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零配件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機油泵殼體。
背景技術:
機油泵是發動機潤滑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將機油提高到一定壓力后,強制地壓送到發動機各零件的運動表面上,而在傳統的機油泵中機油泵殼體結構其結構較復雜,加大了生產成本的投入,不能夠滿足現在快速大批量的生成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機油泵殼體,該機油泵殼體不僅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而且設計合理,便于生產和制作,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約了資源。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機油泵殼體,包括機油泵殼體,所述機油泵殼體包括首端、中端和末端,所述首端和末端分別與中端的兩端相連接,所述中端內設有工作腔,工作腔內設有圓形結構的中心孔,且中心孔內設有中心軸,所述首端呈扇形結構,且首端、中端和末端為一體成型構成。
所述機油泵殼的底端設有底座,所述底座的接觸面為水平面,且底座與機油泵殼體一體成型構成。
所述中端設置中心孔的周邊還設有外沿邊,所述外沿邊呈弧形結構設置在中心孔的周邊位置。
機油泵殼體的表面設有加強筋,且加強筋呈星形結構,具有加固左右。
中心孔設有向工作腔卷曲的內卷邊,內卷邊里設有內密封圈,這樣從內部實現密封。
機油泵殼體的內壁設有防腐層,這樣機油殼更耐用,更牢固。
機油泵殼體的外表面設有防銹層,外表面也不容易生銹。
工作腔內設有螺旋形的導流道,機油在工作腔內更容易流動,產生一定的沖擊力。
工作腔的底部設有一集油板,集油板上設有集油槽,機油泵殼體的底部設有出油口,集油槽與機油泵殼體的出油口相通,出油口設有孔塞,主要收集機油的作用。
工作腔為兩腔體,且兩腔體為內陷的凹陷,且兩凹陷之間通過長條形的油槽相聯通。
機油泵殼體首端和末端的外壁上分別設有凸緣,所述凸緣上設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內嵌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截面形狀為凸形,這樣密封效果更好。
機油泵殼體上設有懸臂和與發動機缸體連接的螺絲凸臺,螺絲凸臺位于懸臂的一側,所述懸臂上設有輪軸連接螺絲凸臺,所述懸臂的另一側連接有外圍加強板,所述外圍加強板與機油泵殼體連接;
所述螺絲凸臺與輪軸連接螺絲凸臺之間設有支撐板。解決現有機油泵殼體的懸臂根部易變形和撕裂而導致發動機無法正常工作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該機油泵殼體不僅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而且設計合理,便于生產和制作,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節約了資源。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一種機油泵殼體,包括機油泵殼體1,所述機油泵殼體1包括首端4、中端5和末端6,所述首端4和末端6分別與中端5的兩端相連接,所述中端5內設有工作腔,工作腔內設有圓形結構的中心孔2,且中心孔2內設有中心軸,所述首端4呈扇形結構,且首端4、中端5和末端6為一體成型構成。
所述機油泵殼1的底端設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接觸面為水平面,且底座3與機油泵殼體1一體成型構成。
所述中端5設置中心孔2的周邊還設有外沿邊8,所述外沿邊8呈弧形結構設置在中心孔2的周邊位置,外沿邊8與中心孔2之間設有光滑的內壁7,光滑的內壁7極大方便了安裝與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