控制流體可操作地耦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當從所述流體室移去所述控制流體的至少一些時所述第一活塞可操作地與所述第二活塞去奉禹。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用于流體閥的裝置,其包括:被定位在流體閥的閥帽中的活塞組件,在向電子控制器提供電源時,所述活塞組件選擇性地耦接所述電子控制器和流動控制構件,以控制流過所述流體閥的流體流動,當沒有向所述電子控制器提供電源時,所述活塞組件可操作地去耦所述電子控制器和所述流動控制構件,所述活塞組件包括:第一活塞;和可滑動地耦接至所述第一活塞的第二活塞,在向所述電子控制器提供電源時,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作為整體活塞一起移動,而沒有向所述電子控制器提供電源時,所述第二活塞相對于所述第一活塞移動。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用于流體閥的裝置,其包括:第一裝置,用于移動流體閥的流動控制構件,所述第一裝置用于移動所述流動控制構件以耦接所述流動控制構件和電子控制器;第二裝置,用于獨立于所述用于移動流動控制構件的第一裝置而移動所述流體閥的所述流動控制構件;和在向所述電子控制器提供電源時,用于選擇性地耦接所述用于移動流動控制構件的第一裝置和所述電子控制器的裝置,以及在所述電子控制器失去電源時,用于選擇性地去耦所述用于移動的第一裝置和所述電子控制器的裝置,其中當所述用于移動的第一裝置可操作地與所述電子控制器去耦時,所述用于移動流動控制構件的第二裝置操作所述流動控制構件。[0007]在本文中所公開的示例閥裝置或組件應用電子流動控制器來精確地控制通過閥裝置的流體流動。另外,在本文中所公開的示例閥裝置包括故障安全防護裝置,以在電子流動控制器失去電源時提供故障安全防護狀態。更特別地,示例故障安全防護裝置與閥裝置集成在一起。因此,不像某些公知的氣控閥裝置,本文中所公開的示例閥裝置不需要在閥裝置上游的輔助閥以提供故障安全防護機構。
圖1是公知的流體閥的橫截面圖。圖2是另一個公知的流體閥的橫截面圖。圖3是在本文中所公開的圖示在第一位置中的示例控制閥的橫截面圖。圖4是圖示在第二位置中的圖3的示例流體閥的橫截面圖圖。圖5是圖示在故障位置中的圖3和4的示例流體閥的橫截面圖。圖6是圖示在故障位置中的圖3-5的示例流體閥的另一個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公開的示例閥裝置或組件應用電子流動控制器來精確地控制通過閥裝置的流體流動。另外,在本文中所公開的示例閥裝置包括故障安全防護裝置,以在電子流動控制器失去電源時提供 故障安全防護狀態。更特別地,示例故障安全防護裝置與閥裝置集成在一起。因此,不像某些公知的氣控閥裝置,本文中所公開的示例閥裝置不需要在閥裝置上游的輔助閥以提供故障安全防護機構。在本文中所公開的示例故障安全防護裝置應用連接器或活塞組件,其具有第一部分或活塞,該第一部分或活塞可移動或可滑動地耦接到第二部分或活塞。另外,活塞組件在活塞組件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間形成室。活塞組件的第一部分可被操作地耦接到電子致動器,并且活塞組件的第二部分可被耦接到流體閥的流動控制構件上。在本文中所公開的示例閥裝置應用控制流體(例如,空氣,液壓油等等)來可操作地和/或選擇性地耦接和去耦流動控制裝置和電子流動控制器或致動器。更特別地,控制流體可操作地和/或選擇性地耦接活塞組件的第一和第二部分。特別地,當用控制流體加壓該室時,控制流體將力施加到第一和第二部分以摩擦地耦接該第一和第二部分。然而,當控制流體的至少一些被排出或移去時(例如,當故障狀態期間),活塞的第一部分與活塞的第二部分可操作地去耦。因此,活塞的被可操作地耦接到流動控制構件的第二部分與電子流動控制器可操作地去耦。轉而,故障安全防護裝置、致動器或偏置元件獨立于活塞組件的第一部分而操作活塞組件的第二部分。換句話說,故障安全防護裝置在故障狀態期間替代電子致動器來操作流體閥的流動控制元件。在討論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閥裝置之前,在圖1中提供了公知的流體閥100的簡要描述。在操作中,經由輸入口 104在壓力室102中提供控制壓強或流體(例如,空氣)。控制流體將力施加到活塞或致動器106上,以使活塞106朝著偏置構件108移動。轉而,耦接到活塞106的閥塞110移動離開閥座112到完全打開或最大流速的位置,以允許流體流過在入口 116和出口 118之間的通道114。當控制流體從壓力室102被排出或移去時,偏置元件108使活塞106朝著壓力室102移動以引起閥塞110接合閥座112,來限制或防止流體流過通道114(例如,閉合位置)。因此,圖1的流體閥100提供開/關流體流動控制。為了提供精確或準確的流體流動控制,某些公知的控制閥應用電子致動器或馬達。例如,圖2圖解了用電子致動器202來實施的示例流體閥200。電子致動器202經由桿206可操作地耦接到活塞204,并且活塞204經由桿210被耦接到閥塞208上。在操作期間,電子致動器202移動活塞204,并且因此相對于閥座212在完全打開位置、完全閉合位置和/或在完全打開位置和完全閉合位置之間的任何中間位置之間移動閥塞208。然而,在故障狀態期間(例如,當電源沒有被提供到電子致動器202上時),閥塞208保持在最后的控制位置。例如,在故障狀態期間,流體閥200會保持在打開位置或在完全閉合位置和完全打開位置之間的中間位置中。為了提供故障安全防護狀態,閥200應用故障安全防護系統214。故障安全防護系統214典型地包括設置在流體閥200的入口 218上游的輔助閥216,以在故障狀態期間防止流體流到流體閥200。然而,這種示例故障安全防護系統214增加了成本(例如,制造和安裝成本),復雜性并且提供了相對大的尺寸外殼。圖3圖解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義的示例控制閥300,其包括與故障安全防護系統304 —起實現的流動控制組件或致動器連接器組件302。圖3的控制閥300包括經由閥帽310被可操作地耦接到流體閥308的電子流動控制器或電子致動器306。流體閥308包括閥體312,其限定在入口 316和出口 318之間的流體流動通道314。流動控制構件320 (例如,閥塞或提升閥)被設置在流體流動通道314中,并且包括座表面322。流動控制構件320相對于閥座324在完全打開位置326、完全閉合位置和/或在完全閉合位置和完全打開位置(如圖3中所示)之間的中間位置之間移動,以控制通過限定在入口 316和出口 318之間的口區域或孔口 328的流體流動。所圖解示例的電子致動器306經由驅動軸或桿330被可操作地耦接到流動控制構件320。所圖解示例的電子致動器306包括電機332,其經由驅動系統或傳動系統334驅動桿330。電機332可以是任何電機,比如,例如交流(AC)電機、直流(DC)電機、變頻電機、步進電機、伺服電機或任何其他適當的電機或驅動構件。驅動系統334可以包括多個齒輪(例如,正齒輪),行星齒輪 系統,或任何其他適當的齒輪和/或變速器以將電機332的旋轉運動轉化成桿330的直線運動。在所圖解的示例中,致動器連接器組件302可操作地和/或選擇性地耦接電子致動器306 (例如,桿330)和流動控制構件320。如圖3中所示,致動器連接器組件302被設置在閥帽310的腔336中。圖3的示例致動器連接器組件302包括活塞組件340。特別地,所圖解示例的活塞組件340包括第一部分或活塞342,其可移動地和/或可滑動地耦接到第二部分或活塞344。特別地,第一活塞342被可操作地和/或選擇性地耦接到第二活塞344,以防止第二活塞344相對于第一活塞342的運動。為了可操作地和/或選擇性地耦接第一和第二活塞342和344,在第一和第二活塞342和344之間形成或提供流體室346。更特別地,當第二活塞344相對于第一活塞342滑動時,在第一和第二活塞342和344之間的流體室346的容積變化(例如,增加或減少)。第一活塞342包括第一密封件348a(例如,O形環),并且第二活塞344包括第二密封件348b (例如,O形環),以在閥帽310的流體室346和腔336之間提供緊密密封。所圖解示例的閥帽310包括與流體室346流體連通的流體口 350。特別地,流體口 350的中心軸線350a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活塞342和/或第二活塞344的縱向或中心軸線352。在其他示例中,流體口 350能夠在相對于縱向軸線352的非垂直角度處和/或處于任何其他的位置或定向。閥帽310中的流體口 350和開口 350b提供到流體室346的流體流路。所圖解示例的第一活塞342包括形成在第一活塞342的第一表面或面356中的開口或孔354和從第一活塞342的第二表面或面360突出的桿358。在所圖解的示例中,第一表面356與第二表面360相反。更特別地,第一活塞342的第一表面356定向在面向桿330的方向上,并且第一活塞342的第二表面360與流體室346流體連通。第一活塞342的開口 354容納或耦接電子致動器306的桿330和活塞組件340。如在圖3中所示的,開口 354形成肩、凸緣或突起362以接合(例如,摩擦接合)桿330的凸緣或階梯狀部分364。特別地,開口 354的肩362沿著開口 354的周長的一部分延伸。進一步,凸緣部分364和/或環狀槽或通道368可以沿著桿330的周長的一部分延伸。為了使得能夠耦接桿330和第一活塞342的開口 354,第一活塞342的第一表面356包括狹槽或鍵狀開口 366,以使得桿330的凸緣部分364在不干涉肩362的情形下能夠被設置在開口 354中。桿330包括槽或環狀通道368以容納開口 354的肩362,來耦接桿330和第一活塞342。換句話說,環狀槽368通過相對緊的配合連接而捕獲開口 354的肩362,以減少或消除在第一活塞342和桿330之間的在沿著軸線352的方向上的軸向間隙。在其他示例中,桿330可以經由螺紋連接、緊固件、銷和/或任何其他適當的緊固機構被耦接到第一活塞342。在組裝期間,桿330可以首先被放置在鍵狀開口 366中并且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活塞342的軸線352的方向上滑動,直到肩362接合環狀槽368為止。所圖解示例的第二活塞34·4包括形成在第二活塞344的第一表面或面372中的開口或孔370和從第二活塞344的第二表面或面376突出的桿374。在所圖解的示例中,第二活塞344的第一表面372與第二表面376相反,以致第二活塞344的第一表面372與流體室346流體連通,并且第二活塞344的第二表面376定向在面向流動控制構件320的方向上。第一活塞342的桿358經由開口 370被耦接至第二活塞344。特別地,第一活塞342的桿358包括凸緣、唇狀物或突出構件378以當第一活塞342耦接到第二活塞344時接合形成在第二活塞344的開口 370中的唇狀物或肩380。第二活塞344的第一表面372包括狹槽或鍵狀開口 382,以使得第一活塞342的桿358的凸緣378能夠在不干涉開口 370的肩380的情形下被設置在第二活塞344的開口 370中。狹槽或鍵狀開口 382可以沿著第一表面372的一部分延伸和/或肩可以沿著開口 370的圓周的一部分延伸。第一活塞342的桿358包括槽或環狀通道384 (例如,伸長的槽或通道)以容納或可滑動地接合第二活塞344的開口 370的肩380。特別地,第二活塞344的開口 370的肩380沿著環狀通道384移動,以使得當第二活塞344可操作地與第一活塞342去耦時,第二活塞344能夠相對于第一活塞342在平行于軸線352的方向上移動,如將在下面更詳細描述的。在所圖解的示例中,第二活塞344的環狀通道384的長度或高度和/或開口 370的深度至少等于電子致動器306的完整行程長度,以使得當第二活塞344可操作地與第一活塞342去耦時第二活塞344能夠相對于第一活塞342從完全打開位置移動到完全閉合位置。第二活塞344的桿374被耦接(例如,螺紋耦接)到流動控制構件320上。因此,如在圖3中所示的,第一活塞342經由桿330被耦接到電子致動器306,并且第二活塞344經由桿386被耦接到流動控制構件320。致動器連接器組件302包括偏置元件388以當第一活塞342可操作地與第二活塞344去耦時(例如,在故障狀態期間)獨立地相對于第一活塞342移動第二活塞344。偏置元件388被設置在第二活塞344的第二表面376和彈簧座390(例如,閥導向件或閥內件)之間。當第一活塞342可操作地耦接到第二活塞344時,偏置元件388朝著第一活塞342偏置第二活塞344,但是不會干涉電子致動器306的操作。換句話說,當流體室346容納加壓控制流體時,通過偏置元件388施加到第二活塞344的面376上的力小于由控制流體提供到第二活塞344的第一面372上的力,因此其不足以克服由控制流體施加到第二活塞344的面372上的力。因此,第二活塞344不會相對于第一活塞342而移動。因此,當電子致動器306克服由偏置元件388提供的力時,電機332能夠引起(例如,拉動)第一和第二活塞342和344作為整體件或結構一起移動。為了可操作地和/或選擇性地耦接第一活塞342和第二活塞344,經由流體口 350和開口 350b在流體室346中提供控制流體(例如,加壓空氣,液壓油等等)。加壓控制流體將力施加到第一活塞342的第二表面360上以及將力施加到第二活塞344的第一表面372上(例如,在沿著軸線352的方向上與垂直或豎直的力相反)。特別地,由控制流體所施加的力引起第一活塞342在與第二活塞344相反的方向上移動。如在圖3中所示的,在圖3的定向上,控制流體引起第一活塞342在朝著電子致動器306的方向上移動,以及引起第二活塞344在朝著流動控制構件320的方向上移動。因此,加壓控制流體引起桿358的凸緣378摩擦接合開口 370的肩380。以這種方式,加壓控制流體有效地提供機械聯接,摩擦耦接和/或連接,以耦接第一和第二活塞342和344。換句話說,控制流體引起第一活塞342的凸緣378摩擦接合第二活塞344的肩380,以可操作地和/或選擇性地耦接第一和第二活塞 342 和 344。進一步,在所圖解的實例中,第一活塞342的第二表面360具有基本上相似于或等于第二活塞344的第一表面372的表面面積的表面面積,以致控制流體為第一和第二活塞342和344提供基本上相等的力。然而,在其他實例中,第一活塞342的表面面積可以不同于第二活塞344的表面面積,以使得控制流體施加到第一活塞342上的力能夠不同于提供到第二活塞344上的力。
圖3圖解了在非故障狀態或正常操作期間的在完全打開位置326中的控制閥300。當電子致動器306的電源沒有被中斷時提供非故障狀態。在圖3中,電子致動器306被定位在部分打開的行程位置392處,以允許流體流過在入口 316和出口 318之間的通道314。電子致動器306的軸330包括肩、凸耳或行程限制部394,以當桿330朝著閥座324移動時限制桿330在軸線352方向上的直線運動。換句話說,當桿330的肩394接合閥帽310的表面396時(如在圖5中所示的),行程限制部394限制和/或限定電子致動器306的完全打開的行程位置。圖4圖解了在非故障狀態期間的在完全閉合位置400中的控制閥300。在圖4中,電子致動器306被定位在完全閉合的行程位置402處,以防止流體流過在入口 316和出口318之間的通道314。在圖4中,流體室346被提供有控制流體,其耦接第一和第二活塞342和 344。在操作中,參考圖3和4,流體室346被給予能量(例如,被提供加壓控制流體),以可操作地和/或選擇性地耦接第一和第二活塞342和344。當在流體室346中存在控制流體時,當電子致動器306在完全打開的行程位置、圖3的部分打開的行程位置392和圖4的完全閉合的行程位置402之間移動時,第二活塞344與第一活塞342 —起移動,這是因為控制流體通過在大致平行于軸線352的方向上的力引起第一活塞342的凸緣378摩擦接合第二活塞344的肩380。換句話說,在非故障狀態期間和/或當控制流體被另外提供到流體室346時,第二活塞344的移動取決于第一活塞342的移動,以致當電子致動器306被致動時第一活塞342和第二活塞344作為整體活塞而一起移動。因此,當流體室346被給予能量時,隨著電子致動器306在將流動控制構件320移動遠離閥座324而允許流體流過通道314的打開行程位置(例如,完全打開的行程位置)和將流動控制構件320朝著閥座324移動而限制或防止流體流過通道314的閉合行程位置402 (例如,完全閉合的行程位置)之間移動,桿358的凸緣378保持與開口 370的肩380接合。換句話說,當流體室346被給予能量時,第二活塞344不會相對于第一活塞342移動或者獨立于第一活塞342移動。控制流體提供壓力或力以可操作地和/或選擇性地耦接第一活塞342和第二活塞344,以致第一活塞342經由電子致動器306的移動引起流動控制構件320經由第二活塞344而移動。如上所提及的,圖3和4的實例控制閥100包括故障安全防護系統304。故障安全防護系統304通過在緊急狀態期間(例如,如果電子致動器的電源發生故障)引起流動控制構件320移動到所希望的位置(例如,閉合位置)而為過程控制系統提供保護。在該示例中,故障安全防護系統304是基于空氣的故障安全防護系統。圖5圖解了當故障安全防護系統304在故障狀態期間起作用時在閉合位置500中的控制閥300。當電源沒有被提供到(例如,被中斷)電子致動器306時會發生故障狀態。在圖5中,電子致動器306被定位在完全打開的行程位置502處。然而,流動控制構件320與閥座324接合(例如,密封地接合)以限制或防止流體流過通道314。更特別地,在圖5中,第一活塞342可操作地與第二活塞344去耦。特別地,控制流體從流體室346被排出或移去,引起在第一活塞342、第二活塞344和偏置元件388之間的機械聯接去耦。換句話說,移去提供到第一和第二活塞342和344上的力以使得偏置元件388能夠提供偏置力到面376上,該力大于提供到面372上的力。當可操作地去耦時,第二活塞344能夠相對于或獨立于第一活塞342而移動。特別地,第二活塞344能夠相對于第一活塞342移動由桿358的凸緣378的上表面504和第一活塞342的第二表面360所限定的距離(例如,由環狀通道384的高度所限定的距離)。更特別地,該距離足以使得由桿330所限定的行程限制部394能夠接合`閥帽310的上表面396,并且使得流動控制構件320能夠密封地接合閥座324。因此,不論電子致動器306的位置如何,第二活塞344都處于零行程位置506 (例如,初始位置)處以引起流動控制構件320接合閥座324。偏置元件388偏置第二活塞344,并且因此將流動控制構件320偏置到閉合位置500。因此,在故障狀態期間和/或當控制流體從流體室346被移去時,電子致動器306與流動控制構件320去耦并且偏置元件388將流動控制構件320移動至與閥座324接合。為了在故障狀態期間可操作地去耦第一和第二活塞342和344,排出流體室346中的控制流體。例如,如所示的,控制閥300可以應用三通電磁閥508,其具有容納來自控制流體源的控制流體的第一口 510,提供控制流體到流體室346的第二口 512和排出流體室346的第三口 514。在故障狀態期間,中斷或移去電磁閥508的電源,由此引起電磁閥508從流體室346經由第三口 514排出控制流體,如圖5中所示的。因此,當電源沒有被提供到電子致動器306和/或電磁閥508上時從流體室346移去由控制流體所提供的力以可操作地去耦第一和第二活塞342和344。當第一和第二活塞342和344去耦時,開口 370的肩380移動遠離桿358的凸緣378,并且第二活塞344經由開口 370沿著桿358滑動。因此,第二活塞344在故障狀態期間獨立于第一活塞342而移動或滑動。例如,圖6圖解了當從流體室346移去或排出控制流體并且電子致動器306被定位在部分打開的行程位置602處時在閉合位置500中的控制閥300。盡管電子致動器306在部分打開的行程位置602中,但是控制閥300保持在閉合位置500中,這是因為第一活塞342可操作地從第二活塞344去耦,因此電子致動器306不會影響流動控制構件320相對于閥座324的位置。圖3-6的實例控制閥300是故障關閉閥(例如,推開)。在其他實例中,控制閥300可以是故障打開閥(例如,推閉),以致在故障狀態下,故障安全防護系統304將閥移動到打開位置(例如,完全打開位置)。盡管在此已經描述了某些示例性方法、裝置和制品,但本專利的覆蓋范圍不限于此。相反,本專利覆蓋字面上或在等同原則下合理落入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的所有方法、裝置 和制品。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流體閥的裝置,其包括: 第一活塞; 相對于所述第一活塞可移動地耦接的第二活塞;和 限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之間以容納控制流體的流體室,當控制流體被提供在所述流體室中時控制流體可操作地耦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當從所述流體室移去所述控制流體的至少一些時所述第一活塞可操作地與所述第二活塞去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活塞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活塞的第一表面中的第一開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還包括從所述第一活塞的第二表面突出的第一桿,所述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二表面相反。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開口用于容納電子流動控制器的驅動桿。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開口具有第一肩,以接合所述驅動桿的 第一凸緣部分。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活塞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活塞的第三表面中的第二開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還包括從所述第二活塞的第四表面突出的第二桿,所述第三表面與所述第四表面相反。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流體室形成在相應的第一和第二活塞的所述第二和第三表面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的所述第一桿經由所述第二開口被耦接到所述第二活塞。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的所述第一桿包括第二凸緣部分,以當所述第一活塞耦接到所述第二活塞時接合形成在所述第二活塞的所述第二開口中的第二肩。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活塞被耦接到電子流動控制器,并且所述第二活塞被耦接到流動控制構件。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還包括偏置元件,以當從所述室移去所述控制流體的至少一些時獨立于所述第一活塞地移動所述第二活塞。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還包括與所述室流體連通的流體口。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流體口包括實質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活塞的縱向軸線的軸線。
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流體口形成在所述流體閥的閥帽中。
16.一種用于流體閥的裝置,其包括: 被定位在流體閥的閥帽中的活塞組件,在向電子控制器提供電源時,所述活塞組件選擇性地耦接所述電子控制器和流動控制構件,以控制流過所述流體閥的流體流動,當沒有向所述電子控制器提供電源時,所述活塞組件可操作地去耦所述電子控制器和所述流動控制構件,所述活塞組件包括: 第一活塞;和可滑動地耦接至所述第一活塞的第二活塞,在向所述電子控制器提供電源時,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作為整體活塞一起移動,而沒有向所述電子控制器提供電源時,所述第二活塞相對于所述第一活塞移動。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裝置,還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之間的流體室,所述流體室容納控制流體,以在向所述電子控制器提供電源時,可操作地耦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當沒有向所述電子控制器提供電源時,從所述室移去所述控制流體以可操作地去耦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來使得所述第一活塞能夠相對于所述第二活塞移動。
18.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活塞包括可滑動地耦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的桿。
19.一種用于流體閥的裝置,其包括: 第一裝置,用于移動流體閥的流動控制構件,所述第一裝置用于移動所述流動控制構件以耦接所述流動控制構件和電子控制器; 第二裝置,用于獨立于所述用于移動流動控制構件的第一裝置而移動所述流體閥的所述流動控制構件;和 在向所述電子控制器提供電源時,用于選擇性地耦接所述用于移動流動控制構件的第一裝置和所述電子控制器的裝置,以及在所述電子控制器失去電源時,用于選擇性地去耦所述用于移動的第一裝置和所述電子控制器的裝置,其中當所述用于移動的第一裝置可操作地與所述電子控制器去耦時,所述用于移動流動控制構件的第二裝置操作所述流動控制構件。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還包括當所述用于移動的第一裝置可操作地與所述用于移動的第二裝置去·耦時用于偏置所述用于移動流動控制構件的第二裝置的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流體閥的故障安全防護裝置。示例故障安全防護裝置包括第一活塞,相對于第一活塞可移動地耦接的第二活塞,和在第一和第二活塞之間用于容納控制流體的流體室。當控制流體被提供在流體室中時該控制流體可操作地耦接第一和第二活塞。當從流體室移去控制流體的至少一些時第一活塞可操作地與第二活塞去耦。
文檔編號F16K31/122GK203099040SQ201220757029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9日
發明者E·J·伯吉特, B·J·塔特 申請人:泰思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