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緩沖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車前緩沖裝置。
背景技術:
緩沖器是減緩小車對限檔沖擊必不可少的部件,緩沖器屬于減荷卸載的彈性裝置,由于緩沖作用避免直接沖撞造成掉道或部件損壞,目前小車的緩沖器安裝在其底部或小車輪內側,由于受空間限制,一般緩沖器選型較小,造成緩沖器損壞頻繁,并且檢修更換也比較困難,對此,開發一種結構簡單、運行成本低、使用方便快捷、緩沖效果好的小車緩沖裝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把緩沖裝置安裝在了小車的前端,起到了便于安裝和維修的作用;提供一種車前緩沖裝置。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包括:
小車主體,
緩沖裝置,所述的緩沖裝置安裝在小車主體的前端,所述的緩沖裝置是由固定座、螺柱、緩沖彈簧、彈簧座、調節板、緩沖墊、緩沖座和緩沖塊所組成,所述的固定座的兩側開設有與小車主體相連接的螺紋孔,所述的緩沖座通過螺柱與固定座相連,所述的固定座上開設有與螺柱相匹配的導向孔,所述的螺柱與固定座滑動連接,所述的緩沖座與固定座之間設置有兩根螺柱,所述的彈簧座設置在緩沖座與固定座之間,所述的彈簧座通過緩沖墊與緩沖座相連,所述的兩根螺柱分別穿過彈簧座和緩沖墊,所述的緩沖座上端以及彈簧座下端的螺柱上分別連接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的緩沖座、緩沖墊和彈簧座通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固定連接在螺柱上,所述的調節板設置在彈簧座與固定座之間,所述的螺柱穿過調節板,所述的調節板上端的螺柱上連接有第三螺母,所述的第三螺母與調節板的上表面相接觸,所述的緩沖彈簧環繞在螺柱的外側,所述的緩沖彈簧的兩端分別與固定座和調節板相連,所述的緩沖塊通過夾緊裝置安裝在緩沖座內。
進一步:所述的夾緊裝置包括夾緊板和頂緊螺栓,所述的緩沖座的上端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兩側壁上開設有與頂緊螺栓相匹配的螺紋孔,所述的夾緊板設置有兩塊,所述的兩塊夾緊板安裝在凹槽內,所述的頂緊螺栓穿過螺紋孔與夾緊板相連,所述的緩沖塊通過兩側的夾緊板進行夾緊固定。
又進一步:所述的夾緊板與緩沖塊相接觸的一側設置為齒牙狀。
再進一步:所述的固定座下端的螺柱上連接有限位螺母。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把緩沖裝置安裝在了小車的前端,起到了便于安裝和維修的作用;并且本設計還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和實用高效的優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緩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車前緩沖裝置,包括小車主體1和緩沖裝置2,所述的緩沖裝置2安裝在小車主體1的前端,所述的緩沖裝置2是由固定座3、螺柱5、緩沖彈簧11、彈簧座7、調節板8、緩沖墊12、緩沖座14和緩沖塊15所組成,所述的固定座3的兩側開設有與小車主體1相連接的螺紋孔4,所述的緩沖座14通過螺柱5與固定座3相連,所述的固定座3上開設有與螺柱5相匹配的導向孔,所述的螺柱5與固定座3滑動連接,所述的緩沖座14與固定座3之間設置有兩根螺柱5,所述的彈簧座7設置在緩沖座14與固定座3之間,所述的彈簧座7通過緩沖墊12與緩沖座14相連,所述的兩根螺柱5分別穿過彈簧座7和緩沖墊12,所述的緩沖座14上端以及彈簧座7下端的螺柱5上分別連接有第一螺母13和第二螺母10,所述的緩沖座14、緩沖墊12和彈簧座7通過第一螺母13和第二螺母10固定連接在螺柱5上,所述的調節板8設置在彈簧座7 與固定座3之間,所述的螺柱5穿過調節板8,所述的調節板8上端的螺柱5上連接有第三螺母9,所述的第三螺母9與調節板8的上表面相接觸,所述的緩沖彈簧11環繞在螺柱5的外側,所述的緩沖彈簧11的兩端分別與固定座3和調節板8相連,所述的緩沖塊15通過夾緊裝置安裝在緩沖座14內,所述的固定座3下端的螺柱5上連接有限位螺母6。本設計把緩沖裝置安裝在了小車的前端,起到了便于安裝和維修的作用,并且通過緩沖彈簧11、緩沖墊12和緩沖塊15 對小車進行保護,避免直接沖撞造成小車零部件的損壞,起到了減少不必要損失的作用。
如圖2所示的夾緊裝置包括夾緊板16和頂緊螺栓17,所述的緩沖座14的上端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兩側壁上開設有與頂緊螺栓17相匹配的螺紋孔,所述的夾緊板16設置有兩塊,所述的兩塊夾緊板16安裝在凹槽內,所述的頂緊螺栓17穿過螺紋孔與夾緊板16相連,所述的緩沖塊15通過兩側的夾緊板16 進行夾緊固定,所述的夾緊板16與緩沖塊15相接觸的一側設置為齒牙狀。本設計中的緩沖塊15是通過夾緊裝置安裝在緩沖座14內的,當緩沖塊15出現損壞時,可以打開夾緊裝置對其進行更換,其具有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和實用高效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