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部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實用型密封圈。
背景技術:
在汽車裝配的過程中經常會用到環形密封圈,但是環形密封圈在裝配的過程中位置容易發生偏移,偏移的環形密封圈會影響其自身受力的均勻性,導致其使用壽命縮短,而且偏移的環形密封圈會導致與其連接部件的密封效果下降,導致部件的使用壽命縮短。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實用型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實用型密封圈,包括密封圈主體、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
環形密封圈主體截面外周為圓形,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均安裝在環形密封圈主體外壁上,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與環形密封圈主體同軸設置,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位于環形密封圈主體軸向上相對的兩側;
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截面均為半環形。
優選地,預設測量測量面,測量面垂直于環形密封圈主體的軸線,并位于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遠離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的一側,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與測量面的最近距離等于環形密封圈主體與測量面最近的距離。
優選地,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與測量面的最遠距離等于環形密封圈主體與測量面最遠的距離。
優選地,密封圈主體內部設有硬質環形支撐件,硬質環形支撐件與密封圈主體同軸設置。
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與密封圈主體配合可以增加擺放時本實用新型與連接部件的接觸面積,減少本實用新型安裝時晃動的可能性,且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截面為半環形,有足夠的的形變空間,便于密封圈主體實現密封,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與連接部件相抵靠可以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效果,拆卸時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和密封圈主體與連接部件配合會產生一定的負壓,有效減少拆卸時本實用新型丟失的可能。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有效增加了連接部件的密封效果,并有效防滑。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實用型密封圈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實用型密封圈,包括密封圈主體1、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2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3;
環形密封圈主體1截面外周為圓形,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2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3均安裝在環形密封圈主體1外壁上,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2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3與環形密封圈主體1同軸設置,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2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3位于環形密封圈主體1軸向上相對的兩側;
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2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3截面均為半環形。
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2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3與密封圈主體1配合可以增加擺放時本實用新型與連接部件的接觸面積,減少本實用新型安裝時晃動的可能性,且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2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3截面為半環形,有足夠的的形變空間,便于密封圈主體1實現密封,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2和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3與連接部件相抵靠可以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效果,拆卸時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2、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3和密封圈主體1與連接部件配合會產生一定的負壓,有效減少拆卸時本實用新型丟失的可能。
本實施方式中,預設測量測量面,測量面垂直于環形密封圈主體1的軸線,并位于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2遠離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3的一側,第一彈性環形輔助件2與測量面的最近距離等于環形密封圈主體1與測量面最近的距離,第二彈性環形輔助件3與測量面的最遠距離等于環形密封圈主體1與測量面最遠的距離,便于本實用新型放置在平面上。
本實施方式中,密封圈主體1內部設有硬質環形支撐件4,硬質環形支撐件4與密封圈主體1同軸設置,硬質環形支撐件4有效減少本實用新型使用或運輸時發生折疊等情況可能,硬質環形支撐件4內部可以采用空心結構,減少本實用新型的制造成本和減輕本實用新型的質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