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用于動力操作旋轉刀的撓曲軸-驅動馬達連接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657420閱讀:395來源:國知局
用于動力操作旋轉刀的撓曲軸-驅動馬達連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聯接在驅動馬達和動力操作工具的齒輪系之間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所述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包括細長驅動軸組件,所述細長驅動軸組件包括延伸通過外部殼體的可旋轉驅動傳遞軸組件。軸驅動傳動裝置包括馬達端聯接件,所述馬達端聯接件被附連到所述外部殼體的一端并且適于可釋放地連接到所述驅動馬達的配合聯接件。所述馬達端聯接件包括聯接件主體,所述聯接件主體外表面漸縮區域,所述漸縮區域從較大直徑漸縮至在所述漸縮區域的遠端處的較小直徑,以有利于插入以及與驅動馬達聯接件的正確對齊。驅動傳遞軸組件包括從動配件,所述從動配件具有圍繞軸向延伸的定位構件的多個驅動面并且用于接合驅動馬達的配合驅動配件。
【專利說明】用于動力操作旋轉刀的撓曲軸-驅動馬達連接

【技術領域】
[0001]本公開涉及驅動接口或驅動連接結構,其用于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和外部驅動馬達以提供從所述驅動馬達至諸如動力操作旋轉刀的動力操作工具的旋轉動力,并且更具體地涉及驅動連接結構,其中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包括外部殼體組件和在外部殼體組件內可旋轉的細長的驅動傳遞軸組件,所述外部殼體組件包括在外部殼體的馬達端處的漸縮聯接件,以用于可釋放地附連到驅動馬達的配合漸縮聯接件,所述驅動傳遞軸組件包括從動配件,所述從動配件具有圍繞軸向延伸的定位構件的多個平坦驅動面并且用于接合驅動馬達的配合驅動配件。

【背景技術】
[0002]動力操作旋轉刀在肉食加工設施中被廣泛地用于肉食切割和修整操作。動力操作旋轉刀也在各種其它行業中具有應用,其中切割和/或修整操作需要快速地并且以比使用傳統的手動切割或修整工具(例如,長刀、剪刀、鑷子等)時更少的努力進行。舉例來說,動力操作旋轉刀可以有效地用于各式各樣的任務,諸如:動物標本剝制;彈性體或氨基甲酸酯泡沫的切割與修整,以用于包括交通工具座椅的各種應用;以及結合醫學/外科手術的組織移除或清除、和/或從人或動物供體的身體回收組織。
[0003]動力操作旋轉刀通常包括柄部組件和頭部組件。頭部組件包括環狀刀片外殼和由刀片外殼支撐以旋轉的環狀旋轉刀片。動力操作旋轉刀的頭部組件還包括齒輪箱外殼,其支撐齒輪系以便可旋轉地驅動旋轉刀片。在某些情況下,支撐在齒輪箱外殼中的齒輪系可包括單個齒輪,在其它情況下,齒輪系可包括用于驅動旋轉刀片的多個齒輪。齒輪系是用于動力操作旋轉刀的驅動組件的一部分,齒輪系在旋轉刀的內部。由Whited等人在2011年7月25日提交的美國專利申請N0.13/189,925(代理人案卷號BET-020692 US PRI)( “’ 925申請”)中公開了具有各種齒輪系實施例的動力操作旋轉刀,這些齒輪系實施例包括包含單個齒輪的齒輪系和包含多個齒輪的齒輪系。’ 925申請被轉讓給本申請的受讓人并且以引用方式全文并入本文中。
[0004]驅動組件還包括在動力操作旋轉刀外部的部件,包括外部驅動馬達和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驅動動力操作旋轉刀的齒輪系的原動力或旋轉動力通常從外部驅動馬達提供并且通過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傳遞。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通常包括在外部殼體內旋轉的細長的驅動傳遞軸。細長的驅動傳遞軸包括:在驅動傳遞軸的一端處的從動配件,其接合驅動馬達的配合的驅動配件并由所述驅動配件旋轉;以及在驅動傳遞軸的相對端處的驅動配件,其接合動力操作旋轉刀的齒輪系的配合的從動配件并使所述從動配件旋轉。由外部馬達實現的驅動傳遞軸的旋轉使動力操作旋轉刀的齒輪系旋轉,該齒輪系又使旋轉刀片旋轉。
[0005]典型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的外部殼體包括在外部殼體的一端處的第一馬達端聯接件,該第一馬達端聯接件適于可釋放地聯接到驅動馬達的配合聯接件,使得當馬達端聯接件和驅動馬達聯接件接合時,驅動傳遞軸的從動配件接合驅動馬達的驅動配件并由所述驅動配件可旋轉地驅動。在外部殼體的相對端處的第二柄部組件聯接件適于可釋放地聯接到動力操作旋轉刀的柄部組件,使得驅動傳遞軸的驅動配件接合并驅動動力操作旋轉刀的齒輪系的從動配件。
[0006]在一些現有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中,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和驅動馬達之間的驅動接口或連接結構是有問題的。通常,驅動傳遞軸的第一從動配件是正方形公配件,其裝配到馬達驅動配件的正方形母開口中。驅動傳遞軸的從動配件和馬達驅動配件之間的這種正方形配件連接當試圖將外部殼體的第一聯接件聯接到馬達聯接件時趨于難以正確地對齊以便插入,這通常要求操作者使用兩只手來對齊并連接軸驅動傳動裝置和驅動馬達。此外,隨著時間推移,驅動傳遞軸的正方形公配件的頂點趨于變得倒圓,由此導致驅動傳遞軸和驅動馬達的配合的驅動配件之間的松弛或寬松的驅動連接。該松弛或寬松的驅動連接通常表征為:當驅動馬達被操作者致動以啟動動力操作旋轉刀時驅動連接中的初始“當啷聲”。
[0007]此外,在一些現有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中,存在外部殼體的第一聯接件與驅動馬達聯接件之間的對齊問題,從而導致驅動馬達的驅動配件的旋轉軸線與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驅動傳遞軸或撓曲軸的旋轉軸線之間的軸向錯位。即便驅動馬達的驅動配件的旋轉軸線與驅動傳遞軸的旋轉軸線之間的輕微軸向錯位都會導致驅動傳遞軸的不期望振動以及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部件的過度磨損。
[0008]此外,在一些現有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中,外部殼體的第一聯接件包括插設在第一聯接件和馬達聯接件之間的可旋轉環或滑動環,以允許第一聯接件和馬達聯接件之間的相對旋轉。在一些情況下,例如當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由于動力操作旋轉刀的操作者定位而尖銳地成角度時,外部殼體會趨向于在驅動馬達端處旋轉,從而關于驅動傳遞軸的中心縱向軸線“纏繞”或扭結。滑動環的存在還產生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與驅動馬達之間的聯接連接的寬松度,這是由第一聯接件、滑動環和馬達聯接件的組合公差累積造成的。如上所述,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馬達聯接件連接的寬松度可能導致馬達驅動配件的旋轉軸線與驅動傳遞軸的旋轉軸線的錯位,從而導致驅動傳遞軸的不期望振動以及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部件的過度磨損。


【發明內容】

[0009]在一個方面,本公開涉及聯接在驅動馬達和動力操作工具的齒輪系之間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該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包括:a)細長的驅動軸組件,其包括沿縱向軸線延伸的可旋轉的驅動傳遞軸、在驅動傳遞軸的一端處的第一從動配件和在驅動傳遞軸的第二端處的第二驅動配件,第一從動配件和第二驅動配件隨驅動傳遞軸旋轉;b)外部殼體,其包括第一和第二端并且限定通孔,該外部殼體在通孔內接納驅動傳遞軸并且支撐驅動傳遞軸以在外部殼體內旋轉;以及c)馬達端聯接件,其附接到外部殼體的第一端并且適于可釋放地連接到驅動馬達,馬達端聯接件包括聯接件主體,該聯接件主體限定驅動傳遞軸所穿過的中心開口并且具有限定漸縮區域的外表面,漸縮區域具有近端和遠端,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近端比漸縮區域的遠端更近地靠近外部殼體,漸縮區域從在漸縮區域的近端處的第一直徑漸縮至在漸縮區域的遠端處的第二直徑,第一直徑大于第二直徑。
[0010]在另一方面,本公開涉及聯接在驅動馬達和動力操作工具的齒輪系之間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該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包括:a)細長的驅動軸組件,其包括沿縱向軸線延伸的可旋轉的驅動傳遞軸、在驅動傳遞軸的一端處的第一從動配件和在驅動傳遞軸的第二端處的第二驅動配件,第一從動配件和第二驅動配件隨驅動傳遞軸旋轉,第一從動配件被構造成接合驅動馬達的驅動配件;b)外部殼體,其包括第一和第二端并且限定通孔,該外部殼體在通孔內接納驅動傳遞軸并且支撐驅動傳遞軸以在外部殼體內旋轉;以及C)第一從動配件包括圍繞軸向延伸的定位構件設置的多個驅動接合面。
[0011]在另一方面,本公開涉及用于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和驅動馬達的連接結構,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在驅動馬達和動力操作工具的齒輪系之間傳遞旋轉動力,該連接結構包括:a)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包括:i)細長的驅動軸組件,其包括沿縱向軸線延伸的可旋轉的驅動傳遞軸、在驅動傳遞軸的一端處的第一從動配件和在驅動傳遞軸的第二端處的第二驅動配件,第一從動配件和第二驅動配件隨驅動傳遞軸旋轉;ii)外部殼體,其包括第一和第二端并且限定通孔,該外部殼體在通孔內接納驅動傳遞軸并且支撐驅動傳遞軸以在外部殼體內旋轉;以及iii)馬達端聯接件,其附接到外部殼體的第一端并且適于可釋放地連接到驅動馬達,馬達端聯接件包括聯接件主體,該聯接件主體限定驅動傳遞軸所穿過的中心開口并且具有限定漸縮區域的外表面,漸縮區域具有近端和遠端,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近端比漸縮區域的遠端更近地靠近外部殼體,漸縮區域從在漸縮區域的近端處的第一直徑漸縮至在漸縮區域的遠端處的第二直徑,第一直徑大于第二直徑;以及b)驅動馬達,其包括:可繞旋轉軸線旋轉的驅動配件和聯接件,該聯接件包括卡圈,卡圈的內表面限定開口,該開口被構造成接納馬達端聯接件的聯接件主體,使得驅動馬達的驅動配件操作性地接合驅動軸組件的從動配件以使驅動傳遞軸在軸驅動傳動裝置的外部殼體內旋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在參照附圖考慮本公開的以下描述后,本公開的前述的和其它的特征及優點對于本公開所涉及的領域的技術人員將變得顯而易見,其中除非另外描述,貫穿附圖,類似的附圖標記是指類似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公開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示意性透視圖,其包括動力操作旋轉刀、驅動馬達組件和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
圖2是圖1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動力操作旋轉刀的示意性分解透視圖;
圖2A是圖1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動力操作旋轉刀的頭部組件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分解透視圖,該頭部組件包括旋轉刀片、刀片外殼和刀片-刀片外殼支承結構,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該刀片-刀片外殼支承結構包括細長的滾動軸承帶,該細長的滾動軸承帶相對于刀片外殼來固定且可旋轉地支撐旋轉刀片;
圖2B是圖1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動力操作旋轉刀的柄部組件的示意性分解透視圖,該柄部組件包括手持件、手持件固持組件和由手持件固持組件支撐的驅動軸閂鎖組件;
圖2C是圖1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動力操作旋轉刀的頭部組件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分解透視圖,該頭部組件包括齒輪箱組件、包鋼(steeling)組件和框架主體,齒輪箱組件包括齒輪系和齒輪箱外殼;
圖3是圖1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動力操作旋轉刀的示意性俯視平面圖;
圖4是從由圖3中的線4-4指示的平面來看的圖1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動力操作旋轉刀的旋轉刀片、刀片外殼和刀片-刀片外殼支承結構的組裝后的組合的示意性放大剖視圖; 圖5是圖1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動力操作旋轉刀的示意性側正視圖;
圖6是從由圖3中的線6-6指示的平面來看的圖1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動力操作旋轉刀的縱向剖視圖;
圖7是圖1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驅動組件的示意圖,其部分地為側正視圖、部分地為首丨J視圖;
圖8是圖1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驅動馬達組件和軸驅動傳動裝置的示意性前正視圖,其中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馬達端聯接件和驅動馬達組件的馬達聯接件處于接合狀態;
圖9是圖8的驅動馬達組件和軸驅動傳動裝置的示意性側正視圖;
圖10是圖8的驅動馬達組件和軸驅動傳動裝置的示意性仰視透視圖;
圖11是圖8的驅動馬達組件和軸驅動傳動裝置的示意性透視圖,其中驅動馬達的驅動馬達蓋的通達面板被移除以更好地示出驅動馬達蓋內的驅動馬達;
圖12是驅動馬達組件的示意性透視圖,其中驅動馬達蓋被移除以更好地示出驅動馬達和驅動馬達聯接件,并且圖1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馬達端部處于接合狀態;
圖13是圖12的驅動馬達組件和軸驅動傳動裝置的示意性側正視圖;
圖14A是圖12的驅動馬達組件的示意性分解透視圖;
圖14B是圖12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馬達端部的示意性分解透視圖;
圖15是圖12的驅動馬達組件和軸驅動傳動裝置的示意性俯視正視圖;
圖16是圖1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驅動馬達組件的示意性仰視正視圖,其中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被移除;
圖17是從由圖15中的線17-17指示的平面來看的圖12的驅動馬達組件和軸驅動傳動裝置的示意性剖視圖,示出在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馬達端部和驅動馬達組件之間的驅動連接結構;
圖18是從由圖15中的線18-18指示的平面來看的圖12的驅動馬達組件和軸驅動傳動裝置的示意性剖視圖,示出在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馬達端部和驅動馬達組件之間的驅動連接結構,其中軸驅動組件為清楚起見而被移除;
圖19是圖1的動力操作工具組件的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馬達端部的示意性側正視圖,示出軸驅動傳動裝置的外部殼體組件和驅動軸組件的一部分;
圖20是圖19的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馬達端部的示意性俯視平面圖;
圖21是從由圖20中的線21-21指示的平面來看的圖19的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馬達端部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22是圖19的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驅動軸組件的馬達端部的示意性側正視圖;
圖23是從由圖22中的線23-23指示的平面來看的圖22的驅動軸組件的示意性剖視圖;
圖24是從由圖22中的線24-24指示的平面來看的圖22的驅動軸組件的示意性俯視平面圖;
圖25是在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驅動軸組件的從動配件和驅動馬達組件的驅動配件之間的驅動連接的示意性透視圖,如在驅動軸傳動裝置的馬達端部處于與驅動馬達組件的接合狀態時所表現的那樣;以及圖26是在處于對齊的脫開狀態的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馬達端部和驅動馬達組件之間的驅動連接結構的示意性前正視圖;
圖27是在處于接觸的脫開狀態的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馬達端部和驅動馬達組件之間的驅動連接結構的示意性前正視圖;以及
圖28是在處于接合狀態的軸驅動傳動裝置的馬達端部和驅動馬達組件之間的驅動連接結構的示意性前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本公開涉及在圖8-13中大體上示出為1000的驅動接口或驅動連接結構,其用于操作性地聯接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和外部驅動馬達組件900,以將來自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馬達901的原動力或旋轉動力傳遞到諸如動力操作旋轉刀的動力操作工具100。軸驅動傳動裝置-驅動馬達驅動連接結構1000包括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馬達端聯接件714和從動配件814以及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馬達聯接件915和驅動配件972。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馬達端聯接件714被構造成可釋放地接合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當馬達端聯接件714相對于驅動馬達聯接件915操作性地接合或處于接合狀態時,從動配件814操作性地接合或聯接到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配件972。從動配件814是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驅動軸組件800的一部分。驅動軸組件800包括細長的柔性驅動傳遞軸或撓曲軸802、在驅動軸組件800的第一端810處的從動配件814、以及在驅動軸組件800的第二端880處的公驅動配件884。
[0014]有利地,本公開的驅動連接結構1000有助于動力操作工具100的操作者使用一只手快速聯接和分離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和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配合的馬達端聯接件714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另外,當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和驅動馬達組件900的聯接件714,915處于接合狀態時,在本公開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在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從動配件814和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配件972之間的驅動接合結構1002 (圖25)包括多個平坦驅動接合表面832、984。如在圖22和25中最清楚地看到的,從動配件814的平坦驅動接合表面832被限定在或形成于從動配件814的軸向伸出的靜葉830上。如在圖25和26中最清楚地看到的,驅動配件972的平坦驅動接合表面984被限定在或形成于驅動配件972的軸向伸出的靜葉982上。
[0015]本公開的驅動接合結構1002還包括軸向定位結構1004。從動配件814的多個靜葉830的平坦驅動接合表面832圍繞從動配件814的定位構件822徑向延伸。類似地,驅動配件972的平坦驅動接合表面984圍繞驅動配件972的定位構件992徑向延伸。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驅動配件814的定位構件822包括漸縮的中心突起824,并且驅動配件972的定位構件992包括驅動配件972中的漸縮的中心開口 994。當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馬達端聯接件714和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馬達聯接件915處于接合狀態時,從動配件814的漸縮的中心突起824被接納在驅動配件972的漸縮的中心開口 994中以限定軸向定位結構1004。
[0016]有利地,包括從動配件814和驅動配件972的多個平坦驅動接合表面832、984的本公開的驅動接合結構1002在配件814、972之間提供大的驅動或接觸面積,從而導致在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驅動馬達901和撓曲軸802之間的持久的積極驅動連接。此外,包括從動配件814的中心定位構件822和驅動配件972的中心開口 984的本公開的軸向定位結構1004有利地有助于驅動馬達901的驅動軸970的旋轉軸線RMD與驅動軸組件800的驅動傳遞軸或撓曲軸802的旋轉軸線RFS的準確對齊。此外,本公開的驅動連接結構1000消除了對夾在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和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配合的聯接件714、915之間的可旋轉環或滑動環的需要。
[0017]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本公開包括動力操作工具組件10,其包括:動力操作工具100,例如動力操作旋轉刀;外部驅動馬達組件900 ;以及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其在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馬達901和動力操作旋轉刀100之間延伸并傳遞原動力或旋轉驅動動力。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馬達901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是動力操作工具組件10的驅動機構或組件600的一部分,驅動機構或組件600將由驅動馬達900生成的旋轉動力可操作地連接到動力操作旋轉刀100以使旋轉刀100的旋轉刀片300旋轉。
[0018]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包括外部殼體組件702和在外部殼體組件702內可旋轉的驅動軸組件800。外部殼體組件702包括縱向延伸的大體上管狀的外部殼體704,外部殼體704限定管狀通孔706。外部殼體組件702還包括設置在外部殼體704的第一端710處的第一或馬達端聯接件714以及設置在外部殼體704的第二端780處的第二或柄部組件聯接件784。馬達端聯接件714和柄部組件聯接件784各自包括中心開口或通路,其與外部殼體704的通孔706延續,使得驅動軸組件800延伸穿過通孔706并且超出馬達端聯接件714和柄部組件聯接件784的相應端。馬達端或馬達聯接件714被構造成可釋放地聯接到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馬達聯接件915,并且柄部組件聯接件784被構造成可釋放地聯接到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柄部組件110以將原動力或驅動扭矩從驅動馬達900傳遞到動力操作旋轉刀100。
[0019]驅動軸組件800包括延伸穿過外部殼體704的柔性的、細長的驅動傳遞軸或撓曲軸802,并且包括設置在撓曲軸802的第一端810處的第一從動配件814和設置在撓曲軸802的第二端880處的第二公驅動配件884。外部殼體704圍繞撓曲軸802且與撓曲軸802同軸。為了減小旋轉的撓曲軸802和靜止的外部殼體704之間的摩擦,相對粘性的潤滑劑(未示出)設置在外部殼體704內。驅動傳遞軸或撓曲軸802包括實心的鋼制中心芯804,其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是中心線材,該中心線材由以螺旋方式圍繞芯線材804緊密地包裹的一層或多層線材或線圈圍繞。撓曲軸802能夠傳遞顯著量的扭矩,但又是柔性的,從而在將驅動傳遞到并通過旋轉刀100時可操縱動力操作旋轉刀100。撓曲軸802可相對于包括外部殼體704和馬達端聯接件714及柄部組件聯接件784的殼體組件702自由旋轉。
[0020]當第一或馬達端聯接件714操作性地聯接或接合到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馬達聯接件915并且驅動馬達901被致動時,驅動軸組件800的從動配件814由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配合的驅動配件972接合并旋轉。當柄部組件聯接件784操作性地聯接或接合到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柄部組件110并且驅動馬達被致動時,驅動軸組件800的驅動配件884接合并旋轉用于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小齒輪610的配件622的母承窩。
[0021]動力操作旋轉刀100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動力操作工具100包括動力操作旋轉刀,如圖1-6中所示。動力操作旋轉刀100包括細長的柄部組件110和可移除地聯接到柄部組件110的前端上的頭部組件或頭部部分111。柄部組件I1包括手持件200,手持件200由手持件固持組件250(圖2和2B)固定到頭部組件111。
[0022]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頭部組件111包括連續的大體環狀的或環形的旋轉刀片300、連續的大體環狀的或環形的刀片外殼400、以及刀片-刀片外殼支撐或支承結構500。如本文所用,“環狀的”是指在構型上大體環式的或大體環形的。如本文所用,“連續環狀的”是指關于環或環帶連續的環式的或環形的構型,即,該環或環帶不包括延伸穿過環或環帶的直徑的裂口。頭部組件111還包括齒輪箱組件112和用于將旋轉刀片300和刀片外殼400固定到齒輪箱組件112的框架或框架主體150。
[0023]旋轉刀片300在刀片外殼400中繞其旋轉軸線R旋轉。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旋轉刀片300包括支承表面319和從動齒輪328。支承表面319和從動齒輪328彼此軸向間隔開并且與刀片300的主體302的上端306軸向間隔開。旋轉刀片300由本公開的刀片-刀片外殼支撐或支承結構500支撐以在刀片外殼400中旋轉(在圖4中最清楚地看到)。刀片-刀片外殼支承結構500支撐旋轉刀片300以相對于刀片外殼400旋轉并且將旋轉刀片300可釋放地固定到刀片外殼400。
[0024]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刀片-刀片外殼支承結構500包括細長的滾動軸承帶502,其具有支撐在柔性分離器保持架508中的諸如多個滾珠軸承506的多個間隔開的滾動軸承。細長的滾動軸承帶502設置在環狀通路504(圖4)中,環狀通路504形成于旋轉刀片300和刀片外殼400各自相對的支承表面319、459之間。刀片-刀片外殼支承結構500限定旋轉刀片300相對于刀片外殼400的旋轉平面RP (圖5和圖6),旋轉平面RP基本上垂直于旋轉刀片的中心旋轉軸線R。
[0025]多個滾珠或滾動軸承506與旋轉刀片300和刀片外殼400的相對的支承表面319、459滾動接觸且抵靠它們,以支撐刀片300相對于刀片外殼400旋轉并且將刀片300相對于刀片外殼400固定。柔性分離器保持架508將多個滾動軸承506以間隔開的關系可旋轉地支撐和定位在環狀通路504內。如在圖2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旋轉刀片300、刀片外殼400和刀片-刀片外殼支承結構500的組裝后的組合550作為整體式結構由框架主體150可釋放地固定到齒輪箱組件112,從而完成頭部組件111。旋轉刀片300、刀片外殼400和刀片-刀片外殼支承結構500的組裝后的組合550被稱為刀片-刀片外殼組合550。柄部組件110由手持件固持組件250 (圖2B)可釋放地固定到頭部組件111,從而完成動力操作旋轉刀100。如本文結合動力操作旋轉刀100所用,如圖2-6中所示,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前端或遠端是包括刀片-刀片外殼組合550的刀100的端部(如圖2中所示),而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后端或近端是包括柄部組件110 (具體地是手持件固持組件250的細長中心芯252的擴大端260)的刀100的端部。
[0026]動力操作旋轉刀100中的具體旋轉刀片300的旋轉速度將取決于動力操作工具組件10的驅動機構600 (在圖7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具體特性和旋轉刀片300的直徑及傳動比(gearing),其中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外部驅動馬達901、驅動馬達聯接件915、柔性軸驅動組件700、齒輪系604。此外,根據要執行的切割或修整任務,可在本公開的動力操作旋轉刀100中使用不同尺寸和類型的旋轉刀片。例如,通常提供各種直徑的旋轉刀片,其尺寸在從直徑約1.4英寸到直徑超過7英寸的范圍內變化。刀片直徑的選擇將取決于所執行的一個或多個任務。
[0027]頭部組件111包括框架150和齒輪箱組件112。如在圖2C中最清楚看到的,齒輪箱組件112包括齒輪箱外殼113和齒輪系604。齒輪系604由齒輪箱外殼113支撐。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齒輪系604包括小齒輪610和驅動齒輪650以及可旋轉地支撐小齒輪610的軸承支撐組件630和可旋轉地支撐驅動齒輪650的軸承支撐組件660。
[0028]小齒輪610包括輸入軸612和齒輪頭614,齒輪頭614從輸入軸612徑向向外延伸且限定一組錐齒輪齒616。輸入軸612在向后方向RW上沿柄部組件縱向軸線LA延伸且包括在向前方向FW上從輸入軸612的后端629 (圖2C)延伸至前端628的中心開口 618 (圖6),中心開口 618終止于齒輪頭614處。輸入軸612的內表面620限定十字形的母承窩或配件622 (圖6),其接納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配合的公驅動配件814 (圖1)以使小齒輪610繞旋轉軸線PGR旋轉,旋轉軸線PGR與柄部組件縱向軸線LA基本上一致且與刀片旋轉軸線R相交。小齒輪610由一對套筒襯套632、640(圖2C)支撐以在齒輪箱外殼113中以旋轉。
[0029]驅動齒輪650為雙齒輪,其包括以疊置關系繞驅動齒輪650的旋轉軸線DGR (圖7)設置的第一錐齒輪652和第二正齒輪654。驅動齒輪旋轉軸線DRG基本上平行于旋轉刀片旋轉軸線R。驅動齒輪第一錐齒輪652與小齒輪610嚙合,以便繞驅動齒輪旋轉軸線DGR可旋轉地驅動驅動齒輪650。驅動齒輪的第二正齒輪654接合旋轉刀片300的從動齒輪328,從而形成漸開線齒輪傳動,以使刀片300繞刀片旋轉軸線R旋轉。驅動齒輪650由滾珠軸承組件662支撐以在齒輪箱外殼113中以旋轉。
[0030]齒輪系604是驅動機構600 (圖7中示意性地示出)的一部分,其中所述驅動機構的一些在動力操作旋轉刀100外部,該驅動機構為旋轉刀片300相對于刀片外殼400旋轉提供原動力。驅動機構600包括外部驅動馬達組件900和柔性軸驅動組件700,柔性軸驅動組件700由驅動軸閂鎖組件275 (圖2B)可釋放地固定到柄部組件110。驅動軸閂鎖組件275被支撐在細長的中心芯252的擴大端260中。具體地,可滑動閂鎖276被約束在部分地延伸穿過細長的中心芯252的擴大端260的U形狹槽268。閂鎖組件275的可滑動閂鎖276 (圖2B)的內周部分277由一對彈簧278偏置以接合驅動軸組件800的柄部組件聯接件780的徑向固定凹槽788 (圖1)。閂鎖276將柄部組件聯接件780可釋放地固定到柄部組件110的中心芯252。當柄部組件聯接件780聯接到柄部組件中心芯252時,驅動軸組件800的公驅動配件884接合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小齒輪610的配合的母承窩或配件622。
[0031]細長的中心芯252的內表面254還包括向內臺階狀肩部266 (圖6),其為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柄部組件聯接件784的對應的向外臺階狀肩部794提供止擋件。中心芯252的外表面256的徑向延伸的肩部265 (圖2B)為手持件200的內表面201的互相配合的徑向向內的臺階狀肩部218充當止擋件,以將手持件200相對于頭部組件111固定到位。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齒輪系604將來自柔性軸驅動組件700的柔性的細長的驅動傳遞軸或撓曲軸802的旋轉動力通過小齒輪610和驅動齒輪650傳遞,以使旋轉刀片300相對于刀片外殼400旋轉。
[0032]頭部組件111的框架主體150 (圖2C)包括在框架主體150的前端或向前端151處的弓形安裝基座152。弓形安裝基座152限定刀片外殼400的安裝部段402的座置區域152a,使得刀片-刀片外殼組合550可以可釋放地附接到框架主體150。框架主體150也限定腔體或開口,當齒輪箱外殼在前進方向FW(圖3)上沿著在框架主體150的方向上的柄部組件110的縱向軸線LA移動時,腔體或開口可滑動地接納齒輪箱外殼113。當齒輪箱外殼113被完全插入框架腔體并由一對帶螺紋的緊固件192 (圖2C)固定到框架主體150時,齒輪系604的驅動齒輪650與旋轉刀片300的從動齒輪328接合并嚙合,以使刀片300繞其旋轉軸線R旋轉。
[0033]框架主體150將刀片-刀片外殼組合550可釋放地聯接到齒輪箱外殼113,以形成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頭部組件111。柄部組件110的手持件200由手持件固持組件250(圖2B)固定或安裝到頭部組件111以完成動力操作旋轉刀100。手持件固持組件250的細長中心芯252延伸穿過手持件200的中心通孔202并且擰入齒輪箱外殼113中,以將手持件200固定到齒輪箱外殼113。
[0034]柄部組件110 (圖2B)沿柄部組件110的縱向軸線LA(圖3、圖5和圖6)延伸,該縱向軸線基本上垂直于旋轉刀片300的中心旋轉軸線R。手持件200包括限定中心通孔202的內表面201,中心通孔202沿柄部組件縱向軸線LA延伸。手持件200包括成輪廓的外柄部或外抓握表面204,其由操作者抓握以適當地操縱動力操作旋轉刀100,以進行修整和切割操作。如在圖6中可見,手持件固持組件250包括具有在減小直徑端264上的帶螺紋部分262的細長的中心芯252。為了將手持件200固定到頭部組件111上,中心芯252被對齊和旋轉,使得帶螺紋部分262被擰入齒輪箱外殼113的帶螺紋開口 149中。
[0035]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旋轉刀片300為一體式連續環狀結構。如在圖4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旋轉刀片300包括主體302和從主體302軸向延伸的刀片部段304。刀片主體302包括上端306和與上端306軸向間隔開的下端308。旋轉刀片300的主體302還包括內壁310和與內壁310徑向間隔開的外壁312。主體外壁312的上部基本上豎直的部分340限定刀片支承表面319。在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并且如在圖4中最清楚地看到的,刀片支承表面319包括軸承座圈320,其在中部為弓形并且徑向向內延伸進入外壁312中。如在圖4中可見,刀片軸承座圈320與刀片主體302的上端306軸向間隔開。
[0036]旋轉刀片300的主體302的外壁312限定從動齒輪328。從動齒輪328包括在外壁312的臺階狀部分中徑向向外延伸的一組正齒輪齒330。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刀片從動齒輪328是正齒輪,這意味著它是限定平行于齒輪的軸線(即,平行于旋轉刀片300的旋轉軸線R)的一組齒輪齒330的圓柱形齒輪。刀片從動齒輪328的一組正齒輪齒330與主體302的上端306和主體302的下端308兩者軸向間隔開,并且與主體302的弓形軸承座圈320軸向間隔開。
[0037]刀片部段304從主體302的第二端308延伸并且包括在刀片部段304的內下端352處的刀片刀刃350。可以看出,刀片部段304包括內壁354和徑向間隔開的外壁356。內壁354和外壁356為基本上平行的。在旋轉刀片300的前端處的跨接部分358在內壁354和外壁356之間延伸且在跨接部分358和內壁354的相交處形成刀刃350。如在圖4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旋轉刀片主體內壁310和刀片部段內壁354 —起形成從上端306延伸至刀刃350的基本上連續的刀片內壁360。刀片內壁360限定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切割開口CO(圖1和圖3),S卩,由旋轉刀片300限定的開口,當動力操作旋轉刀100修整或切割產品時,切割的材料穿過該開口。
[0038]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刀片外殼400為一體式連續環狀結構。刀片外殼400包括安裝部段402和從安裝部段402延伸的刀片支撐部段450。在刀片外殼400中,刀片支撐部段繞刀片外殼400的整個360度(360° )圓周延伸。安裝部段402從刀片支撐部段450徑向向外延伸且對著大約120°的角度。換句話說,刀片外殼安裝部段402延伸繞刀片外殼400的圓周的路徑的大約1/3。在安裝部段402的區域中,安裝部段402和刀片支撐部段450重疊。
[0039]安裝部段402在軸向上厚于且在徑向上寬于刀片支撐部段450。刀片外殼安裝部段402包括內壁404和徑向間隔開的外壁406以及第一上端408和軸向間隔開的第二下端410。在安裝部段402的前端412、414處,存在在安裝部段的上端408、下端410和外壁406與刀片支撐部段450的對應的上端、下端和外壁之間過渡的漸縮區域。
[0040]刀片外殼安裝部段402包括兩個安裝插件420、422 (圖2A),其在安裝部段402的上端408和下端410之間延伸。安裝插件420限定帶螺紋開口 422 (圖2A)。刀片外殼安裝部段402被接納在由框架主體150的弓形安裝基座152限定的座置區域152a中且由一對帶螺紋的緊固件170 (圖2C)固定到框架主體150。具體地,該對帶螺紋的緊固件170延伸穿過限定在框架主體150的一對弓形臂160、162中的帶螺紋開口 160a、162a,并且擰入刀片外殼安裝插件420的帶螺紋開口 422中,以將刀片外殼400可釋放地固定到框架主體150,從而將刀片外殼400聯接到頭部組件111的齒輪箱組件112。
[0041]安裝部段402還包括傳動凹部424(圖2A),其在內壁404和外壁406之間徑向延伸。傳動凹部424包括不一直延伸直至內壁的上間隙凹部426以及在內壁404和外壁406之間延伸且穿過內壁404和外壁406的更寬的下開口 428。上間隙凹部426為小齒輪610和齒輪箱驅動齒輪650的軸向定向的第一錐齒輪652提供間隙。下開口 428尺寸設計成接納齒輪箱驅動齒輪650的徑向延伸的第二正齒輪654,從而提供第二正齒輪654與旋轉刀片300的從動齒輪328的相互接合或嚙合,以使刀片300相對于刀片外殼400旋轉。
[0042]刀片外殼400的安裝部段402也包括在內壁404和外壁406之間延伸的刀片外殼塞開口 429 (圖2A)。刀片外殼塞開口 429在橫截面上為大體橢圓形的,并且尺寸設計成接納刀片外殼塞430。刀片外殼塞430由兩個螺釘432 (圖2A)可移除地固定到刀片外殼400。刀片外殼塞430的移除允許將刀片-刀片外殼支承結構500的滾動軸承帶502擰入環狀通路504以將旋轉刀片300可旋轉地固定到刀片外殼400以及從環狀通路504移除以允許從刀片外殼400移除刀片300。
[0043]在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且如圖4中最清楚看到示出的,刀片外殼支承表面459包括徑向向內延伸進入內壁452的軸承座圈460。軸承座圈460在軸承座圈460的中部是弓形的。軸承座圈460與刀片支撐部段450的上端456軸向間隔開。
[0044]框架主體150的中心圓柱形區域154的前壁154a包括支撐包鋼組件199 (圖2C)的突起198。包鋼組件199包括支撐體199a、彈簧偏置的促動器199b和推桿199c,其中包鋼構件199d附接到推桿199c的底部。包鋼組件支撐體199a附接到突起198。當促動器199b被操作者按下時,推桿199c向下移動,并且包鋼構件199d接合刀片300的刀刃350以拉直刀刃350。
[0045]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柄部組件110的手持件200和細長中心芯252可由塑料或已知具有相當的屬性的一種或多種其它材料制成,并可通過模制和/或機加工形成。例如,手持件200可由兩個重疊注塑的塑料層制成,其中一個內層包括硬塑性材料,一個外層或抓握表面由更柔軟的彈性塑性材料構成,該材料更柔韌且更容易由操作者抓握。頭部組件111的齒輪箱外殼113和框架主體150可由鋁或不銹鋼或已知具有相當的屬性的一種或多種其它材料制成,并可通過澆鑄和/或機加工來形成/成形。刀片和刀片外殼400可由可硬化級的合金鋼或可硬化級的不銹鋼或已知具有相當的屬性的一種或多種其它材料制成,并可通過機加工、形成、澆鑄、鍛造、擠出、金屬注模、和/或電火花加工或另一種合適的工藝或工藝組合來形成/成形。關于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結構和功能的額外的細節可見于此前引用的’951申請,該申請以引用方式全文并入本文中。
[0046]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
如在圖1、圖19-21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包括外部殼體組件702和驅動軸組件800,驅動軸組件800可旋轉地支撐在由外部殼體704限定的管狀通孔706內。外部殼體組件702相對于旋轉的驅動軸組件800靜止并且包括外部殼體704、馬達端聯接件714和柄部組件聯接件784。外部殼體組件702包括包含柔性管的外部殼體704。柔性管可包括諸如尼龍的塑性材料的一個或多個管狀層,并且任選地也可包括在管狀層之間的編結線材的一個或多個層以增加強度和耐久性。一個或多個層可任選地包括具有互鎖邊緣的金屬導管的螺旋纏繞層,如在2007年4月5日公布的美國已公布的專利申請US-2007-0078012-A1 中所公開的。
[0047]驅動軸組件800包括驅動傳遞軸或撓曲軸802、在撓曲軸802的第一端810處的第一從動配件814和在撓曲軸802的第二端880處的第二公驅動配件884。當驅動軸組件800的馬達端聯接件714處于與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馬達聯接件915 (操作性地聯接或連接)的接合狀態(例如,如圖8-13中所示)時,第一從動配件814與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配件972操作性地接合,如圖25中所示。當馬達端聯接件714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處于接合狀態時,驅動馬達901的致動導致撓曲軸802的旋轉以及經由齒輪系604實現的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旋轉刀片300的旋轉。
[0048]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包括鄰近驅動馬達組件900的第一端701a、鄰近動力操作旋轉刀柄部組件110的第二端701b、以及柔性的細長中心部701c。當由驅動馬達組件900驅動時,驅動軸組件800的撓曲軸802繞旋轉軸線RFS (圖1、圖19、圖21和圖22)旋轉,旋轉軸線RFS與驅動軸組件800的中心縱向軸線LASDT基本上一致。驅動軸組件800的中心縱向軸線LASDT與通過撓曲軸802的中心線CLFS(圖22)基本上一致并且也限定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中心縱向軸線。
[0049]當外部殼體組件702的柄部組件聯接件784由驅動軸閂鎖組件275聯接到柄部組件I1的中心芯252時,驅動軸組件800的公驅動配件884操作性地接合小齒輪610的母配件622。當柄部組件聯接件784連接到柄部組件110時,驅動軸組件800的中心縱向軸線LASDT與小齒輪旋轉軸線PGR和柄部組件110的縱向軸線LA兩者基本上一致。
[0050]當外部殼體組件702的馬達端聯接件714聯接到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馬達聯接件915或與馬達聯接件915處于接合狀態時,驅動馬達901的驅動配件972操作性地接合驅動軸組件800的從動配件814,并且驅動軸組件800的中心縱向軸線LASDT與驅動馬達901的旋轉軸線RMD (圖18)基本上一致并且與通過驅動馬達901的驅動軸970的中心線CLMDS基本上一致。如本文結合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和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連接結構1000所用,術語“軸向”應表示在沿驅動軸組件800的中心縱向軸線LASDT移動的方向上,而術語“徑向”應表示在徑向遠離中心縱向軸線LASDT或從中心縱向軸線LASDT向外的方向上移動。
[0051]如在圖19和圖21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軸驅動傳動裝置800的撓曲軸802延伸穿過由管狀外部殼體704限定的通孔706且穿過馬達端聯接件714的通孔716。驅動軸組件800的從動配件814向遠端延伸超出馬達端聯接件714。如本文所用,就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馬達端701a而言,術語“遠端的”或“遠端方向”DISTRAN(圖17-19)應表示在從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中心部701c朝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第一馬達端部701a且朝驅動馬達900的方向上。術語“近端的”或“近端方向”PRXTRAN應表示相反的方向。S卩,如在圖19中可見,軸驅動組件800的從動配件814相對于馬達端聯接件714為遠端的或在遠端方向DISTRAN上,而外部殼體704相對于從動配件814和馬達端聯接件714為近端的或在近端方向PRXTRAN上。
[0052]馬達端聯接件714包括聯接件主體720和支撐基座750,支撐基座750支撐聯接件主體720并且將聯接件主體720附連或固定到外部殼體組件702的外部殼體704。如在圖19-21中最清楚地看到的,聯接件主體720為大體上圓錐形或截頭圓錐形的,并且包括外表面721和內表面722。內表面722限定中心開口 723,其為馬達端聯接件714的通孔716的一部分。如在圖14B、圖19和圖21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聯接件主體720包括遠端漸縮的區域727和近端大體上圓柱形的區域730。遠端漸縮的區域727限定聯接件主體720的遠端729,而近端圓柱形區域730限定聯接件主體720的近端728。聯接件主體720的遠端729由聯接件主體720的遠端壁746限定,而聯接件主體720的近端728由近端壁744限定。
[0053]如在圖19中可見,在聯接件主體720的遠端漸縮的區域727的近端742處的外徑ODPRX大于在聯接件主體720的遠端漸縮的區域727的遠端743處的外徑0DDIS。遠端漸縮的區域727的遠端743與聯接件主體720的遠端729重合。遠端漸縮的區域727的近端742與形成于聯接件主體720的外表面721中的多個通道或凹部740的近端740 (圖19)大致重合。在漸縮的遠端區域727的近端742和遠端743之間的漸縮為基本上均勻的錐形,從而導致聯接件主體720具有基本上截頭圓錐形的漸縮圓錐732的構型。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圓錐732相對于軸驅動傳動裝置中心縱向軸線LASDT的錐角為大約10°。
[0054]在聯接件主體720的漸縮的遠端區域727中,聯接件主體720的外表面721限定多個徑向間隔開的凸起的肋734,凸起的肋734由在肋734之間的多個通道或凹部740分離。肋734沿聯接件主體720的漸縮的中心區域726軸向或縱向延伸。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凸起的肋734和通道740的數目為六個。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由于漸縮的遠端區域727從較大直徑的近端742大體上均勻地漸縮至小直徑的遠端743,凸起的肋734和通道740兩者從較窄的遠端734b、740b均勻地漸縮至較寬的近端734a、740a。S卩,當從聯接件主體720的漸縮的遠端區域727的遠端743行進至近端742時,由肋734和通道740中的每一個限定的周向距離或弧長增加。另外,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凸起的肋734中的每一個具有在相應的相鄰通道740上方從肋734的遠端734b至近端734a基本上均勻的高度。
[0055]聯接件主體720的漸縮的遠端區域727的多個肋734被構造成與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配合的漸縮卡圈950的多個通道或凹部957互相配合,而聯接件主體720的漸縮的遠端區域727的多個通道740被構造成與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漸縮卡圈950的多個凸起的肋956互相配合。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就像聯接件主體720的肋734和通道740 —樣,漸縮卡圈950的通道957和肋956中的每一個沿其縱向范圍漸縮,以正確地接納聯接件主體720的漸縮的遠端區域727的漸縮的肋734和漸縮的通道740。
[0056]馬達端聯接件714的聯接件主體720和馬達驅動聯接件915的漸縮卡圈950的相應的六個凹部734、957和六個肋734、956的漸縮的配合構型有利地允許聯接件主體720向漸縮卡圈950中的容易的單手插入。此外,互相配合的漸縮的聯接件714、915與六個凹部和六個互相配合的肋的使用導致驅動馬達旋轉軸線RMD與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撓曲軸旋轉軸線RFS和中心縱向軸線LASDT的積極的和可靠的對齊。如前所述,驅動馬達901的旋轉軸線RMD和驅動傳遞軸或撓曲軸802的旋轉軸線RFS的正確對齊對于減少撓曲軸振動和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部件的過度磨損是重要的。
[0057]如在圖14B和圖21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聯接件主體720的中心開口 723包括較小直徑的上部724和較大直徑的下部725。肩部726形成于聯接件主體720的上部724和下部725之間。
[0058]馬達端聯接件714也包括支撐基座750。如在圖14和圖21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支撐基座750包括外表面752和內表面754。內表面754限定縱向通路或中心開口 755,縱向通路或中心開口 755限定馬達端聯接件714的通孔716的一部分。支撐基座750包括遠端的軸向壁較厚的圓柱形桿部分760和近端的軸向壁較薄的圓柱形殼體部分762。支撐基座750的桿部分760被接納到中心開口 723中并且支撐聯接件主體720。臺階狀肩部763形成于支撐基座750的桿部分760和殼體部分762之間的外表面752上。支撐基座750的臺階狀肩部763接合聯接件主體720的臺階狀肩部726以抑制聯接件主體720在近端方向PRXTRAN上的軸向移動。
[0059]桿760的上部或遠端部分764向遠端延伸超出聯接件主體720的遠端729。桿760的遠端部分764包括形成于外表面752中的周向凹槽767。凹槽767接納固持環776以抑制聯接件主體720在遠端方向DISTRAN上相對于支撐基座750的軸向移動。聯接件主體720相對于支撐基座750的相對旋轉移動通過形成于支撐基座750的外表面752上的滾花周邊環面768與形成于聯接件主體720的內表面722上的對齊的滾花周邊環面747的接合實現。
[0060]套筒襯套770設置在支撐基座桿部分760的遠端766處。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套筒襯套770被壓入支撐基座750的中心開口 755的上部減小直徑部分756中。套筒襯套770包括擴大的環狀頭部771和圓柱形主體772。如上文所指,襯套770的圓柱形主體772被接納在支撐基座縱向通路755的上部減小直徑部分756中,并且由擴大的頭部771限定的近端壁774壓靠支撐基座750的桿部分760的遠端766。由擴大的頭部771限定的遠端壁773為驅動配件814的圓柱形基部816的近端壁820的軸向臺階狀部分821提供座置表面。套筒襯套770限定中心縱向通路775,其限定馬達端聯接件714的通孔716的一部分。
[0061]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支撐基座750的近端薄壁殼體部分762被壓接在殼體組件702的外部殼體704上以將支撐基座750固定到殼體704,從而將聯接件主體720聯接或固定到殼體704。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認識到,存在多種備選方案來將馬達端聯接件714固定到殼體704,包括模制和粘合劑手段。從聯接件主體720向后延伸的薄壁殼體部分762的近端延伸部分充當應力消除套筒,以避免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在外部殼體704和聯接件主體720的接合部處的不期望的扭結。
[0062]如下文將解釋的,驅動馬達聯接件915包括閂鎖機構960,其將馬達端聯接件714可釋放地固定到驅動馬達聯接件915,從而實現兩個聯接件714、915的接合狀態。閂鎖機構960包括按鈕閂鎖960a,其相對于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驅動馬達旋轉軸線RMD和縱向軸線LASDT垂直地或徑向地移動或滑動。如在圖17、圖21和圖28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馬達端聯接件714的聯接件主體720的近端壁744由閂鎖機構960的按鈕閂鎖960a的閂鎖區域965的上部或頂部967接合以將馬達端聯接件714固定到驅動馬達聯接件915。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閂鎖機構960為馬達端聯接件714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聯接和分離提供快速連接-快速斷開特征。即,在馬達端聯接件714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之間的閂鎖互連以及馬達端聯接件714的聯接件主體720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漸縮卡圈950的肋/通道接合結構一起允許動力操作刀100的操作者通過用一只手簡單地將馬達端聯接件714的聯接件主體720上推到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漸縮卡圈950內而僅用一只手將軸驅動傳動裝置700接合或聯接到驅動馬達組件900,從而允許按鈕閂鎖960a的閂鎖區域965抵靠臺階狀肩部744閂鎖,從而將馬達端聯接件714操作性地接合到驅動馬達聯接件915。反之,操作者僅需要用手指壓下按鈕閂鎖960a的致動器961,以從聯接件主體720的近端壁744釋放按鈕閂鎖960a的閂鎖區域965并且從而從驅動馬達聯接件915釋放或脫開馬達端聯接件714。
[0063]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還包括可在外部殼體組件702內旋轉的細長的驅動軸組件800。如在圖22-24中最清楚地看到的,驅動軸組件800包括包含柔性金屬芯804的撓曲軸802。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金屬芯804由繞芯804的一個或多個螺旋線圈圍繞。驅動軸組件800還包括在驅動軸組件800的驅動馬達端810處的從動配件814和在驅動軸組件的動力操作旋轉刀端880處的驅動配件884。從動配件814包括圓柱形基部816和從圓柱形基部816的近端壁820向近端延伸的軸850。軸850限定中心承窩852。中心承窩852從軸850的近端854向遠端延伸,并且接納撓曲軸802的遠端部分806 (圖21)。從動配件軸850可以以包括壓接和粘合劑附連的多種方式固定到撓曲軸802的端部806。
[0064]如在圖21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圓柱形基部816的近端壁820包括軸向臺階狀的中心部821。近端壁820的臺階狀的中心部821充當從動配件814的座置表面。具體地,臺階狀的中心部821在馬達端聯接件714的套筒襯套770的擴大的頭部771的遠端壁773上旋轉且壓靠遠端壁773。
[0065]從動配件814的圓柱形基部816包括平坦上表面818。定位構件822從平坦上表面818軸向延伸。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定位構件822包括在遠端方向DISTRAN上從圓柱形基部816的平坦上表面818軸向伸出的中心漸縮突起824。定位構件822由多個靜葉830徑向圍繞,多個靜葉830從圓柱形基部816的平坦上表面818在遠端方向DISTRAN上軸向地且從漸縮的突起824徑向向外地伸出。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多個靜葉830包括六個靜葉。定位構件822的一部分828向遠端延伸超出六個靜葉830并且終止于定位構件822的遠端826中。六個靜葉830中的每一個包括驅動接合面832、后壁834和徑向外表面836。靜葉830中的每一個的徑向外表面836與圓柱形基部816的徑向外表面840 —致且共延伸。
[0066]如在圖22中可見,對于每個靜葉830來說,接合面832為基本上豎直的,S卩,通過接合面832的平面將基本上平行于延伸穿過從動配件814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中心縱向軸線LASDT的一部分,并且通過接合面832中的每一個的平面將在與延伸穿過從動配件814的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中心縱向軸線LASDT的一部分基本上共延伸的線上相交。另外,如在圖22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對于每個靜葉830來說,由接合面832和后壁834限定了夾角IA。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該夾角將為大約25。,從動配件814的直徑將為大約0.75英寸,從近端壁820至定位構件822的遠端826的從動配件814的總高度將為大約0.56英寸。
[0067]當馬達端聯接件714與驅動馬達聯接件915處于接合狀態時,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配件972與驅動軸組件800的從動配件814操作性或驅動接合。當驅動馬達901被致動時,驅動配件972驅動從動配件814或使從動配件814旋轉,從動配件814繼而使驅動軸組件800的撓曲軸802和公驅動配件884旋轉。如在圖25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驅動軸組件800的從動配件814的六個靜葉830互相配合到形成于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配件972的徑向間隔開的六個靜葉982之間的相應的腔體991中。類似地,驅動配件972的六個靜葉982互相配合到形成于從動配件814的徑向間隔開的六個靜葉830之間的相應的腔體842中。如在圖25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從動配件814的靜葉830與驅動配件972的靜葉的互相配合限定本公開的驅動連接結構1000的驅動接合結構1002。
[0068]當馬達端聯接件714與驅動馬達聯接件915處于接合狀態時,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配件972與驅動軸組件800的從動配件814操作性或驅動接合,如圖25中所示,從動配件814的定位構件822的漸縮的中心突起824的前部828軸向延伸進入驅動配件972的定位構件992的漸縮的中心開口 984中。從動配件814的漸縮的中心突起824向驅動配件972的漸縮的中心開口 984內的互相配合限定本公開的軸向定位結構1004。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驅動配件972的定位構件992包括限定在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配件972的圓柱形主體976中的漸縮的中心開口 984。從動配件814的定位構件前部828與驅動配件972的中心開口 984的互相配合有助于確保在馬達驅動旋轉軸線RMS和撓曲軸旋轉軸線RFS之間的正確的同軸對齊。
[0069]另外,當馬達端聯接件714與驅動馬達聯接件915處于接合狀態并且驅動馬達901被致動時,六個伸出的靜葉830的驅動接合面832由驅動配件972的圓柱形主體976的六個伸出的靜葉982的對應的驅動接合面984操作性地接合和旋轉。從動配件814和驅動配件972的六個互相配合的靜葉830、982的使用確保馬達端聯接件814相對于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至多少量旋轉(所需旋轉將為60°或更小),以允許馬達端聯接件814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單手快速連接。
[0070]從動配件814的六個靜葉830與驅動配件972的六個靜葉982的互相配合導致在驅動馬達組件900和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之間的驅動連接,其包括六個平坦表面,即,驅動軸組件800的從動配件814和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配件972的接觸的驅動接合面832、984。六個平坦的驅動接合面的使用有利地導致大的總驅動接觸面積。另外,六個平坦的接觸表面的使用緩解了與現有馬達驅動-軸驅動傳動裝置驅動連接相關聯的問題,該驅動連接利用在驅動傳遞軸的端部處的正方形驅動配件和附接到驅動馬達的驅動軸的配合的正方形承窩配件。具體地,在這樣的現有驅動連接中,驅動傳遞軸的正方形公配件的頂點趨于隨時間推移而變得倒圓,從而在正方形承窩配件中變得松動或松弛,導致當驅動馬達被操作者致動以驅動動力操作旋轉刀時驅動連接中的初始“當啷聲”。在本公開的驅動連接中六個平坦驅動接合面的使用克服了正方形公配件的倒圓頂點和在動力操作旋轉刀100致動時相關聯的“當啷聲”的問題。
[0071 ] 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外部殼體組件702也包括在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第二或動力操作刀端部701b處的柄部組件聯接件784。柄部組件聯接件784包括遠端部分786,其延伸進入動力操作旋轉刀柄部組件110的手持件固持組件250的細長的中心芯252的通孔258中。外部殼體組件702的柄部組件聯接件784包括卷簧792(圖1和圖7),卷簧792將驅動軸組件800的公驅動配件884相對于小齒輪的母配件622偏置到脫開位置或狀態并且將柄部組件聯接件784相對于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柄部組件110偏置到脫開位置或狀態。即,當驅動軸閂鎖組件275的閂鎖276由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操作者壓下時,卷簧792用來操作性地脫開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和動力操作旋轉刀100之間的驅動連接。應力消除套筒790被模制到外部殼體704的第二端780上并且在外部殼體704和柄部組件聯接件784之間過渡,以避免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在外部殼體704和柄部組件聯接件784的接合部處的不期望的扭結。
[0072]驅動馬達組件900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驅動馬達組件900包括驅動馬達901、驅動馬達蓋902 (在圖8-11中示出)和馬達聯接件915。如在圖11中最清楚地看到的,驅動馬達蓋902限定接納驅動馬達901的腔體902a,并且驅動馬達聯接件915延伸穿過在蓋902的下端或遠端中的開口 902b。驅動馬達蓋902也包括可移除的通達面板903a,其可被移除以便獲得到驅動馬達901的通路。提供了相對于蓋902樞轉的樞轉安裝托架903b,以便在驅動馬達901在蓋902內保持定向在豎直位置的同時允許安裝托架903b的水平、豎直或傾斜安裝。旋轉刀懸掛器903c附接到通達面板903a的外表面。當刀100不使用時,旋轉刀懸掛器903c允許操作者將動力操作旋轉刀100懸掛在安全的地方。通過將刀100定位成使得懸掛器延伸穿過由旋轉刀片300和刀片外殼400限定的切割開口 CO而使得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由其遠端懸掛。
[0073]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驅動馬達901包括無刷DC伺服馬達。以舉例而非限制性的方式,一種合適的驅動馬達是由Elwood Corporat1n, 2701 North Green Bay Road,Racine, Wisconsin 53404制造的Elwood Gettys Model M423-SAY0-0U0Y-3K型DC伺服馬達(www.elwood.com)。驅動馬達901包括驅動馬達主體904并且經由一對電纜910被供應功率和控制信號,電纜910延伸穿過一對密封的連接器912,連接器912附接到驅動馬達主體904并且允許電纜910穿入驅動馬達主體904的內部。
[0074]驅動馬達901包括從驅動馬達主體904的遠端延伸的馬達驅動軸970。如本文所用,就驅動馬達組件901而言,術語“遠端的”或遠端方向DISMOT應表示在從驅動馬達主體904朝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方向上。術語“近端的”或“近端方向PRXM0T”應表示相反的方向。即,如在圖17中可見,馬達聯接件915的底部帽蓋940相對于驅動馬達主體904為遠端的或在遠端方向DISMOT上,而驅動軸970相對于馬達聯接件915的底部帽蓋940為近端的或在近端方向PRXMOT上。附接到馬達驅動軸970的是冷卻風扇913,其具有多個徑向延伸的翅片914,翅片914隨驅動軸970旋轉以用于循環/冷卻目的。
[0075]驅動配件972也附接到馬達驅動軸970的遠端。此前已描述了驅動配件972的結構和功能。驅動配件972包括從圓柱形軸976向遠端(在圖25中的方向DISMOT上)延伸的擴大的圓柱形主體980。如在圖14、圖25和圖26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圓柱形軸976限定接納驅動馬達軸970的鍵接開口 978。驅動配件972由一對定位螺釘974固定到驅動馬達軸970。驅動配件972的圓柱形主體980包括遠端平坦表面981。由多個腔體991徑向間隔開的多個靜葉982從遠端平坦表面981向遠端延伸。多個靜葉982中的每一個包括驅動或接合面984、后壁986和徑向外表面988,徑向外表面988對應于圓柱形主體980的徑向外表面990。驅動配件972的多個靜葉982的尺寸與從動配件814的多個靜葉830的尺寸大約相同,因為兩個配件814、972被構造成互相配合,如在圖25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驅動配件972的圓柱形主體980的遠端平坦表面981也包括定位構件992,定位構件992與從動配件814的定位構件822互相配合。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驅動配件972的定位構件992包括在平坦表面981中的漸縮的中心開口 994,其接納從動配件814的漸縮的中心突起824以用于此前解釋的軸向對齊目的。
[0076]如在圖14-17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驅動馬達聯接件915包括聯接件外殼916,聯接件外殼916包括聯接件上外殼920、聯接件下外殼930和底部帽蓋940。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上外殼920、下外殼930和底部帽蓋940由耐久的塑性材料單獨地制造并且經由一對肩部螺釘946固定在一起。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認識到,除了利用三個單獨的部件之外,存在多種方式來制造聯接件外殼916。
[0077]聯接件上外殼920包括圓柱形主體921和從圓柱形主體921的近端延伸的凸緣922。凸緣922包括在近端方向上從凸緣922延伸的四個凸臺923,每個拐角處一個。四個凸臺923中的每一個包括軸向延伸的帶螺紋開口 924。驅動馬達主體904包括在驅動馬達主體904的遠端處的驅動馬達主體安裝凸緣906。驅動馬達主體安裝凸緣906包括四個孔口 908,其被構造成與帶螺紋開口 924軸向對齊,使得四個螺釘947將聯接件外殼916固定到驅動馬達主體904。
[0078]如在圖14A和圖17中最清楚地看到的,聯接件下外殼930包括下外殼930的外表面931和遠端或下端933。下外殼外表面931包括凹部,其接納閂鎖機構960的按鈕閂鎖960a的致動器961。下外殼遠端933包括凹部934,凹部934為閂鎖機構960的按鈕閂鎖960a的滑動的主體部分962提供間隙。聯接件下外殼930包括內表面935,其限定大體上十字形的中心開口 936。限定下外殼內表面935的一部分的平坦側壁937被構造成為扁簧948的彈簧臂948b提供間隙。如下文將解釋的,扁簧948由底部帽蓋940支撐,并且用來將按鈕閂鎖960a偏置到接合位置。
[0079]如在圖14A和圖16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聯接件底部帽蓋940包括近端壁或上壁944、下壁或遠端壁945和內表面942。內表面942限定中心開口 943。底部帽蓋940包括接納兩個肩部螺釘946的一對帶螺紋的開口 941。底部帽蓋940的近端壁944包括平坦的凹陷區域944a,其為扁簧的端部948c提供間隙。如在圖17中最清楚地看到的,近端壁凹陷區域944a包括軸向延伸的開口 944b,其接納并支撐扁簧948的桿948a。
[0080]如在圖14A、圖16-18和圖26_28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馬達端聯接件915包括漸縮卡圈950和波形彈簧949,波形彈簧949用來將漸縮卡圈偏置到向下或遠端位置(在相對于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方向DISMOT上)。馬達端聯接件915也包括閂鎖機構960和扁簧948,扁簧948將按鈕閂鎖960a偏置到接合位置,即,其中按鈕閂鎖960a接觸聯接件主體720的近端壁744以將馬達端聯接件714可釋放地固定到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位置。
[0081]漸縮卡圈950包括中心圓柱形主體951和徑向延伸的翼部952。翼部952中的每一個限定豎直延伸的孔口 953 (圖14A),并且中心圓柱形主體951包括限定漸縮的大體上截頭圓錐形的中心開口 955的內表面954。如在圖26可見,中心開口 955包括近端955a和遠端955b,遠端955b在直徑上大于近端955a。漸縮卡圈950的內表面954包括多個漸縮的凸起的肋956和多個漸縮的通道957,如前所述,其分別與馬達端聯接件714的聯接件主體720的漸縮的通道740和漸縮的凸起的肋734接合和互相配合。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如在圖26中可見,肋956 (以及通道957)中的每一個為漸縮的,即,漸縮的肋956中的每一個的遠端956b在周向距離或弧長上寬于肋956的近端956a。另外,在一個不例性實施例中,凸起的肋956中的每一個具有在相應的相鄰通道957上方從肋956的遠端956b至近端956a基本上均勻的高度。此外,在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馬達端聯接件714的聯接件主體720的截頭圓錐形的漸縮卡圈或圓錐732的錐角基本上等于馬達聯接件915的漸縮卡圈950的截頭圓錐形中心開口 955的錐角(相對于驅動馬達軸中心線CLMDS的大約10° ),以確保在聯接件主體720和漸縮卡圈950之間的卡扣配合。
[0082]漸縮卡圈950可滑動地支撐在兩個肩部螺釘946 (圖18)上,肩部螺釘946延伸穿過漸縮卡圈950的翼部952的軸向延伸的孔口 953。肩部螺釘946穿過在聯接件上外殼920的遠端壁或下壁926中的開口 928并且擰入聯接件底部帽蓋940的帶螺紋開口 941以將底部帽蓋940、聯接件下外殼930和漸縮卡圈950固定到上外殼940。漸縮卡圈950由波形彈簧949偏置到向下或遠端位置。波形彈簧949被座置在形成于聯接件上外殼920的近端壁926中的臺階狀肩部925和漸縮卡圈950的近端壁958的臺階狀肩部959之間。
[0083]閂鎖機構960包括按鈕閂鎖960a和扁簧948,扁簧948用來將按鈕閂鎖960a偏置到接合位置(在圖26和圖28中示出)且遠離偏轉位置(圖27中示出)。如在圖14A、圖16-17和圖26-28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按鈕閂鎖960a包括致動器961,致動器961在其接合位置與聯接件下外殼930的外表面大體上齊平。致動器961可由動力操作刀100的操作者徑向向內推動,以將按鈕閂鎖960a移動至其偏轉位置,從而允許馬達端聯接件714從驅動馬達聯接件915脫開。這可由操作者使用單只手實現。限定在聯接件下外殼930的外表面931中的凹部932允許按鈕閂鎖960a的徑向向內移動。
[0084]按鈕閂鎖960a還包括平坦的滑動主體部分962。滑動主體部分962在限定于下外殼930的遠端933中的凹部934中滑動并且包括中心開口 964。如在圖16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在接合位置中,閂鎖機構960的閂鎖960a的中心開口 964從由聯接件底部帽蓋940限定的中心開口 943略微偏移。這樣,當操作者將馬達端聯接件714向上推入底部帽蓋的中心開口 943中時,聯接件主體720的外表面721將接觸閂鎖960a的滑動主體部分962的閂鎖區域965的內部部分968(圖16和圖26),并且徑向推動滑動主體部分962,使得閂鎖機構960的閂鎖960a被促動至其偏轉位置。如在圖17和圖28中可最清楚地看到的,當馬達端聯接件714與驅動馬達聯接件915接合并且閂鎖機構960的閂鎖960a處于接合位置時,閂鎖區域965的頂部967接合馬達端聯接件714的聯接件主體720的近端壁744以將聯接件714、915固定在接合狀態中。
[0085]閂鎖機構960的按鈕閂鎖960a由扁簧948偏置到接合位置。具體地,扁簧948的接合區域948d接觸并壓靠閂鎖機構960的閂鎖960a的突起966。扁簧948具有大體上U形的構型并且包括桿部分948a和彈簧臂948a。扁簧948由桿948a相對于聯接件外殼916固定到位,桿948a被接納在聯接件底部帽蓋940的軸向開口 944b中以固定彈簧948。扁簧948的彈簧臂948b包括限定接合區域948d的端部948c。如前所述,接合區域948d接觸并壓靠按鈕閂鎖960a的突起966以將閂鎖機構960的閂鎖960a偏置到接合位置。
[0086]如在圖26-28中最清楚地看到的,波形彈簧949將漸縮卡圈950偏置到向下位置(圖26和圖28)。然而,當動力操作刀100的操作者試圖將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馬達端聯接件714與馬達驅動組件900的馬達驅動聯接件915接合時,他或她將馬達端聯接件714的聯接件主體720抵靠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漸縮卡圈950向上推動(在圖26中標以UP’或DISTRAN的方向上)。抵靠漸縮卡圈950向上推動聯接件主體720會壓縮波形彈簧949并且使漸縮卡圈950相對于聯接件外殼916向上移動。隨著漸縮卡圈950沿肩部螺釘946向上滑動和聯接件主體720向上移動,聯接件主體720的外表面721接觸閂鎖機構960的按鈕閂鎖960a的閂鎖區域965并且使閂鎖960a從接合位置(在圖26和圖28中示意性地示出)向偏轉位置(在圖27中示意性地示出)徑向滑動。當聯接件主體720在向上方向上移動足夠的距離(在圖27中示意性地示出和標記為COLLAR TRAVEL (卡圈行程)的方向)時,聯接件主體720的近端壁744越過按鈕閂鎖960a的閂鎖區域965的頂部967,以允許將閂鎖960a卡扣回到其接合位置。如此前所提及的,閂鎖機構960的按鈕閂鎖960a由扁簧948偏置到其接合位置(在圖26和圖28中所示)。在接合位置,按鈕閂鎖960a的閂鎖區域965的頂部967鄰接聯接件主體720的近端壁744以將馬達端聯接件714固定到驅動馬達聯接件915。
[0087]軸驅動傳動裝置-驅動馬達組件的接合
圖25-28示意性地示出本公開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和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連接結構1000、驅動接合結構1002和軸向定位結構1004,并且還示意性地示出用于從非接合狀態(其中馬達端聯接件714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不處于接合狀態)進行到接合狀態的方法或過程,在接合狀態中,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馬達端聯接件714和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馬達聯接件915聯接在一起,使得驅動軸組件800的從動配件814由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配件972操作性地接合。圖26和圖27示意性地示出處于非接合狀態的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馬達端聯接件714和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馬達聯接件915,而圖28示意性地示出處于接合狀態的馬達端聯接件714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
[0088]如圖26所示,假設驅動馬達組件900處于固定位置,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操作者抓握并相對于驅動馬達組件900操縱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馬達端部701a(在馬達端聯接件710正下方或在馬達端聯接件710近端抓握外部殼體705),以使馬達端聯接件714的漸縮的聯接件主體720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漸縮卡圈950軸向對齊,使得驅動軸組件800的從動配件814被對齊以進入馬達端聯接件915的底部帽蓋940的中心開口 943中(從而對齊以進入由漸縮卡圈950的中心圓柱形主體951的內表面954限定的中心截頭圓錐形開口 955)。
[0089]如在圖27中可見,在對齊之后,馬達端聯接件714在向上方向UP’(或遠端方向DISTRAN上)相對于驅動馬達組件900移動。如前所述,聯接件主體720的外表面721接觸閂鎖機構960的按鈕閂鎖960a的滑動主體部分962的閂鎖區域965的內部部分968,并且迫使閂鎖960a在垂直于驅動馬達旋轉軸線RMD的徑向方向上移動至其偏轉位置。閂鎖960a在實現接合狀態之前徑向移動的距離示意性地示出為在圖27中標以LATCH TRAVEL (H鎖行程)的距離。另外,隨著馬達端聯接件714在向上方向UP上繼續移動,聯接件主體720接觸漸縮卡圈950,迫使卡圈950沿肩部螺釘946向上滑動,從而壓下波形彈簧949。漸縮卡圈950在聯接件主體720的近端壁744越過按鈕閂鎖960a的閂鎖區域965的頂部967從而允許閂鎖960a由扁簧948返回至其接合位置之前向上移動的距離示意性地示出為在圖27中標以COLLAR TRAVEL (卡圈行程)的距離。根據聯接件主體720的肋734和通道740與馬達端聯接件915的漸縮卡圈950的肋956和通道957的具體對齊,隨著馬達端聯接件714接觸驅動馬達聯接件915并造成漸縮卡圈950向上滑動,可能需要馬達端聯接件714的輕微旋轉(60°或更小)以有利于相應的肋和通道的正確對齊并且實現聯接件主體720和漸縮卡圈950的充分接合。
[0090]按鈕閂鎖960a的接合位置在圖27中以虛線示出,而閂鎖960a的偏轉位置以實線示出。比較在圖27與圖26和圖28之間的扁簧948的相對壓縮,還示出當在接合位置和偏轉位置之間移動時按鈕閂鎖960a的徑向移動。當漸縮卡圈950的向上移動足以使得滑動主體部分962的閂鎖區域965的內部部分968越過聯接件主體720的近端壁744時,滑動主體部分962由扁簧948偏置或返回到其接合位置,如圖28所示。
[0091]馬達端聯接件714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接合狀態在圖28中示意性地示出。如圖28所示,滑動主體部分962的閂鎖區域965的頂部967壓靠聯接件主體720,從而將馬達端聯接件714固定到驅動馬達聯接件915。在聯接件714、915的接合狀態,驅動軸組件800的從動配件814操作性地接合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配件972。
[0092]當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的馬達端聯接件734處于與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接合狀態并且驅動馬達901被致動時,驅動軸組件800由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配件972旋轉。驅動軸組件800繼而聯接到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齒輪系604并使其旋轉。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齒輪系604接合旋轉刀片300的從動齒輪328的一組齒輪齒328,以使刀片300繞中心旋轉軸線R旋轉。
[0093]有利地,波形墊圈或波形彈簧949有利于在馬達端聯接件714的聯接件主體720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漸縮卡圈950之間的接合或聯接。波形彈簧949允許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漸縮卡圈950在向上方向UP’ (圖26)上移動足夠的程度以在按鈕閂鎖960a的滑動主體部分962的閂鎖區域965和馬達端聯接件714的聯接件主體720的近端壁744之間提供間隙,使得按鈕閂鎖960a可卡扣到其接合位置中,以聯接馬達端聯接件714的聯接件主體720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漸縮卡圈950。此外,在按鈕閂鎖960a的接合位置已實現并且馬達端聯接件714的聯接件主體720聯接到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漸縮卡圈950之后,波形彈簧949繼續向漸縮卡圈950施加向下壓力(在圖26中的方向DW’上),從而抵靠聯接件主體720施力于漸縮卡圈950。回想聯接件主體720被接合的按鈕閂鎖960a阻止在向下方向DW’上軸向移動。在漸縮卡圈950和聯接件主體720之間的卡扣配合減輕當驅動馬達901被致動時的振動。另外,由波形彈簧949有利的卡扣配合確保在驅動軸組件800的從動配件814和驅動馬達組件900的驅動配件972之間的充分和完整的接合。重要的是一致地保持在按鈕閂鎖960a的頂部或頂面967與驅動配件972的圓柱形主體980的平坦表面981之間恒定的距離,以實現在從動配件814和驅動配件972之間的充分和完整的接合。
[0094]如果動力操作旋轉刀100的操作者希望從馬達驅動組件900移除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700,即,達到馬達端聯接件714和驅動馬達聯接件915的非接合狀態,他或她僅需要壓下閂鎖機構960的按鈕閂鎖960a的致動器961。假設驅動馬達901被大體上豎直地定向使得驅動馬達聯接件915面向地面,馬達端聯接件714將簡單地遠離馬達端聯接件915朝地面下落。因此,從非接合狀態轉變到接合狀態和從接合狀態轉變到非接合狀態兩者都僅要求操作者使用單只手。因此,本公開的驅動連接結構1000被恰當地稱為快速連接和快速斷開連接結構。
[0095]如本文所用,諸如上部、下部、向內、向外等的取向的術語為便利目的而提供,并且通常與附圖中示出的取向有關。這樣的取向術語并非意圖限制本公開或本文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
[0096]上文所描述的是本發明的示例。當然,不可能為了描述本發明而描述部件或方法的每一種可設想到的組合,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將認識到,本發明的許多另外的組合和排列是可能的。因此,本發明旨在涵蓋落入所附權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圍內的所有這樣的改變、修改和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聯接在驅動馬達和動力操作工具的齒輪系之間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所述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包括: a)細長驅動軸組件,所述細長驅動軸組件包括沿縱向軸線延伸的可旋轉驅動傳遞軸、在所述驅動傳遞軸的一端處的第一從動配件以及在所述驅動傳遞軸的第二端處的第二驅動配件,所述第一從動配件和所述第二驅動配件隨所述驅動傳遞軸旋轉; b)外部殼體,所述外部殼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限定通孔,所述外部殼體在所述通孔內接納所述驅動傳遞軸并且支撐所述驅動傳遞軸以便在所述外部殼體內旋轉;以及 c)馬達端聯接件,所述馬達端聯接件被附接到所述外部殼體的第一端并且適于可釋放地連接到所述驅動馬達,所述馬達端聯接件包括聯接件主體,所述聯接件主體限定所述驅動傳遞軸所穿過的中心開口并且具有限定漸縮區域的外表面,所述漸縮區域具有近端和遠端,所述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近端比所述漸縮區域的遠端更近地靠近所述外部殼體,所述漸縮區域從在所述漸縮區域的近端處的第一直徑漸縮至所述漸縮區域的遠端處的第二直徑,所述第一直徑大于所述第二直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馬達端聯接件的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外表面在所述近端和遠端之間均勻地漸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馬達端聯接件的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外表面在所述近端和遠端之間成圓錐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馬達端聯接件的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包括由多個通道徑向間隔開的多個軸向延伸的凸起的肋,所述多個肋中的每對相鄰肋由所述多個通道中的一個通道分隔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多個肋中的每個肋在徑向寬度上從較寬的第一端漸縮至較窄的第二端,所述較寬的第一端更接近所述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近端,所述較窄的第二端更接近所述漸縮區域的遠端。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漸縮區域的多個通道中的每個通道在徑向寬度上從較寬的第一端漸縮至較窄的第二端,所述較寬的第一端更接近所述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近端,所述較窄的第二端更接近所述漸縮區域的遠端。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馬達端聯接件限定與所述外部殼體的通孔連通的通孔,所述驅動傳遞軸延伸通過所述馬達端聯接件的通孔,所述從動配件延伸超出所述聯接件的遠端。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馬達端聯接件還包括支撐基座,所述支撐基座延伸通過所述聯接件主體的中心開口,所述支撐基座包括縱向通路,所述縱向通路限定所述馬達端聯接件通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聯接件主體相對于所述支撐基座被徑向地且軸向地約束。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馬達端聯接件還包括在所述支撐基座的遠端處的套筒襯套,所述套筒襯套包括擴大的頭部和延伸軸,所述軸被接納在所述支撐基座的縱向通路中,所述擴大的頭部限定用于可旋轉地支撐所述驅動軸組件的從動配件的支撐表面。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套筒襯套的延伸軸限定通路,所述通路限定所述馬達端聯接件通孔的至少一部分。
11.一種聯接在驅動馬達和動力操作工具的齒輪系之間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所述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包括: a)細長驅動軸組件,所述細長驅動軸組件包括沿縱向軸線延伸的可旋轉驅動傳遞軸、在所述驅動傳遞軸的一端處的第一從動配件以及在所述驅動傳遞軸的第二端處的第二驅動配件,所述第一從動配件和所述第二驅動配件隨所述驅動傳遞軸旋轉,所述第一從動配件適于接合驅動馬達的驅動配件; b)外部殼體,所述外部殼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限定通孔,所述外部殼體在所述通孔內接納所述驅動傳遞軸并且支撐所述驅動傳遞軸以用于在所述外部殼體內旋轉;以及 c)所述第一從動配件包括圍繞軸向延伸的定位構件設置的多個驅動接合面。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軸向延伸的定位構件包括與所述驅動傳遞軸的縱向軸線對齊的中心突起。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從動配件的多個驅動接合面從所述中心突起徑向向外延伸。
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從動配件的多個驅動接合面中的每個驅動接合面是大致平坦的。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多個驅動接合面中的每個驅動接合面大致平行于所述驅動傳遞軸的縱向軸線延伸。
16.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從動配件是大致圓柱形的并且包括在所述驅動傳遞軸的一端附近的基部,所述軸向延伸的定位構件由從所述基部軸向地并且遠離所述驅動傳遞構件的一端延伸的中心漸縮突起,所述多個驅動接合面中的每個驅動接合面由從所述基部軸向地并且遠離所述驅動傳遞構件的一端延伸的靜葉限定。
17.一種用于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和驅動馬達的連接結構,所述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在所述驅動馬達與動力操作工具的齒輪系之間傳遞旋轉動力,所述連接結構包括: a)柔性軸驅動傳動裝置,其包括: i)細長驅動軸組件,其包括沿中心縱向軸線延伸的可旋轉驅動傳遞軸、在所述驅動傳遞軸的一端處的第一從動配件以及在所述驅動傳遞軸的第二端處的第二驅動配件,所述第一從動配件和所述第二驅動配件隨所述驅動傳遞軸旋轉; ?)外部殼體,所述外部殼體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限定通孔,所述外部殼體在所述通孔內接納所述驅動傳遞軸并且支撐所述驅動傳遞軸以用于在所述外部殼體內旋轉;以及 iii)第一馬達端聯接件,所述第一馬達端聯接件被附接到所述外部殼體的第一端,所述馬達端聯接件包括聯接件主體,該聯接件主體限定驅動傳遞軸所穿過的中心開口并且具有限定漸縮區域的外表面,所述漸縮區域具有近端和遠端,所述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近端比所述漸縮區域的遠端更近地靠近所述外部殼體,所述漸縮區域從在所述漸縮區域的近端處的第一直徑漸縮至在所述漸縮區域的遠端處的第二直徑,所述第一直徑大于所述第二直徑;以及 b)驅動馬達,其包括:能夠繞旋轉軸線旋轉的驅動配件和聯接件,所述聯接件包括卡圈,所述卡圈的內表面限定開口,所述開口被構造成接納所述馬達端聯接件的聯接件主體,使得所述驅動馬達的驅動配件操作性地接合所述驅動軸組件的從動配件以使所述驅動傳遞軸在所述軸驅動傳動裝置的外部殼體內旋轉。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驅動馬達的聯接件包括閂鎖機構,以用于將所述馬達端聯接件的聯接件主體固定到所述驅動馬達聯接件。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閂鎖機構包括閂鎖,所述閂鎖相對于所述驅動馬達的驅動配件的旋轉軸線橫向地移動,以接合所述馬達端聯接件的聯接件主體并且將所述聯接件主體固定到所述驅動馬達聯接件。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閂鎖機構的閂鎖接合所述聯接件主體的近端,以將所述聯接件主體固定到所述驅動馬達聯接件。
21.根據權利要求20所述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驅動馬達聯接件的卡圈相對于所述驅動配件的旋轉軸線軸向地移動,以提供所述閂鎖與所述馬達端聯接件的聯接件主體之間的間隙,使得所述閂鎖能夠接合所述聯接件主體的近端。
22.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馬達端聯接件的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外表面在所述近端和遠端之間均勻地漸縮。
23.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馬達端聯接件的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外表面在所述近端和遠端之間成圓錐形。
24.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馬達端聯接件的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包括由多個通道徑向間隔開的多個軸向延伸的凸起的肋,所述多個肋中的每對相鄰肋由所述多個通道中的一個通道分隔開。
25.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多個肋中的每個肋在徑向寬度上從較寬的第一端漸縮至較窄的第二端,所述較寬的第一端更接近所述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近端,所述較窄的第二端更接近所述漸縮區域的遠端。
26.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漸縮區域的多個通道中的每個通道在徑向寬度上從較寬的第一端漸縮至較窄的第二端,所述較寬的第一端更接近所述聯接件主體的漸縮區域的近端,所述較窄的第二端更接近所述漸縮區域的遠端。
27.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馬達端聯接件限定與所述外部殼體的通孔連通的通孔,所述驅動傳遞軸延伸通過所述馬達端聯接件的通孔,所述從動配件延伸超出所述聯接件的遠端。
28.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馬達端聯接件還包括支撐基座,所述支撐基座延伸通過所述聯接件主體的中心開口,所述支撐基座包括縱向通路,所述縱向通路限定所述馬達端聯接件通孔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聯接件主體相對于所述支撐基座被徑向地且軸向地約束。
29.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馬達端聯接件還包括在所述支撐基座的遠端處的套筒襯套,所述套筒襯套包括擴大的頭部和延伸軸,所述軸被接納在所述支撐基座的縱向通路中,所述擴大的頭部限定用于可旋轉地支撐所述驅動軸組件的從動配件的支撐表面。
30.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連接結構,其中,所述套筒襯套的延伸軸限定通路,所述通路限定所述馬達端聯接件通孔的至少一部分。
【文檔編號】F16C1/08GK104254697SQ201280071186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6日
【發明者】G.D.拉普, S.M.穆尼加, M.羅蘇, J.A.懷特, N.A.馬斯卡里 申請人:貝特徹工業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中牟县| 乌审旗| 得荣县| 巴塘县| 楚雄市| 扶余县| 双峰县| 泉州市| 固安县| 昂仁县| 绥德县| 浠水县| 清水河县| 赞皇县| 井研县| 启东市| 宽城| 永德县| 平阳县| 玉门市| 福清市| 疏附县| 樟树市| 同德县| 肥城市| 清流县| 漯河市| 鄯善县| 阿拉善盟| 甘洛县| 德令哈市| 新绛县| 社旗县| 咸丰县| 东丽区| 上高县| 郯城县| 榆林市| 清苑县| 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