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空壓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空壓機調壓閥。
背景技術:
空壓機,即空氣壓縮機(英文為:air compressor),是一種用以壓縮氣體的設備,是將原動(通常是電動機)的機械能轉換成氣體壓力能的裝置,已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中。在空壓機儲氣罐的出氣端通常需要安裝一調壓閥,所述調壓閥為三通閥,其中進氣端與儲氣罐相連,其中一個出氣端連接一快速接頭,用于與用氣設備快速連接,另一個出氣端連接至壓力表,用于實時顯示儲氣罐內的壓力值,當然,也有一些技術方案中,儲氣罐上增加另一個調壓閥,同樣采用三通閥,用于連接另一個快速接頭和另一個壓力表,該壓力表可實時顯示該調壓閥的輸出壓力,即快速接頭處的壓力。這就導致儲氣罐需要安裝多個三通閥,安裝不便,且導致了儲氣罐由于接縫較多存在漏氣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空壓機調壓閥,以解決現有的空壓機調壓閥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空壓機調壓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包括一個進氣口和四個出氣口,所述四個出氣口設于同一平面上,且分設于十字形的四個頂點處,所述進氣口垂直于所述四個出氣口所在的平面,且設置于所述十字形的交叉處,還包括與所述出氣口相對設置的旋鈕,所述旋鈕扣設于所述閥體上并與所述閥體螺紋連接,所述閥體內設有活塞和閥芯,所述閥芯位于所述進氣口處,所述活塞與所述旋鈕連接,所述活塞與所述閥芯接觸。
較佳地,所述旋鈕與所述活塞之間設有一圓柱彈簧,所述圓柱彈簧的上端與所述旋鈕固定連接,下端與所述活塞固定連接。
較佳地,所述旋鈕與所述圓柱彈簧對應的位置處設有限位柱,所述圓柱彈簧套設于所述限位柱上。
較佳地,所述活塞與所述閥體之間設有Y型密封圈。
較佳地,所述閥體內還設有一螺母,所述螺母罩設于所述閥芯的上方,所述活塞穿過所述螺母與所述閥芯接觸。
較佳地,所述螺母與所述閥體之間設有O型密封圈。
較佳地,所述閥芯與所述進氣口之間設有塔形彈簧,所述塔形彈簧的頂部與所述閥芯卡合,底部固定于所述進氣口上方。
較佳地,所述進氣口與儲氣罐連通,四個出氣口分別連接安全閥、快速接頭、與儲氣筒內部連通的第一壓力表以及與所述快速接頭連通的第二壓力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壓機調壓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包括一個進氣口和四個出氣口,所述四個出氣口設于同一平面上,且分設于十字形的四個頂點處,所述進氣口垂直于所述四個出氣口所在的平面,且設置于所述十字形的交叉處,還包括與所述出氣口相對設置的旋鈕,所述旋鈕扣設于所述閥體上并與所述閥體螺紋連接,所述閥體內設有活塞和閥芯,所述閥芯位于所述進氣口處,所述活塞與所述旋鈕連接,所述活塞與所述閥芯接觸。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調壓閥,將閥芯底部的開孔作為進氣口,結合多個出氣口,可實現兩個三通閥的功能,同時減低了由于接縫較多而存在的漏氣風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方式的空壓機調壓閥的剖視圖。
圖中:10-閥體、11-進氣口、12-出氣口、20-旋鈕、30-活塞、31-圓柱彈簧、32-限位柱、33-Y型密封圈、40-閥芯、41-螺母、42-O型密封圈、43-塔形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需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附圖均采用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壓機調壓閥,如圖1所示,包括閥體10,所述閥體10包括一個進氣口11和四個出氣口12,所述四個出氣口12設于同一平面上,本實施例中,四個出氣口12設于經過X向并垂直于Z向的平面上;四個出氣口12分設于十字形的四個頂點處,所述進氣口11垂直于所述四個出氣口12所在的平面,即進氣口沿Z向設置,且設置于所述十字形的交叉處,還包括與所述出氣口12相對設置的旋鈕20,所述旋鈕20扣設于所述閥體10上并與所述閥體10螺紋連接,所述閥體10內設有活塞30和閥芯40,所述閥芯40位于所述進氣口11處,所述活塞30與所述旋鈕20連接,所述活塞30與所述閥芯40接觸。調節時,通過旋轉旋鈕20,帶動活塞30擠壓閥芯40,從而實現進氣口11進氣量的調節。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調壓閥,將閥芯40底部的開孔作為進氣口11,結合多個出氣口12,可實現兩個三通閥的功能,同時減低了由于接縫較多而存在的漏氣風險。
較佳地,請繼續參考圖1,所述旋鈕20與所述活塞30之間設有一圓柱彈簧31,所述圓柱彈簧31的上端與所述旋鈕20固定連接,下端與所述活塞30固定連接,也就是說,旋鈕20通過圓柱彈簧31對活塞30進行調節,實現二者之間的軟連接,避免零部件的磨損,延長使用壽命。
較佳地,請繼續參考圖1,所述旋鈕20與所述圓柱彈簧31對應的位置處設有限位柱32,所述圓柱彈簧31套設于所述限位柱32上,避免圓柱彈簧31出現徑向(Z向)的扭曲。
較佳地,請繼續參考圖1,所述活塞30與所述閥體10之間設有Y型密封圈33,避免氣體從旋鈕20與閥體10之間的縫隙泄露。
較佳地,請繼續參考圖1,所述閥體10內還設有一螺母41,所述螺母41罩設于所述閥芯40的上方,所述活塞30穿過所述螺母41與所述閥芯40接觸,具體地,所述螺母41與所述閥體10之間設有O型密封圈42,避免氣體從除螺母41上用于活塞30穿過的孔以外的地方流入出氣口12中,進一步避免氣體泄漏。
較佳地,請繼續參考圖1,所述閥芯40與所述進氣口11之間設有塔形彈簧43,所述塔形彈簧43的頂部與所述閥芯40卡合,底部固定于所述進氣口11上方,換句話說,所述塔形彈簧43一方面為閥芯40提供一個持續向上的力,故不對旋鈕20進行操作時,閥芯40與螺母41上用于活塞30穿過的孔緊密貼合,氣體不會流出,旋鈕20向下旋轉帶動圓柱彈簧31推動活塞30下移,推動閥芯40遠離上述螺母41上的孔,氣體從進氣口11向所述孔中流動,且旋鈕20下旋距離越大,氣體的流量越大,從而實現氣體流量調節;另一方面,塔形彈簧43自身具有較好的穩定性,不會出現徑向(Z向)的扭曲。
較佳地,所述進氣口11與儲氣罐連通,四個出氣口12分別連接安全閥、快速接頭、與儲氣筒內部連通的第一壓力表以及與所述快速接頭連通的第二壓力表,當然,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其他形式的連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空壓機調壓閥,包括閥體10,所述閥體10包括一個進氣口11和四個出氣口12,所述四個出氣口12設于同一平面上,且分設于十字形的四個頂點處,所述進氣口11垂直于所述四個出氣口12所在的平面,且設置于所述十字形的交叉處,還包括與所述出氣口12相對設置的旋鈕20,所述旋鈕20扣設于所述閥體10上并與所述閥體10螺紋連接,所述閥體10內設有活塞30和閥芯40,所述閥芯40位于所述進氣口11處,所述活塞30與所述旋鈕20連接,所述活塞30與所述閥芯40接觸。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調壓閥,將閥芯40底部的開孔作為進氣口11,結合多個出氣口12,可實現兩個三通閥的功能,同時減低了由于接縫較多而存在的漏氣風險。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