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室內消火栓,特別涉及一種消火栓中閥桿與閥瓣的新型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室內消火栓是室內管網向火場供水的設施,是工廠、倉庫、高層建筑、公共場所及船舶等消防供水的設備。通常安裝在消火栓箱內,與消防水帶、水槍等器材配套使用。當有火警時,迅速打開消火栓箱,取出水帶、水槍,將水帶一端接在消火栓的消防接口上,另一端與水槍連接,隨即把消火栓手輪按逆時針方向旋轉打開,即能噴水滅火。
現(xiàn)有的室內消火栓,如圖1所示,其結構一般包括閥體10、閥座20、閥瓣30、閥桿40、閥桿螺母50、閥蓋60和手輪70,該閥體10內具有沿閥體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進水通道101和與進水通道101相垂直,并沿閥體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出水通道102,出水通道102與進水通道101相連通,并處于進水通道101的上端處,進水通道101的下端開設有進水口,閥體10的頂面開設有與進水通道101相連通的安裝口,該閥蓋60螺裝在閥體10的安裝口處,密封閥體的安裝口,閥座20安裝在進水通道101內,該閥瓣30處于進水通道101內,并與閥座20的上端端部密貼在一起,閥桿40豎立設置,閥桿40的下端處于進水通道101內,且閥桿40的下端端部與閥瓣30固定連接在一起,閥桿40的上端處于閥蓋60內,且閥桿的上端端部向上伸出閥蓋60的頂部外,手輪70套固在閥桿40的上端端部外,閥桿螺母50固裝在閥蓋60內,并套設在閥桿40外,與閥桿40螺紋配合,閥蓋 60與閥桿40之間通過套裝在閥桿40外的密封圈80進行密封配合;使用時,轉動手輪70,手輪70帶動閥桿40轉動,閥桿40的轉動使閥桿40沿閥蓋60作上下移動,閥桿40的上下移動使閥瓣30一同作上下移動,閥瓣30的上下移動會與閥座20相貼合或相分離,從而實現(xiàn)進水通道101的導通或截止。
此種室內消火栓,其閥瓣30與閥桿40的固定安裝是通過一銅線卡環(huán)90來實現(xiàn)的,具體是:在閥瓣30上開設有供閥桿40的下端端部伸入的安裝槽301,安裝槽301內凹設有第一閉環(huán)形限位槽,閥桿40的側壁上相應開設有與第一閉環(huán)形限位槽相對的第二閉環(huán)形限位槽,第一閉環(huán)形限位槽內開設有通至閥瓣30外的銅線伸入孔302,第二閉環(huán)形限位槽內開設有銅線固定孔401。安裝時,將閥桿40的下端端部伸入安裝槽301內,并轉動閥桿40使銅線伸入孔302和銅線固定孔401在同一直線上并連通,將一根直銅線的一端依次伸入銅線伸入孔302和銅線固定孔401內,然后一手握住手輪,另一手握緊閥瓣30,朝相反方向同時旋擰手輪及閥瓣,銅線隨閥桿的旋轉被拉入閥瓣內形成圓形結構,形成所述的銅線卡環(huán)90,且銅線卡環(huán)90的一部分卡裝在第一閉環(huán)形限位槽內,另一部分卡裝在第二閉環(huán)形限位槽,使閥桿及閥瓣連接在一起。然而,該銅線具有一定的強度,裝配時需將直線形式的銅線硬擰入閥瓣內并彎曲成圓形需要一定的力量,工作強度大,費力,并不易裝配;且閥桿與閥瓣需分離時必需將銅線卡環(huán)擰斷后才可拆離,維修不方便,費時費力,銅線卡環(huán)的斷裂還可能使閥桿及閥瓣的限位槽變形損壞,這無疑增大了維修成本。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人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室內消火栓的閥桿與閥瓣的新型連接結構,具有拆裝方便,組裝速度快,省時省力,維修成本低,維修方便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室內消火栓的閥桿與閥瓣的新型連接結構,包括閥桿、閥瓣和安裝件,閥瓣的上表面下凹有安裝凹槽,閥桿的軸向第一端端部伸入該安裝凹槽內,并通過該安裝件限固裝于安裝凹槽內;上述安裝凹槽具有上縮徑段和處于上縮徑段下方的下擴徑段,上述閥桿的軸向第一端端部具有伸入上述安裝凹槽內的安裝段,上述安裝件為彈性卡環(huán),上述彈性卡環(huán)套裝于上述安裝段外,且上述彈性卡環(huán)處于上述下擴徑段內,上述彈性卡環(huán)的下部外徑與上縮徑段的內徑相適配,上述彈性卡環(huán)的上部外徑大于上述上縮徑段的內徑,上述彈性卡環(huán)的上部與上述安裝段之間具有供彈性卡環(huán)彈性變形的間距,且上述彈性卡環(huán)上部彈性變形后的最大外徑小于上述上縮徑段的內徑,上述閥瓣位于上述下擴徑段處開設有與下擴徑段相連通的操作通孔,上述操作通孔處于上述間距范圍內。
上述彈性卡環(huán)具有下橫臂、第一傾斜豎臂和第二傾斜豎臂,上述第一傾斜豎臂的下端與上述第二傾斜豎臂的下端分別與下橫臂的兩端一體成型連接,且第一傾斜豎臂與第二傾斜豎臂相對設置,上述下橫臂、第一傾斜豎臂與第二傾斜豎臂構成由下至上漸擴的梯形結構,上述安裝段處于上述第一傾斜豎臂與第二傾斜豎臂之間,且上述安裝段的側壁位于第一傾斜豎臂與第二傾斜豎臂處分別凹設有與第一傾斜豎臂和第二傾斜相適配的側容置凹槽,上述安裝段的下底面凹設有與兩側容置凹槽相連通的底容置凹槽,上述下橫臂嵌裝于上述底容置凹槽內。
上述第一傾斜豎臂的上端端部與上述第二傾斜豎臂的上端端部分別凸設有相對設置的短橫臂,上述閥桿位于短橫臂處開設有沿閥桿的徑向方向延伸的安裝通孔,上述安裝通孔的兩端分別對應與兩側容置凹槽相連通,且其一短橫臂的端部伸入安裝通孔的一端內,另一短橫臂的端部相應伸入安裝通孔的另一端內。
上述下擴徑段的槽壁對應于第一傾斜豎臂上端和第二傾斜豎臂的上端處均開設有與上述下擴徑段相連通的通孔,上述通孔為上述操作通孔。
上述彈性卡環(huán)為彈簧鋼卡環(huán)。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室內消火栓的閥桿與閥瓣的新型連接結構,由于彈性卡環(huán)下部外徑與上縮徑段相匹配,彈性卡環(huán)的上部外徑大于上縮徑段的內徑,且彈性卡環(huán)的上部與安裝段之間具有間距,安裝時,先將彈性卡環(huán)套裝在安裝段外,然后將閥桿的安裝段向下伸入上縮徑段內,因彈性卡環(huán)的下部外徑與上縮徑段的內徑相匹配,即彈性卡環(huán)的下部可伸入上縮徑段內,隨安裝段的下移利用彈性卡環(huán)的彈性,彈性卡環(huán)上部與安裝段之間的間距使彈性卡環(huán)的上部受上縮徑段的內壁的擠壓變形,而彈性卡環(huán)上部的擠壓變形后的外徑小于上縮徑段的內徑,從而使彈性卡環(huán)能夠完全通過上縮徑段至下擴徑段內,當彈性卡環(huán)至下擴徑段內時彈性卡環(huán)的上部受到的壓縮力消失,在彈性作用下向外張開,此時彈性卡環(huán)即可被限固在下擴徑段內,實現(xiàn)閥桿與閥瓣的固定,并相對轉動連接;拆卸時,用頂針伸入操作通孔內使彈性卡環(huán)的上部向內彈性壓縮變形與安裝段密貼,此時向外拉拔閥桿即可使彈性卡環(huán)移入至上縮徑段內,最后從上縮徑段拉出即實現(xiàn)閥桿與閥瓣的分離。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新型連接結構,其可使閥桿與閥瓣的拆裝操作較為簡易,拆裝方便,拆裝 速度快,省時省力,且閥桿與閥瓣的拆分不會造成任何部件發(fā)生損壞,維修成本低,避免傳統(tǒng)閥桿與閥瓣采用銅線卡環(huán)連接造成閥桿與閥瓣拆分時銅線卡環(huán)發(fā)生破碎造成廢品率高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室內消火栓的剖示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應用在室內消火栓內的剖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室內消火栓的閥桿與閥瓣的新型連接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閥桿1、閥瓣2和安裝件3,閥桿1豎立設置,閥桿1與閥瓣2采用的都是現(xiàn)有結構,在此不再累述,該閥瓣2的上表面下凹有安裝凹槽21,閥桿1的下端端部伸入該安裝凹槽21內,并通過該安裝件3限固裝于安裝凹槽21內。本新型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該安裝凹槽21具有上縮徑段211和處于上縮徑段下方的下擴徑段212,閥桿1的下端端部具有伸入安裝凹槽21內的安裝段11,該安裝件3為彈性卡環(huán),此彈性卡環(huán)優(yōu)選采用的是由優(yōu)質彈簧鋼沖壓成型的一體式彈性卡環(huán),彈性卡環(huán)套裝于安裝段11外,彈性卡環(huán)處于下擴徑段212內,彈性卡環(huán)的下部外徑與上縮徑段的內徑相適配,彈性卡環(huán)的上部外徑大于上縮徑段的內徑,且彈性卡環(huán)的上部與安裝段11之間具有供彈性卡環(huán)彈性變形的間距100,且彈性卡環(huán)上部彈性變形后的最大外徑小于上縮徑段的內徑,閥瓣2位于下擴徑段處開設有與下擴徑段212相連通的操作通孔22,操作通孔22處于間距100的范圍內。
優(yōu)選的是:彈性卡環(huán)具有下橫臂31、第一傾斜豎臂32和第二傾斜豎臂33,下橫臂31橫放設置,第一傾斜豎臂32與第二傾斜豎臂33左右相對設置,第一傾斜豎臂32的下端端部與第二傾斜豎臂33的下端端部分別與下 橫臂31的左、右兩端端部一體成型連接,該下橫臂31、第一傾斜豎臂32與第二傾斜豎臂33構成由下至上漸擴的梯形結構,安裝段11處于第一傾斜豎臂32與第二傾斜豎臂33之間,且安裝段11的側壁對應于第一傾斜豎臂32與第二傾斜豎臂33處分別凹設有側容置凹槽(圖中未示出),安裝段11的下底面凹設有底容置凹槽(圖中未示出),底容置凹槽與兩側容置凹槽相連通,下橫臂31處于該容置凹槽內,利用第一傾斜豎臂32和第二傾斜豎臂33的傾斜特性使第一傾斜豎臂32的上端和第二傾斜豎臂33的上部與安裝段11的外側壁之間形成有上述的間距100,下擴徑段212的槽壁對應于第一傾斜豎臂32的上端和第二傾斜豎臂33的上端處均開設有與下擴徑段212相連通的通孔,兩通孔相對設置,該通孔即為所述的操作通孔22。
再一優(yōu)選的是:第一傾斜豎臂32的上端端部與第二傾斜豎臂33的上端端部分別凸設有相對設置的短橫臂321、331,安裝段11對應于短橫臂321、331處開設有沿閥桿1的徑向方向延伸的安裝通孔111,安裝通孔111的兩端分別與兩側容置凹槽相連通,短橫臂321的自由端部嵌裝于安裝通孔111的一端內,短橫臂331的自由端端部嵌裝于安裝通孔111的另一端內。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室內消火栓的閥桿與閥瓣的新型連接結構,安裝時,先將向外拉動兩短橫臂,使閥體1的安裝段11伸入彈性卡環(huán)內,再將兩短橫臂的自由端端部相應伸入安裝通孔111內,下橫臂伸入底容置凹槽內,第一傾斜豎臂32和第二傾斜豎臂33相應與兩側容置凹槽相對設置,即可實現(xiàn)彈性卡環(huán)在安裝段11上的套裝,之后將閥桿1的安裝段11向下伸入上縮徑段211內,隨著安裝段11的下移使第一傾斜豎臂32和第二傾斜豎臂33受上縮徑段211的內壁擠壓可將第一傾斜豎臂32和第二傾斜豎臂33 相對擠壓,并對應處于兩側容置凹槽內,使第一傾斜豎臂32與第二傾斜豎臂33處于安裝段11內,不會影響安裝段11的下移,且兩短橫臂321、331也相對伸入至安裝通孔111內,此時彈性卡環(huán)能夠完全越過上縮徑段211至下擴徑段212內,彈性卡環(huán)在下擴徑段212內時第一傾斜豎臂32、第二傾斜豎臂33和兩短橫臂321、331受到的壓縮力消失,在彈性作用下向外張開,使第一傾斜豎臂32與第二傾斜豎臂33之間的間距大于上縮徑段211的內徑,兩短橫臂321、331向上張開,兩短橫臂之間的最大間距大于上縮徑段211的內徑,即彈性卡環(huán)即可被限固在下擴徑段212內,實現(xiàn)閥桿1與閥瓣2的固定,且閥桿1的轉動不會帶動閥瓣2的轉動;拆卸時,用頂針伸入兩操作通孔22內使第一傾斜豎臂32和第二傾斜豎臂33相對靠攏彈性變形,第一傾斜豎臂32和第二傾斜豎臂33的彈性變形后能夠相應處于兩側容置凹槽內,兩短橫臂321、331相應都收縮于安裝通孔111內,使彈性卡環(huán)完全處于安裝段11內,此時向外拉拔閥桿1即可使彈性卡環(huán)從下擴徑段212移入至上縮徑段211內,最后從上縮徑段211拉出即實現(xiàn)閥桿1與閥瓣2的分離。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室內消火栓的閥桿與閥瓣的新型連接結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安裝時只需按壓閥桿即可使閥桿與閥瓣連接,拆卸時用頂針按壓和向外拔拉即可使閥桿與閥瓣相分離,拆裝操作較為簡易、方便,拆裝速度高效,省時省力;
二、閥桿與閥瓣相分離時不會造成任何部件發(fā)生損壞,維修成本低,不會產生廢品,避免傳統(tǒng)閥桿與閥瓣采用銅線卡環(huán)連接造成閥桿與閥瓣拆分時銅線卡環(huán)發(fā)生破碎造成廢品率高的問題;
三、彈性卡環(huán)采用優(yōu)質彈簧鋼沖壓成型,彈簧鋼的強度大大高于銅線的強度,幾乎很難被擰斷,性能更為可靠,使用壽命更長,避免傳統(tǒng)閥桿與閥瓣采用銅線卡環(huán)連接造成拆卸過程中因旋轉手輪用力過度而銅線卡環(huán)發(fā)生破碎使閥桿與閥瓣相脫離的問題;
四、利用兩短橫臂使彈性卡環(huán)與閥桿的安裝更為牢固;
五、利用兩側容置凹槽、底容置凹槽及安裝通孔的配合,使拆卸時彈性卡環(huán)能夠完全處于安裝段內,不會影響安裝段從安裝凹槽內拔出,從而閥桿的拆卸較為順暢。
本實用新型的新型連接結構,通用性好,可以擴展應用到減壓型室內消火栓、減壓穩(wěn)壓型室內消火栓、旋轉型室內消火栓、雙閥雙出口型室內消火栓等所有的室內消火栓產品上,而且還可以擴展應用到室外消火栓及水泵接合器等擁有類似閥桿、閥瓣連接方式的產品上,均可實現(xiàn)以上所述的優(yōu)異性能。
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tài)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