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伺服電機座,具體涉及一種伺服電機傳動帶張緊座。
背景技術:
帶傳動中,為防止傳動帶打滑的現象發生,往往會在傳動帶上增加張緊輪,而對于轉向會發生改變的帶傳動系統中,張緊輪則無法根據轉向改變時傳動帶松邊與緊邊的切換來滿足張緊需求,因此很多帶傳動的電機安裝座設置有張緊機構,一般該張緊機構底部設有一根擺軸,電機設置于擺軸上,通過調節電機的擺動幅度來調節張緊力。而該結構不適合用于伺服電機上,因為伺服電機的安裝孔往往設置于設有電機軸的端面。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整體支撐性強,張緊力度大,拆卸安裝方便的伺服電機傳動帶張緊座。
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伺服電機傳動帶張緊座,包括左法蘭及右法蘭,所述左法蘭與右法蘭之間通過連接部相連,所述連接部設置于左法蘭及右法蘭的兩側邊及底邊上,所述左法蘭的四個邊角處設有左滑孔,所述左法蘭上設有伺服電機,所述伺服電機上設有電機法蘭,所述電機法蘭的四個邊角處設有連接孔,所述電機法蘭與左法蘭相連,所述左法蘭的左滑孔內設有可沿左滑孔上下滑動的連接螺栓,所述連接螺栓與電機法蘭上的連接孔呈過渡配合,所述伺服電機與連接螺栓可在左法蘭的左滑孔上上下滑動調節;所述左法蘭上設有帶輪孔,所述帶輪孔直徑大于伺服電機軸上所安裝的帶輪直徑;所述左法蘭頂部設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向電機法蘭的一側延伸,所述限位塊上設有對頂螺栓,所述對頂螺栓在限位塊上垂直設置,其末端頂于電機法蘭上部的側面上。
上述結構中,連接部連接于左法蘭與右法蘭兩側邊及底邊,便于傳動帶從兩法蘭之間的上部空間穿過進入電機座內與位于電機座內伺服電機傳動軸上的帶輪相連;所述連接螺栓與電機法蘭上的連接孔呈過渡配合,可避免連接螺栓松開時在左滑孔內滑動的過程中發生歪斜;帶輪孔直徑大于伺服電機軸上所安裝的帶輪直徑,在伺服電機安裝及拆卸時其軸上的帶輪能順利從左法蘭取出;所述限位塊上設置的對頂螺栓在伺服電機安裝完成后且在帶輪套上傳動帶時,擰動對頂螺栓使螺栓頂著電機法蘭將伺服電機向下推動使伺服電機軸與從動軸的中心距變大,從而使傳動帶張緊。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右法蘭設有四個右滑孔,所述右滑孔分別設置于右法蘭的四個邊角處。
上述結構中,右法蘭與設備的機架或機壁相連,其安裝時能做小范圍上下活動調節,增大伺服電機軸與從動軸之間中心距的調節范圍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螺栓在左滑孔上的滑動距離為10毫米。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對頂螺栓在擰緊時推動電機法蘭向下滑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結構簡單,可通過鑄造的方式批量生產,整體支撐性強,張緊力度大,對傳動帶的張盡力調節極為方便,無需在帶傳動系統中額外增加張緊輪張緊,方便拆卸與安裝。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張緊前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張緊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含義:10-左法蘭;101-左滑孔;102-連接螺栓;103-帶輪孔;104-限位塊;105-對頂螺栓;11-右法蘭;111-右滑孔;12-連接部;20-伺服電機;21-電機法蘭;211-連接孔;30-帶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參考圖1至圖3,如圖1至圖3所示的一種伺服電機傳動帶張緊座,包括左法蘭10及右法蘭11,所述左法蘭10與右法蘭11之間通過連接部12相連,所述連接部12設置于左法蘭10及右法蘭11的兩側邊及底邊上,所述左法蘭10的四個邊角處設有左滑孔101,所述左法蘭10上設有伺服電機20,所述伺服電機20上設有電機法蘭21,所述電機法蘭21的四個邊角處設有連接孔211,所述電機法蘭21與左法蘭10相連,所述左法蘭10的左滑孔101內設有可沿左滑孔101上下滑動的連接螺栓102,所述連接螺栓102與電機法蘭21上的連接孔211呈過渡配合,所述伺服電機20與連接螺栓102可在左法蘭10的左滑孔101上上下滑動調節;所述左法蘭10上設有帶輪孔103,所述帶輪孔103直徑大于伺服電機軸上所安裝的帶輪30直徑;所述左法蘭10頂部設有限位塊104,所述限位塊104向電機法蘭21的一側延伸,所述限位塊104上設有對頂螺栓105,所述對頂螺栓105在限位塊104上垂直設置,其末端頂于電機法蘭21上部的側面上。
上述結構中,連接部12連接于左法蘭10與右法蘭11兩側邊及底邊,便于傳動帶從兩法蘭之間的上部空間穿過進入電機座內與位于電機座內伺服電機傳動軸上的帶輪30相連;所述連接螺栓102與電機法蘭21上的連接孔211呈過渡配合,可避免連接螺栓102松開時在左滑孔101內滑動的過程中發生歪斜;帶輪孔103直徑大于伺服電機軸上所安裝的帶輪30直徑,在伺服電機20安裝及拆卸時其軸上的帶輪30能順利從左法蘭10取出;所述限位塊104上設置的對頂螺栓105在伺服電機20安裝完成后且在帶輪30套上傳動帶時,擰動對頂螺栓105使螺栓頂著電機法蘭21將伺服電機20向下推動使伺服電機軸與從動軸的中心距變大,從而使傳動帶張緊。
本實施例中,所述右法蘭11設有四個右滑孔111,所述右滑孔111分別設置于右法蘭11的四個邊角處。
上述結構中,右法蘭11與設備的機架或機壁相連,其安裝時能做小范圍上下活動調節,增大伺服電機軸與從動軸之間中心距的調節范圍
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螺栓102在左滑孔101上的滑動距離為10毫米。
本實施例中,所述對頂螺栓105在擰緊時推動電機法蘭21向下滑動。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上述假設的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