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減速器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電機減速器結構。
背景技術:
減速器在原動機和工作機或執行機構之間起匹配轉速和傳遞轉矩的作用,減速器是一種相對精密的機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轉速,增加轉矩。按照傳動級數不同可分為單級和多級減速器;按照齒廠輪形狀可分為圓柱齒輪減速器、圓錐齒輪減速器和圓錐-圓柱齒引輪減速器等;按照傳動的布置形式又可分為展開式、分流式和同進軸式減速器。減速器是一種由封閉在剛性殼體內的齒輪傳動、蝸桿傳動、齒輪-蝸桿傳動所組成的獨立部件,常用作原動件與工作機之間的減速傳動裝置,在原動機和工作機或執行機構之間起匹配轉速和傳遞轉矩的作用,在現代機械中應用極為廣泛。減速器與電機配合使用時通常固連在一起,電機的輸出軸帶動減速器的輸入軸轉動;隨著機械設備的日益小型化,對減速器與電機的整體體積要求也越來越高。
中國專利(公告號:201902508U,公開日:2011.07.20)公開了一種傘齒斜齒輪減速機,包括機體,機體上裝配有輸入軸、輸出軸、齒輪軸,輸入軸的一端上套設有小傘齒輪,齒輪軸上套設有與輸入軸上設有的小傘齒輪相嚙合的大傘齒輪,齒輪軸上還套設有與輸出軸上套設的大齒輪相嚙合的小齒輪,小傘齒輪與大傘齒輪之間構成少齒差嚙合,大齒輪與小齒輪構成少齒差嚙合;大傘齒輪與小傘齒輪均為斜傘齒輪;輸入軸的中心軸線與齒輪軸的中心軸線相垂直,輸出軸的中心軸線與齒輪軸的中心軸線平行。
在對減速機的相關結構設計時,要考慮其安裝體積,也要考慮其連接強度以及生產加工工藝的便捷性,上述專利公開的減速機與電機連接時仍然占用較大體積,不利于整個組合設備的小型化。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電機減速器結構,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在保證連接強度的情況下縮小減速器與電機的組裝體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電機減速器結構,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軸承,所述軸承內插設有輸入軸,所述輸入軸上設有傳動齒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齒輪位于所述輸入軸的內端,所述輸入軸的外端開設有沿輸入軸軸向向內的安裝孔,所述輸入軸的外端位于所述軸承外,所述輸入軸的中部與所述軸承相連接,所述安裝孔延伸至所述輸入軸的中部;位于所述輸入軸外端的安裝孔的孔壁厚度小于位于所述輸入軸中部的安裝孔的孔壁厚度。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技術方案中電機的輸出軸通過插設在減速器輸入軸的安裝孔內實現兩者的安裝連接,電機的輸出軸帶動減速器的輸入軸轉動,再通過殼體內多個不同齒數或直徑的齒輪嚙合傳動,實現減速,再由減速器輸出軸輸出扭矩。本技術方案中軸承規格提高一號,輸入軸也具有足夠大的直徑,不但增加了結構強度,可以有效的吸收輸入端的沖擊力,保護減速器。而且將安裝孔延伸至輸入軸的中部,安裝孔往軸承內部走,使得電機的輸出軸能夠深入插設到軸承內部,這樣就有效的縮短了減速器與電機配合安裝時的長度,縮小了減速器與電機的組裝體積;同時由于位于輸入軸中部的安裝孔的孔壁厚度大于位于輸入軸外端的安裝孔的孔壁厚度,能夠有效保證輸入軸與軸承配合時的連接強度。
本技術方案中電機減速器結構中的傳動零部件需要在封閉的環境中運行,以減少灰塵及異物的進入導致傳動零部件磨損,從而保證減速器的使用壽命;因此設置殼體,殼體具有至少兩個端口,本技術方案中輸入軸位于殼體內的端部為內端,朝向殼體端口的端部為外端。作為優選,本技術方案中軸承優選為雙角接觸軸承。
在上述的電機減速器結構中,所述輸入軸的外側面上開設有貫穿至所述安裝孔的條形缺口,所述條形缺口由所述輸入軸的外端面沿輸入軸的軸向向內延伸,所述條形缺口的長度小于所述安裝孔的深度;所述輸入軸的外端還套設有能夠擠壓所述輸入軸外端形變的緊固件。進一步的,該緊固件為具有緊固螺栓的緊固套,緊固套套設在輸入軸的外端,將電機的輸出軸插入到輸入軸的安裝孔內后,通過擰緊緊固螺栓,緊固套收緊沿輸入軸徑向方向擠壓輸入軸外端部,由于條形缺口形成了讓位空間,使得輸入軸外端部能夠產生形變,與電機的輸出軸相互鎖緊,實現固連。條形缺口的長度設計既要保證輸入軸外端能夠與電機輸出軸實現緊配合,也要保證輸入軸中部與軸承連接的穩固性。
在上述的電機減速器結構中,所述條形缺口的數量至少為兩個且沿所述輸入軸周向均勻間隔分布。作為優選條形缺口的數量為兩個或四個。這樣有利于輸入軸外端均勻形變,與電機的輸出軸形成穩定有效的連接。
在上述的電機減速器結構中,位于所述輸入軸中部的安裝孔的長度為輸入軸中部的整體長度的1/2~3/4;所述條形缺口位于所述輸入軸中部的長度為3mm~8mm。優選的,位于輸入軸中部的安裝孔的長度為輸入軸中部的整體長度的2/3;條形缺口由輸入軸的外端進一步向輸入軸中部延伸3mm~8mm,優選為5mm;當然,根據不同規格、不同尺寸的減速器結構,這一數值并不是固定的,總的來說,條形缺口位于輸入軸中部的長度為輸入軸中部的整體長度的1/3~1/8。條形缺口的長度設計既要保證輸入軸外端能夠與電機輸出軸實現緊配合,也要保證輸入軸中部與軸承連接的穩固性。
在上述的電機減速器結構中,所述輸入軸的外側面上具有環狀的卡槽,所述卡槽上嵌設有卡簧,所述卡簧能夠抵靠在所述軸承的端面上。通過卡簧和卡槽的對軸承與輸入軸組裝進行限位,保證兩者連接的穩定可靠性。
在上述的電機減速器結構中,所述傳動齒輪套設在所述輸入軸的內端,所述傳動齒輪上設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螺接在所述輸入軸上,所述傳動齒輪的端面與所述軸承的內圈相貼靠。本技術方案中傳動齒輪與輸入軸分體設計,分別生產后再組裝在一起,分體的模塊化生產,可以減少庫存、節約生產成本,減少報廢,提高產品精度。將原有齒輪的整體結構進行分解,由原先的一體軸拆解成輸入軸和傳動齒輪兩部分組成可以更好的控制各自的精度,避免兩者精度相互牽制。另外由于轉角行星減速器屬于小批量多品種的減速器,在生產中庫存要求很大,速比有1:3、1:4、1:5、1:7、1:8、1:10等多種,每個速比都要備貨,而分體的模塊化設計可以分開對輸入軸和傳動齒輪的進行備貨,輸入軸作為通用件可以大量生產和備貨,有利于生產和存儲。
在上述的電機減速器結構中,所述傳動齒輪的中部具有沿傳動齒輪軸向的通孔,所述輸入軸的內端具有連接段,該連接段的直徑小于輸入軸中部的直徑且在連接段與輸入軸中部之間形成抵靠面,所述輸入軸中部與軸承的內圈相配合,所述傳動齒輪套設在所述連接段上且通過平鍵周向固連,所述傳動齒輪的一端面同時與軸承內圈以及所述抵靠面相貼靠;所述輸入軸內端開設有沿輸入軸軸向并延伸至所述安裝孔的螺紋孔,所述固定螺栓從傳動齒輪的另一端面插入所述通孔內并螺接在該螺紋孔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中安裝孔延伸至輸入軸的中部,安裝孔往軸承內部走,使得電機的輸出軸能夠深入插設到軸承內部,這樣就有效的縮短了減速器與電機配合安裝時的長度,縮小了減速器與電機的組裝體積。
2、本實用新型中位于輸入軸中部的安裝孔的孔壁厚度大于位于輸入軸外端的安裝孔的孔壁厚度,能夠有效保證輸入軸與軸承配合時的連接強度。
3、本實用新型中傳動齒輪與輸入軸分體的模塊化生產,可以減少庫存、節約生產成本減少報廢提高產品精度。分體化設計后可以單獨控制傳動齒輪的精度,避免傳動齒輪與輸入軸精度相互牽制;而且分體的模塊化設計可以分開對傳動齒輪的備貨及存儲。
附圖說明
圖1是本電機減速器結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電機減速器結構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殼體;2、軸承;3、輸入軸;31、安裝孔;32、條形缺口;33、卡槽;34、連接段;35、螺紋孔;4、傳動齒輪;41、通孔;42、抵靠面;5、緊固件;6、卡簧;7、固定螺栓;8、平鍵;9、減速器輸出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電機減速器結構包括殼體1,殼體1內設有軸承2,軸承2內插設有輸入軸3,輸入軸3上設有傳動齒輪4,傳動齒輪4位于輸入軸3的內端,輸入軸3的外端開設有沿輸入軸3軸向向內的安裝孔31,輸入軸3的外端位于軸承2外,輸入軸3的中部與軸承2相連接,安裝孔31延伸至輸入軸3的中部;位于輸入軸3外端的安裝孔31的孔壁厚度小于位于輸入軸3中部的安裝孔31的孔壁厚度;輸入軸3的外側面上開設有貫穿至安裝孔31的條形缺口32,條形缺口32由輸入軸3的外端面沿輸入軸3的軸向向內延伸,條形缺口32的長度小于安裝孔31的深度;輸入軸3的外端還套設有能夠擠壓輸入軸3外端形變的緊固件5,具體來說,該緊固件5為具有緊固螺栓的緊固套,緊固套套設在輸入軸3的外端,將電機的輸出軸插入到輸入軸3的安裝孔31內后,通過擰緊緊固螺栓,緊固套收緊沿輸入軸3徑向方向擠壓輸入軸3外端部,由于條形缺口32形成了讓位空間,使得輸入軸3外端部能夠產生形變,與電機的輸出軸相互鎖緊,實現固連。本實施例中電機的輸出軸通過插設在減速器輸入軸3的安裝孔31內實現兩者的安裝連接,電機的輸出軸帶動減速器的輸入軸3轉動,再通過殼體1內多個不同齒數或直徑的齒輪嚙合傳動,實現減速,再由減速器輸出軸9輸出扭矩。本實施例中軸承2規格提高一號,輸入軸3也具有足夠大的直徑,不但增加了結構強度,可以有效的吸收輸入端的沖擊力,保護減速器。而且將安裝孔31延伸至輸入軸3的中部,安裝孔31往軸承2內部走,使得電機的輸出軸能夠深入插設到軸承2內部,這樣就有效的縮短了減速器與電機配合安裝時的長度,縮小了減速器與電機的組裝體積;同時由于位于輸入軸3中部的安裝孔31的孔壁厚度大于位于輸入軸3外端的安裝孔31的孔壁厚度,能夠有效保證輸入軸3與軸承2配合時的連接強度;條形缺口32的長度設計既要保證輸入軸3外端能夠與電機輸出軸實現緊配合,也要保證輸入軸3中部與軸承2連接的穩固性。
本實施例中電機減速器結構中的傳動零部件需要在封閉的環境中運行,以減少灰塵及異物的進入導致傳動零部件磨損,從而保證減速器的使用壽命;因此設置殼體1,殼體1具有至少兩個端口,本實施例中輸入軸3位于殼體1內的端部為內端,朝向殼體1端口的端部為外端。作為優選,本實施例中軸承2優選為雙角接觸軸承2。
本實施例中條形缺口32的數量至少為兩個且沿輸入軸3周向均勻間隔分布,作為優選條形缺口32的數量為兩個或四個,這樣有利于輸入軸3外端均勻形變,與電機的輸出軸形成穩定有效的連接;位于輸入軸3中部的安裝孔31的長度為輸入軸3中部的整體長度的1/2~3/4;條形缺口32位于輸入軸3中部的長度為3mm~8mm。優選的,位于輸入軸3中部的安裝孔31的長度為輸入軸3中部的整體長度的2/3;條形缺口32由輸入軸3的外端進一步向輸入軸3中部延伸3mm~8mm,優選為5mm;當然,根據不同規格、不同尺寸的減速器結構,這一數值并不是固定的,總的來說,條形缺口32位于輸入軸3中部的長度為輸入軸3中部的整體長度的1/3~1/8。條形缺口32的長度設計既要保證輸入軸3外端能夠與電機輸出軸實現緊配合,也要保證輸入軸3中部與軸承2連接的穩固性。
如圖2所示,輸入軸3的外側面上具有環狀的卡槽33,卡槽33上嵌設有卡簧6,卡簧6能夠抵靠在軸承2的端面上,通過卡簧6和卡槽33的對軸承2與輸入軸3組裝進行限位,保證兩者連接的穩定可靠性;傳動齒輪4套設在輸入軸3的內端,傳動齒輪4上設有固定螺栓7,固定螺栓7螺接在輸入軸3上,傳動齒輪4的中部具有沿傳動齒輪4軸向的通孔41,輸入軸3的內端具有連接段34,該連接段34的直徑小于輸入軸3中部的直徑且在連接段34與輸入軸3中部之間形成抵靠面42,輸入軸3中部與軸承2的內圈相配合,傳動齒輪4套設在連接段34上且通過平鍵8周向固連,傳動齒輪4的一端面同時與軸承2內圈以及抵靠面42相貼靠;輸入軸3內端開設有沿輸入軸3軸向并延伸至安裝孔31的螺紋孔35,固定螺栓7從傳動齒輪4的另一端面插入通孔41內并螺接在該螺紋孔35內。本實施例中傳動齒輪4與輸入軸3分體設計,分別生產后再組裝在一起,分體的模塊化生產,可以減少庫存、節約生產成本,減少報廢,提高產品精度。將原有齒輪的整體結構進行分解,由原先的一體軸拆解成輸入軸3和傳動齒輪4兩部分組成可以更好的控制各自的精度,避免兩者精度相互牽制。另外由于轉角行星減速器屬于小批量多品種的減速器,在生產中庫存要求很大,速比有1:3、1:4、1:5、1:7、1:8、1:10等多種,每個速比都要備貨,而分體的模塊化設計可以分開對輸入軸3和傳動齒輪4的進行備貨,輸入軸3作為通用件可以大量生產和備貨,有利于生產和存儲。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1、殼體;2、軸承;3、輸入軸;31、安裝孔;32、條形缺口;33、卡槽;34、連接段;35、螺紋孔;4、傳動齒輪;41、通孔;42、抵靠面;5、緊固件;6、卡簧;7、固定螺栓;8、平鍵;9、減速器輸出軸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