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軸鉸鏈,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復數個以層疊方式組裝的扭力調整片的雙軸鉸鏈。
背景技術:
隨著消費者對于掀蓋式電子裝置的需求改變,遂有諸多業者提出了可產生較大旋轉角度的雙軸鉸鏈,如中國臺灣第M469727、M477758、M509281、M491324、M483651專利文獻所揭露。其中,就以M509281專利文獻所揭為例,該專利文獻揭露一種雙軸同動樞紐器,該雙軸同動樞紐器包含一第一傳動軸、一第二傳動軸、一架體以及一扭力套,該第一傳動軸具有一第一軸桿,該第二傳動軸具有一第二軸桿,該架體具有分別供該第一軸桿及該第二軸桿穿設的一第一軸孔及一第二軸孔,該扭力套于相對兩外側分別具有一第一裝配部及一第二裝配部,該第一裝配部具有兩個相等長的第一彎臂,而該第二裝配部具有兩個相等長的第二彎臂。通過兩個該第一彎臂與兩個該第二彎臂令該第一軸桿與該第二軸桿朝任一方向轉動均產生相同大小的扭力。除此之外,該雙軸同動樞紐器還具有一裝配于該第一傳動軸上的第一扭力部,以及一裝配于該第二傳動軸上的第二扭力部。
承上,該專利文獻的該第一傳動軸或該第二傳動軸在轉動中所承受的扭力即為該第一扭力部或該第二扭力部產生的扭力以及該扭力套所產生的扭力。然而,事實上,該第一扭力部或該第二扭力部分別是由復數個簧片、復數個間隔片及復數個含油片組構而成,該第一扭力部或該第二扭力部產生的扭力是經由這些簧片、這些間隔片以及這些含油片的組裝緊迫程度產生。但, 該第一扭力部組裝后的緊迫程度未必能夠與該第二扭力部相同,導致該第一扭力部與該第二扭力部產生的扭力相異,而出現了扭力差,不利于實施。若欲調整該第一扭力部的緊迫程度與該第二扭力部相同,即需通過多次的校正才可完成,增加了制造工時。
除此之外,該專利文獻所揭露的該扭力套為一固定結構,也就是說,該扭力套對該第一軸桿或該第二軸桿提供的扭力為固定,無法進行調整。導致制造端在發現該第一傳動軸與該第二傳動軸出現扭力差時,僅能調整該第一扭力部或該第二扭力部,無法改善前述調整繁瑣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無法有效微調扭力的問題。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軸鉸鏈,該雙軸鉸鏈具有一支撐架、兩個傳動軸、一傳動惰輪以及復數個扭力調整片。其中,該支撐架具有兩個分隔設置的軸孔以及一設于兩個所述軸孔之間的安裝支臂,兩個所述傳動軸分別穿設于兩個所述軸孔的其中之一,每個所述傳動軸均具有一傳動部及扭力簧片組,所述傳動惰輪設于所述安裝支臂并分別與兩個所述傳動部形成連動關系,復數個所述扭力調整片組裝于兩個所述傳動軸并形成堆疊,每一所述扭力調整片具有一組裝后位于兩個所述傳動軸之間的連接部,一自所述連接部一側延伸以夾持兩個所述傳動軸中的其中之一的夾持部,以及一自所述連接部未設有所述夾持部一側延伸以令兩個所述傳動軸中的未與所述夾持部組接的其中之一穿設的軸接部。
于一實施例中,每一所述夾持部包括有兩個分別自所述連接部延伸并間 隔設置以接觸兩個所述傳動軸中的其中之一的限制曲臂,以及一由兩個所述限制曲臂界定形成并提供兩個所述傳動軸中的其中之一設置其中的組裝空間。
于一實施例中,兩個所述傳動軸的每一個分別具有一軸徑,兩個所述限制曲臂之間的間距等于或略小于所述軸徑。進一步地,兩個所述傳動軸的所述軸徑為相異,兩個所述軸孔的一孔徑對應于所組裝的兩個所述傳動軸中的其中之一的所述軸徑。
于一實施例中,兩個所述傳動軸的所述傳動部與所述扭力簧片組設置于所述支撐架的相對兩側,所述扭力調整片設置于每一所述扭力簧片組與所述支撐架之間。
于一實施例中,該雙軸鉸鏈還包括至少至少一與兩個所述傳動軸組裝并位于每一所述扭力簧片組與所述扭力調整片之間的支撐件。
于一實施例中,該雙軸鉸鏈具有復數個所述支撐件,任意兩個所述支撐件以套設于兩個所述傳動軸中的其中之一的分隔片間隔設置。
于一實施例中,該雙軸鉸鏈還包括一連接所述支撐件并套接兩個所述傳動軸設有所述扭力簧片組一端的偏擺限制件。
于一實施例中,兩個所述傳動部及所述傳動惰輪分別為一齒輪結構。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相較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雙軸鉸鏈具有數量得以調整的扭力調整片,因而使得制造端可在完成兩個傳動軸的扭力簧片組的組裝后,通過調整這些扭力調整片的數量微調兩個傳動軸中的其中之一的總扭力,避免兩個傳動軸出現過多的扭力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雙軸鉸鏈的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雙軸鉸鏈的一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雙軸鉸鏈的一實施例的扭力調整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雙軸鉸鏈的一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架;2-傳動軸;3-傳動惰輪;4-扭力調整片;5-支撐件;6-分割片;7-偏擺限制件;
11-軸孔;12-安裝支臂;21-傳動部;22-扭力簧片組;41-連接部;42-夾持部;421-限制曲臂;422-組裝空間;43-軸接部;431-安裝孔;71-套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結合說明書附圖1至4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至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軸鉸鏈,該雙軸鉸鏈適用于一掀蓋式電子裝置,如筆記本電腦等。該雙軸鉸鏈具有一支撐架1、兩個傳動軸2、一傳動惰輪3以及復數個扭力調整片4。其中,該支撐架1具有兩個分隔設置的軸孔11,以及一設于兩個所述軸孔11之間的安裝支臂12,兩個所述軸孔11沿一軸向分隔設置,所述安裝支臂12自所述支撐架1兩相對側邊朝遠離所述支撐架1方向一體延伸。兩個所述傳動軸2分別穿設于兩個軸孔11的其中之一,也就是說,兩個所述傳動軸2分別對應其中一所述軸孔11設置。又,每一所述傳動軸2分別具有一傳動部21以及一扭力簧片組22,所述傳動部21與所述扭力簧片組22分別設置于所述支撐架1的相對兩側,所述傳動部21可為所述傳動軸2一體成形的一齒輪結構,或為套設于所述傳動軸2上的所述齒輪結構。所述扭力簧片組22則可以是由至少一簧片及至少一含油片等組成,該扭力簧片組22于所組裝的其中一個所述傳動軸2轉動時對該傳動軸2提供一旋轉扭力。進一步來說,本實用新型是以每一所 述扭力簧片組22作為主要的扭力來源。再者,所述傳動惰輪3組設于所述安裝支臂12上,并分別與兩個所述傳動部21形成連動關系,更具體來說,所述傳動惰輪3亦為齒輪結構,并分別與兩個傳動部21形成嚙合。所述傳動惰輪3于兩個所述傳動軸中的其中之一產生轉動時,隨即受轉動的其中一個所述傳動軸的所述傳動部21帶動而產生轉動,進而連動兩個所述傳動軸2中當下未轉動的其中之一,使其產生轉動,如此一來,兩個傳動軸2產生同動,并因該傳動惰輪3居中傳動的關系,兩個傳動軸2的旋轉方向相反。
承上,請參閱圖2至圖4,所述扭力調整片4組裝于兩個所述傳動軸2上并形成堆疊,進一步來說,所述扭力調整片4是設置于每一個所述扭力簧片組22與所述支撐架1之間。每一所述扭力調整片4的大小形態均為相同,每一所述扭力調整片4分別具有一組裝后位于兩個所述傳動軸2之間的連接部41,一自所述連接部41一側延伸以夾持兩個所述傳動軸2中的其中之一的夾持部42,以及一自所述連接部41未設有所述夾持部42一側延伸以使兩個所述傳動軸2未與所述夾持部42組接的其中之一穿設的軸接部43。具體來說,每一所述扭力調整片4均是由機械加工技術一體制成,其態樣需根據該雙軸鉸鏈的實施需求作相應調整。每一所述夾持部42包括有兩個分別自所述連接部41延伸并間隔設置以接觸兩個所述傳動軸2中的其中之一的限制曲臂421,以及一由兩個所述限制曲臂421界定形成并提供兩個所述傳動軸2中的其中之一設置其中的組裝空間422。另一方面,所述軸接部43實際上具有一提供兩個所述傳動軸2中的其中之一穿設其中的安裝孔431,所述安裝孔431的孔徑至少相同于穿設其中的所述傳動軸2的一軸徑。再者,由上可知,兩個所述傳動軸2的每一個分別具有一軸徑,而本實用新型進一步使兩個所述限制曲臂421之間的間距等于或略小于所述軸徑,使兩個所述傳 動軸2中的其中之一組設于所述夾持部42之后即與所述夾持部42接觸,而于所組設的其中一所述傳動軸2轉動時,向其提供一接觸阻力,使與所述夾持部42組裝的其中一所述傳動軸2于轉動的總扭力為所述扭力簧片組22提供的所述旋轉扭力加上每個所述扭力調整片4提供的所述接觸扭力。如此一來,本實用新型即可以通過調整所述扭力調整片4的堆疊數量改變接觸扭力的大小。因此,本實用新型的雙軸鉸鏈即可于兩個所述傳動軸完成初步的扭力平衡后,通過改變這些扭力調整片4的數量微調兩個傳動軸2之間的扭力差,避免兩個傳動軸2之間的扭力差造成工作異常的事情發生。
請參閱圖1、2、4,于一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兩個傳動軸2的軸徑為相異,就如圖中所示,其一較大,另一較小。據此,本實用新型的支撐架1上的軸孔11的一孔徑則對應于所組裝的兩個傳動軸2中的其中之一的軸徑。
再者,于一實施例中,該雙軸鉸鏈還包括至少一與兩個所述傳動軸2組裝并位于每一所述扭力簧片組22與所述扭力調整片4之間的支撐件5。具體來說,所述支撐件5與所述支撐架1分別位于所述扭力調整片4的兩側,于該雙軸鉸鏈組裝完成后,共同定位所述扭力調整片4。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于一實施例中,可使所述支撐件5為復數個來實施。所述支撐件5分別與兩個所述傳動軸2組裝,且任兩個所述支撐件5以一套設于兩個所述傳動軸2中的其中之一的分隔片6間隔設置。更具體來說,任兩個所述支撐件5之間是由兩個所述分隔片6間隔設置,兩個所述分隔片6分別設置于兩個所述傳動軸2中的其中之一。
于一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的雙軸鉸鏈還包括一連接所述支撐件1并套接兩個所述傳動軸2設有所述扭力簧片組22一端的偏擺限制件7。所述偏擺 限制件7固接于靠近所述扭力簧片組22的所述支撐件5上,并以兩個套接部71分別限制兩個所述傳動軸2的末端。由此以避免兩個所述傳動軸2于受力轉動時產生過度地擺動。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雙軸鉸鏈,具有一支撐架、兩個傳動軸、一傳動惰輪以及復數個扭力調整片。其中,該支撐架具有兩個分隔設置的軸孔以及一設于兩個軸孔之間的安裝支臂,兩個傳動軸分別穿設于兩個軸孔的其中之一,每一傳動軸分別具有一傳動部及一扭力簧片組,傳動惰輪設于安裝支臂并分別與兩個傳動部形成連動關系,扭力調整片組裝于兩個傳動軸并形成堆疊,每一扭力調整片具有一組裝后位于兩個傳動軸之間的連接部,一自連接部一側延伸以夾持該兩個傳動軸中的其中之一的夾持部,以及一自連接部未設有夾持部一側延伸以使兩個傳動軸未與夾持部組接的其中之一穿設的軸接部。由此,本實用新型通過調整扭力調整片的數量微調兩個傳動軸中的其中之一的總扭力,避免兩個傳動軸出現過多的扭力差。
以上已將本實用新型做了詳細說明,上述描述結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應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涵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