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熱水器領域,特別是涉及熱水器用的一種溫度控制流量的閥門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燃氣熱水器和即熱式熱水器領域一般不具有因自然水溫來控制水量的功能,而且一般需要用電或是采用步進電機來控制水流流量,僅采用“加熱”或快速加熱來提供一定的或恒定的熱源,當水溫產生變化的時候,熱源提供的熱量對水溫產生的效果是過熱或過冷,造成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的不舒適性及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燃氣熱水器和即熱式熱水器可根據溫度來自動調節水流量的大小的裝置,可使熱源需求量相匹配,達到需求與供給平衡的溫度控制流量的閥門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溫度控制流量的閥門裝置,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包括閥殼以及設置于所述閥殼內的閥隔片、閥流控口、閥流控栓、閥座、感溫體,所述感溫體設置于所述閥殼內中心;所述感溫體上端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穿過所述閥隔片中間設置的腔孔與所述閥流控栓下端連接;所述閥流控栓下端設置有與所述連接桿配合的連接部;所述連接桿四周的所述閥殼內設有所述閥流控口;所述閥座通過其外部螺紋與所述閥殼內的內螺紋相配合固定于所述閥殼內底部;所述感溫體下端穿過所述閥座中間設置的通孔;整體相互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密閉的裝置。
優選地,溫度控制流量的閥門裝置還包括彈性裝置,所述閥流控栓與所述閥殼之間設置有所述彈性裝置;所述感溫體與所述閥座之間設置有所述彈性裝置。
優選地,所述閥流控口和所述閥座與所述閥殼之間均設置有密封圈。
優選地,所述閥殼為圓形槽型通孔結構。
優選地,所述閥流控口為內部圓錐臺面通孔結構。
優選地,所述閥隔片為中間有一腔孔的十字型結構。
優選地,所述閥流控栓為齒輪型固定裝置。
優選地,所述閥座為內六角通孔外部螺紋腔體結構。
優選地,所述彈性裝置是彈簧。
實施本發明實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一種燃氣熱水器和即熱式熱水器用溫度自動控制水量的閥體,所述閥體本體與流體管道連接,閥隔片的十字型腔孔置與圓形槽型閥殼通孔內的感溫體對應,圓錐臺面閥流控口的通孔固定與閥體圓形槽內、齒輪型閥流控栓齒輪一端通過彈簧等彈性裝置與閥流控口的圓錐臺面壓緊、內六角通孔外螺紋腔體結構的閥座與閥體圓型槽孔螺紋連接固定、感溫體上端的桿與齒輪型閥流控栓與彈簧等彈性裝置置于閥殼圓形槽內并通過內六角通孔閥座裝置與彈簧等彈性裝置壓緊感溫體;所述閥體可以通過機加工再線切割后研磨處理,使得閥體表面光澤度加大,閥體與閥腔孔的間隙可忽略不計,保證閥體的密封性能與調節精度更高。水溫與出水的大小形成一定的比例,可以保證使用者的舒適度,同時節約水電資源!通過感溫體感受到的溫度來利用閥流控栓控制水流的大小,達到一種平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本發明例一種溫度控制流量的閥門裝置,包括閥體,閥體包括閥殼2以及設置于閥殼2內的閥隔片1、閥流控口3、閥流控栓4、閥座5、感溫體6,感溫體6設置于閥殼2內中心;感溫體6上端設置有連接桿8,連接桿8穿過閥隔片1的中間腔孔與閥流控栓4下端連接;閥流控栓4下端設置有與連接桿8配合的連接部9;連接桿8四周的閥殼1內設有閥流控口3;閥座5通過其外部螺紋與閥殼1內的內螺紋相配合固定于閥殼1內底部;感溫體6下端穿過閥座5中間的通孔;整體相互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密閉的裝置。
優選地,閥流控口3和閥座5與閥殼2之間均設置有密封圈10。
優選地,溫度控制流量的閥門裝置還包括彈性裝置7;閥流控栓4與閥殼2之間設置有彈性裝置7;感溫體6與閥座5之間設置有彈性裝置7。
優選地,閥殼2為圓形槽型通孔結構。
優選地,閥流控口3為內部圓錐臺面通孔結構。
優選地,閥隔片1為中間有一腔孔的十字型結構。
優選地,閥流控栓4為齒輪型固定裝置。
優選地,閥座5為內六角通孔外部螺紋腔體結構。
優選地,彈性裝置7是彈簧。
本發明一種燃氣熱水器和即熱式熱水器用溫度自動控制水量的閥體,所述閥體本體與流體管道連接,閥隔片的十字型腔孔置與圓形槽型閥殼通孔內的感溫體對應,圓錐臺面閥流控口的通孔固定與閥體圓形槽內、齒輪型閥流控栓齒輪一端通過彈簧等彈性裝置與閥流控口的圓錐臺面壓緊、內六角通孔外螺紋腔體結構的閥座與閥體圓型槽孔螺紋連接固定、感溫體上端的桿與齒輪型閥流控栓與彈簧等彈性裝置置于閥殼圓形槽內并通過內六角通孔閥座裝置與彈簧等彈性裝置壓緊感溫體;所述閥體可以通過機加工再線切割后研磨處理,使得閥體表面光澤度加大,閥體與閥腔孔的間隙可忽略不計,保證閥體的密封性能與調節精度更高。水溫與出水的大小形成一定的比例,可以保證使用者的舒適度,同時節約水電資源!通過感溫體感受到的溫度來利用閥流控栓控制水流的大小,達到一種平衡。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一種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明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